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减负”可以使学生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是推行素质教育的措施,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每个地方、每所学校、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样,采取“减负”的措施也应不同。“三生教育”既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减负的认识,又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减负的途径。
1.加深对“三生教育”内涵的理解。“三生教育”属于学校德育范畴,“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1)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使这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
(2)“三生教育”是学生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认知、实践的指导,使其变成一种积极性、主动性的行为,改变以往单向说教的德育教育缺陷。
(3)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是“三生教育”的最高境界。这里所说的生活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教育,而是指人都要为自己的、民族的、人类的幸福而生活。明确“三生教育”的内涵,有助我们自觉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为儿童营造一个幸福生活的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
2.实施“三生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生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是培养理想远大、品德高尚、意志顽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因而对青少年学生实施“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
在学校只要有学生的欢声笑语和活泼身影,就能使我们的校园充满阳光;在家里只要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会使我们的家充满温馨和甜蜜。但是人的生命又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我们不注重安全意识,视安全隐患而不顾,对安全问题防范不及,那么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存教育活动中,真爱生命就让我们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只有生命存在,才能去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所以珍爱生命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话题。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我们通过讲述名字的来历和意义就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比如西双版纳傣族男人多数叫做“岩”,女人叫做“玉”,爱尼族为父子连名制,若父亲叫“翻车”,他的儿女就叫“车某某”,后面的字就是孩子的姓。学生听了后感受深刻,他们懂得了自己名字的含义,也了解了父母的苦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力求使“三生教育”课更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不断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生教育”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实施“三生教育”的方法。关注“三个资源”的整合,就是整合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开好“三生教育”课,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还要抓好其他学科的渗透教育,科学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延伸,要建立健全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机制,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家长对“三生教育”理念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社会教育是“三生教育”的拓展,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支持,形成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的中心功能,为实施“三生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载体。“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学生和教师在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中共同成长。这也就为减负创造了客观条件。
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教育自身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服务的,对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优化人的发展的有效举措。
作者单位
景洪市第三小学校
◇责任编辑:陈翀◇
1.加深对“三生教育”内涵的理解。“三生教育”属于学校德育范畴,“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1)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使这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
(2)“三生教育”是学生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加强学生认知、实践的指导,使其变成一种积极性、主动性的行为,改变以往单向说教的德育教育缺陷。
(3)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是“三生教育”的最高境界。这里所说的生活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教育,而是指人都要为自己的、民族的、人类的幸福而生活。明确“三生教育”的内涵,有助我们自觉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为儿童营造一个幸福生活的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
2.实施“三生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三生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使人真正成其为人的教育,是培养理想远大、品德高尚、意志顽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因而对青少年学生实施“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
在学校只要有学生的欢声笑语和活泼身影,就能使我们的校园充满阳光;在家里只要有孩子的健康成长,就会使我们的家充满温馨和甜蜜。但是人的生命又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我们不注重安全意识,视安全隐患而不顾,对安全问题防范不及,那么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在生存教育活动中,真爱生命就让我们更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只有生命存在,才能去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所以珍爱生命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话题。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我们通过讲述名字的来历和意义就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比如西双版纳傣族男人多数叫做“岩”,女人叫做“玉”,爱尼族为父子连名制,若父亲叫“翻车”,他的儿女就叫“车某某”,后面的字就是孩子的姓。学生听了后感受深刻,他们懂得了自己名字的含义,也了解了父母的苦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使用教材,力求使“三生教育”课更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不断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生教育”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3.实施“三生教育”的方法。关注“三个资源”的整合,就是整合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学校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开好“三生教育”课,使“三生教育”内容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还要抓好其他学科的渗透教育,科学营造有利于“三生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延伸,要建立健全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机制,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帮助家长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家长对“三生教育”理念的认识,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形成有利于实施“三生教育”的家庭氛围。社会教育是“三生教育”的拓展,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实施“三生教育”的支持,形成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的中心功能,为实施“三生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载体。“三生教育”研究旨在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案例,从教师和学生的走路、吃饭、说话、交往等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学生和教师在珍惜生命、珍爱生活的家庭和集体中共同成长。这也就为减负创造了客观条件。
实施“三生教育”是促进教育自身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服务的,对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优化人的发展的有效举措。
作者单位
景洪市第三小学校
◇责任编辑:陈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