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就是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中融情于意。教师要让学生在美术特定的情境中体验情感,感悟寓意,从而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接受知识,陶冶情操。初中美术情意教育应从环境和体验两大方面入手,教师应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情意因素,让学生感知并体验美术的“美”。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创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创作中体验“情意”;为学生提供欣赏的机会,让他们在欣赏中体验“情意”;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情意”,真正体验到学习美术知识是一种“美”的享受。
关键词:初中美术;情意教育;环境渗透;体验渗透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对情感、审美、情操的个性化体验,注重“美”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通过感知———体验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美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感受美术带来的“情意”和“美”。
一、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情意教育,感知“美术”的“美”
要让学生感知“美术”的“情意”和“美术”的“美”,单纯依靠课堂学习绘画技巧是不够的,一个良好的熏陶环境创设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室的环境创设,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室,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室里搭建一块美术园地,把平日里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置于墙上,供学生欣赏。例如,教师可以不定期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自主完善这块美术园地,可以是雕刻作品,也可以是绘画作品,还可以是折纸作品等。例如,每年5月份的母亲节,我布置了“母亲的爱”主题活动,让学生自主发挥、创作,有的学生把他与母亲之间浓浓的爱画了出来,有的学生制作了小卡片,形式多样,学生仿佛置身于“爱”的海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受到环境“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美术”的“情意”和作品中要表达的“美”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另一方面是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不受重视,通常教师让学生临摹教材中的某幅画,就算是完成任务,以学生画得像不像为评判的标准,营造了一种压抑、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情意教育强调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享受“美”,感知“美”。
二、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1.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榜样
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榜样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教师在工作时比较敬业,那么其优秀的人格魅力就会影响学生的具体行为。教师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会给学生创造优秀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态度,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从自身的言语、行为出发,不断要求自己,使这种影响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比教师直接教给学生一些大道理更有效。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与目标进行恰当地情感渗透,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修养,确保树立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2.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配上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教学。同时搭配符合主题的图片、视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其中并且亲身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这样学生才能最有效果地吸收。与此同时,情感教育的宗旨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公,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受到感染,发展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利于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
3.挖掘情感资源,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鉴赏水平与学习状况,结合实际为学生挑选出符合其年龄与水平的画作。教师对于画作中所体现的情感要有准确了解,在为学生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语言逻辑,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接收学生的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选取的画作应符合学生水平,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作品中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教师要适时的转变观念
初中美术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严格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教给学生基础的知识,也要把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起来,不要限制学生们的思想。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作是各种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谈一谈对作品相关的一些看法,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与美术相关的知识,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也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融入了情感教育的美术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为学生提供非常广阔的表现空间,为学生将来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利用课外实践活动
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然而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源于对生活中美的发现。那么,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感悟身边的一切积极因素,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民间的艺术,如剪纸、窗花、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这些民间艺术蕴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将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高度结合,将实际的美术形式融入课堂之中,这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成功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结语
实践表明,“情意教育”展示了它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独有的价值。实施“情意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在环境的熏陶下,在自我创作、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机会,美术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在主题要求下想怎么创作就怎么创作,摆脱了以往受教师思维束缚的局面。与此同时,在“情意教育”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真正地感受并体验到了美术带来的“美”和“情意”,感受到了同学与同學之间合作交流之“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爱之“美”。因此,我认为初中教师应该合理、恰当、科学地运用“情意教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知识是一种“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孟永春.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J].考试周刊,2007(50).
[2]李雅莉.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6).
关键词:初中美术;情意教育;环境渗透;体验渗透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对情感、审美、情操的个性化体验,注重“美”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通过感知———体验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美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感受美术带来的“情意”和“美”。
一、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情意教育,感知“美术”的“美”
要让学生感知“美术”的“情意”和“美术”的“美”,单纯依靠课堂学习绘画技巧是不够的,一个良好的熏陶环境创设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室的环境创设,学生接触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室,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室里搭建一块美术园地,把平日里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置于墙上,供学生欣赏。例如,教师可以不定期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自主完善这块美术园地,可以是雕刻作品,也可以是绘画作品,还可以是折纸作品等。例如,每年5月份的母亲节,我布置了“母亲的爱”主题活动,让学生自主发挥、创作,有的学生把他与母亲之间浓浓的爱画了出来,有的学生制作了小卡片,形式多样,学生仿佛置身于“爱”的海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受到环境“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美术”的“情意”和作品中要表达的“美”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另一方面是学习环境的创设,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不受重视,通常教师让学生临摹教材中的某幅画,就算是完成任务,以学生画得像不像为评判的标准,营造了一种压抑、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情意教育强调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地享受“美”,感知“美”。
二、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1.教师应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榜样
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榜样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教师在工作时比较敬业,那么其优秀的人格魅力就会影响学生的具体行为。教师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会给学生创造优秀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树立乐观、积极的态度,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从自身的言语、行为出发,不断要求自己,使这种影响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比教师直接教给学生一些大道理更有效。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与目标进行恰当地情感渗透,培养学生的美感体验。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修养,确保树立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2.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在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配上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快融入课堂教学。同时搭配符合主题的图片、视频,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影响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其中并且亲身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这样学生才能最有效果地吸收。与此同时,情感教育的宗旨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公,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受到感染,发展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利于扎实学生的美术基础。
3.挖掘情感资源,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鉴赏水平与学习状况,结合实际为学生挑选出符合其年龄与水平的画作。教师对于画作中所体现的情感要有准确了解,在为学生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语言逻辑,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积极与学生交流,及时接收学生的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选取的画作应符合学生水平,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作品中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教师要适时的转变观念
初中美术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严格地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技能,教给学生基础的知识,也要把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起来,不要限制学生们的思想。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作是各种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谈一谈对作品相关的一些看法,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与美术相关的知识,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也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融入了情感教育的美术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情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为学生提供非常广阔的表现空间,为学生将来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利用课外实践活动
所有的学生都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然而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源于对生活中美的发现。那么,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感悟身边的一切积极因素,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教师需要做的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民间的艺术,如剪纸、窗花、年画等民间艺术形式。这些民间艺术蕴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将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高度结合,将实际的美术形式融入课堂之中,这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成功塑造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结语
实践表明,“情意教育”展示了它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独有的价值。实施“情意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在环境的熏陶下,在自我创作、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有了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机会,美术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学生在主题要求下想怎么创作就怎么创作,摆脱了以往受教师思维束缚的局面。与此同时,在“情意教育”这个过程中,学生也真正地感受并体验到了美术带来的“美”和“情意”,感受到了同学与同學之间合作交流之“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爱之“美”。因此,我认为初中教师应该合理、恰当、科学地运用“情意教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知识是一种“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孟永春.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J].考试周刊,2007(50).
[2]李雅莉.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初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