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特别强调的理念。它对于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化倾向和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改变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脱节现象,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体验和理解数学,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善,都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笔者就依据课标,并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让学生密切联系现实环境,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有许多是建立数学表象、抽象数学概念的基础和素材。紧密结合现实环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
例如,在教学教科书第48页“找规律”的例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例题插图的画面,先说一说图中分别画了些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把它们的观察活动由粗略感知引向对细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依次提出“小兔子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有几个蘑菇?有几只兔子?”、“有多少块篱笆?有多少根木桩?”这三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分别作出回答,老师再把答案有序地排列起来,隐含在其中的规律便显而易见了。仅有这些还不够,教学时还可例举“林荫道的等距离植树”、“班级里的男女生等距离排队”等情境,拓宽学生的视角,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
二、积极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所提供的背景和素材离学生稍远,或者很难提供现实的情境,那样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努力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甚至可以模拟情景,为学生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射线”时可以借助谈话:1997年是不平常的一年,你们知道吗,我国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终于恢复了对香港的行使主权。香港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特别是它的夜景(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你们觉得它美吗?你觉得哪里最美?让学生明白灯光最美,而图中几束比较强的光线是探照灯射出的,这些光线都可以看作是射线。接下来老师再拿出已备好的手电筒并打开开关按钮,一束强烈的光线照射出来,这时不失时机的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束光线可以看作什么?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射线。毫无疑问,联系生活创设相关射线教学的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很容易懂得射线的特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三、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做数学”道出了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侧面,如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是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好方式。
例如,在教学第九单元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学生已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了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操作以小组为单位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体会。通过分组,让学生实践摸数量不等的红、黄两种颜色的球,任意摸30次并在表格中记录每次的结果,最后比较发现这样摸球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接着,改变游戏规则让学生再摸数量相等的红、黄两种颜色的球,多摸几次,学生由此发现游戏中互有胜负,且胜负次数差不多这样的事实。学生历经了“做”的活动过程,有了切实获得输赢的体会,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游戏公平的原理,因而理解是深刻的。
以上就是本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粗浅的谈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三个方面,纵观这三方面,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领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增进对数学的体验和理解及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一、让学生密切联系现实环境,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有许多是建立数学表象、抽象数学概念的基础和素材。紧密结合现实环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
例如,在教学教科书第48页“找规律”的例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观察例题插图的画面,先说一说图中分别画了些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把它们的观察活动由粗略感知引向对细节的关注。在此基础上,依次提出“小兔子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有几个蘑菇?有几只兔子?”、“有多少块篱笆?有多少根木桩?”这三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观察的结果分别作出回答,老师再把答案有序地排列起来,隐含在其中的规律便显而易见了。仅有这些还不够,教学时还可例举“林荫道的等距离植树”、“班级里的男女生等距离排队”等情境,拓宽学生的视角,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
二、积极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所提供的背景和素材离学生稍远,或者很难提供现实的情境,那样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努力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甚至可以模拟情景,为学生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射线”时可以借助谈话:1997年是不平常的一年,你们知道吗,我国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终于恢复了对香港的行使主权。香港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特别是它的夜景(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你们觉得它美吗?你觉得哪里最美?让学生明白灯光最美,而图中几束比较强的光线是探照灯射出的,这些光线都可以看作是射线。接下来老师再拿出已备好的手电筒并打开开关按钮,一束强烈的光线照射出来,这时不失时机的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束光线可以看作什么?学生的回答肯定是射线。毫无疑问,联系生活创设相关射线教学的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很容易懂得射线的特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三、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做数学”道出了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侧面,如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是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好方式。
例如,在教学第九单元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学生已在三年级上册认识了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操作以小组为单位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体会。通过分组,让学生实践摸数量不等的红、黄两种颜色的球,任意摸30次并在表格中记录每次的结果,最后比较发现这样摸球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接着,改变游戏规则让学生再摸数量相等的红、黄两种颜色的球,多摸几次,学生由此发现游戏中互有胜负,且胜负次数差不多这样的事实。学生历经了“做”的活动过程,有了切实获得输赢的体会,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游戏公平的原理,因而理解是深刻的。
以上就是本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粗浅的谈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的三个方面,纵观这三方面,其实就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领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增进对数学的体验和理解及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