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e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三年激情满怀,五年过后热情消退,十年以后趋于消沉。”这是一位新闻人在从事10年工作后的感受。其实这也是一种职业枯竭症的体现。
  究竟什么是职业枯竭症?职业枯竭也叫职业倦怠,是由于职业压力,给人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一种被耗干,被燃尽的一种感觉。在众多的职业懈怠人群中,作为全球公认最危险职业人群中仅次于警察和矿工的高危人群的一线记者们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尤其是电视新闻记者。那么为什么电视新闻记者容易产生职业懈倦?
  
  一、电视新闻记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工作紧张,压力大
  “同期声终于听完了。采访了两天,带子已经用完了两盒,几十位群众、干部的同期声让我听的是头晕目眩,截止到目前为止,所有已完成的采访全部都听出来了,这是值得高兴地。但,让我觉得悲哀的是,这次的系列报道总共是6~7期,而我只完成了两期,明天还要继续出门采访,这意味着还有更多的同期声等着我来听,我觉得有点崩溃了……再一看表,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还是回家吧,老娘说每天她上班了我还没起床(她七点就走了),等我回家她又睡了,家在我这里好像成了一个旅馆,感觉也好像是,真的要抽点时间陪陪老人才行,不然心里很内疚……”这是一个电视新闻记者博客里的叙述。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到电视记者工作的紧张和压力。由于电视媒体多实现节目制作采编合一,工作要求不同,相比其他媒体记者,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压力更重,工作时间长度和紧张度更大,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最近一家权威机构针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健康问题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新闻从业者中,已死亡的职员平均年龄仅为45岁,其中患癌症死亡的比率高达七成二,因病住院的平均年龄为44岁,一半的新闻从业人员处于患病的状态。由于长期处于高压力下工作及生活,透支健康已成为这一人群最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形成职业倦怠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二)管理制度不合理
  近年来,不少电视台为了在激烈的新闻资源大战中求生存、谋发展,生搬硬套企业管理制度,用简单粗暴的数量考核指标体系,来考核充满丰富多样性的新闻工作。这种考核更多关注的是“量”:多长时间或多大篇幅、多少篇、多少分。这就要求记者的反应速度、知识面、新闻触觉等等不断提高。这些要求看起来并不高,但实践证明,在考核重压下,记者的能力完全得不到很好的提高,难以适应岗位的这些要求。在昨天还是获奖者,明天可能就面临下岗这样事情并不部罕见。淘汰下岗始终成为悬在电视记者头上的一把利剑。
  (三)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
  近年来,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相继启动以聘用制度为主要内容人事制度改革。从某种程度上来,聘用记者成为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但和“聘用记者”这个词伴随而生的一个词“新闻民工”却让人有些心酸。很多电视台聘用记者分成事业编制、台聘、中心聘、栏目聘等。干的都是相同的工作,但是否是事业编制内的记者,福利待遇有着很大差别。有些电视记者,不但福利待遇差,而且有得甚至连合同都没签,随时有被解聘的可能。他们在为民生权益奔走的时候,自己却成为弱势群体。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使电视记者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做记者不过是一份暂时填饱肚子的工作而已,在工作中自然就缺乏忠诚度和自豪感,久而久之产生职业倦怠。
  (四)无法得到自我价值的证明
  “做记者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乏味的感觉。去年做的选题今年还做,明年这个时候还会做。重复做一件事,被迫抄袭自己……这种心理造成枯竭感”当你从事一份职业时,在做到得心应手以后,就缺少了满足好奇心的这一部分,这时,如果再无法得到自我价值的证明,职业动机就会减弱,就容易产生职业枯竭感了。
  
  二、电视新闻记者克服职业倦怠的对策
  
  如何解决新闻记者职业倦怠,笔者认为,这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加强自身修炼和媒体职场生态环境的营造两个方面着手:
  (一)新闻从业人员加强自身修炼方面
  首先在每个阶段都要为自己设立目标。目标可以是某个同行业佼佼者、可以是工作某一方面的业绩。目标确立了,采取积极的心态去努力实现,从消极心态中走出来。其次,及时充电,开阔眼界,培养对工作的新兴趣,主动寻找新鲜感觉。也可以要求被分配新工作,或者主动采取不同的方式从事工作,从工作中寻找新鲜感。再次,严格区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学会给自己放假放松,去寻找一些工作以外的有乐趣的事情做做。
  (二)营造良好的媒体职场生态环境方面
  首先,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的、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促使最广大新闻从业人员能正确、主动、积极地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否则,一个压力重重的新闻从业人员,我们能期望他以什么样的心情和视角去关注这个社会。其次帮助从业人员作出职业规划,提供个人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再次,相关部门要依法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行为,保障电视台聘用记者的合法权益,让“记者民工”这个词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1]决定放弃.梅视博客“第七天堂”2009-04-23.
  [2]关爱新闻记者的职业生命.中国记者网,2006-12-26.
  [3]记者调查.“职业枯竭”进入高发期.中央电视台报道,2006-07-05.
  
  (作者单位:五华县广播电视台)
其他文献
研究了图形显示液晶模块的汉字显示方法,通过外扩的EEPROM存储整个汉字库,将其作为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寻址,以MC68332单片机为例,介绍了根据汉字的机内码计算区位码,通过汉字
3月18日 针对美方签署“与台湾交往法案”, 国台办发言人应询指出, 该案有关条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 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了严重错误信号,我们
期刊
3月16日 针对大陆推出的31条措施, 台行政机构公布“应对方案”, 称一律禁止“可能影响台湾安全及伤害人民基本权益的措施”.rn18日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在台北逝世, 享年83岁.r
期刊
一、360度整合媒介传播的核心思想--电视剧的品牌化传播rn(一)传播渠道和传播资源的最大化rn 360度整合媒介传播并不意味着只是仅仅占据各种传播渠道和传播资源、而是力求实
目的:制备包裹有MAGE1-Hsp70和SEA的复合抗原的纳米乳剂疫苗NE(MHS)(nanoemulsion-encapsulated MAGE1-Hsp70/SEA),评价其抗肿瘤免疫学特性。方法:采用磁力超声法制备纳米疫
“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主要看副刊。”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份报纸要想吸引大 众的眼球,不仅要凭借优秀的新闻报道,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它的副刊是否能得到受众的认可。    一、副刊的发展状况    中国报纸的副刊从产生以来已经经历了百年风雨,而且已经摆脱了最初从属于新闻纸的地位,从通俗的文艺性副刊转变为了适应读者多样化需求的独具特色与活力的综合性副刊。  二十世纪90年代
5月16日,全国台企联第四届第五次常务理事会暨第四届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对全国台企联成立11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并在全国台企联
期刊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在当代中国,加强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线视频娱乐节目,是基于电视娱乐节目网络化的新产物。而网络在线视频作为新型网络媒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打破了过去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的传播模式,在线视频是互联网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这些在线视频的娱乐节目因为有了“互动性”和“按需观看”的特点,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单向传播的方式。  本文浅析在线视频娱乐节目的特点,让传统电视媒体和操作者面对网络视频传播这样一种强大的新技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