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规格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现代职业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从事职业所要求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关键词】生活实践;职业个性;职业品质;心理健康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面临就业难、适应社会难等一系列问题,这充分说明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素质与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时代强烈呼唤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的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劳动者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变化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了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高素质人才,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所要求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一、生活实践是养成学生职业观的出发点
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必备了相应能力。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掌握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感恩社会、融入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是学生走向社会,进入职业的出发点,首先应鼓励学生获取职业成功人士成功的经验。从经验中感悟成功的道路,如采访中华技能大赛获奖者成长道路,开展研讨会、演讲、论坛等活动调整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理想观,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奋斗目标,找准前进方向。其次根据学生各自特点成立各种服务社会的专业技术课题小组,也可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开展服务社会的专业技能实践活动,如建立校外政治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合同或协议,所在单位保证按计划接纳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学校做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以便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感恩社会的意识,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三,班主任也可以将班级作为实践的主体,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本人曾经开展过“本周我是班主任”的活动,让每位学生轮流当一周班主任。要求学生当班主任的时候,安排好一周的日常工作(如:早自习、卫生常规保洁、课间操、眼保操、午休纪律、技能训练等);重点抓的几件事情要预先计划,落实到人;当天放学时,对班级工作和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好总结,晚上写出当天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项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第四,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社会实践,以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和信息。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如个人价值观、需要、人格、能力倾向等,进一步补充他们的专业技术学习内容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
二、发展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养成的关键点
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被誉为职业指导之父的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弗兰克帕森斯就明确指出:人的个性影响职业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每个职业模式都有其相适应的个性特点。人们要想在职业生活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实现自己的个性要求,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属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应性。可以说,从事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职业性格,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好地完成工作。学生如果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尤其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职业素质养成方面需要得到强化教育,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低下,不能掌握学校规定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而是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个性品质已基本成熟,较难矫正。他们态度消极,受自我控制能力及坚韧性等意志品质的影响,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缺乏持续性。从心理学讲,个性品质产生的源泉是个人需要;为此,我们必须要强化意识教育,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体现职业特性,以企业录用和企业发展所需为根本目标,制度化,规范化,约束学生行为,坚持长期练习与实践,促使习惯养成,内化为信念,完善个性品质。班主任老师要细心观察,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加以个别指导,因材施教,使其扬长避短、发挥专长;注重榜样力量,重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应把对学生的性格再塑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解决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与其职业相一致的个性。
三、提升职业品质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着力点
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敬业精神等。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职业品质,应重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使学生在集体中形成团队精神,养成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在职业素质中,合作能力就是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互助合作的能力。我们组织过系列集体活动:班上分小组进行实习竞赛;分小组完成一个调查报告;以组或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跳绳比赛等等;践行科学发展观如实习材料反复利用,电器班学生志愿修理学校电器活动,服装班义务制作实习服装,计算机专业维修学校电脑等实践活动;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职业服务品质。召开专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现代社会中发挥团队精神和提高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开展了收集废旧电池,守护绿色家园从我做起,养成卫生好习惯,防控甲型H1N1流感为汶川遇难同胞募捐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此外,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学生教室、操场、食堂、宿舍等处的设备、卫生状况、装饰布置等硬件和软件的设置上体现职业风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受到熏陶、影响。
四、培养健康的心理是职业素养的基本保障
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变革、社会风气、大众传媒等深深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有时会使一部分人感到无法适应未来世界的变化而产生心理危机和恐慌。如果对此既不能适应,精神上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便引发生理性疾病。研究表明,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第一: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身心发展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护其心理健康。第二:教会学生学会调节与适应,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学会寻求与发展,面对现实,适应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自我意识的教育是心理健康的重中之重。通过自我意识的辅导,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不仅理解自己的性格、氣质和能力,还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因为它是成长的标志。接纳自我是健康自我意识的关键和核心,平静而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冷静的对待自己的得与失,接纳自己,认识自我,有价值感,自豪感和满足感。这些都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身心潜力的有效条件。教学中,我主动走进学生生活,做学生知心朋友,和学生谈生活中事和人,学习中遇到问题,分析社会中正反面实例,媒体关注焦点,解疑答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开展收到了很好效果:沉迷于网络的李小林(化名)从虚拟网络走到现实社会中,开始和同学交往了;从不爱学习刘飞(化名)对维修电器着了迷;说话结巴的张前(化名),表演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小品。活动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树立信心,心理和生理都得到健康发展,为学生走向社会,养成健康心理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但只是一时被云雾遮挡了,一旦冲出云霄,就会光芒四射。
总之,中职学校既然承担了为社会、企业输送技术人才的任务,就必须要对社会、企业负责,同时为学生就业成才和终身发展负责,通过各种途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论》 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
[2]《教育心理学》 张大均主编
[3]《中学教育理论基础》 张军 杨三成主编
【关键词】生活实践;职业个性;职业品质;心理健康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面临就业难、适应社会难等一系列问题,这充分说明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素质与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时代强烈呼唤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高职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技术训练为内容的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这就要求劳动者具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变化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了培养符合社会期望的高素质人才,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所要求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一、生活实践是养成学生职业观的出发点
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对技能的理解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认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就必备了相应能力。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掌握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了解知识教育是学习技能的基础,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一定要经过反复实践或者体验。感恩社会、融入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是学生走向社会,进入职业的出发点,首先应鼓励学生获取职业成功人士成功的经验。从经验中感悟成功的道路,如采访中华技能大赛获奖者成长道路,开展研讨会、演讲、论坛等活动调整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理想观,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奋斗目标,找准前进方向。其次根据学生各自特点成立各种服务社会的专业技术课题小组,也可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开展服务社会的专业技能实践活动,如建立校外政治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合同或协议,所在单位保证按计划接纳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学校做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社会实践,以便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感恩社会的意识,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三,班主任也可以将班级作为实践的主体,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本人曾经开展过“本周我是班主任”的活动,让每位学生轮流当一周班主任。要求学生当班主任的时候,安排好一周的日常工作(如:早自习、卫生常规保洁、课间操、眼保操、午休纪律、技能训练等);重点抓的几件事情要预先计划,落实到人;当天放学时,对班级工作和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好总结,晚上写出当天的班主任工作日记。这项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服务社会能力。第四,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临时性的社会实践,以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和信息。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如个人价值观、需要、人格、能力倾向等,进一步补充他们的专业技术学习内容和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
二、发展职业个性是职业素质养成的关键点
社会人力资源的研究成果表明,职业个性对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被誉为职业指导之父的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弗兰克帕森斯就明确指出:人的个性影响职业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每个职业模式都有其相适应的个性特点。人们要想在职业生活中充分地施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实现自己的个性要求,就应该了解自己所属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应性。可以说,从事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职业性格,好的职业性格有助于个体在相应职业中更好地完成工作。学生如果了解这一点,在确定自己的工作时,会多一层理性的思考,择业的针对性就会增强一些。尤其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职业素质养成方面需要得到强化教育,并不是因为他们智力低下,不能掌握学校规定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而是由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个性品质已基本成熟,较难矫正。他们态度消极,受自我控制能力及坚韧性等意志品质的影响,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缺乏持续性。从心理学讲,个性品质产生的源泉是个人需要;为此,我们必须要强化意识教育,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体现职业特性,以企业录用和企业发展所需为根本目标,制度化,规范化,约束学生行为,坚持长期练习与实践,促使习惯养成,内化为信念,完善个性品质。班主任老师要细心观察,针对学生不同的气质加以个别指导,因材施教,使其扬长避短、发挥专长;注重榜样力量,重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应把对学生的性格再塑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解决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与其职业相一致的个性。
三、提升职业品质是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着力点
学生职业品质是指学生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等。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因素中的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认识到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已为就业者的职业品质注入了新的内涵。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职业品质需求从某种角度讲,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诸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敬业精神等。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提升学生职业品质的过程,也是帮助他们逐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职业品质,应重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使学生在集体中形成团队精神,养成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在职业素质中,合作能力就是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互助合作的能力。我们组织过系列集体活动:班上分小组进行实习竞赛;分小组完成一个调查报告;以组或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跳绳比赛等等;践行科学发展观如实习材料反复利用,电器班学生志愿修理学校电器活动,服装班义务制作实习服装,计算机专业维修学校电脑等实践活动;这些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职业服务品质。召开专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现代社会中发挥团队精神和提高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开展了收集废旧电池,守护绿色家园从我做起,养成卫生好习惯,防控甲型H1N1流感为汶川遇难同胞募捐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此外,发挥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学生教室、操场、食堂、宿舍等处的设备、卫生状况、装饰布置等硬件和软件的设置上体现职业风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受到熏陶、影响。
四、培养健康的心理是职业素养的基本保障
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变革、社会风气、大众传媒等深深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快速发展的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有时会使一部分人感到无法适应未来世界的变化而产生心理危机和恐慌。如果对此既不能适应,精神上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便引发生理性疾病。研究表明,心理、社会等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从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第一: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身心发展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护其心理健康。第二:教会学生学会调节与适应,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学会寻求与发展,面对现实,适应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教育,自我意识的教育是心理健康的重中之重。通过自我意识的辅导,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不仅理解自己的性格、氣质和能力,还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因为它是成长的标志。接纳自我是健康自我意识的关键和核心,平静而又理智的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冷静的对待自己的得与失,接纳自己,认识自我,有价值感,自豪感和满足感。这些都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身心潜力的有效条件。教学中,我主动走进学生生活,做学生知心朋友,和学生谈生活中事和人,学习中遇到问题,分析社会中正反面实例,媒体关注焦点,解疑答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开展收到了很好效果:沉迷于网络的李小林(化名)从虚拟网络走到现实社会中,开始和同学交往了;从不爱学习刘飞(化名)对维修电器着了迷;说话结巴的张前(化名),表演了防控甲型H1N1流感小品。活动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树立信心,心理和生理都得到健康发展,为学生走向社会,养成健康心理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但只是一时被云雾遮挡了,一旦冲出云霄,就会光芒四射。
总之,中职学校既然承担了为社会、企业输送技术人才的任务,就必须要对社会、企业负责,同时为学生就业成才和终身发展负责,通过各种途径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课程与教学论》 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
[2]《教育心理学》 张大均主编
[3]《中学教育理论基础》 张军 杨三成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