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促发展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x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一举获得4项创新大奖,即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获得“2007年度中国十大创新传媒集团”、中国宁波网获得“中国十大创新新闻网站”,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秉礼获得“中国十大创新传媒思想人物”,集团副总编辑、中国宁波网总编辑田勇获得“中国十大创新传媒新锐人物”。评委会是这样评价他们的:“2007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数字报业的创新与发展、从报业集团向文化传播集团的战略性转型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将深刻影响中国传媒业。”同时,近日在北京召开“2007年度中国十大传媒创新领军人物系列及创新媒体案例”的表彰大会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又双双获得大奖,即张秉礼获得“中国十大报业创新领军人物”、集团获得“中国十大创新报业案例”称号。
  本刊记者近日专程采访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张秉礼,在与其面对面交流中,张秉礼先生道出了这些年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创新发展的奥秘。
  
  积极创新集团管理模式
  
  记者: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是全国较早成立且有影响的一家报业集团。前不久,记者在对10多家地市报报业集团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时,了解到个别集团摊子铺大后由于管理跟不上,导致发展后劲不足。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却做大了,做强了,做出了品牌,这其中的奥秘何在?请张社长首先介绍一下你们是如何创新集团管理模式的,好吗?
  张秉礼: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于2003年完成了整个集团的组织架构设计。自2004年以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加快文化产业布局,通过政府划拨、现金收购、对外投资等多种方式拓展市场主体,在图书销售、平面媒体、数字新媒体、高端动漫、商务印刷、教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产业发展中取得长足进步。目前,集团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为主业的文化传播集团格局,现拥有8报2刊1网站1出版社1书店等市场经营主体。
  集团自成立之后,按决策、管理、运营三层面完善集团组织架构,真正变“报办集团”为“集团办报”。
  集团决策层包括集团党委和公司董事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四大主体地位,即:领导决策主体、人事管理主体、资产管理主体、投资发展主体。集团在决策管理职能中更加强调战略规划、经营策划与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层现在是“四室三处”,即:集团办公室、新闻办公室、经营管理办公室、监察审计室、政治处、财务处、信息技术处。这7个综合管理处室成为连接决策层和运营层的枢纽。
  运营层目前包括《宁波日报》在内共22个独立核算单位。独立核算单位全面实行“成本核算,预算管理,基数承包,超额分成”的经济责任制。自2003年起3年为一周期,2006年已进入第二轮。落实经济责任的前提是,集团要求各独立核算单位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能承担政治导向、办报质量、队伍建设等责任。同时,赋予各单位相应的自主权,包括经营权、用人权、经费使用权、分配权。实践证明,集团所有独立核算单位没有一个亏损。2006年,集团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经济效益取得丰硕成果,经宁波市国资委审计核定的经济指标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14.08%,净资产收益率13.29%,投资回报率17.79%,实现利润9554万元,是2002年的17倍。
  2006年,事业性质的宁报集团经中共宁波市委批准成立了国有全资的“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在资产经营管理上与宁波港口、机场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管理和考核由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市文广新局和市国资委组成领导小组共同实施。考核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两部分,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同时要求集团公司重视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如今,宁报集团在层次清晰、运作高效、充满活力的管理模式下稳步前进。
  
  集团内部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
  
  记者: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内部的子媒体这么多,仅报纸就有8张,如果内部的体制和机制不改革不创新,就谈不上子媒体的错位竞争和发展。据说,张社长到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上任时,集团挂牌成立仅半年多时间,如今集团内部体制新、机制活,请张社长介绍一下集团在实践中是如何把握体制机制改革的?
  张秉礼: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项综合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集团旗下的《东南商报》和印务中心,作为浙江省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分别制定完善了改革方案与实施意见,现已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东南商报》主要进行采编经营两分开试点改革,主要亮点是:规范操作、引入民营资本、改革采编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通过改革,《东南商报》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特别是人事管理上实行“三挂钩一脱钩”,就是采编内设机构与行政编制脱钩,干部身份与行政职级脱钩,职工与事业身份脱钩,所有人员收入分配与岗位和业绩挂钩。这样完全打破了身份界限,改“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消灭了“大锅饭”现象。对比《东南商报》2003年和2007年的数据,发行量由日均12万份,增加到日均25万份;广告到款额由3800万元,增加到8200万元;年利润由400万元增加到1450万元,现已成为宁波报业市场的一支劲旅。
  印务中心转企改制试点也收到预期效果。印务中心由原来的事业单位内设机构改制为全新的“宁波报业印刷发展有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建立了以岗定薪竞聘上岗制、员工试用制、每日考勤制、绩效考核制、业务部门责任考核制、经济责任赔偿制、领导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大大节约了成本;二是提高了开拓市场的能力,生存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三是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四是加强技改投入,为印刷产业增添后劲。目前,印刷公司自筹资金建设的近5万平方米新厂房已经竣工,自行投资1000万元添置了印刷设备。2007年公司总产值达到5.9亿元,利润2650万元,比改制前增加了一倍以上。
  集团在运行机制改革方面重点建立、健全了激励、监督、决策等三方面机制。
  一是激励机制。集团内现有独立核算单位实行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各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年薪制、管理层任免制度、风险抵押制度等。
  二是监督机制。首先发挥集团党委会、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在做好管理决策的同时,党委和董事会对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监督与考核评价。其次发挥集团纪委、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主要督促检查集团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对公司财务以及公司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集团还成立了监察审计室,强化监督。最后发挥集团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监督功能,确保决策正确,维护职工利益。
  三是决策机制。集团通过加强管理信息的收集和运用工作,为科学准确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加强调查与预测性研究,拟定方案和进行可行性分析来形成决策方案。
  与此同时,《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和中国宁波网等新闻单位在内部机构设置、管理与考核等方面不断创新,适应新的形势,形成灵活的运行机制。
  
  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转型
  
  记者: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变革之中。我们曾经把这样—种转型和变革形容为“拐点”。很多人把“拐点”看成是中国传媒业衰退的概念,但是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来看,我们认为事实上“拐点”只是报业发展重心的转移、发展模式的变革。这些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新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有重大突破,其中互动多媒体报、电子纸报和《宁波播报》3个项目入选首批中国数字报业创新项目。请介绍一下目前集团由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转型的基本情况。
  张秉礼:集团自2005年开始,明确中国宁波网负责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所有新媒体业务。中国宁波网现日访问量500万人次以上,是国内最早开设网上电视和网上广播的新闻网之一,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城市新闻门户网站。在探索数字报业发展道路过程中,集团以中国宁波网为主要平台,将“四报一码”作为新媒体的探索重点,相继推出了国内第一份互动多媒体报《播报》、新一代互动手机报、全国首份成规模推出全新编辑形态电子纸报《宁波播报》、大规模建设城市户外电子屏报,以及全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所属平面媒体集群推出的宁报动码(二维码)。
  2006年,集团着手制定《数字报业发展规划》,明确报业集团要积极适应时代和媒体发展环境的变化,抓住数字媒体时代的机遇,成功转型,保持集团在数字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主流地位。新型报业集团要始终坚持传播先进文化,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以主流、新文化、和谐,适应变化的新形象,满足客户新需求,成为有竞争力的文化传播与多媒体内容产业集团。为此,集团提出了一个中心、二个基础、三个阶段、四个产品、十个计划的实施规划。
  2007年,集团在全国各大报业集团中率先建设集新闻内容采编分发、经营管理于一体的全媒体的数字技术平台。针对集团数字报业的发展需要,整合集团现有所有资源,为集团提供基于数字技术的多种媒介生产和发布、业务运营、决策管理等各方面支撑的系统平台。该技术平台适应报业新媒体发展和多元业务拓展的需要,通过该技术平台,可建立灵活的数字技术机制和畅通的数字业务流程,有利于多媒体采编业务的拓展和建立新的数字传播介质,也有利于加强集团内部的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决策管理。如今,投资3000万元的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项目已全面启动建设。
  
  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
  
  记者:中国报业现在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关键时期是我们报业增长的平台期、产业的调整期和发展的机遇期。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除了报纸,还有出版社、新华书店和网络等。请张社长介绍一下集团在抢抓机遇发展多品种文化产业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秉礼: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过程中,集团逐步清晰并坚定一条重要认识:在中国,报业集团的发展应同时把握两大原则,在新闻宣传上,要坚定不移地用党和政府的一种声音引导社会上的多种声音,媒体上绝不容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在报业集团本身的运作上,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做到以上两点,报业集团就必须要积极探索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集团在抓好广告、发行、印刷等传统报业经营工作的同时,努力实现多元化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目前,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拓展经营领域,做大文化产业:
  ⒈建设以“甬江边的城市书房”为主题的宁波书城。项目通过对滨江水岸工业遗存的保留和改造,兴建一组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充满书香气氛、具有多种功能的建筑群落。项目总投资8亿元,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宁波文化大市建设重点项目,项目资金全部由宁报集团自筹,并按市场方式建造和经营。宁波书城竣工投入使用后,宁报集团以图书销售流通为主的文化产业链将得到更有效的延伸,文化产业新一轮大发展的良好机会即将来临。
  ⒉开发高端动漫产业。宁报集团投资组建新文三维股份公司。该公司由宁报集团控股,是以三维仿真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产业。主要从事立体影视、三维动画、虚拟现实、仿真模拟等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主题公园等的创意、设计、产品供应及工程承包。
  ⒊启动早期教育培训项目。宁报集团与韩国相关单位合作开发早期教育培训项目,培训对象是0岁到6岁的儿童。目前,已完成了公司注册等工作,相关教师培训、教具生产和研发正在进行中。
  ⒋拓展商务印刷业务。宁波报业印刷公司新厂区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该项目将于2008年初完工,其中三分之二的面积将用来拓展商务印刷。同时,宁报集团将完成对现有印刷厂地块的腾笼换业,开辟新的产业园区。
  ⒌发挥好宁波音乐厅、邵洛羊艺术馆等非盈利性文化单位的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市场化运作,推广品牌,扩大影响,体现社会效益,回报社会。
  
  把报纸创新和品牌建设作为战略工程来抓
  
  记者:品牌建设是事关报纸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任何一家新闻媒体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能不重点研究、规划与实施的重大课题。在全国地市报的一次业务研讨会上,您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不论是各级党报,还是都市生活类报纸,都必须把主题报道创新和品牌建设作为提高媒体自身价值,提高和扩大媒体影响力的战略工程来抓。”请张社长介绍一下集团在实践中是如何注重品牌建设和进行主题报道创新的?
  张秉礼:新闻要出精品,栏目要做品牌,这已是集团各媒体形成的共同认识。在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媒体产品日益丰富的新形势下,平面媒体主题报道却因程式化、概念化等弊病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近年来,宁报集团各媒体在深入推进主题报道精品化战略,加强策划,求新求变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自2004年至2006年,“王延勤典型报道”、“‘3561’服务班报道”、“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报道”等一批优秀的主题报道先后获得16个浙江新闻奖一等奖。2007年,集团又有“企业社会责任”、“慈溪和谐促进会”等一批重大主题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自2006年浙江省开展新闻精品品牌年活动以来,集团各媒体不断巩固和重点培养了一批精品栏目。评论一直是《宁波日报》的强势和优势,在《宁波日报》4件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3件是评论作品。《宁波日报》理论版“学苑”周刊创新实践和思路,正确引导舆论,深度解读政策,受到中宣部等各级领导表扬,也深受读者喜爱。“明州论坛”专栏被评为浙江省首批精品栏目。宁报集团还重点打造了一批新的精品栏目,包括《宁波日报》的“甬城晨笔”、《宁波晚报》的“静雅调查”、《东南商报》的“小本创富”、中国宁波网的“对话”等。
  集团始终坚持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着力于主题报道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深入落实“三贴近”,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结合点上有效引导舆论,努力把报纸的宣传指导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正面宣传变得好读可读必读,大大提高了报纸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唱响了主旋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集团各媒体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实现主题报道创新:
  一是建立起成熟的策划、组织、实施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编委会、部室领导和采编人员的创造性,调集全报社的精兵强将投入重大报道战役,提高主题宣传针对性与实效性。二是深入基层、贴近生活,以鲜活生动的事实有效地阐释正面宣传的观点,增强了主题报道的吸引力和情感共鸣。三是在主题报道中,努力站在时代高度、大局高度来提炼主题,揭示事物的本质,在对新闻价值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炼出富有时代意义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升主题报道的影响力。四是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进行综合报道,扩大报道的影响力、辐射力,使主题报道取得更好的效果。五是利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齐全的优势,加强与受众的双向互动,使受众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直接参与者”,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媒体结盟创造新价值
  
  记者:2004年12月9日,由《宁波日报》发起的《沈阳日报》《大连日报》《厦门日报》等5家报社的社长、总编辑齐聚上海金茂大厦,发表《上海宣言》,正式宣告广告收入超亿元的中国日报五强联盟成立,由此开创了地市级党委机关报结盟合作的历史先河。2007年,《青岛日报》《珠海特区报》加入五强联盟,并将名称改为“中国东部城市党报广告联盟”。当今,结盟合作确实成为媒体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请谈一谈《宁波日报》与其他几家报社结盟合作有哪些成效及经验?
  张秉礼:成立“中国·日报广告五强联盟”,主要是通过战略合作、战略运作、战略实施,打造共同的权威传媒广告品牌,更好地走向市场、占领市场。以结盟单位的共同点为基础,互相沟通,互相了解,合作共赢,到市场上去应对共同遇到的问题。这五家日报的共同点就是广告经营都要超过1亿元、日发行量超过20万份的报纸。
  五强联盟成立后,《宁波日报》担任首届轮值主席,推出一系列举措,突显联盟的作用。
  ——在信息流动快、经济规模大、城市规模最大的几个城市联合举行媒体广告推介会,展开与广告大客户和广告业界精英面对面的沟通。一年间,五强联盟先后在上海、北京、广州3大城市举行媒体广告4A公司推介会。
  ——开展“十城百企万里行”活动,开拓广告支柱产业市场。这是五强联盟成立后首次针对全国市场的一次跨区域互动,100多家大型汽车与IT企业的掌门人纷纷借助五强联盟扩大市场影响,进一步树立形象、开拓市场。
  ——整合渠道,资源共享。五强联合,实现广告经营资源互通,使各家共享市场资源、客户资源,并利用各处的资源协同对方的广告经营。这一方面打通了信息通道,协同了市场战术运作。
  ——五强联手,打造新车月度榜。针对生产商非常看好5大报社或集团旗下的近20个新闻媒体所拥有的1000多万名社会主流读者与影响辐射的近1亿人口的广大消费市场,五强联盟推出了中国“五强月度车型榜”。此举不仅影响着中国的轿车销售市场,也提升了五强联盟的影响力。
  ——以五强联盟为依托,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经过一年多的运作,以五强联盟为载体,由5家党报的广告联盟合作关系,如今正向建设现代传媒集团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实现了在文化体制改革、新闻采编与办报改版、生产经营等方面经验共享。
  五强联盟的成立,是党报品牌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打造媒体广告品牌,提高社会美誉度。它变过去的“单兵作战”为“强强联手”,打破了可能出现的商家价格壁垒,避免广告价格恶性竞争。它也是报人在中国报业广告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一种有效模式和理性选择。它有利于降低成本,取得最佳的经营效益。地域较远的5家联盟体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冲突,更有利于建立互惠、互利的市场协作关系。
  
  创建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
  
  记者:从国内报业来看,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进人的门槛是相当高的,这些年来在队伍建设上十分用心,无论是新闻采编,还是经营管理人员的进入都是从高素质入手,同时在内部的育人用人上也十分下功夫。据说,为了报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集团最近创建了自己的新闻研究所,并制定了集团近期和远期的培育人才计划。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做法。
  张秉礼:高素质人才培养与管理创新是宁报集团党委近几年来精心实施的一项战略工程。这一创新的目标就是着眼于21世纪集团报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计划投入1200万元专项经费,实施人才“双百”工程,依托这些高素质人才创新优势,实现集团做强做大的目标。
  长期以来,培养与造就人才,存有 “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宁报集团党委着眼于人才是报业第一生产力,着眼于集团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出了用三年至五年时间,完成“双百”工程,也就是在全集团范围内形成一支由100名硕士和博士组成的员工队伍,从总体上提高队伍的素质和改善结构;培养一支由100名采编经营管理骨干组成的核心员工队伍的人才工程,确保集团在新阶段实现报业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宁报集团通过实施高素质人才培养与管理创新战略,已很大程度改变了人才队伍状况,集聚了一批人才,增强了集团发展动力。
  为了确保“双百”工程顺利实施,宁报集团建立了一整套培养机制,坚持用制度培育高素质人才。机制的创新是确保集团不断造就高素质人才、不断出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总体来说,宁报集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主要是抓好以下5个方面:
  一是培养机制。首先是政治思想培训。实行每月一课制度,提高人才的政治、思想、道德、业务素质与政策法规水平。其次是专业培训。2005年以来,集团已分批派送88名一线采编骨干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新闻学院进修。集团党委、编委领导与经营骨干60多人参加了与浙江大学合办的“现代工商知识培训班”,还有一大批人参加国内媒体的“点对点”的培训。集团支出的培训费目前已达300多万元。再次是学历培训。集团与复旦大学合办的新闻专业硕士班,有60多人在参加学习,已有18人通过全国外语考试,25人次通过学习考试。2007年,集团与人民大学举办经营管理研究生班,有9名同志参加学习。
  二是引进机制。主要是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级管理人才。近几年,集团每年都引进1名至3名博士、3名至5名硕士,改善集团干部队伍知识结构。
  三是锻造机制。实施名编辑、名记者战略,把新闻报道创新,创立新闻品牌栏目与培养名编辑、名记者战略结合起来,集团8报1网的10多个品牌栏目正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四是激励机制。集团不断创造条件,构建激励人才成长的环境。其基本做法是以人为本,着眼培养,全力服务,加快集团人才高地建设。2006年集团出台了业务骨干培养管理计划,规定了新闻采编业务骨干在新闻采访、考察进修、拜师学艺、撰写作品、用车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具有6个方面的良好保障条件。
  五是高端协作机制。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合作成立的宁报集团新闻研究所,由复旦大学著名教授担任所长与研究员;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成立了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实施了高端协作战略。这些研究机构的首批研究成果都已陆续完成并出版,包括《深度报道探胜——党报主流媒体发展之路》《宁波城市形象竞争战略研究报告》《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新世纪中国新闻精品选评》等。
  
  创新促进了集团整体事业发展
  
  记者: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报业集团发展的源泉。这些年来,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在创新发展方面是有目共睹的,并引起了全国新闻界高端领导、专家和学者的极大关注,尤其在2007年有不少新闻媒体到集团来学习你们的经验和做法。请介绍一下目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整体事业的发展情况如何?
  张秉礼: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通过实践,宁报集团从2004年起重点把握四个工作环节:一是把住导向,当好喉舌;二是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三是面向市场,全力发展;四是以人为本,建好队伍。宁报集团有报、刊、网站、出版社、新华书店,这些都是党的舆论工具,党的笔杆子,必须与党的要求一致,起好舆论引导作用,报业集团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做强做大,必须抓经营,抓发展;报业集团的主要资源是人,所以要以人为本,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要做好上述三方面工作,就必须深化改革:要更好地发挥喉舌作用,需要深化新闻改革,更好地做到“三贴近”;要把集团做强做大,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要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需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这些,就是我们认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思路。
  2007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广告实到款收入4亿元,利润9320万元。宁波日报新闻作品第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在浙江新闻奖评选中,集团共获得8个一等奖,创历史之最,在全省地市级报社中位列第一。宁波出版社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和浙江省树人出版奖特等奖。宁波日报印刷质量连续4年获评“全国精品级报纸”,理论宣传获评浙江省市级党报理论宣传优秀单位;《宁波日报》《宁波晚报》获得“浙江省AAA级广告信用单位”称号;发行中心获得“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先进集体”称号。中国宁波网获评“全国报业新媒体10强”。
  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为我们指明前进方向,我们要在全国上下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激流勇进,努力把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打造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实力的新闻传播文化集团。
其他文献
目前电视节目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牌栏目已经成为立志抢占大发展空间的电视台的重要经济资源。而在电视栏目品牌建构中主持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一个名主持就是一个品牌栏目的“logo”(品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品牌效应已经成为占领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央视CCTV和凤凰卫视品牌栏目中主持人与栏目的不同关系为例,在分析两台差异的基础上,论述不同的关系对品牌栏目的不同影响,试图发现主持人与品牌栏
期刊
2007年11月19日,全国首个地方性的慈善榜——“2007深圳慈善榜”正式公示,也掀开了“慈善先锋,财富榜样”慈善深圳大型系列主题活动的大幕。这次活动的主办者,除了深圳市民政局、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和市慈善协会等政府部门、社会机构,还有一家媒体机构——《深圳晶报》(以下简称《晶报》)。活动不仅给《晶报》带来了上百万元的广告收入,更有力地提升了报纸的品牌知名度,可谓报纸品牌和广告效益双丰收。    一
期刊
                                     
期刊
《杭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近年招聘采编人员,就曾将应聘者派到聋哑学校、秀水街等新闻现场采写新闻、拍摄照片,以此检验应聘者的业务能力。可以说,新闻学子业务实践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能否顺利就业,也是检验新闻教育成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1902年,捐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美国报业巨人普利策就在备忘录中记下他的新闻教育观:“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用实践的方
期刊
彼得·F·德鲁克曾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必须了解组织,就如他们的先辈必须学习耕作一样”。什么是组织呢?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第三版导言中将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传播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西蒙的定义特别强调了“信息传播”对于组织的意义,从而揭开了组织传播研究的核心内涵。在美国,组织传播几乎涵盖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方方面面。它所探讨的课题包括组织的结构和概念、人际关系,
期刊
编者按:  今年3月份以来,陕西、青海两省的各家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了杰出青年志愿者熊宁的先进事迹,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个典型的推出在宣传报道方式上是一种创新,为丰富和发展典型报道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范例。为了探求宣传报道熊宁事迹的当代意义,提高典型宣传的水平,在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宣传报道熊宁事迹的基础上把熊宁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引向深入,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今传媒杂志社
期刊
在人们的印象中,电视台的主播尤其是新闻节目的主播一般都是俊男靓女,他们在播报新闻时往往都是正襟危坐,发音吐字字正腔圆。最近这些年,以凤凰卫视为代表的一些华语电视台出现了“说”新闻的播报方式,国内不少电视台也大打民生新闻牌,播报方式更具亲和力。  主持人放下架子,从原来字正腔圆的“播”,到语态平和的“讲”新闻、“说”新闻,这的确是电视语态的变化,也是电视从业者尊重传播规律,尊重受众的体现。正如孙玉胜
期刊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民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发展为现代传媒的普及提供了可能性。那么,农民对现代传媒的接触与使用对其社会交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文就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农村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分析媒介发展与农民社会交往转型之间的关系。    一、鄂西南民族地区农民的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    为了比较准确、全面地了解农村的媒介使用现状,研究者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分别选取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活水平较
期刊
与网络业的全线飘红,电视业的快速发展和报业的“拐点”争议相比,2007年的中国期刊业显得相对平静,期刊广告和发行收入继续稳步增长,期刊产业整体呈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当然,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中国期刊业也面临着更为惨烈的竞争环境,内容提升和战略调整是2007年-2008年期刊业的两大主题。     一、2007年中国期刊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2007年我国期刊业获得了稳步增长,
期刊
编者按: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