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计算机语篇衔接对比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以Halliday和 Hasan 的衔接理论为理论框架,对英汉计算机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研究,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找出了英汉计算机语篇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了形成异同的原因。
  关键词:计算机语篇 衔接 相似度 差异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206-01
  Halliday和Hasan(1976)归纳了五种衔接手段:指称、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大多局限于广义的层面,或者仅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较笼统,针对性不强。该文拟对英汉计算机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出英汉计算机语篇之间衔接的异同,分析其原因。
  1 研究背景
  国外很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对语篇衔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Cohesion in English(1976)by Halliday M.A.K. and R.Hasan,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1981)by Beaugrande,R. de and Dressler,W.U.。国内很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胡壮麟的《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994),朱永生,郑立信和苗兴伟的《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2001),许余龙的《对比语言学》(2002),张德禄和刘汝山的《语篇连贯及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2003)。
  以上研究为衔接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上或仅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不同文体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的差异却很少涉及。任何一种文体在衔接手段上都有其独特之处,本文试图对英汉计算机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性研究。
  2 研究设计
  首先阐明研究的问题,然后对语料的选择进行说明,最后是对数据进行分析。
  2.1 研究问题
  英汉计算机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如何?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2 语料的选择
  本文所用语料全部选自卜玉坤主编的《大学专业英语一计算机英语1》和《大学专业英语一计算机英语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共计10篇文章,作为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材,这些文章分别为不同的译者所翻译,翻译者均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可视为标准规范的语篇,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2.3 数据分析
  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衔接手段在英汉计算机语篇中的相似度和差异度,然后分析其原因。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由表1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英汉计算机语篇衔接手段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相似度在84.2%至93%之间,总体上90%左右。差异度在8%至31.1%之间,远低于相似度。此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替代这一衔接手段无论是在英语语篇还是汉语语篇中一次也没出现。
  由表2可知,英汉计算机语篇中衔接手段总数几乎相同,英语比汉语仅多4个。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五种衔接手段的顺序依次为词汇衔接、指称、连接、替代和省略。在五种衔接手段中,词汇衔接、指称和连接明显高于替代和省略。此外,英语语篇中替代,词汇衔接和连接三种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均低于汉语语篇(1%<1.2%;7.3%<7.5%;68.9%<69.6%),而指称手段的使用频率,英语语篇(22.8%)高于汉语语篇(21.7%)。
  3.2 讨论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较大,为何计算机语篇中衔接手段具有如此高的相似度?因为计算机语篇属于科技文体,主要是描述科技方面的发现和事实,主要目的是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因此很多方面不同于其他文体,主要特点如下:语言规范,描述客观,逻辑性强,少于修辞等。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文的衔接手段,以实现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读者之目的。尽管英汉计算机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语系,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衔接手段的使用上也会有一定差异。
  4 结语
  该文以衔接理论为框架,对英汉计算机语篇中的衔接手段进行了统计、描述和解释。研究表明,英汉计算机语篇中衔接手段具有很高的相似度,在90%左右,远远高于差异度。本研究对翻译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示。当然,以上结果与讨论有待于在更大的预料范围中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d R, Hasan.1976.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
  [2] 卜玉坤.大学专业英语一计算机英语1[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 卜玉坤.大学专业英语一计算机英语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 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目前,小组合作的教学进行得如火如荼,目的是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合作、交流,展示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然而很多老师花很多时间在“形”上下功夫,忽略教学的本质—思维的培养。不管教学方法如何改革,教学模式如何更新,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直接用于生活的并不多,多半用于升学考试,升学目的一旦达到,这些知识将可能被遗忘,但思维方法却不同,一旦形成终身受用,因此
在研究中发现本校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第一,说得多写得少。学生很少自我研读.深入思考。动笔写体会。第二,缺乏独立思考,缺少对语言文字独立的品味。
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更是倡导“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
农村小学有着特殊的背景,教学资源相对落后,教学硬件资源匮乏,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心理感情匮乏,等等。基于此,笔者就针对近年来教学管理工作的总结和体会,在“中国梦”的视角下提出针对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几点创新措施。  1. 增强学习意识,提高素质能力  习总书记说:“学习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决定着一个政党的荣辱兴衰。”毛泽东同志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邓小平同志
摘要:针对高校当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机制欠缺等问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教师的个人目标和学校的组织目标有效结合起来。实践表明,只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工作能动性,高校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高校 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一流的大学都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而一流师资队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对人力资源的高度重视
管理在每个公司的发展中都是最重要的环节,建筑行业的管理亦不例外。在管理方面的成熟能够使得一个企业和公司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上,在井然有序的管理中能够使得企业在外围事
该文对原子能院实验工厂在核电机加工设备的质量控制方面进行了分析,做到了事事有依据,处处留痕迹,有力的保证了核电机加工产品的顺利制造。从而有助于提高原子能院核电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