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研活动已成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流平台,对解决日常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某次研训活动的备课、磨课、授课、课后反思四个阶段,详细地阐述青年教师如何依托教研活动锤炼自己的语言技能,把握语言的“度”,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研活动;青年教师;语言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1-0050-02
为了营造研讨的学习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让体育教研活动走向“高效”,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三个内容,一是各校选派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展示,二是模拟上课,三是评课议课。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能够参与教研活动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笔者以“多种姿势投掷实心球”为例,从备课阶段——磨课阶段——授课阶段——教后反思阶段这几个阶段,通过自身初探、同伴互助、骨干引领、自我反思的过程,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合理运用教学术语,以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备课阶段——个人初备,自寻“病根”
[案例1]笔者接到区里教研活动的教学展示通知,内心既紧张又激动。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确定以“多种姿势投掷实心球”为授课主题,精心制定教学设计。为使自身更能熟悉教案流程,将框架内容书写下来,首先尝试进行模拟上课,并利用秒表记录每一阶段表述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发现在讲解双手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时比较耗时,原因在于语句的非连贯运用。因为讲话支支吾吾,要停顿几秒才能将语句连贯起来,一紧张思绪就有些混乱了,要想一会才能知道下面该讲些什么;而在组织学生进行运输炮弹的游戏时,出现语言表述过慢的现象;在组织学生坐、跪、站等姿势练习,讲解各练习时的动作要领时,语速则表现的过快。
分析:根据自身的初探,在个人备课阶段,自寻病根,其一是对体育课堂教学语言节奏较为缺乏,其二就是对重难点和非重难点内容的语速把握不当。
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调控语言的速度,把握语言的节奏,做到快慢有序,流畅自如。可利用录音、观看网络上的优质课来调整语速,并用铅笔标出重难点内容,对重点内容应放慢语速,提高分贝,能够增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认知。
二、磨课阶段——同伴互助,前辈“把脉”
[案例2]根据上述修改的教学设计进行磨课。在基本部分教学环节,先进行持球动作的教学,在讲解示范时,强调双手“拿”球,大拇指成八字,掌心空出。当学生熟悉这一动作要领后,组织学生进行运输炮弹的游戏,然而在队伍调动时,由于自身下达的指令含糊不清,导致现场有点混乱,通过再三引导,学生们都站到指定的位置上进行游戏。随后进行坐、跪、站等姿势投掷实心球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从上到下的发力顺序,着重体会用腰腹部发力,让身体成“满弓”的姿势,将手上的实心球“扔”掷出去。
分析:组内教师一次次的听课,为笔者搭诊把脉,指出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症结,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使用体育专业术语的习惯,导致课堂教学多次呈现口头语。
建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尽量使用专业术语,从而实现精炼语言,如在此次教学中可将“拿”改成“持”,把“扔”改成“投”等,从而使教学语言達到一定的规范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体育专业术语的认知。另一方面则要增强专业术语的针对性,如在调动队伍时,体育专业术语就要果断、有力,声音洪亮,从而避免出现因口令下达含糊不清而导致场面混乱的现象;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为此我们要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巧妙运用体育专业术语的水平。
三、授课阶段——专业引领,骨干“会诊”
[案例3]根据多次磨课后重新修改教案,在授课学校开始正式上课。在基本部分教学环节,教师教授坐、跪、站等姿势投掷实心球。师:大家先看老师站着投掷实心球的示范动作,当老师喊预备的时候,双脚自然开立站在投掷线后,双手持球放于胸前,第一声哨响的时候,双手持球至头顶后上方,同时,身体后仰成背弓,然后双脚用力蹬地,身体重心前移,挺胸收腹,同时双手拨球、抖腕,用力向头前上方投出,在第二声哨响时统一跑出去捡球,并注意安全。注意手臂在掷出去的时候要伸直,并且体会下用身体的哪部分发力。大家练习几遍。
分析:通过骨干教师“会诊式”的活动方式,对本堂课“对症下药”进行一针见血式的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啰唆,特别是在讲解动作要领时,教师进行“详细化”讲解,不停地絮絮叨叨,生怕学生听不懂,整节课上完,教师讲得乏力,学生们听得辛苦,且练习实践与次数不定,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也让原本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堂因教师的语言啰唆变得无趣。
建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控制语言的“精度”,可将课上要讲解的重要内容事先提炼出来,根据技术动作的特点,将其设计成精炼、简单、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或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熟记动作要领。所以针对上述教学内容,在讲解实心球动作要领时,可采用口诀法,如“两脚前后开立站,反弓蹬地要送髋;展胸挥臂掷得远,出手要在最高点。”在组织学生练习时,用哨声代替,从而做到“取”语言之精华,达到增加学生练习密度的效果。
四、课后反思阶段——实践反思,自我“开方”
[案例4]由于教学设计、教学环境、学情、所处角度等方面情况大相径庭,为此所产生的教学反思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备课——磨课——授课三个阶段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反思。剧情回放:在备课阶段采用“手写式”的备课方式,将框架内容书写下来,本以为一切都会照着“剧本”顺其自然的发生,没有想到一上课,就把原来设定的教学思路打乱了。面对课堂教学的种种“意外”,事先没有做好教学情境语言的衔接,导致一紧张就表述结巴,思维不清,令学生不知所云,可谓是一塌糊涂。磨课阶段,在进行坐、跪、站等姿势投掷实心球教学时,由于语言缺少幽默风趣的元素,让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授课阶段,是在室外进行教研活动,场地十分空旷,在讲课过程中,说话声音不够洪亮,影响学生听课效率。
分析:在课后反思阶段,进行自我“开方”,笔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从而发现各个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在备课阶段,笔者过于理想化,以至于遇到突发情况不知从何下手;在磨课阶段,由于自身缺少幽默风趣的语言,导致课堂无趣;在授课阶段,由于场地空旷,笔者未能及时控制声量分贝,从而影响学生听课效率。
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语言的力度,一是要做好教学情境语言的衔接,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交流情境,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二是在教学中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则是要学会控制语言的声量,凸显语言的魅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青年教师要抓住每次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把每一次教研活动作为提升和锻炼自身的舞台,做到多学、多看、多问、多做、多反思,让自身的语言技能、组织能力、调控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从“要我研”变成“我要研”,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曾浩强.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技术动作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3):62-63.
[2]李晨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J].中国教师,2010(s1).
关键词:教研活动;青年教师;语言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1-0050-02
为了营造研讨的学习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让体育教研活动走向“高效”,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三个内容,一是各校选派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展示,二是模拟上课,三是评课议课。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来说,能够参与教研活动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笔者以“多种姿势投掷实心球”为例,从备课阶段——磨课阶段——授课阶段——教后反思阶段这几个阶段,通过自身初探、同伴互助、骨干引领、自我反思的过程,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合理运用教学术语,以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备课阶段——个人初备,自寻“病根”
[案例1]笔者接到区里教研活动的教学展示通知,内心既紧张又激动。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确定以“多种姿势投掷实心球”为授课主题,精心制定教学设计。为使自身更能熟悉教案流程,将框架内容书写下来,首先尝试进行模拟上课,并利用秒表记录每一阶段表述的时间。这个过程中发现在讲解双手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时比较耗时,原因在于语句的非连贯运用。因为讲话支支吾吾,要停顿几秒才能将语句连贯起来,一紧张思绪就有些混乱了,要想一会才能知道下面该讲些什么;而在组织学生进行运输炮弹的游戏时,出现语言表述过慢的现象;在组织学生坐、跪、站等姿势练习,讲解各练习时的动作要领时,语速则表现的过快。
分析:根据自身的初探,在个人备课阶段,自寻病根,其一是对体育课堂教学语言节奏较为缺乏,其二就是对重难点和非重难点内容的语速把握不当。
建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调控语言的速度,把握语言的节奏,做到快慢有序,流畅自如。可利用录音、观看网络上的优质课来调整语速,并用铅笔标出重难点内容,对重点内容应放慢语速,提高分贝,能够增强学生对重点内容的认知。
二、磨课阶段——同伴互助,前辈“把脉”
[案例2]根据上述修改的教学设计进行磨课。在基本部分教学环节,先进行持球动作的教学,在讲解示范时,强调双手“拿”球,大拇指成八字,掌心空出。当学生熟悉这一动作要领后,组织学生进行运输炮弹的游戏,然而在队伍调动时,由于自身下达的指令含糊不清,导致现场有点混乱,通过再三引导,学生们都站到指定的位置上进行游戏。随后进行坐、跪、站等姿势投掷实心球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从上到下的发力顺序,着重体会用腰腹部发力,让身体成“满弓”的姿势,将手上的实心球“扔”掷出去。
分析:组内教师一次次的听课,为笔者搭诊把脉,指出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症结,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使用体育专业术语的习惯,导致课堂教学多次呈现口头语。
建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尽量使用专业术语,从而实现精炼语言,如在此次教学中可将“拿”改成“持”,把“扔”改成“投”等,从而使教学语言達到一定的规范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体育专业术语的认知。另一方面则要增强专业术语的针对性,如在调动队伍时,体育专业术语就要果断、有力,声音洪亮,从而避免出现因口令下达含糊不清而导致场面混乱的现象;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语言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为此我们要提高在体育教学中巧妙运用体育专业术语的水平。
三、授课阶段——专业引领,骨干“会诊”
[案例3]根据多次磨课后重新修改教案,在授课学校开始正式上课。在基本部分教学环节,教师教授坐、跪、站等姿势投掷实心球。师:大家先看老师站着投掷实心球的示范动作,当老师喊预备的时候,双脚自然开立站在投掷线后,双手持球放于胸前,第一声哨响的时候,双手持球至头顶后上方,同时,身体后仰成背弓,然后双脚用力蹬地,身体重心前移,挺胸收腹,同时双手拨球、抖腕,用力向头前上方投出,在第二声哨响时统一跑出去捡球,并注意安全。注意手臂在掷出去的时候要伸直,并且体会下用身体的哪部分发力。大家练习几遍。
分析:通过骨干教师“会诊式”的活动方式,对本堂课“对症下药”进行一针见血式的点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啰唆,特别是在讲解动作要领时,教师进行“详细化”讲解,不停地絮絮叨叨,生怕学生听不懂,整节课上完,教师讲得乏力,学生们听得辛苦,且练习实践与次数不定,没有达到一定的练习密度,也让原本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堂因教师的语言啰唆变得无趣。
建议: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控制语言的“精度”,可将课上要讲解的重要内容事先提炼出来,根据技术动作的特点,将其设计成精炼、简单、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或编成顺口溜,便于学生熟记动作要领。所以针对上述教学内容,在讲解实心球动作要领时,可采用口诀法,如“两脚前后开立站,反弓蹬地要送髋;展胸挥臂掷得远,出手要在最高点。”在组织学生练习时,用哨声代替,从而做到“取”语言之精华,达到增加学生练习密度的效果。
四、课后反思阶段——实践反思,自我“开方”
[案例4]由于教学设计、教学环境、学情、所处角度等方面情况大相径庭,为此所产生的教学反思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备课——磨课——授课三个阶段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反思。剧情回放:在备课阶段采用“手写式”的备课方式,将框架内容书写下来,本以为一切都会照着“剧本”顺其自然的发生,没有想到一上课,就把原来设定的教学思路打乱了。面对课堂教学的种种“意外”,事先没有做好教学情境语言的衔接,导致一紧张就表述结巴,思维不清,令学生不知所云,可谓是一塌糊涂。磨课阶段,在进行坐、跪、站等姿势投掷实心球教学时,由于语言缺少幽默风趣的元素,让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授课阶段,是在室外进行教研活动,场地十分空旷,在讲课过程中,说话声音不够洪亮,影响学生听课效率。
分析:在课后反思阶段,进行自我“开方”,笔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从而发现各个阶段存在的不同问题。在备课阶段,笔者过于理想化,以至于遇到突发情况不知从何下手;在磨课阶段,由于自身缺少幽默风趣的语言,导致课堂无趣;在授课阶段,由于场地空旷,笔者未能及时控制声量分贝,从而影响学生听课效率。
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语言的力度,一是要做好教学情境语言的衔接,营造轻松、愉快的语言交流情境,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二是在教学中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则是要学会控制语言的声量,凸显语言的魅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青年教师要抓住每次参与教研活动的机会,把每一次教研活动作为提升和锻炼自身的舞台,做到多学、多看、多问、多做、多反思,让自身的语言技能、组织能力、调控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真正做到从“要我研”变成“我要研”,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参考文献:
[1]曾浩强.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技术动作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3):62-63.
[2]李晨光.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运用[J].中国教师,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