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与财政信贷政策导向的思考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机械化与粮食国际竞争力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表现为粮食生产方式的差异,粮食生产方式决定生产成本结构的差异。根据成本理论,产品销售价格P的定位与产品成本及其结构具有密切的关系。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于成本总量与产品产量和销售量的依存关系,而且决定于产品产量和销售量变化背后的成本结构的变化,成本结构差异对竞争优势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农业机械化水平是粮食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美国是农业大国,是世界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典范,从粮食的生产成本结构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到,美国的农产品降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保持和增加农产品市场份额,其实质是通过其特有的成本结构,一方面,增大其盈亏平衡点后的经营杠杆作用,扩大利润空间,并通过转让消费者剩余,培育消费群体;另一方面,迫使发展中国家也降低价格,缩小利润空间或亏损。最终的结果是美国增强了持久的国际竞争能力。
  
  农业机械化与财政信贷政策导向
  
  1.以提高粮食国际竞争力为目标,通过财政信贷政策引导推进农业机械化
  从农业补贴总量空间上看,依照WTO农业协议,发达国家农业支持可以达到农业GDP5%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农业支持可以达到农业GDP的10%,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实际农业支持只占农业GDP的2%,距离农业协议支持的上限还有巨大的空间。随工业化发展和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加大农业政策性补贴,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农业功能和农业的外部性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从农产品补贴的目标上看,目前农业补贴的目标中,提高农民收入目标、粮食安全目标比较突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体现也比较充分,逐步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特别是实行直接补贴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是,以农业科技进步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的农业补贴项目未受到重视。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升级,国际粮食市场竞争一方面要以品质取胜,粮食品质改善的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另一方面,粮食专用品质的一致性,要求农业生产方式要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需求的需要,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将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的应用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在明确了国际市场上主要利益集团利用农业补贴背后的真正原因之后,逐渐通过机械化缩小中国粮食生产过程中成本结构与美国成本结构的差异,增强中国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后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农业补贴的结构上看,目前农业补贴主要集中在产前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后的粮食产品流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农业补贴政策直接与农业生产方式相关的较少,特别是与农用机械应用推广和科技进步目标相联系的补贴较少,没有足够的刺激农民应用农机在内的科学技术的积极性,更未形成改变农村生产方式的动力。因此,在农业政策性补贴的目标体系中,应该强化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目标的政策导向,增加农业补贴总量,在政策实施上逐步稳定完善农业机械化补贴,更好地完成“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
  在农业机械化补贴的具体实施上,首先,按“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的要求,国家加大科研投资力度,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制定新的农业机械化的标准,以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强的中小型高效农用机械的研究开发为主,并结合农用机械推荐、培训帮助农用机械制造厂商建立销售维修体系。其次,通过农业机械补贴降低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成本,提高购买和使用农机的积极性,农机补贴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农机使用补贴,可以通过农户(场)应用农用机械的耕种面积来核算和实现,数量上根据国家农业补贴总量进行动态控制;二是根据国家农业机械化标准,对农户(场)购买农机进行补贴。
  
  2.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相结合,提高资金效率
  由于农民收入在很长一个时期以来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特别是粮食生产为主的省份和地区农民自身积累十分有限,2002年粮食大省吉林和河南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00.99元和2215.74元,比全国农村的人均纯收入2475.63元分别低174.64元和259.89元,要实施“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只有财政政策资金的支持是有限的,应该建立农机购买的中长期专项信贷资金,扩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的业务范围,实现财政政策资金和专项贷款资金的互动,使农民买得起农机,用得起农机。在应用农业补贴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同时,刺激农民加大农机投入力度,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增强粮食国际竞争的潜力。
  目前,农村信贷资金来源于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由1996年底的1487亿元增加到2004年3月末的8180亿元,平均每年净增加799亿元;到2003年底,农业银行与“三农”有关的贷款余额达9288亿元;农业发展银行认真落实粮棉购销政策,做好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1998年至2003年,累计发放粮棉油收购贷款9187亿元。在三个银行的这些贷款中,有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主要用于农民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有农业产业化贷款、有粮食收购贷款等。随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运作将进一步加强,农业发展银行的定位日益明确,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将会重视经营效益,从而在信贷业务上,将突出支持重点,收缩业务范围和业务领域,以降低经营成本,强化存量管理,重视清收盘活等。在贷款对象上,将由国营、集体、分散的农户贷款向农业企业法人、专业户、龙头企业集团转变。在贷款方式上,由信用贷款向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担保贷款转变。这对低积累的粮食产区购买农用机械具有一定的负作用。因此,在“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中,调整信贷投向,通过国家政策的形式设置支持农户购买农机或合作组织购买农机的专项贷款势在必行。农机购买专项贷款与农机财政补贴相互结合。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补贴对银行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有效注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首先,农机专项贷款授信主体的选择可以是低息的政策性金融贷款由农业发展银行办理,也可以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或农业银行等农村商业金融机构执行,主要对象为农机合作组织、个人农机服务组织,保证农机购买专项资金的安全性,防止信贷资金沉淀。国家对农机专项资金实行贷款期限贴息,保证银行信贷的盈利性,减轻农机贷款主体的负担。为鼓励农村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购买农机的信贷支持,可以对农村商业金融机构的农机信贷资金实行差别利率、利差补贴等,实现农业政策资金与农村商业信贷资金的互动。其次,放宽农机购买贷款的授信额度的控制,在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安排上,优先农机购买贷款,做到符合条件的农户随时购买随时贷款。第三,农业机械化是一项政府引导、农户参与、技术部门支持的农业长期发展战略,政府要通过政策和市场引导粮食种植走机械化的道路,制定农机化的新标准,增加农户农机使用的欲望,扩大对农业贷款资金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农机贷款的承载主体,使农业机械化逐步变成一种市场行为,从而使农业信贷资金运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3.“农机科技兴粮行动计划”的相关政策
  通过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使用权转移,定向粮食生产规模补贴等措施,逐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为农业机械的应用创造条件。加强国有农场的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现粮食产品专用化,为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业发展创造条件。并根据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创新农村组织制度,引导农民发展机械合作经营组织,通过共同的投资实现资本积累,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科技服务组织和个人农机组织的发展,降低农业机械等科学技术的使用成本,实现节本增效,刺激农民积极应用农机科技。实现粮食的规模化经营,提高粮食产品品质质量和产品的一致性,增强粮食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他文献
根据古典自由主义的理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而作为一个对经济干预相对较少的政府,国民党政府为何在大陆因经济崩溃而失败?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考察了20世纪40年代后
本文综述了废杂塑料的回收利用技术及其进展情况,并对废杂塑料的综合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47届(2014年春季)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将于2014年4月24日至4月27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山东鸿基换热技术有限公司先后起草制定了“药用双管饭换热器”与“制药设备在线清
为进一步摸清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褐煤掺烧不同比例的经济效益,在6号锅炉进行了褐煤掺烧比例试验,现对褐煤掺烧情况作简单的经济性分析.
<正>六、液压系统的辅助装置液压系统的辅助装置较多,根据机器的液压传动的类型、要求、使用的环境等等,进行选择配置.现就金属打包机上配置的、与使用维修有关的在此作介绍.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路径选择关系到国有企业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
2012年6月10日上午,中国首部文化扶贫电影《情系喀斯特》首映式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作为一部扶贫内容的故事影片,《情系喀斯特》集中表现了中国扶贫开发事业在党中央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