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意识。现代教学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
【关键词】重鼓励 多激发 活而有序 活而有效
作为教师应该千方百计营造出最佳的课堂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开什么花就结什么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善于挖掘潜力,发挥课堂优势,努力创造出学生喜闻乐学的课堂境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训练思维,锻造自己的情感。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望各位同仁赐教。
(一)语文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现在学生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很高。对语文教师的第一印象就是听语文教师讲话。如果语文教师知识渊博,说话语言优美生动,表现力强,又有神采,学生就会佩服你,你就会从感情上俘虏学生。有这样一件事对我感触颇深。我曾经听过重庆作家协会主席黄济仁作报告。原计划作两个小时的报告,但由于他的旁征博引,讲演精彩,高潮叠起,时间一延再延,最后讲了四个小时。这其间会场秩序井然,吃饭的钟声早就响过了,但没有一个提前离场。更有甚者,很多同学强忍着大小便坚持听,生怕听漏了一句话,给自己造成损失。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用语言艺术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爱其师,亲其道。
(二)多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意识。现代教学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废除满堂灌的模式,给学生以适当的自由,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成就感,从而增强成就动机。我曾在某刊物上看到这样一事例:一个学校有甲、乙两位语文教师。甲老师满腹才华,对课文分析透彻,每堂课细枝末叶,点点滴滴,洋洋洒洒,一讲到底,总以为自己的教学效果不错;而乙老师只有中师文化程度,他自知自己的弱点,讲课平平淡淡,学生不爱听。可是乙教师另辟蹊径,扬长避短,你学生不爱咱就来个旱路不通走水路。课堂上少讲,更多的时间去督促学生自学。结果每次考试,原先两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大,后来乙班高过甲班。当时甲老师不服气,同事、学生也不理解。其实原因很简单,甲的学生没有受到独立的学习训练。俗话说:勤娘出懒女。学生学得被动,老师牵着他的鼻子走,那么学生的成绩如何提高呢。我国现代语文界的大改革家魏书生同志,是最具开拓精神的,他身兼数职,还到处讲学,可他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这真是奇迹,让人望而生奇,望而生叹。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又是铁的事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他教学的中心。
(三)重鼓励,多激发,给学生一张笑脸。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求广大教师要处理好师生互动与合作的教学关系,你传道,他吸收,你解惑,他明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要你问我答,或我问你答。在老师提问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深浅适度,采用启发式,更重要是要鼓励学生的回答与成绩。教参上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不一定百分之百的正确,特别是思维理解性的题,不一定要苛求答案完全相同。那种请君入瓮,逼学生按自己的思维就范的做法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会让学生丢失灵气。例如,有位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回答:“冰融化后变成什么?”有的回答变成“水”,有的回答变成“小河”,有的回答变成“春天”,然而回答“春天”的孩子被老师斥为胡说八道,孩子的灵性被粗暴打击了,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而少了一位诗人。所以,在课堂上批判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要给予褒扬。本身有些问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怎么能搞一刀切呢?如果学生每次回答问题后,你总是一脸的训斥,说带些讽刺的话,学生以后就不敢发言了,心有余悸,就难免出现教育上的尴尬。初中任教这么多年,课堂上我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对有创见性的发言,我总是说,你比老师说得好,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智慧的火花进发,都有成功的体验,关键是我们教师能否抓住机遇,及时鼓励。
(四)因材施教,活而有序,活而有效。语文课需要生机勃勃,异彩分呈。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老师大胆创新,张扬教育个性,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会发现不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秀腿,变着法儿追求虚伪的美丽。这种虚伪的美丽是可观而不可学,不信,包你考试吃大亏。不同的课文应施以不同的教法,那种不看文体,不看课文内容,也不看学生的年龄层次,只管让学生作搞笑表演,结果就会弄巧成拙,让宝贵的45分钟在学生的哄笑声中流逝,而他们得到却很少很少。
(五)正确使用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法。讨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其优点在于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大力提倡“开放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今天,讨论法自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频率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以此换得课堂上的热热闹闹,给自己的课堂贴上“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等时髦标签,根本不考虑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讨论,这就会使讨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成为“放羊式”的讨论,成了一件虚伪的美丽外衣。表面看去,学生七嘴八舌,课堂沸沸扬扬,这实际上漫无边际,“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是哪里”。有时一两个争来争去,喋喋不休,大部分学生成了旁听者,讨论缺乏了深度和广度。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有一种理性思考,都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和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丢掉花架子,练练真功夫,努力塑造具有创新思维又实实在在的最佳教学境界,作一个无愧于时代的语文教师,把创新和提高学生技能和教学质量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关键词】重鼓励 多激发 活而有序 活而有效
作为教师应该千方百计营造出最佳的课堂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带来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开什么花就结什么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善于挖掘潜力,发挥课堂优势,努力创造出学生喜闻乐学的课堂境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训练思维,锻造自己的情感。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望各位同仁赐教。
(一)语文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表达,现在学生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很高。对语文教师的第一印象就是听语文教师讲话。如果语文教师知识渊博,说话语言优美生动,表现力强,又有神采,学生就会佩服你,你就会从感情上俘虏学生。有这样一件事对我感触颇深。我曾经听过重庆作家协会主席黄济仁作报告。原计划作两个小时的报告,但由于他的旁征博引,讲演精彩,高潮叠起,时间一延再延,最后讲了四个小时。这其间会场秩序井然,吃饭的钟声早就响过了,但没有一个提前离场。更有甚者,很多同学强忍着大小便坚持听,生怕听漏了一句话,给自己造成损失。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用语言艺术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爱其师,亲其道。
(二)多给学生活动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意识。现代教学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废除满堂灌的模式,给学生以适当的自由,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体验成就感,从而增强成就动机。我曾在某刊物上看到这样一事例:一个学校有甲、乙两位语文教师。甲老师满腹才华,对课文分析透彻,每堂课细枝末叶,点点滴滴,洋洋洒洒,一讲到底,总以为自己的教学效果不错;而乙老师只有中师文化程度,他自知自己的弱点,讲课平平淡淡,学生不爱听。可是乙教师另辟蹊径,扬长避短,你学生不爱咱就来个旱路不通走水路。课堂上少讲,更多的时间去督促学生自学。结果每次考试,原先两个班的成绩相差不大,后来乙班高过甲班。当时甲老师不服气,同事、学生也不理解。其实原因很简单,甲的学生没有受到独立的学习训练。俗话说:勤娘出懒女。学生学得被动,老师牵着他的鼻子走,那么学生的成绩如何提高呢。我国现代语文界的大改革家魏书生同志,是最具开拓精神的,他身兼数职,还到处讲学,可他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平均在90分以上。这真是奇迹,让人望而生奇,望而生叹。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又是铁的事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他教学的中心。
(三)重鼓励,多激发,给学生一张笑脸。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求广大教师要处理好师生互动与合作的教学关系,你传道,他吸收,你解惑,他明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要你问我答,或我问你答。在老师提问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深浅适度,采用启发式,更重要是要鼓励学生的回答与成绩。教参上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不一定百分之百的正确,特别是思维理解性的题,不一定要苛求答案完全相同。那种请君入瓮,逼学生按自己的思维就范的做法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会让学生丢失灵气。例如,有位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回答:“冰融化后变成什么?”有的回答变成“水”,有的回答变成“小河”,有的回答变成“春天”,然而回答“春天”的孩子被老师斥为胡说八道,孩子的灵性被粗暴打击了,或许这个世界上因此而少了一位诗人。所以,在课堂上批判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就要给予褒扬。本身有些问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怎么能搞一刀切呢?如果学生每次回答问题后,你总是一脸的训斥,说带些讽刺的话,学生以后就不敢发言了,心有余悸,就难免出现教育上的尴尬。初中任教这么多年,课堂上我从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对有创见性的发言,我总是说,你比老师说得好,每一个学生都会有智慧的火花进发,都有成功的体验,关键是我们教师能否抓住机遇,及时鼓励。
(四)因材施教,活而有序,活而有效。语文课需要生机勃勃,异彩分呈。但是我们在看到很多老师大胆创新,张扬教育个性,追求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会发现不少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秀腿,变着法儿追求虚伪的美丽。这种虚伪的美丽是可观而不可学,不信,包你考试吃大亏。不同的课文应施以不同的教法,那种不看文体,不看课文内容,也不看学生的年龄层次,只管让学生作搞笑表演,结果就会弄巧成拙,让宝贵的45分钟在学生的哄笑声中流逝,而他们得到却很少很少。
(五)正确使用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法。讨论是一种多向信息交流活动,其优点在于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大力提倡“开放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今天,讨论法自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频率使用的教学方法。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以此换得课堂上的热热闹闹,给自己的课堂贴上“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等时髦标签,根本不考虑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讨论,这就会使讨论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成为“放羊式”的讨论,成了一件虚伪的美丽外衣。表面看去,学生七嘴八舌,课堂沸沸扬扬,这实际上漫无边际,“脚踩西瓜皮,踩到哪里是哪里”。有时一两个争来争去,喋喋不休,大部分学生成了旁听者,讨论缺乏了深度和广度。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有一种理性思考,都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和踏踏实实的教学作风,丢掉花架子,练练真功夫,努力塑造具有创新思维又实实在在的最佳教学境界,作一个无愧于时代的语文教师,把创新和提高学生技能和教学质量有机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