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新课标本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内涵,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 人文素养
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从人文教育观出发,更活泼多样,更密切地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音乐学习经验,吸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与相关艺术和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音乐学习中,我认为要打破仅以音乐作品为唯一的局面,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把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以及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因为音乐与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活习俗等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借助其他学科来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得到丰富。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
1、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可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音乐新课程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音乐教学则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音乐经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音乐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自己对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融于一体。
2、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可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3、通过多学科的整合,促进智能的发展
音乐的学习,除了音乐课之外,更应当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进行。一方面,音乐活动本身离不开其他智能的支撑。例如,聆听音乐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逻辑智能及空间智能,指挥和演奏音乐离不开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音乐活动,具有鲜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4、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艺术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人格素质与生活质量的高低。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其目的就是让人们享受审美体验所获得的那份情感,这种快感也就是人们在更充分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后所得到的快感。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法
1、以审美为核心,创设“美”的情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在创设“美”的情境时,要注意教学内容与相关的人文内涵、相关文化、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有关“美”的画面(课件)、“美”的声音(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语言。
2、以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设问和启发学生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集体讨论、集体评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相互解答。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收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的教学氛围。
4、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热情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学生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带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多样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积极倡导下,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积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既要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艰巨性,通过不断的实践,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湖南社会科学,2005(3).
[2]汪宓,对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探讨,中小学电教,2008.7.
关键词:小学音乐 人文素养
小学音乐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从人文教育观出发,更活泼多样,更密切地联系个人成长环境,联系音乐学习经验,吸取人类历史文化营养,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与相关艺术和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在音乐学习中,我认为要打破仅以音乐作品为唯一的局面,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把音乐与舞蹈、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以及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因为音乐与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生活习俗等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可以借助其他学科来扩充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得到丰富。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内容
1、联系实际,体验生活的乐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可通过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音乐新课程正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音乐学习的。音乐教学则是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音乐,把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和音乐经验相联系,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音乐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将自己对生活和音乐的理解融于一体。
2、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可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3、通过多学科的整合,促进智能的发展
音乐的学习,除了音乐课之外,更应当渗透到其他学科之中进行。一方面,音乐活动本身离不开其他智能的支撑。例如,聆听音乐需要自我身心智能,作曲需要逻辑智能及空间智能,指挥和演奏音乐离不开身体智能和人际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音乐活动,具有鲜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4、加强艺术修养,提高审美素质
艺术修养是一个人审美素质的主体部分,是衡量一个人审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艺术修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个人人格素质与生活质量的高低。作为审美教育的音乐教育,其目的就是让人们享受审美体验所获得的那份情感,这种快感也就是人们在更充分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后所得到的快感。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方法
1、以审美为核心,创设“美”的情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在创设“美”的情境时,要注意教学内容与相关的人文内涵、相关文化、生活体验相联系,创设有关“美”的画面(课件)、“美”的声音(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语言。
2、以生活体验为基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设问和启发学生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使学生在丰富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集体讨论、集体评价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相互解答。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收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和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教你唱等呆板的教学模式,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的教学氛围。
4、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热情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学生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带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行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多样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积极倡导下,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积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既要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也要认识到人文素养培养的艰巨性,通过不断的实践,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湖南社会科学,2005(3).
[2]汪宓,对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探讨,中小学电教,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