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时代给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就江苏大学在校学生上网情况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分析和实证研究,了解了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反映了学生上网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健康的使用网络,预防网络成瘾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江苏大学;上网情况;调查研究;对策分析
1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1月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1亿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1.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为了解我校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对我校现在大学生上网的问题进行了此次调查,客观的了解我校同学的上网情况,深入分析互联网对我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并试图能对学校的相关工作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帮助。为学校今后在网络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2 调查研究的基本信息
2.1 调查研究的介绍。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时间定于2009年2月22日-2009年2月28日。共发放了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为95.00%。问卷内容涉及我校同学对网络的利用情况以及上网时间分配等问题。并对个别进行访谈。同学们积极认真参与,确保了本次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
2.2 调查研究的对象。由于受人力资源和资金的限制,本次问卷主要集中于江苏大学全日制在校四年制所有本科生的学生,研究生和留学生不包括在内。学生的分布情况为:大一150份;大二124份;大三167份;大四65份。
2.3 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本次问卷的收集方式送发问卷。在进行收集资料时,根据客观题的选项来判断调查对象的主要观点。
2.4 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Excel、SPSS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出有效的问题,再根据这几个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3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①年龄结构。大一占29.64%,大二占24.51%,大三占33.00%,大四占12.85%。
②性别结构。男生占52.5%,女生占47.5%。
③电脑持有情况。有个人电脑的占47.92%,没有的占52.08%
④消费水平。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占3.94%,300-500元的占34.65%,500-800元的占42.13%,800元以上的占19.29%。
⑤上网网龄。小于1年、1年-3年、3年-5年和5年以上者分别为上网学生的25.89%、27.20%、25.70%和21.20%。
3.2 大学生上网的现状。
①上网时间。根据调查和与学生的谈话,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的上网时间也随之增加,大一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为3小时,大二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为5小时,到大三达到8小时,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每周的上网时问至少8小时。
②上网地点。从调查的情况看,学生在宿舍上网占到绝大部分,比例为40.08%,学校公共机房占30.84%,而在校外网吧上网只占到20.04%,总的来说还比较正常,一方面宿舍上网比较方便,对学生自身的安全有保证,同时环境也要相对好一些;另一方面网吧一般都在校外,出去也不太方便比较远,环境也比较杂。
③上网的主要内容。大学生上网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主要有:看新闻、使用免费信箱、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网上消费、使用免费个人主页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上网首先打开的都是网页(浏览器)或QQ等聊天工具。具体情况如表1、2:
④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根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同学上网仅仅是为了娱乐放松,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为了工作学习需要,从访谈的结果看,也有部分同学反应每天都必须上网,甚至有些同学已经完全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
⑤大学生上网的利弊调查。调查现实,57.2%的学生认为互联已经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出现的“聊天成瘾、痴迷网络游戏、浏览非法网站”等现象,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这样做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上网的利弊认识还是比较清楚和深刻的。
4 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4.1 既费钱,又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在每周上网花费方面,37.70%的学生花费在5元以下,40.63%的学生为5-10元,15.82%的学生在10-25元,5.86%的学生在25-50元,2.33%的花费在50元以上。在每天上网时间上,近30%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达到1-3小时,通过个人访谈及周边网吧的调查,部分同学还经常通宵上网。可见,网络在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一少部分同学染上网瘾。
4.2 上网环境差。半数以上的学生在网吧上网,利用自己电脑上网的仅占40%左右。在网吧上网,一般都是非常拥挤,且空气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4.3 学校的教育不到位。37.29%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网络,14.47%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书籍,34.14%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向同学朋友请教,从学校教育(如计算机课等)获得网络知识的学生仅占14.10%。由此可见,学校的网络知识教育不到位,学生已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4.4 不成熟性。交谈过的以及调查的学生多数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多达67.97%的学生确有过有意去学习某种电脑技能,但实际行动并不明显。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
4.5 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大学生感兴趣的两个重要主题是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这两个主题又是和网上聊天分不开的。调查显示:94.6%的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对于聊天的评价,14-%认为是排解现实中压抑不满的重要方式,16%认为是展现另一个自我的途径,33%认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17%认为是重要的交友途径,仅有20%认为是无聊。虽然多数同学都知道网上的信息未必真实,但由于网上交友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空间的局限性,而且表现自我时没有思想负担,所以他们还是乐此不疲。32.15%的学生还有过网恋经历,对于网恋的原因,5.36%学生是为了排遣寂寞,26.79%的学生是为了寻求刺激。除此之 外,网上游戏也体现了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有些学生认为刺激过瘾,多数学生认为可以展示自己才能,满足成就感。
4.6 网络道德问题。在我国,网上聊天、网上论坛所蕴含的信息普遍存在着内容粗俗、格调低下等问题。网上言论的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同时又养成了觉得无趣但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
5 问题的讨论
当网络给人类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的同时,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网络,污言秽语俯拾皆是,网络垃圾泛滥成灾,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作为社会最为敏感、最为活跃而又富有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大学生较之其他群体对社会变革有着更大的热情,这种激情使得他们容易成为接受、复制乃至创造新文化的先锋。
大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与社会的现实需要之间形成一定的差距,也使不少大学生在走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障碍。这些问题引起了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现状的不满。其次,部分大学生对目前的社会风气不满意,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基本发展方向有较高评价的同时,对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表现出了较强的忧虑和不满倾向。尤其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国家的反腐败斗争予以极大的关注。再次,面对就业政策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尚未产生根本的转变。大多数同学感到好的工作越来越难找,大学生的高期望值与现实工作条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不少大学生工作前后普遍有一种失落感,为了平衡这种失落感,很多人投向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
全社会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网络世界是一个新的道德领域,其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为一些人传播不负责任的信息,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提供了便利条件。还有黑客、盗用他人账号、甚至网络犯罪等。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6 关于大学生上网的对策及建议
我们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描述分析,针对调查问卷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6.1 加强对上网场所的监管,净化上网环境,规范网络行为在与校外网吧管理部门加强联系,积极沟通,协调工作的同时,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主要在校内上网的情况,应重点加强对校内上网场所的监管。并且,将加强监管和改善上网条件相结合,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6.2 对校内网吧的监管。尽管网吧开在校内,但仍属盈利性质。学校应在不干涉其内部运作管理的前提下,与开设网吧的业主进行协商,对网吧容量、营业时间等做出限制,改变一些网吧拥挤嘈杂的现状,为大学生提供利于获取知识的良好上网环境。同时,指定管理员随时监控,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入,净化网络环境。
6.3 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行为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选择和识别健康网站。网络在大幅度拓宽大学生思维和行为空间的同时,也增加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建议学校强化学科建设意识,加大大学生思想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关注导向。因此,要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倡导网络之间的责任意识。
6.4 以网络为依托,努力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面对网络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机遇与负面影响,应积极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和尝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加强高校网站建设,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高校网站不仅是高校的一个形象窗口,也是知识传播中的一个重要信息集散地,更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出口。因此,应该把高校网站建设当作一个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6.5 大学生对于不健康网站的态度、行为倾向以及国家打击黄色网站的态度三方面从数据角度来看,比较理性(当然不能排除部分同学可以隐瞒真实情况的虚假做法)。学校应合理设置课程安排,积极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团结大部分,争取少数人”,减少登陆不健康网站学生的数量;同时应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一体的校园主网站,掌握校园网舆论,引导“网上舆论”,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站”创建活动,努力开拓“绿色网络空间”,积极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6.6 开设网络素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可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门的网络知识和网络资源利用课程,使他们掌握如何制作网页,如何参加网络会议,如何在网上交流信息,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创业等技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为学业服务。也可以定期开展网上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开展上网心理辅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使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6.7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民族地区高校在外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内部的造血功能,努力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以社团为点,带动学生的面,培养大学生的广泛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现实交往的快乐。
第八、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感较好,但仍有改进的余地,学校应藉此提倡网络文明,大力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7 结束语
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网络在当今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一个重要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娱乐方式。大学期间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大学生已经没有了,而且网络正在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而应该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我们应该看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也要看到它真正价值所在。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也是值得关注。很多同学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在上网而减少了与同学与外界社会接触的机会。针对这一现象,除了同学们要加强自身管理多参与活动提高自身素质之外,也希望学校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给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加大对课余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大学生因为无聊寂寞而去上网。
[关键词]江苏大学;上网情况;调查研究;对策分析
1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又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年1月发布的调查数据,在我国约2.1亿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1.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为了解我校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对我校现在大学生上网的问题进行了此次调查,客观的了解我校同学的上网情况,深入分析互联网对我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并试图能对学校的相关工作提供积极的建议和帮助。为学校今后在网络建设方面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2 调查研究的基本信息
2.1 调查研究的介绍。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时间定于2009年2月22日-2009年2月28日。共发放了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为95.00%。问卷内容涉及我校同学对网络的利用情况以及上网时间分配等问题。并对个别进行访谈。同学们积极认真参与,确保了本次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
2.2 调查研究的对象。由于受人力资源和资金的限制,本次问卷主要集中于江苏大学全日制在校四年制所有本科生的学生,研究生和留学生不包括在内。学生的分布情况为:大一150份;大二124份;大三167份;大四65份。
2.3 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本次问卷的收集方式送发问卷。在进行收集资料时,根据客观题的选项来判断调查对象的主要观点。
2.4 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Excel、SPSS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出有效的问题,再根据这几个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3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3.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①年龄结构。大一占29.64%,大二占24.51%,大三占33.00%,大四占12.85%。
②性别结构。男生占52.5%,女生占47.5%。
③电脑持有情况。有个人电脑的占47.92%,没有的占52.08%
④消费水平。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占3.94%,300-500元的占34.65%,500-800元的占42.13%,800元以上的占19.29%。
⑤上网网龄。小于1年、1年-3年、3年-5年和5年以上者分别为上网学生的25.89%、27.20%、25.70%和21.20%。
3.2 大学生上网的现状。
①上网时间。根据调查和与学生的谈话,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的上网时间也随之增加,大一学生每周上网时间平均为3小时,大二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为5小时,到大三达到8小时,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每周的上网时问至少8小时。
②上网地点。从调查的情况看,学生在宿舍上网占到绝大部分,比例为40.08%,学校公共机房占30.84%,而在校外网吧上网只占到20.04%,总的来说还比较正常,一方面宿舍上网比较方便,对学生自身的安全有保证,同时环境也要相对好一些;另一方面网吧一般都在校外,出去也不太方便比较远,环境也比较杂。
③上网的主要内容。大学生上网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主要有:看新闻、使用免费信箱、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网上聊天、网上游戏、网上消费、使用免费个人主页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同学上网首先打开的都是网页(浏览器)或QQ等聊天工具。具体情况如表1、2:
④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根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同学上网仅仅是为了娱乐放松,也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是为了工作学习需要,从访谈的结果看,也有部分同学反应每天都必须上网,甚至有些同学已经完全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
⑤大学生上网的利弊调查。调查现实,57.2%的学生认为互联已经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对于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出现的“聊天成瘾、痴迷网络游戏、浏览非法网站”等现象,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这样做是不可取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上网的利弊认识还是比较清楚和深刻的。
4 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
4.1 既费钱,又影响身体健康。调查显示:在每周上网花费方面,37.70%的学生花费在5元以下,40.63%的学生为5-10元,15.82%的学生在10-25元,5.86%的学生在25-50元,2.33%的花费在50元以上。在每天上网时间上,近30%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达到1-3小时,通过个人访谈及周边网吧的调查,部分同学还经常通宵上网。可见,网络在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一少部分同学染上网瘾。
4.2 上网环境差。半数以上的学生在网吧上网,利用自己电脑上网的仅占40%左右。在网吧上网,一般都是非常拥挤,且空气相当污浊,尤其是网吧,每台电脑所占面积还不超过1.5平方米。
4.3 学校的教育不到位。37.29%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网络,14.47%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书籍,34.14%的学生的网络知识来自于向同学朋友请教,从学校教育(如计算机课等)获得网络知识的学生仅占14.10%。由此可见,学校的网络知识教育不到位,学生已对从学校获得网络知识失去信心。
4.4 不成熟性。交谈过的以及调查的学生多数曾因上网而耽误过上课。学生们更注重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的功能。多达67.97%的学生确有过有意去学习某种电脑技能,但实际行动并不明显。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虽不是主流,但却是不可忽略的现象。
4.5 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大学生感兴趣的两个重要主题是网上交友和网上恋爱,这两个主题又是和网上聊天分不开的。调查显示:94.6%的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对于聊天的评价,14-%认为是排解现实中压抑不满的重要方式,16%认为是展现另一个自我的途径,33%认为是最好的消遣方式,17%认为是重要的交友途径,仅有20%认为是无聊。虽然多数同学都知道网上的信息未必真实,但由于网上交友可以突破现实生活空间的局限性,而且表现自我时没有思想负担,所以他们还是乐此不疲。32.15%的学生还有过网恋经历,对于网恋的原因,5.36%学生是为了排遣寂寞,26.79%的学生是为了寻求刺激。除此之 外,网上游戏也体现了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化,有些学生认为刺激过瘾,多数学生认为可以展示自己才能,满足成就感。
4.6 网络道德问题。在我国,网上聊天、网上论坛所蕴含的信息普遍存在着内容粗俗、格调低下等问题。网上言论的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同时又养成了觉得无趣但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
5 问题的讨论
当网络给人类带来新的文化文明曙光的同时,网络信息垃圾和信息毒品亦同步而至。暴力、迷信、色情充斥网络,污言秽语俯拾皆是,网络垃圾泛滥成灾,严重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作为社会最为敏感、最为活跃而又富有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大学生较之其他群体对社会变革有着更大的热情,这种激情使得他们容易成为接受、复制乃至创造新文化的先锋。
大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与社会的现实需要之间形成一定的差距,也使不少大学生在走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障碍。这些问题引起了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现状的不满。其次,部分大学生对目前的社会风气不满意,在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基本发展方向有较高评价的同时,对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表现出了较强的忧虑和不满倾向。尤其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和国家的反腐败斗争予以极大的关注。再次,面对就业政策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尚未产生根本的转变。大多数同学感到好的工作越来越难找,大学生的高期望值与现实工作条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不少大学生工作前后普遍有一种失落感,为了平衡这种失落感,很多人投向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
全社会要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网络世界是一个新的道德领域,其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为一些人传播不负责任的信息,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提供了便利条件。还有黑客、盗用他人账号、甚至网络犯罪等。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6 关于大学生上网的对策及建议
我们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描述分析,针对调查问卷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6.1 加强对上网场所的监管,净化上网环境,规范网络行为在与校外网吧管理部门加强联系,积极沟通,协调工作的同时,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主要在校内上网的情况,应重点加强对校内上网场所的监管。并且,将加强监管和改善上网条件相结合,创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6.2 对校内网吧的监管。尽管网吧开在校内,但仍属盈利性质。学校应在不干涉其内部运作管理的前提下,与开设网吧的业主进行协商,对网吧容量、营业时间等做出限制,改变一些网吧拥挤嘈杂的现状,为大学生提供利于获取知识的良好上网环境。同时,指定管理员随时监控,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入,净化网络环境。
6.3 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行为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选择和识别健康网站。网络在大幅度拓宽大学生思维和行为空间的同时,也增加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建议学校强化学科建设意识,加大大学生思想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关注导向。因此,要大力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倡导网络之间的责任意识。
6.4 以网络为依托,努力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面对网络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机遇与负面影响,应积极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和尝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加强高校网站建设,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高校网站不仅是高校的一个形象窗口,也是知识传播中的一个重要信息集散地,更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出口。因此,应该把高校网站建设当作一个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
6.5 大学生对于不健康网站的态度、行为倾向以及国家打击黄色网站的态度三方面从数据角度来看,比较理性(当然不能排除部分同学可以隐瞒真实情况的虚假做法)。学校应合理设置课程安排,积极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在工作中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团结大部分,争取少数人”,减少登陆不健康网站学生的数量;同时应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一体的校园主网站,掌握校园网舆论,引导“网上舆论”,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站”创建活动,努力开拓“绿色网络空间”,积极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6.6 开设网络素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可邀请有关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门的网络知识和网络资源利用课程,使他们掌握如何制作网页,如何参加网络会议,如何在网上交流信息,以及如何利用网络创业等技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为学业服务。也可以定期开展网上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开展上网心理辅导,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使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6.7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民族地区高校在外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内部的造血功能,努力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以社团为点,带动学生的面,培养大学生的广泛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现实交往的快乐。
第八、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感较好,但仍有改进的余地,学校应藉此提倡网络文明,大力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7 结束语
作为主宰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终归是离不开网络的。网络在当今已经成为了高校大学生一个重要的信息交流渠道和娱乐方式。大学期间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大学生已经没有了,而且网络正在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娱乐和消遣,而应该挖掘出最实际的意义。我们应该看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也要看到它真正价值所在。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也是值得关注。很多同学将自己的时间花费在上网而减少了与同学与外界社会接触的机会。针对这一现象,除了同学们要加强自身管理多参与活动提高自身素质之外,也希望学校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给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加大对课余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大学生因为无聊寂寞而去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