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作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内容,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发展个性 “健康第一”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1]。
1.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2.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教室里和课桌前,而是拥有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集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而且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3.体育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3.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合作交流。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2]。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3.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订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会比较强。虽然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争取胜利的进取动机,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4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3]。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限的选项的教改实验,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让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后,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结语
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既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又是对一线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体育教学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孟翔.体育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科技平台,2007,(8).
[3]邓强松.浅谈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2).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发展个性 “健康第一”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1]。
1.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2.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教室里和课桌前,而是拥有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集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而且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3.体育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3.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合作交流。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2]。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3.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订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会比较强。虽然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争取胜利的进取动机,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3.4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3]。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限的选项的教改实验,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让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后,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4.结语
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既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又是对一线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体育教学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孟翔.体育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科技平台,2007,(8).
[3]邓强松.浅谈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