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而上的爱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_9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月,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即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会议建立了发达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中央企业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的帮扶机制,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青海的发展进步。这是继200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中央再次对青海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在藏区和青海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远在三江之源的青海大地随即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与感激之中,580万青海各族群众深深感受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青海藏区的殷殷关切!与青海藏区人民一样,全国各地同样关注着中央这一重要战略部署,其中就有许多人的人生从此打上了深深的青海烙印。随着三百多位援青干部从首善之都,从东海之滨,从黄河、长江之尾溯源而上,来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他们在那遥远的地方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播下了宝贵的智慧,留下了故乡般的深深情意!数百个家庭也因此平生第一次与青海、与青海藏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青海,我来了!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随即于2010年4月明确了第一批援青干部的选派任务、人选条件和要求、干部管理和有关待遇等,下达了第一批援青干部选派计划,就认真做好援青干部选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对口支援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迅速行动,及时将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自我要求严的干部选派进青。7月,在北京举办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第六批援藏干部暨第一批援青干部培训班,为援青干部进青做好了思想和工作准备。
  就这样,前后两批,共计301位优秀青年干部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家人的叮嘱,从首都北京、从东海之滨、从祖国发达省市出发先后踏上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010年7月,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六个省市、32家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18家中央重点企业的第一批119名援青干部踏上了青海大地。这119名援青干部分别被安排至青海省直属机关以及海西、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六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工作,这些援青干部的到来标志着中央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7月,第二批182人再次接过接力棒,投身到伟大的援青事业中!
  六年来,通过援受双方共同努力,援青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援助规模逐步扩大、援助内容不断丰富,基本形成了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相结合和政府、企业、社会齐参与的援青工作格局,援青工作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开始全面显现。实践证明,对口援青决策英明、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对于促进青海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是“青海人”
  没到过青藏高原,不会真正体会“天路”的意境;没有深入江河源头,就无法真正感受这里的干部职工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广袤的青海高原张开双臂热情迎接这些来自遥远城市的年轻人,三江之源广大藏区干部群众用笑脸欢迎这些即将朝夕相处的援青干部。
  然而,“地球第三极”的世界屋脊着实给了这些“外地人”一个下马威,高山反应、水土不服是援青干部遇到的第一道考题。藏区高寒缺氧,气候条件和人类生存环境恶劣,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其中玉树、果洛两州所属县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含氧量仅相当于海平面的60%左右,被称为“生命的禁区”。这里空气稀薄,干燥寒冷,风沙多,年平均气温在5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只有500毫米,最少的地区不足100毫米,水的沸点仅有85℃。相对于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藏区由于纬度更高,因此显得更加干旱少雨,异常严寒。这里集中了中国西部贫困地区、高寒缺氧地区、边远民族地区的所有特征,又处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如何迅速适应环境并且开展各项援助工作……援青干部们内心更加地忐忑不安。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是北京市的援助地区,从海拔数十米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温差极大、紫外线极强、物质条件艰苦,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年,对干部的身体和意志都是严峻的挑战。再加上地震的破坏,导致这里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北京援青团队第一天来到玉树时,只能住在建在半山坡上的板房宿舍里。为了在一年仅有的6个月的有效施工期内抢进度,即使夜里气温低到零下30度时他们也不休息。有些地方没有通电,干部们常常夜里带着几根蜡烛就去了援建点。不光是人,在玉树,连机器的效能也只能发挥60-70%,因为气温低,砌墙用的砂浆不到10分钟就会冻成冰坨。很多工作人员顾不上自己保暖,却先给机械设备搭暖棚,用热水搅拌砂浆,添加防冻剂,保证它们不“罢工”。
  玉树地区98%的群众都是藏族,说康巴语,援青干部在语言交流上有一定的障碍。北京市第二批援青干部领队,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军会常常对大家说,对于玉树气候条件的恶劣和民族宗教环境的复杂要给予正确的认识和看待,要树立战胜、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援青干部在这里待上几年时间,是很艰苦,但对比当地的干部群众在这里一干就是一辈子、偏远地区的农牧民甚至一直缺水缺电的生活条件,我们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他经常提醒每一名援青干部,尤其是党员要思考3个问题:“来玉树为了什么、到玉树干了什么、在玉树怎么干的”。激发党员干部以首善标准推动各项援建工作,以首都形象規范自己的言行。在条件艰苦的玉树援建,要圆满完成中央交付给北京的援青任务,不辜负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就必须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过强的援建队伍,而党员干部又是这支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担当和奉献精神必不可少。
  同样的困难摆在了上海援青干部面前。
  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相当于11个上海大,平均海拔4200米,5米以下都是冻土层,树木很难存活。“睡没睡着不知道,吃饱没吃饱不知道,生病不生病不知道。”初到青海藏区,最先迎接上海援青干部的是各种高原反应。
  “天气冷时,站在室外不由自主地流鼻涕,脸发麻。”甘德县援青干部缪武说高原上的那种冷难以形容。晚上有时暖气不够,翻来覆去喘粗气,12点之前基本睡不着。久治县援青干部项平最初感觉天天像踩棉花。“安眠药吃了好多种,才知道哪个最好。谁给你药吃谁最好。”基本所有晚间都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达日县援青干部刘卫东每天都不吃早饭,以避免高原反应呕吐。甘德县援青干部缪武不吃牛羊肉,只能在宿舍煮方便面。刚来果洛不到一年,援青干部展子栋发现眼角充血有些看不清东西。恰好虹口医疗援助专家来州里义诊,一查才发现血压高。找遍县医院都没找到降压药。幸好,医疗队里一位医生随身带了降压药。现在回想,展子栋还有些后怕。来自奉贤的一位援青干部在高原待了几个月,心脏瓣膜增厚,已不可逆转。另一位援青干部连续2天没日没夜工作,最后因肺水肿病倒。第一年,全队变得黝黑,每人都几乎瘦了8斤,肺气肿、高血压、胃痛、感冒咳嗽……病倒好几个。每人随身都带着满满的一包药。
  “你们是康巴汉子!”在不少藏族群众眼中,很多上海援青干部越来越像高原人。果洛州委书记武玉嶂也曾直言:“我看他们就是果洛人!虽然来自全国最发达地区,但他们朴实、踏实的工作作风,与西北群众没有区别!”
  在海西、海北、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来自浙江、山东、江苏、天津等省市的援青干部们同样艰难地适应着新环境。广大援青干部对于援青期间工作生活上的艰苦与不便,气候条件的恶劣和民族宗教环境的复杂性都有正确的认识,树立了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援青干部響亮地提出了“高寒不减斗志、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困难不挫信心”的援青精神,激励自己在这片高天厚土上勇敢开展造福藏区的事业!
  就这样,三年时间,1000多个日夜,援青干部把青海藏区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这里的群众视为自己的亲人。藏区的海拔高,援青干部的志向更高。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里的山山水水,偏远牧户,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基层,融入到百姓中间,他们的内心中早已响亮地喊着:“我是青海人”!
  在援青工作结束之际,北京援青干部、党员卢满钧在交给党组织的一份思想汇报中深情地写道:“3年以来,我深深感受到青海的大美和高原的艰苦;感受到藏族同胞的淳朴和可爱;感受到共产党人默默奉献不怕牺牲的高原精神和改天换地的伟大气魄。这3年,我失去了家人的陪伴,失去了作为儿子、父亲、丈夫应尽的职责,但得到的却是同样珍贵的经过雪域高原磨砺的意志和品质。这一切将使我受益终身。”
  援青项目在高原上树起标杆
  未等适应高原严酷的生活工作环境,援青干部们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工作中。北京援青团队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深入了解受援地区现实需求和北京对口支援自身优势,牢记首都意识、坚持首善标准、树立北京形象,转变思路、务实求真。同时努力探索智力对口援助工作新模式,援建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模式导入、投资项目拉动、社会民生改善以及当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北京市援青工作开展与玉树震后重建工作大部分处于重叠状态,援建工作首先立足民生,扶危解困。几年来,北京援建超过80%的资金用在了民生领域,民生投资又有超过80%用在了基层。为玉树市结古镇建设了22条全长56公里的主次干路,新建、改建和修缮桥梁19座;铺设给水、污水、雨水、燃气等市政管线约200多公里;新建通村道路600余公里,安装了3605套太阳能照明灯;建设了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共三个场站,其中结古供水厂日供水能力达3万吨,可满足当地10万人用水需求,更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上游地区生态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经过援建,目前市政各系统依靠玉树自身的力量已经可以维持正常运转,玉树市供暖不再依靠铁炉,供水基本满足需求,垃圾清运、填埋正常有序,公交车辆维持正常运行状态。同时,为玉树建设了2950套农牧民及城镇居民住房,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建设了隆宝镇中心寄宿小学等11所小学及新寨村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提升了9所学校的基础设施水平;新建曲麻莱县人民医院等2所县级医院及12所乡镇级卫生院,完成了全州258个村级卫生室配套建设;新建了结古镇新寨敬老院等3所敬老院和囊谦、曲麻莱两县县级放心粮油店,建设集中供水点343个,覆盖玉树各市县居住区,解决了近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和4万多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另一方面,针对新玉树的实际需求,按照“聚焦民生改善、促进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思路,北京市积极加大智力人才支援力度。“十二五”期间,北京累计投入智力支援资金8350万元,为玉树培训党政领导干部及教育、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次、农牧民实用技术人员17000余人次,提升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管理和生产水平;先后选派热力、自来水、排水、环卫、市政路桥、公交等45名专家赴玉树对市政设施的管理与运营进行指导和培训,组织了近160名玉树州市政运营方面的骨干赴北京实习培训,提升了玉树的市政运营能力。一项项举措,为玉树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玉树州八一职业学校实训楼五楼,“咪咪嗦咪啦……”清澈的童音合唱着苏联名曲《山楂树》,仿若天籁一般。这是该校学前教育专业2014级的30多名学生正在进行简谱练习。而在四楼的财会实训室,会计技能大赛同时展开,会计专业2014级31名同学穿梭在三间教室,进行点钞、传票和电算化比拼。3年前,在北京援青干部陶云明到来之前,这座实训楼水电不通,堆满杂物,几乎就是一个仓库。学校党委书记布尕义说,以前学校把教育重点放在文化课上,陶校长带来了新理念。如今,从一楼到五楼,汽修室、财会室、钢琴室、工艺美术室……能利用的教室都用起来了,“招生容易了,孩子们的热情也高了。”
  “将来要考大专,毕业后回治多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这是白玛拉措的梦想”。“玉树将来要是银行缺会计,我想当一名会计,这是会计班2015级女生更求措永的梦想”。“把唐卡卖到全中国,这是来自治多县改查乡的19岁男孩才仁东周的梦想……”
  为了使对口支援具有长远的持久性,北京市确定的2011年援青资金规模是当年市财政收入的0.78‰,以后每年递增8%,到2015年北京对口支援玉树的资金已经累计达到了11.22亿元。无论是支援资金比例、资金总量,还是支援资金到位率,都位居6个援青的省市前列。这也体现了北京作为首都的担当精神,体现了北京市对玉树支援承诺的份量。   上海市自从启动对口援建工作以来,出台了《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1-2015)》,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共对口支援果洛项目237个,资金累计9.36亿元。截至2014年底,上海市對口援青项目164个,投资6.95亿元。2015年,项目涉及4大类73个项目,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目前已全部开工。针对早先实施的《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州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第二批上海援青推出了充分听取当地意见后完善优化的《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州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这倒逼了当地在进度、安全、建筑质量上进一步规范。“将上海的契约精神规范优势和当地结合,给出果洛蓝本,逐步规范。”上海市第二批援青干部领队、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峻说。与此同时,果洛州每个县都建立了项目库。第一批援青干部开了个好头,第二批不断完善。“每年根据项目库里项目,筛选后报州里、报上海审定,决策更科学,进度更规范,速度更快!”久治县援青干部项平说。如果说“上海标准”给果洛带来了规范,而上海思路更给果洛带来了新高度。
  如何将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上海不搞标志型项目,援青项目小而快,百姓更能得到实惠。”李峻说,上海项目主要集中在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人才培训等当地做不了的方面,让百姓直接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中央重点企业在援青工作、玉树灾后重建、藏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处处起到了“央企顶梁柱”的作用。2010年对口援青工作开展以来,明确了中国石油等13家中央企业对口支援青海省13个县(行委),后来又增加了3家中央企业承担对口援青任务。截至目前,16家对口援青中央企业累计明确对口援青资金3.43亿元,实施支援项目63个,为受援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外,在青海省开展投资建设、承建重大项目的中央企业还大力开展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抗灾救灾、人才培训、无偿捐赠、定点扶贫等各类援助帮扶工作。驻青央企积极服务于驻地党委政府,开展了大量的企地共建、结对帮扶等工作。
  为帮助青海等地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国务院国资委会同有关部委,已先后3次举办中央企业面向青海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下一步还将把这一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为青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作为援青重点央企,2013年7月,宝钢集团根据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的有关要求,首次承担起援建青海的任务。宝钢集团坚持“聚焦民生、雪中送炭、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同德县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年来,同德县落实对口支援项目11项,总资金达2177.3万元。同时,为进一步加强援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做到专人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制定了对口援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管理规程,确保援青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
  宝钢集团援青工作急事急办,能够让农牧民直接受益的项目迅速办理。这主要包括教育与卫生方面的项目:投资173万元的斗合索寄校锅炉房及采暖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47万元的巴沟乡卡力岗学校学生食堂项目,投资231万元的同德县藏医院药剂室和投资152万元的同德县卫生服务中心项目。这4个项目2014年底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大事重点办。投资703万元的同德县影剧院和投资255万元的图书馆项目,经过一年的设计完善、施工,今年6月底竣工,成为新县城的一个地标性工程。
  长远的事有序办。结合同德县的自然资源和农牧民技能条件,以及同德县下一步的产业发展规划,宝钢集团援助的产业化发展项目与农牧民技能培训项目,已实施完成,正在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跨越。
  建设好民生工程,智力援青也同样重要。2015年,宝钢集团举办了“海南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50多位海南州的企业经营者赴宝钢参加培训。培训中,学员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受益匪浅。海南州州长索南东智更是对此次培训给予了高度认可,“宝钢发挥央企独特优势,承办了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培训内容与海南州实际契合度高,达到了预期目的,为推动海南州企业经营再上新台阶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4月,宝钢集团又与海南州签订了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合作协议,成为对口援青工作中第一家签署智力援助协议的中央企业。
  在海北、海南、黄南三个自治州,来自山东、江苏、天津的援青干部同样付出了艰辛的三年时光。三省市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了当地藏区的民生建设领域。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支援青海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对口支援西藏青海工作座谈会精神,将对口支援海北藏族自治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并始终把教育作为援青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实现海北州长治久安的基础性工程。2011年至2013年,山东省累计投入教育援青资金3200多万元,落实教育对口支援项目13项,先后完成了海北州幼儿园、门源县实验幼儿园、海北州西海民族寄校食堂、海北州第三高级中学运动场和宿舍楼配套等项目建设。2014年,山东省政府援助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资金100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优化海北州职业技术学校学科专业结构。海北州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各族群众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同时还在临沂、聊城和滨州市开设了对口支援青海海北高中班。
  山东省先后组派40余名医疗专家支援海北州卫生计生工作,深入基层开展白内障筛查及白内障复明手术、先心病筛查及其手术、巡回医疗、捐赠药品和医疗设备等活动,帮助青海提升医疗硬件水平,培训医务人员。
  山东省投入4400万元建起了海北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让当地畜牧业从游牧转变为集约化发展,为牧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为海北州四个受援县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今年还将继续安排800多万援青资金投向水生态环境治理。   天津市为贯彻落实中央对口支援青海藏区工作部署,特别制定并推进实施《天津市对口支援青海省黄南州十二五规划》,医疗卫生援助覆盖了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藏医院,同仁县人民医院、尖扎县中心卫生院等8所不同级别的医院和藏医院。先后向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眼科高端医疗设备,并向黄南州卫生系统捐赠50万元医疗设备款。市眼科医院专家团使用高端眼科晶体材料,免费为当地群众完成近百例白内障复明手术,进行了手术带教和义诊活动。天津医学专家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崇高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州人民医院的医生,感动了藏区人民群众。
  同时,天津市卫生局经与青海省卫生计生委、黄南州委州政府协商,达成六项合作共识,部分合作项目即刻启动。天津市卫生局与黄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局建立长期对口医疗援助制度,根据当地医疗需求,每年选派医学专家赴黄南州开展巡回医疗,帮助当地医院提高医疗水平。继续通过组织热心于卫生公益事业的企业,向黄南州医疗卫生系统提供医疗设备、技术帮扶,向藏区人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天津市眼科医院帮扶州人民医院建立眼科中心,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免费接收黄南州人民医院眼科医生进修。市属大型公立医院免费为黄南州医院小批量培养高级医学人才,不定期举办定向培训班。
  作为对口支援海南州的江苏省,每年实物工作量为2.35亿元,每年自然增长8%。对口援建资金主要投入在民生建设、人才智力支持、互访交流等领域。民族体育馆、藏医院、江苏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乡面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发达的省份,浙江省第二批24名援青干部紧紧围绕“民生改善、项目援建、产业扶持、智力援助、舆情营造、队伍建设”六个重点,通过资金注入、物资支持、智力帮扶、项目援建、人才援助等方式,把浙江的市场、资本、技术、人才、体制机制优势与海西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实现浙、青两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三年来,浙江省实施援青项目122个,共安排援青资金4.18亿元。实施智力援助项目150批(次),培训干部人才12000余人(次),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就地培训医护人员1440人次。双方互访交流220批2550人次。
  截至2016年6月,各支援方共落实援青资金64.71亿元,确定援助项目1142个、实施802个、完成661个,完成投资43.31亿元,捐款捐物折合3.26亿元;培训各级各类干部人才26000余人次,开展互访交流活动2500余批次,对推动青海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起到了重要作用。
  编制蓝图播撒希望的種子
  援青干部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海藏区的关怀,也带来了他们每个人的才干与智慧。在青海省省直机关,就活跃着一批来自国家部委的援青干部。三年来,他们深入青海藏区,了解省情,履职尽责,结合自己的部门和专业,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所在厅局相关制度、规划起草和体系建设,为青海省经济社会事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教育部援青干部朱小杰在担任青海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的三年期间,走遍全省46个县(市、区、行委),先后联点海西、玉树、海南三个自治州,全面了解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朱小杰在深入调研青海藏区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牵头组织起草《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的实施意见》,制定完成《青海省“十三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青海省“十三五”职业院校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意见和规划。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青海省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机制;与省发改委共同制定《青海省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投资计划》,已落实国家发改委建设资金2.7亿元,用于重点建设1所高职院校、11所中职学校。
  在朱小杰的积极努力下,落实了东部职教集团、民办本科高校和省属高职院校对口支援藏区6州工作机制。参与组建上海-果洛职教联盟,探索校企、校校合作新模式。组织制定《青海省六州异地中职班管理办法(试行)》,确保了异地办班健康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藏区孩童得到了更好的优质教育,开启了人生从此改变命运的新的一页。
  文化部援青干部孔蓉任职青海省文化厅副厅长,这个泼辣能干的女干部一来青海就喜欢上了这片高原,并运用自己的知识推动青海文化系统信息化建设,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金融等融合发展。
  2015年在她主持下编制完成了青海省文化系统信息化发展规划、厅机关OA办公系统自动化、办公云平台建设、手机移动端办公等信息化工作。在省经信委立项通过“昆仑文化旅游平台”项目,与中国移动青海分公司成立项目组,开发第一期平台功能,于2016年7月上线。该项目已进入青海省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库。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互联网+文化旅游产业链创新模式及试点研究》。
  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理念,孔蓉开始萌生建设青海文化旅游平台的念头,她积极协调,向青海省经信委申请立项,经过专家评审入选了“2015年青海省‘互联网+’25个项目名录”,得到省财政100万元扶持资金。她利用休假机会回北京拜访中国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单位的互联网专家,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文化产业研究院的文化产业、文化金融专家,了解其它省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和经验,结合青海省情制定方案,使“昆仑文化旅游平台”项目顺利列入青海省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5年10月10日刘延东副总理对青海文化旅游融合做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青海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做出的努力。
  留下故乡般的深情
  玉树州委书记吴德军对北京援青干部的赞许溢于言表:“他们一到玉树就能很快融入到玉树的群众干部当中去。在玉树,他们施展聪明才智,把北京好的理念带给我们,同时虚心向玉树党员干部学习。几年的时间,不光他们的脸色变黑了,体重减轻了,言行也带上了玉树味儿。”吴书记说,“玉树州在北京及其他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下,不管是硬件、软件建设还是民生福祉,都比地震以前有了飞速发展。可以说,震后的玉树实现了跨越30年的发展。感恩祖国、感谢北京”。出结古镇往西,在通往隆宝镇的山坡上,有这样一幅震撼人心的巨幅标语。藏族司机更尕指着山坡说,那是当地百姓一点点背着草皮上山,用心在高原上“绣”上的感激。北京在智力支援玉树中将“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相结合,结合玉树干部人才现状和需求,在党政干部、医疗卫生、教育培训、市政管理、旅游文化、农牧业等方面持续加大对玉树的智力支援力度,为玉树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对于上海援青干部在果洛州的生活工作,如果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忙碌!时间越久越有感情,而越有感情就想为这里做更多的事。
  2014年,由上海援建、投资千万元建成的拉加镇医院综合业务楼,彻底改善了拉加及周边地区的医疗环境。这是一个集门诊、住院部、手术室为一体的四层综合楼,总面积3247平方米,17间住院病房能容纳40位病人。
  在援青干部展子栋的对接下,2015年6月,由上海申鑫、长安福特及上海舜特体育联合发起“青海果洛足球公益行”起航。7月14日,“未来之星杯青少年足球选拔赛果洛站”让高原孩子的足球梦变得触手可及。多方筹措下,玛沁县标准足球场也修建起来了,并对全县孩子开放。
  2015年7月,在援青干部刘卫东努力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专家及志愿者为藏区牧民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为了这一活动,刘卫东三天三夜没合眼。原本计划开展20例手术,但牧民不断闻讯赶来。看着他们对光明的期待,专家们实在不忍心,顶着高原反应克服困难又多做了10例手术。于此同时,上海新华医院专家对当地医生进行培训。活动中,还向果洛州医院捐助先进医疗设备,向达日县贫困牧民捐赠了羽绒服。
  玛多县援青干部徐辰超、周盛丹冒着风雪驱车80余公里去看望遭遇特殊困难的贫困牧民;在援青干部项平对接下,嘉定区相关单位、企业先后为久治县困难学生捐赠羽绒服,出资为县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建设电教室,使1000多名学生有了电化教育的学习场所。
  几年下来,援青干部利用社会资源及对口区县给州里带来了4000多万元的援助。企业、慈善机构,形成了一个氛围。这种社会合力,藏族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上海援青干部这样说:“‘有志而来,有为而归’是临行前对自己的要求。回顾援青以来的经历和收获,他们感谢青海各级党委、政府为援青干部创造了留得住人、沉得下心、扎得下根的环境,感谢他们为援青干部提供了愿意做事、开心干事、干得成事的极大支持,感谢果洛人民对援青干部的理解包容、认可支持和团结互助!”
  2013年7月,国家林业局援青干部王得军作为第二批援青干部担任果洛州班玛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林业,开始了为期3年的援青工作。3年来,王得军恪尽职守、发挥特长,全力推动班玛藏茶产业的发展,填补了青海藏茶产业发展的空白,改写了青海不产茶的历史,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拓宽了渠道,农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他“茶叶县长”。
  2014年3月20日到4月26日,王得军蹲点入驻班玛县灯塔乡38天,带领2名技术人员和灯塔乡几名干部,利用8天时间完成栽植地块的土地测量、立地因子调查、苗木计算、用工计算、围栏设计等,作出了藏茶栽植作业设计。班玛县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山上许多地方没有路,设计、栽植等行动主要靠走路,在海拔3600多米的青藏高原,平路走几步都喘气,更不要说爬坡上山。春天的高原氧气更是稀薄,高原反应袭扰着他,有时上山喘气让他直不起腰来,灯塔乡书记董元吉看不过去,劝他说:“王县,技术上把把关,不用亲自到每块地去。”王得军回答说:“藏茶第一次栽植,大家都没经验,我亲自去放心一些。”时任班玛县集中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海北州委副书记王振昌时隔几天再次见到王得军时,感概的说:“发展藏茶把这个援青干部给咋了,白人变成黑人了。”就这样,他带领120多名藏族干部群众克服高原缺氧,利用30天时间完成2500亩藏茶苗木的栽植、浇水和围栏。
  三年来,王得军共争取中央育林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青海地方财政支农资金和青海扶贫专项资金共3810万元用于藏茶产业发展。2014年,人工种植藏茶获得成功,填补了青海历史上规模化人工种植藏茶的空白,目前藏茶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4100亩,藏茶产品逐年投放市场。藏茶的热销给班玛县发展藏茶产业增强了信心,给农牧民每年增收400多万元,且逐年递增。
  2014年6月19日,时任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视察了班玛县藏茶种植基地,并称赞王得军“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2015年他被评为“青海省焦裕禄式扶贫干部”。
  针对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中小学没有足够的资金置换和更新图书的现状,宝钢集团机关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开展了以“爱就一起来”为主题的各种公益活动,同时联合《东方早报》开展了“梦想照进童年——支援同德高海拔小学公益活动”,捐赠了50多万元的爱心包裹,给孩子们带去了巨大的惊喜。秀麻乡斗合索小学校长多次打电话给宝钢援青干部黃道峰,他说,“宝钢援建的取暖工程建好后,冬天的教室不再冷,孩子们愿意回乡里上学了,不用跑远路,出勤率比以前高多了。”
  ……
  三年时光稍纵即逝,1000多个高原工作生活的日子在援青干部的生命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他们对青海藏区的深情早已洒向了这片高天厚土,他们对各族群众的祝福早已根植心灵深处!在第二批援青干部结束援青工作即将返回各自单位之际,一首《青海青》的歌曲在他们之间悄然传唱:
  “我是一滴清清的水
  为你化作故乡的云
  我是一颗想你的泪
  为你化作梦中的湖
  我是一滴青青的水
  为你化作三月的雨
  我是一颗屋檐的露
  为你化作梦中的湖……
  我家住在青色的海
  那里有最纯洁的爱
  不管多少年岁月如何更改
  三江清水为你而来
  我家住在青色的海
  夜里繁星朵朵盛开
  你来自何方又将去往何地
  请别忘记那片青色的海……”
  2016年7月,第三批援青干部又将义无反顾地接过接力棒,昂首踏上世界屋脊,高原藏区。
  带着党中央的关怀,带着全国人民的关心,这溯源而上的无疆大爱,必将在共和国援建历史上镌刻下浓重的一笔!
其他文献
环境是资本,生态出效益。当绿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青海才能更加和谐美丽。  理念越坚定,行动就越有力。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绿色家园,青海已然迈出大步。  三江源的守护者们秉承着传统,埋头于筑牢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实干中。通过多年持之以恒的保护建设,三江源头“千湖美景”归来,动植物类种群数量增加,广袤草原又现青山绿水、湖泊交织辉映的美丽景色。  今年,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生態保护工作
期刊
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容若,清初著名滿族词人。纳兰性德(以下简称纳兰)勤于笔耕,在其短暂的31年的人生岁月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诗、词、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代表作是《通志堂集》。  诗为真情何宗唐宋  《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是所以贵真也。”老庄哲学中的这种“贵真”思想对历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纳兰十分看重诗词创作中的真实性,他认识到这份“真”不仅
期刊
刚刚闭幕的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和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是在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是民主、团结、和谐、务实的大会,凝聚了共识,提振了信心,确定了2017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凝聚起新青海建设的强大合力。 
期刊
1月22日,省委书记王国生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的省委办公厅常委办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和大家面对面谈心,零距离交流。  这次组织生活会通报了2016年度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大家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对照《准则》《条例》和“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联系实际,查找问题,出于公心指問题,直截了当提意见,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从上午九点开到中午十二点半。  王国生边听边记,联系自己的工作经历与大家
期刊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省环保厅、商务厅、体育局和省供销联社以党课辅导的形式,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两学一做”重要精神和指示,要求广大党员牢记党员身份,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岗位踏实干事、建功立业,做到在学习上求真知,行动上有标尺,真正把“学”的成果、“做”的实践体现到本职工作上。【青组】  认真贯彻中央
期刊
他是“最美青海人”“青海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是西北五省警务协作区特警“比武勇士”“见义勇为模范”。从警8年来,共抓获扒窃、诈骗等各类犯罪嫌疑人210余名,为百姓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他就是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中队长王建军。  第一眼看到王建军,剑眉、星目、寸头,精瘦的外形、严峻的表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偶然间微微一笑,既亲切又有警察的敏锐。面对这个刚刚跨过而立之年的警察,我
期刊
"两学一做"具体学什么?除了党章党规外,每个党员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此,综合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一部分书籍,供广大党员干部参考学习。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简介:这本书的内容,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15日至2013年11月2日
期刊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字
期刊
新年伊始,在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中,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相继隆重召开。来自全省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和各族各界政协委员,肩负人民重托,依法履行神圣使命,聚焦“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发展思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总目标,共商发展大计,共绘美好蓝图。  年年岁岁“会”相似,岁岁年年“意”不同。  1月15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在青海会议
期刊
近日,從一位朋友处借得《冯骥才散文》一书,感慨良多。冯先生不但是当代的文学大家,且在绘画方面也是博大精深的。先生说:“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因为,唯有线条才是直抒心意的。”那么,他的文字应如同他画中的线条了,千姿百态,饱含充沛的情感。阅读先生的文章,又似乎不仅仅只有画,还有先生对音乐、对收藏、对民间文艺等诸多艺术、文化的深刻见解和描述。也许正是先生对各类艺术的糅合、融汇,才成为一代大家的吧。  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