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3-165
小学美术课的大多数课程类型都是孩子们所喜欢和主动接受的,相比较绘画课、手工制作课、综合体验课来看,欣赏课是让我们美术教师感到困惑和难驾驭的,教学的效果上也往往不及其他课型。“美术欣赏”本身是需要主体对大自然、世界有丰富的感知和体验经历,对生活的各种知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积淀,这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具备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和需求出发,找到适合学生恰到好处的欣赏途径和学习方式。
美术欣赏课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教学也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通过十几年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笔者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低年级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经验,整理后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实施欣赏课教学的策略,希望能给广大同仁些许参考。
一、教学准备: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在低年级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认知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低年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低年级学生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低年级学生情趣的、易于低年级学生接受与理解的作品。可采取以下策略:1.灵活的处理教材内容,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精减,同时可以组织和学生一起挑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欣赏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关键”。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欣赏兴趣和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有: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形状、给人的情緒和表达的意思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课堂设计: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
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通过上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像的审美感受能力。低年级学生思维还很不成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欣赏教学过程须要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设计操作性强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
四、多元学习方式相结合: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是“外力”。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1.在欣赏时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感受对象,设计适合的动手操作活动,可以唱几句歌跳一支舞、可以仿照创作绘画作品,也可以用具体材料制作简易的手工作品等。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入欣赏。(1)课始导入欣赏:在工艺、绘画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如上《剪纸》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剪纸———“窗花”;(2)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3)在结束点评作品时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小学美术课的大多数课程类型都是孩子们所喜欢和主动接受的,相比较绘画课、手工制作课、综合体验课来看,欣赏课是让我们美术教师感到困惑和难驾驭的,教学的效果上也往往不及其他课型。“美术欣赏”本身是需要主体对大自然、世界有丰富的感知和体验经历,对生活的各种知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积淀,这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不具备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现状和需求出发,找到适合学生恰到好处的欣赏途径和学习方式。
美术欣赏课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教学也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通过十几年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笔者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低年级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经验,整理后总结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实施欣赏课教学的策略,希望能给广大同仁些许参考。
一、教学准备: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
在低年级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认知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低年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低年级学生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低年级学生情趣的、易于低年级学生接受与理解的作品。可采取以下策略:1.灵活的处理教材内容,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精减,同时可以组织和学生一起挑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题材。2.把所要欣赏的内容进行“童化”的加工、处理。3.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
二、欣赏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是“关键”。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欣赏兴趣和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有: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形状、给人的情緒和表达的意思上去细致地体味;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三、课堂设计:规范教学流程是“保证”。
欣赏要达到教师的理解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介绍作品的背景与作品内在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达到通过上述“内外”结合,逐步丰富学生的知能结构,提高对艺术形像的审美感受能力。低年级学生思维还很不成熟,生活经验非常有限,欣赏教学过程须要有一定的操作流程规范。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设计操作性强的欣赏程序,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艺术作品,避免欣赏的随意性。大致的环节为:(1)描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作品之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出作品的内容、画种等;(2)分析。对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进行整体的语言表述;(3)解释。介绍作者,并对作品的意义、所体现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4)评价。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与探索,对作品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评价。
四、多元学习方式相结合:欣赏与动手相结合是“外力”。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欣赏教学要善于借助学生绘画与工艺等美术实践的“外力”。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1.在欣赏时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感受对象,设计适合的动手操作活动,可以唱几句歌跳一支舞、可以仿照创作绘画作品,也可以用具体材料制作简易的手工作品等。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入欣赏。(1)课始导入欣赏:在工艺、绘画课的开始部分设计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如上《剪纸》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剪纸———“窗花”;(2)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3)在结束点评作品时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