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好,加个微信吧”。随着微信这一即时通讯软件在中国的风靡,交换微信号成为人们建立联络的一大途径。从“留个号码”到“加个微信”,微信悄然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四年前微信国际版WeChat的海外试水,又将微信的旋风刮到了世界各地。
作为中国的近邻,东盟市场与中国市场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巨大的应用需求下,东盟用户对于这款绿白色的软件是否“感冒”?经过几年发展,“国产货”微信在中国之南的东盟市场表现又如何呢?
WeChat 与 ASEAN
2011年,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腾讯推出了名为“微信”的即时通讯软件,这款可通信、可语音视频的软件以其强大的功能迅速席卷了中国市场。对于腾讯这个中国互联网服务的龙头企业而言,开拓海外市场是其从未放弃的目标。微信在中国的走俏,让腾讯坚定了“走出去”的信心。微信诞生一年后,腾讯即将微信的英文名由WeiXin改为WeChat,以适应海外的推广。
在WeChat“出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开拓模式:首先是小范围的地面推广;随后联合本土人气明星投放大范围、立体式的广告;再与运营商洽谈,联合手机商预装;借力媒体宣传;最后落实到与商家推出官方账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在稳扎稳打的开拓下,WeChat自2012年“出海”至今已在东盟、南亚、欧洲、南美等地陆续斩获了超过1亿的海外注册用户,并且增速稳定。在WeChat布局的诸多市场中,包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表现抢眼。特别是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WeChat的用户以及应用商店排行榜排名已经超越了同类产品中实力强劲的“日本选手”Line(连我),占得较大市场。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用WeChat搜索周围的人,总能发现很多不同肤色的头像(用户);在泰国曼谷,记者在轻轨、地铁车厢里,经常可见WeChat投放的广告,商场、咖啡馆里,人们也热衷用WeChat聊天;在印尼雅加达的街头,四处可见年轻人拿着手机使用Wechat语音对话……这样的画面似曾相识又新鲜有趣,通过使用相同的软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们似乎有了更多的共同体验与话题。
目前,微信在东南亚支持印尼文、马来文、泰文、越南文等4种文字,以期给东盟国家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微信在东盟国家的强劲表现也得到了诸多评估机构的认可,多家机构预计随着微信国际市场普及率的扩大,微信将跻身世界前五大社交平台。而微信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张的重要支点,无疑将是东盟。
为何是东盟?
供职于泰国一家中文媒体的陈雨,最初开始用WeChat是因为工作需要经常与中国客户打交道,便下载了一个。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个爱拍照的泰国姑娘深深迷上了带有“朋友圈”分享功能的微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让我们加个微信吧”便是这位姑娘与记者初识时的开场。
跟陈雨一样,有许多东盟国家的用户最初使用WeChat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要么是留学生需要与中国同学讨论功课,要么是外贸商人需要与中国客户保持联系,中国用户在不经意间成为了WeChat的“推销员”。而当这些新用户习惯并热衷使用WeChat交流时,他们又将“推销”给新的朋友。从这个层面来说,除了WeChat功能的深得人心,东盟国家与中国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上的紧密联系,是WeChat得以在东盟国家普及的重要基础。
而从东盟客观的市场上来说,一方面,东盟各国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为通信、社交软件提供了载体;智能手机用户对通信应用软件的需求不断得到释放,但东盟本土市场中,并没有像美国WhatsApp、日本Line、韩国KakaoTalk、中国WeChat这样可以“雄踞一方”的应用软件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东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包括腾讯在内的服务商们竞相争取的大蛋糕。另一方面,东盟大多数国家与中国一样,是群体意识很强的国家,人们喜欢对群体分享信息,特别是华人群体对WeChat的青睐,使得WeChat在东盟市场的推广会比较顺利。
从腾讯的角度来说,走上国际舞台,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平台的开发,它都并非是独一家。特别是美国的WhatsApp,目前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达约3.5亿,在欧美市场较有影响力。相较于较为成熟的欧美市场,东盟市场的开拓难度较小,开拓空间更大;而且腾讯经过早年的铺垫,在东盟等地区已积累不少合作资源和战略投资,有利于企业的海外拓展有的放矢。
因此,与其选择到早已拥挤的市场“硬碰硬”,腾讯更愿意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东盟淘金。腾讯公司执行董事刘炽平此前也表示,将进一步发展国际化市场,由于WhatsApp已主导欧美市场,未来WeChat将选择性主打东南亚市场。
由此不难发现,WeChat重点依托东盟布局海外市场,不止是市场“待哺”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权衡利弊、整合资源后的趋利选择。
不止是聊聊
然而看好东盟市场的并非只有WeChat。相较于WhatsApp,与WeChat产品形态更为类似的日本产品Line才是其在东盟市场最强劲的对手。2012年初,Line比WeChat稍早开始大范围拓展东盟市场,并凭借“可爱”的形象迅速获得大量用户,WeChat紧随其后也表现不俗。在东盟市场上,“中国造”与“日本产”又狭路相逢,实力不相上下,WeChat凭何略胜一筹呢?
目前,两者都将本土化作为工作的重点,包括团队构成和产品设计的本土化。双方都聘用了大量熟悉当地业务的员工,以便于开拓当地市场。但腾讯主席马化腾认为,最关键还是要发挥产品本身的特色。WeChat除了免费且没有植入式广告等特点受到东盟国家用户的青睐,其在海外最大的优势是在几款产品中发送接收语音信息最为方便好用。当然表情商店、手机游戏作为WeChat重要的商业收入来源,设计更符合本土消费者审美、使用习惯的相关产品,将成为WeChat未来“特色化”“本土化”的重点方向。除了本土化,加强与商家、媒体的合作,推出官方账号,不仅有利于WeChat掌握更多优质企业资源,也有利于中国—东盟,甚至区域外的商家借助WeChat国际化的平台进行企业宣传,扩大国际影响力。
而在企业通过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强身健体”的基础上,中国—东盟区域内不断释放的利好形势也将助WeChat走进东盟一臂之力。一方面,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达成,区域内货物、服务贸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便利化的逐步提升,将带动区域人员交流更为紧密、频繁,通信、互联网服务等领域也将迎来更宽松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设施联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除了涵盖交通基建,也涉及通讯设施联通。伴随着海丝蓝图的铺展,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项目的落地,中国—东盟通讯设施的联通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设备、信息支持。而这些基于中国—东盟双边关系良好发展的客观利好,也能让腾讯等中国互联网服务商在“出海”东盟参与竞争时,更有底气。
联系编辑:313464302@qq.com
作为中国的近邻,东盟市场与中国市场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巨大的应用需求下,东盟用户对于这款绿白色的软件是否“感冒”?经过几年发展,“国产货”微信在中国之南的东盟市场表现又如何呢?
WeChat 与 ASEAN
2011年,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腾讯推出了名为“微信”的即时通讯软件,这款可通信、可语音视频的软件以其强大的功能迅速席卷了中国市场。对于腾讯这个中国互联网服务的龙头企业而言,开拓海外市场是其从未放弃的目标。微信在中国的走俏,让腾讯坚定了“走出去”的信心。微信诞生一年后,腾讯即将微信的英文名由WeiXin改为WeChat,以适应海外的推广。
在WeChat“出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开拓模式:首先是小范围的地面推广;随后联合本土人气明星投放大范围、立体式的广告;再与运营商洽谈,联合手机商预装;借力媒体宣传;最后落实到与商家推出官方账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在稳扎稳打的开拓下,WeChat自2012年“出海”至今已在东盟、南亚、欧洲、南美等地陆续斩获了超过1亿的海外注册用户,并且增速稳定。在WeChat布局的诸多市场中,包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国家表现抢眼。特别是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WeChat的用户以及应用商店排行榜排名已经超越了同类产品中实力强劲的“日本选手”Line(连我),占得较大市场。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用WeChat搜索周围的人,总能发现很多不同肤色的头像(用户);在泰国曼谷,记者在轻轨、地铁车厢里,经常可见WeChat投放的广告,商场、咖啡馆里,人们也热衷用WeChat聊天;在印尼雅加达的街头,四处可见年轻人拿着手机使用Wechat语音对话……这样的画面似曾相识又新鲜有趣,通过使用相同的软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们似乎有了更多的共同体验与话题。
目前,微信在东南亚支持印尼文、马来文、泰文、越南文等4种文字,以期给东盟国家的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微信在东盟国家的强劲表现也得到了诸多评估机构的认可,多家机构预计随着微信国际市场普及率的扩大,微信将跻身世界前五大社交平台。而微信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张的重要支点,无疑将是东盟。
为何是东盟?
供职于泰国一家中文媒体的陈雨,最初开始用WeChat是因为工作需要经常与中国客户打交道,便下载了一个。在使用的过程中,这个爱拍照的泰国姑娘深深迷上了带有“朋友圈”分享功能的微信,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让我们加个微信吧”便是这位姑娘与记者初识时的开场。
跟陈雨一样,有许多东盟国家的用户最初使用WeChat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要么是留学生需要与中国同学讨论功课,要么是外贸商人需要与中国客户保持联系,中国用户在不经意间成为了WeChat的“推销员”。而当这些新用户习惯并热衷使用WeChat交流时,他们又将“推销”给新的朋友。从这个层面来说,除了WeChat功能的深得人心,东盟国家与中国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上的紧密联系,是WeChat得以在东盟国家普及的重要基础。
而从东盟客观的市场上来说,一方面,东盟各国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为通信、社交软件提供了载体;智能手机用户对通信应用软件的需求不断得到释放,但东盟本土市场中,并没有像美国WhatsApp、日本Line、韩国KakaoTalk、中国WeChat这样可以“雄踞一方”的应用软件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东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包括腾讯在内的服务商们竞相争取的大蛋糕。另一方面,东盟大多数国家与中国一样,是群体意识很强的国家,人们喜欢对群体分享信息,特别是华人群体对WeChat的青睐,使得WeChat在东盟市场的推广会比较顺利。
从腾讯的角度来说,走上国际舞台,即时通讯软件、社交平台的开发,它都并非是独一家。特别是美国的WhatsApp,目前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达约3.5亿,在欧美市场较有影响力。相较于较为成熟的欧美市场,东盟市场的开拓难度较小,开拓空间更大;而且腾讯经过早年的铺垫,在东盟等地区已积累不少合作资源和战略投资,有利于企业的海外拓展有的放矢。
因此,与其选择到早已拥挤的市场“硬碰硬”,腾讯更愿意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东盟淘金。腾讯公司执行董事刘炽平此前也表示,将进一步发展国际化市场,由于WhatsApp已主导欧美市场,未来WeChat将选择性主打东南亚市场。
由此不难发现,WeChat重点依托东盟布局海外市场,不止是市场“待哺”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权衡利弊、整合资源后的趋利选择。
不止是聊聊
然而看好东盟市场的并非只有WeChat。相较于WhatsApp,与WeChat产品形态更为类似的日本产品Line才是其在东盟市场最强劲的对手。2012年初,Line比WeChat稍早开始大范围拓展东盟市场,并凭借“可爱”的形象迅速获得大量用户,WeChat紧随其后也表现不俗。在东盟市场上,“中国造”与“日本产”又狭路相逢,实力不相上下,WeChat凭何略胜一筹呢?
目前,两者都将本土化作为工作的重点,包括团队构成和产品设计的本土化。双方都聘用了大量熟悉当地业务的员工,以便于开拓当地市场。但腾讯主席马化腾认为,最关键还是要发挥产品本身的特色。WeChat除了免费且没有植入式广告等特点受到东盟国家用户的青睐,其在海外最大的优势是在几款产品中发送接收语音信息最为方便好用。当然表情商店、手机游戏作为WeChat重要的商业收入来源,设计更符合本土消费者审美、使用习惯的相关产品,将成为WeChat未来“特色化”“本土化”的重点方向。除了本土化,加强与商家、媒体的合作,推出官方账号,不仅有利于WeChat掌握更多优质企业资源,也有利于中国—东盟,甚至区域外的商家借助WeChat国际化的平台进行企业宣传,扩大国际影响力。
而在企业通过创新产品、提升服务“强身健体”的基础上,中国—东盟区域内不断释放的利好形势也将助WeChat走进东盟一臂之力。一方面,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达成,区域内货物、服务贸易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投资便利化的逐步提升,将带动区域人员交流更为紧密、频繁,通信、互联网服务等领域也将迎来更宽松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设施联通”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除了涵盖交通基建,也涉及通讯设施联通。伴随着海丝蓝图的铺展,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项目的落地,中国—东盟通讯设施的联通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设备、信息支持。而这些基于中国—东盟双边关系良好发展的客观利好,也能让腾讯等中国互联网服务商在“出海”东盟参与竞争时,更有底气。
联系编辑:3134643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