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笔者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谈谈自己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与感悟。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创设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课,会使小学生备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心情与教师一起走入数学王国。
比如,笔者在教学统计时,创设情境:“我们学校要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有书法、绘画、唱歌、舞蹈。你们喜欢参加吗?”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笔者接着说:“好,我们这节课就来统计一下各种兴趣小组的报名人数。”这一情境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成功导入了本课的主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当问题与现实背景有关时,教师就应创设与课题相联系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数学问题。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物质为基础的一种实践活动。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使数学的一些抽象概念、性质、公式,以及一些运算和数量关系有实物的依据,从而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便于掌握。
所谓创新,就是创造性地学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学生把要学的数学知识通过操作、思索,发现、感知出来,这就是创新。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被发现,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比如,笔者在教授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关系时,让学生做了两个活动的角,一个角的边长一些,一个角的边短一些,让学生实际操作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学生通过操作、思索发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而与角的张口有关,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这一结论就是创新,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答案效果要强得多。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但教师绝不能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对现有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适度补充、调整或重新组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教师要走近学生的生活,强化小学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突出直接经验对学生发展的特殊价值。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如果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抽象的理论知识就会因缺少经验的支撑而变得深奥难懂,难以记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所学数学理论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开展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有真正活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获得、应用与创新一体化,认知与实践能力同步发展。
4.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像艺术家一样善于捕捉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新鲜事物、动人的画面和生动活泼的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乐意接受、主动接受和积极接受。情绪上的愉快、满意振奋必然会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教授“排列与组合”问题时,出示了两件不同颜色的上衣和两条不同颜色的裤子。学生对笔者的举动感到好奇,纷纷猜测:老师上课拿这些衣服干什么?笔者结合实际慢条斯理地说:“学校马上要举行秋季运动会了,这是我给咱班两名运动员选择的衣服,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此言一出,学生立刻沸腾起来,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搭配方法,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只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坚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动脑筋,坚持在因材施教和研究学生上做文章,坚持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出实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并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就一定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创设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课,会使小学生备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心情与教师一起走入数学王国。
比如,笔者在教学统计时,创设情境:“我们学校要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有书法、绘画、唱歌、舞蹈。你们喜欢参加吗?”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笔者接着说:“好,我们这节课就来统计一下各种兴趣小组的报名人数。”这一情境的创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成功导入了本课的主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产生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当问题与现实背景有关时,教师就应创设与课题相联系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学习,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数学问题。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物质为基础的一种实践活动。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使数学的一些抽象概念、性质、公式,以及一些运算和数量关系有实物的依据,从而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便于掌握。
所谓创新,就是创造性地学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学生把要学的数学知识通过操作、思索,发现、感知出来,这就是创新。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被发现,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比如,笔者在教授角的大小与边长的关系时,让学生做了两个活动的角,一个角的边长一些,一个角的边短一些,让学生实际操作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学生通过操作、思索发现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而与角的张口有关,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这一结论就是创新,要比教师直接告诉答案效果要强得多。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但教师绝不能认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对现有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适度补充、调整或重新组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教师要走近学生的生活,强化小学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突出直接经验对学生发展的特殊价值。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如果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抽象的理论知识就会因缺少经验的支撑而变得深奥难懂,难以记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所学数学理论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开展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有真正活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获得、应用与创新一体化,认知与实践能力同步发展。
4.寓教于乐,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像艺术家一样善于捕捉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新鲜事物、动人的画面和生动活泼的游戏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乐意接受、主动接受和积极接受。情绪上的愉快、满意振奋必然会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教授“排列与组合”问题时,出示了两件不同颜色的上衣和两条不同颜色的裤子。学生对笔者的举动感到好奇,纷纷猜测:老师上课拿这些衣服干什么?笔者结合实际慢条斯理地说:“学校马上要举行秋季运动会了,这是我给咱班两名运动员选择的衣服,同学们想一想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此言一出,学生立刻沸腾起来,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搭配方法,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只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坚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动脑筋,坚持在因材施教和研究学生上做文章,坚持在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出实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真正让素质教育走进课堂,并充分利用好课堂四十分钟,就一定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