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就成为了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辽宁省大连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探讨老龄人的生活幸福感希望此问题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怀与重视,为老年人和谐幸福生活,愉快安度晚年提供全方位支持。
关键词:老龄人口;关爱;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17-2目前大连市60岁以上老人已接近110万,占全市人口的17.5%,平均期望寿命高达80.86岁,全部老年人中50%是空巢家庭,30%老人是独身,有20万老年人需要照顾。面对社会、经济、家庭结构及人口变化,老人的幸福观与社会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的样本描述
设计大连市老人社会心理状况调查问卷100份,调查对象为中山区居住的60岁以上的老人,答卷前对社会工作者做了详细的培训,在他们的指导下,老人答卷认真,回收率为99%,有效率100%,样本资料真实、可靠。
(二)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问卷回收后将数据输入数据库,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分别计算各调查项目的频数和构成比例,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老龄人口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中,50%以上为70~79岁以上的老人,男女比例分别为48.5%和51.5%,文化程度小学以下占45.5%,初中为26.3%,高中为14.1%,大专和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较少,社会职业以一般职员、服务人员和工人为主,占调查对象的68.7%,技术人员、医生、教师、公务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占27.2%,83.7%为退休老人。老人都有一定数额的退休金,月收入以1000~1500元居多,占调查对象的47.5%,无人享受低保,80%以上老人大多生活能够自理。
(二) 老年人生活居住无忧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年人有存款、有住房,表明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居住都有较好保障,由于考虑到不愿意与子女同居等情况,老年人开始逐步愿意接受社会养老模式。调查发现近一半的老人希望自己居住,只有26.6%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同住,这些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有较好的住房条件,愿意对社会化养老模式做一个尝试,认为这样既能减轻子女的负担,又能在养老机构结识同龄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使心情愉悦,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也是一种幸福体验。
三、 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意愿强烈
老年人由于大多不与子女同住或处于空巢或独居家中,均有强烈与家人、朋友、邻居交往,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
(一) 调查发现66.3%的老年人希望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人有较多的沟通联系。有39.2%的老年希望与子女有较多的沟通交往。有72%老年人愿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见表1。
表1老人的参与沟通意愿
沟通意愿1人数1百分比(%)参加公益活动122122.2参与志愿者活动119119.1参与社区文体活动119119.1参加其他老年活动140140.4合计1991100.0(二) 参加喜好活动情况
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参加本社区附近组织的文体活动,如书画、跳舞、下棋、联欢聊天等。这些活动使老年人体会到友情、亲情、邻里交往情,对增近人际关系,减少孤独有很大帮助。总的看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选项不多,社区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设施。见表2。
表2老人参加喜好活动选项
沟通意愿1人数1百分比(%)看电视、听广播、看报149150书画、下棋、打牌110110.2文、体育锻炼1414.0参加其他老年活动13635.8合计1991100.0(三) 与子女交往的愿望
调查中发现,大多老年人虽然考虑到子女工作、生活压力较大,难经常回家看看和照顾老人,但其内心仍期望与子女有较多的见面、沟通。希望子女能经常回家看望占85。4%,经常有电话联系者占82。1%。老年人对子女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十分理解。但期望与子女见面交流的期盼,体现出浓浓亲情。见表3。
表3老人与子女交往意愿
1人数1百分比(%)期望与子感情交流147147.4希望得到子女照顾120120.2其他132132.3合计1991100.0(四)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了70.4%的老人对目前的生活质量感到满意,84.7%的老人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调查老人中15%感到满意,65.3%认为还可以,不满意的占14.3%,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状态有关,所有的老人都希望政府在一些日常事物中能提供更多的优惠,如公交车能有较多的线路免费,进公园、参观博物馆和看电影等收取最低消费。对于物价的涨幅,老人中44.9%能够接受,认为物价过高,影响日常消费的占55.1%。50%以上的老人认为自己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总体看来,91.8%的老人认为自己晚年生活是幸福的,心理是健康或基本健康的。
(五) 老年人需全面精神关爱
调查中有58.5%的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老人空巢、独居后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寂寞,有钱难买服务”。在回答“希望政府为空巢老人提供哪些政策支持”问题时,几乎100%的老人都选择了“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法律援助”。25.8%的老人想参加老年大学学习,扩大社会交往,填补心灵的寂寞和空虚。
由此看出,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老人已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他们渴望得到精神、文化、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愿意无偿地用知识、才华和能力回报社会,这些老人对物质生活状态感到满意,但精神需求状况欠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物质养老的基础上,应高度重视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 四、 讨论与建议
(一) 全面关爱老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幸福感是指包括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宜居城乡、社会治安、人民权益、诉讼表达和文化心理需求等多方面。目前老年人对生活满意与否,已经不是将经济状况作为唯一标准,大部分是受到非物质因素精神需求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亲情和家庭融洽\\社会关怀等方面。许多省老年人保护条例都有新的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回家看望问候老人等条款。强制性规定,不如加强人们道德观念的教育,通过坚持开展尊老爱老的伦理道德教育,使关心老人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政府应当承关怀老年人的主导者,有条件的城市可开设老年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热线,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关怀空间和平台,真正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二) 政府部门应加大养老投入,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养老问题的紧迫性牵动着千家万户,是政府部门和普通百姓都密切关注的焦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所有的老年人安享幸福的晚年”。我市应积极发展老年产业,其核心应当是在全市城乡建立能够满足养老需求的高、中、低档收费不同的养老院,可建设部分公寓型住房供有一定收入的老人居住,覆盖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另外,各机关、社区要像北京那样,开放食堂供老年人享用。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各种人民活动中心、娱乐和健身的场所,要真正面对老年人免费开放使用。
(三) 坚持以人为本,使老龄群体真正享受到精神养老
实现健康老龄化是所有人向往的理想境界,也是老龄工作的奋斗目标。国家各行政主管部门和老龄问题研究专家始终将老人的心理社会需求放在首位。 调查中反映出老龄群体的实际情况和生存状态,国家应制定对老人实施精神关爱的相关对策和具体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和条件,创造更好的养老环境设施,使老人在提高生存质量的同时,切实享受到精神养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关爱。
(四) 加强老年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为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老龄化,政府和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的养老机构和欧美等国家相比,确实有着现实的差距,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市养老机构数量较前虽有明显的增加,但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多为农民工和下岗、失业职工,服务态度差,且只能进行一般的生活护理,养老院设施简陋,没有应急的预案和措施。
大连市80岁以上老人有16万以上,90%以上享受家庭养老,患有不同程度的失智失能的老人近8万人,日常需要照料的占老人总数的20%左右,而这些居家养老的老人同样需要家政服务人员的护理,大连市家政服务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或本市下岗、失业职工,未受过专业培训,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约,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建立一支正规的家政服务队伍,是老龄群体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和配合解决,依法保障老年人的护理权益和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权益。
作者简介:
张伟男,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老龄人口;关爱;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17-2目前大连市60岁以上老人已接近110万,占全市人口的17.5%,平均期望寿命高达80.86岁,全部老年人中50%是空巢家庭,30%老人是独身,有20万老年人需要照顾。面对社会、经济、家庭结构及人口变化,老人的幸福观与社会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的样本描述
设计大连市老人社会心理状况调查问卷100份,调查对象为中山区居住的60岁以上的老人,答卷前对社会工作者做了详细的培训,在他们的指导下,老人答卷认真,回收率为99%,有效率100%,样本资料真实、可靠。
(二)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问卷回收后将数据输入数据库,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分别计算各调查项目的频数和构成比例,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
二、 结果与分析
(一) 老龄人口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中,50%以上为70~79岁以上的老人,男女比例分别为48.5%和51.5%,文化程度小学以下占45.5%,初中为26.3%,高中为14.1%,大专和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较少,社会职业以一般职员、服务人员和工人为主,占调查对象的68.7%,技术人员、医生、教师、公务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占27.2%,83.7%为退休老人。老人都有一定数额的退休金,月收入以1000~1500元居多,占调查对象的47.5%,无人享受低保,80%以上老人大多生活能够自理。
(二) 老年人生活居住无忧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年人有存款、有住房,表明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居住都有较好保障,由于考虑到不愿意与子女同居等情况,老年人开始逐步愿意接受社会养老模式。调查发现近一半的老人希望自己居住,只有26.6%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同住,这些老年人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有较好的住房条件,愿意对社会化养老模式做一个尝试,认为这样既能减轻子女的负担,又能在养老机构结识同龄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使心情愉悦,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也是一种幸福体验。
三、 老年人的人际交往意愿强烈
老年人由于大多不与子女同住或处于空巢或独居家中,均有强烈与家人、朋友、邻居交往,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
(一) 调查发现66.3%的老年人希望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人有较多的沟通联系。有39.2%的老年希望与子女有较多的沟通交往。有72%老年人愿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见表1。
表1老人的参与沟通意愿
沟通意愿1人数1百分比(%)参加公益活动122122.2参与志愿者活动119119.1参与社区文体活动119119.1参加其他老年活动140140.4合计1991100.0(二) 参加喜好活动情况
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参加本社区附近组织的文体活动,如书画、跳舞、下棋、联欢聊天等。这些活动使老年人体会到友情、亲情、邻里交往情,对增近人际关系,减少孤独有很大帮助。总的看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选项不多,社区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设施。见表2。
表2老人参加喜好活动选项
沟通意愿1人数1百分比(%)看电视、听广播、看报149150书画、下棋、打牌110110.2文、体育锻炼1414.0参加其他老年活动13635.8合计1991100.0(三) 与子女交往的愿望
调查中发现,大多老年人虽然考虑到子女工作、生活压力较大,难经常回家看看和照顾老人,但其内心仍期望与子女有较多的见面、沟通。希望子女能经常回家看望占85。4%,经常有电话联系者占82。1%。老年人对子女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十分理解。但期望与子女见面交流的期盼,体现出浓浓亲情。见表3。
表3老人与子女交往意愿
1人数1百分比(%)期望与子感情交流147147.4希望得到子女照顾120120.2其他132132.3合计1991100.0(四)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升
调查数据显示了70.4%的老人对目前的生活质量感到满意,84.7%的老人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调查老人中15%感到满意,65.3%认为还可以,不满意的占14.3%,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状态有关,所有的老人都希望政府在一些日常事物中能提供更多的优惠,如公交车能有较多的线路免费,进公园、参观博物馆和看电影等收取最低消费。对于物价的涨幅,老人中44.9%能够接受,认为物价过高,影响日常消费的占55.1%。50%以上的老人认为自己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总体看来,91.8%的老人认为自己晚年生活是幸福的,心理是健康或基本健康的。
(五) 老年人需全面精神关爱
调查中有58.5%的老人感到孤独和寂寞,老人空巢、独居后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寂寞,有钱难买服务”。在回答“希望政府为空巢老人提供哪些政策支持”问题时,几乎100%的老人都选择了“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法律援助”。25.8%的老人想参加老年大学学习,扩大社会交往,填补心灵的寂寞和空虚。
由此看出,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老人已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衣食住行需求,他们渴望得到精神、文化、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愿意无偿地用知识、才华和能力回报社会,这些老人对物质生活状态感到满意,但精神需求状况欠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物质养老的基础上,应高度重视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慰藉。 四、 讨论与建议
(一) 全面关爱老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幸福感是指包括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宜居城乡、社会治安、人民权益、诉讼表达和文化心理需求等多方面。目前老年人对生活满意与否,已经不是将经济状况作为唯一标准,大部分是受到非物质因素精神需求方面的影响,其中包括亲情和家庭融洽\\社会关怀等方面。许多省老年人保护条例都有新的明确规定,赡养人应履行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回家看望问候老人等条款。强制性规定,不如加强人们道德观念的教育,通过坚持开展尊老爱老的伦理道德教育,使关心老人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政府应当承关怀老年人的主导者,有条件的城市可开设老年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热线,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关怀空间和平台,真正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二) 政府部门应加大养老投入,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养老问题的紧迫性牵动着千家万户,是政府部门和普通百姓都密切关注的焦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慰,让所有的老年人安享幸福的晚年”。我市应积极发展老年产业,其核心应当是在全市城乡建立能够满足养老需求的高、中、低档收费不同的养老院,可建设部分公寓型住房供有一定收入的老人居住,覆盖不同层次老人的需求。另外,各机关、社区要像北京那样,开放食堂供老年人享用。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各种人民活动中心、娱乐和健身的场所,要真正面对老年人免费开放使用。
(三) 坚持以人为本,使老龄群体真正享受到精神养老
实现健康老龄化是所有人向往的理想境界,也是老龄工作的奋斗目标。国家各行政主管部门和老龄问题研究专家始终将老人的心理社会需求放在首位。 调查中反映出老龄群体的实际情况和生存状态,国家应制定对老人实施精神关爱的相关对策和具体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和条件,创造更好的养老环境设施,使老人在提高生存质量的同时,切实享受到精神养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关爱。
(四) 加强老年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为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老龄化,政府和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国的养老机构和欧美等国家相比,确实有着现实的差距,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市养老机构数量较前虽有明显的增加,但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多为农民工和下岗、失业职工,服务态度差,且只能进行一般的生活护理,养老院设施简陋,没有应急的预案和措施。
大连市80岁以上老人有16万以上,90%以上享受家庭养老,患有不同程度的失智失能的老人近8万人,日常需要照料的占老人总数的20%左右,而这些居家养老的老人同样需要家政服务人员的护理,大连市家政服务人员大多来自农村或本市下岗、失业职工,未受过专业培训,更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制约,存在着极大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建立一支正规的家政服务队伍,是老龄群体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和配合解决,依法保障老年人的护理权益和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权益。
作者简介:
张伟男,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