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将教材知识与时政、学生、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教材知识与生活的融合,充分体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统一。“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引导学生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通过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它体现着生活的精彩和课堂的本色。
一、课堂生活化,践行新课改精神的必然选择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活,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征,是新课程的亮点之一。纵观新教材四个必修模块,无不显示着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散发着生活的气息。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推进新课改,发挥学生主体性,让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怎样在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呢?
二、教学生活化的应对策略及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学生的实际
1.知识与技能方面。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也是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前提。教师在确定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政治学科的特点及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等因素。还要注意顾及学生的整体水平,重视对学情的调查分析。
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生成性,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参与、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建构,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中所蕴含的道理与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课堂各种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关注社会发展、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走进学生的生活
陶行知早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信条。随着生活的变迁,有的教材内容也会过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坚持变与不变相结合。把学生的生活融进教材,让生活的光辉照进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重现学生的生活
1.情境导入“生活化”
师:“同学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钱”“人民币”“money”……
师:“你们手中都有吗?拿出来看看。”
此时教室中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师:“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有钱能使——’”
生:“鬼推磨。”
师:“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手中的人民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这是笔者在讲纸币时的情境导入,很简单但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学生生活的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符合课改理念。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2.课堂环节“生活化”
(1)教师化文本为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情境展示:
“妈妈,给点钱。”“做什么?要多少?”“过生日请同学吃饭,要500块。”“这么多呀!”听到小明一下子要500元,妈妈不由得停住了手。“上次同学过生日,请我吃‘麦当劳’,这次我过生日,总不能让人家说我小气吧!”妈妈不得不忍痛“随俗”,拿出了500元。
请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①情境中的小明是什么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
②这些现象在你周围同学中存在吗?怎样看待这种行为?
③根据以上现象,你认为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针对这三个设问,让学生说说对这个情境的认识。这样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易为学生接受。
(2)教师化灌输为引导,引导学生将感悟升华为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谈体验与感受时,要引导学生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由直接经验迁移到对教材知识的感悟,并将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针对上述情境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出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这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指出消费是否应从众要具体分析。我们提倡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可见知识生成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3)教师化说教为实践,引导学生应用知识
通过这个环节整合学生的直接经验,并将教材中学到的间接经验再转化为直接经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的作用和学习的真谛,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在下课前,布置这样一道作业:调查你周边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并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可以10人为一组共同完成这个任务。这样以生活为切入点,回归生活,实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目标。
3.教学手段“生活化”
教学手段是丰富多彩、不断发展的。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现代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的飞信、微信、QQ、微博等都可以引入课堂,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学生更易于接受。还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剧、微电影等也可应用。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同时深化对生活的理解。
三、教学生活化的反思及其启示
(一)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生活化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毕竟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标准。
(二)坚持手段多样与提高效率相结合
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更多的手段。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却喧宾夺主,把形式搞得多样化,认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结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形式所吸引,忽视了学习。因此多媒体教学要适度,要恰到好处。
(三)坚持小组探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为教学服务的,切不可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而实际操作时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有时合作时间过长,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每节课的讲、练、议比例要协调。
让丰富的生活成就精彩的课堂,让精彩的课堂回归生活的本质。作为政治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鲜活的生活内容为载体,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课本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回归生活。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课堂生活化,践行新课改精神的必然选择
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活,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统筹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征,是新课程的亮点之一。纵观新教材四个必修模块,无不显示着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散发着生活的气息。
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是推进新课改,发挥学生主体性,让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怎样在政治课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呢?
二、教学生活化的应对策略及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学生的实际
1.知识与技能方面。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也是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前提。教师在确定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政治学科的特点及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等因素。还要注意顾及学生的整体水平,重视对学情的调查分析。
2.过程与方法方面。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生成性,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参与、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建构,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中所蕴含的道理与教材知识融会贯通,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课堂各种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关注社会发展、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走进学生的生活
陶行知早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信条。随着生活的变迁,有的教材内容也会过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坚持变与不变相结合。把学生的生活融进教材,让生活的光辉照进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教学过程的实施——重现学生的生活
1.情境导入“生活化”
师:“同学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钱”“人民币”“money”……
师:“你们手中都有吗?拿出来看看。”
此时教室中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师:“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有钱能使——’”
生:“鬼推磨。”
师:“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手中的人民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这是笔者在讲纸币时的情境导入,很简单但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学生生活的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符合课改理念。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2.课堂环节“生活化”
(1)教师化文本为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
情境展示:
“妈妈,给点钱。”“做什么?要多少?”“过生日请同学吃饭,要500块。”“这么多呀!”听到小明一下子要500元,妈妈不由得停住了手。“上次同学过生日,请我吃‘麦当劳’,这次我过生日,总不能让人家说我小气吧!”妈妈不得不忍痛“随俗”,拿出了500元。
请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①情境中的小明是什么心理?你是不是也受过这种心理的影响?
②这些现象在你周围同学中存在吗?怎样看待这种行为?
③根据以上现象,你认为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针对这三个设问,让学生说说对这个情境的认识。这样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易为学生接受。
(2)教师化灌输为引导,引导学生将感悟升华为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谈体验与感受时,要引导学生将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由直接经验迁移到对教材知识的感悟,并将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针对上述情境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出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这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指出消费是否应从众要具体分析。我们提倡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可见知识生成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3)教师化说教为实践,引导学生应用知识
通过这个环节整合学生的直接经验,并将教材中学到的间接经验再转化为直接经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的作用和学习的真谛,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在下课前,布置这样一道作业:调查你周边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并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可以10人为一组共同完成这个任务。这样以生活为切入点,回归生活,实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目标。
3.教学手段“生活化”
教学手段是丰富多彩、不断发展的。教师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现代生活中学生接触较多的飞信、微信、QQ、微博等都可以引入课堂,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学生更易于接受。还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剧、微电影等也可应用。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同时深化对生活的理解。
三、教学生活化的反思及其启示
(一)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生活化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创造精神、实践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然而,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毕竟目前的教育体制还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标准。
(二)坚持手段多样与提高效率相结合
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更多的手段。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学手段,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却喧宾夺主,把形式搞得多样化,认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结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形式所吸引,忽视了学习。因此多媒体教学要适度,要恰到好处。
(三)坚持小组探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为教学服务的,切不可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而实际操作时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有时合作时间过长,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每节课的讲、练、议比例要协调。
让丰富的生活成就精彩的课堂,让精彩的课堂回归生活的本质。作为政治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鲜活的生活内容为载体,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课本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回归生活。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