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习计划取决于专门的学习方针,具备相当准确的方向性,对达到目标和提升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高效地实行学习计划,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根据目标对策略进行整改,不仅要注意教师的教学方式,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一不可。此文針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述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习问题;学习策略
1 前言
新课标改革以后,尽管已经大大降低课本中教学内容的难度,可是课本中仍然还会出现较难的知识点。对高中生而言,自然地理知识相对复杂,涵盖内容也广,与现实关联太少;而人文地理与生活紧密相连,简明易懂。因此,从中得出了一个看法,一定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采纳不一样的学习策略。
2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不足
新课标改革以后,为了教育出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每个科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尤其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科目——地理。在此发现了许多教学中的不足:
2.1 教学方式传统
高中生早已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厌倦情绪,特别是在教师反复强调地理的重要性时,再加上教师讲课刻板枯燥,采用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样的教授过程,没有了学生的参与,缺少了新鲜感,学生不感兴趣,上课走神,真正动脑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有的学生也只是动脑思考,并没有任何行动,这对学习地理没什么用,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不经思考的那些知识点很快就会被学生忘记,到最后浪费时间做了无用功。
2.2 教学气氛压抑
呆板的教学内容必然是枯燥无味的,并不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学科的潜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们忽略了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用来管课堂纪律,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们上课时应该幽默些,把课堂氛围调动起来,不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痛苦的,要让学生感到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自己成才而学习。
2.3 知识基础薄弱
高中生的生活节奏很快,学习任务很重,所学知识点较多而且教难。在初中阶段,学生本身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就不够深入,再加上对高中地理的不重视,学习态度消极,提不起兴趣;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学过就忘记,课后不复习,课前不预习,造成地理知识基础薄弱,结构框架不清楚的问题。
2.4 教师讲课呆板
为了留出充分的学习时间,地理课堂的讲课方式也特别单一,通常就是教师板书或者照课本读知识点,学生在下面记录,或者教师照习题集讲解题型,学生再进行题海战术。这样呆板的讲课方式让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知识感到失望,对学生而言,这不过是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自己完全没有想深入探讨的欲望。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源泉,如果学生对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也会不高,更何况,这也没有响应现在所提倡的为学生们减负的号召。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厚,就更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 地理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3.1 深浅适度
很多教师都习惯课程一开始就以高考的题目作为例题分析讲解,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地理知识体系不完善,基础薄弱;而高考题目往往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涵盖知识点多,问题比较深奥。教师讲解内容太深奥,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这么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中的知识点,认真备课,做到讲解知识点深浅适度,找到合适的例题进行分析演练。
3.2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气氛指的是师生相处融洽,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这一平台最有效的方法,欢快的情绪不但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度,更容易对所学知识接受、理解、融会贯通,进而最大限度开发智力,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也着重强调了学生应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习。
3.3 重视课后复习
知识掌握不牢固,完全是因为课后不复习的原因。人的记忆是有规律性的,不可能一次性把知识点记全。并且高中生每天接受的知识量大,对很多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尤其是有些地理知识抽象难懂,必须依靠课后复习来加深巩固,并且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复习才会有新的体会见解。如果不及时复习,知识框架建立不牢固,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学习知识点,得不偿失。只有真正重视起课后复习的重要性,才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3.4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高中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尤其是和教师的思想相比。要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改变原来的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让学生对教师不再有畏而远之的感觉。尤其是在和教师的观点不一的时候,教师更是应该积极的让学生说出自身观点,不以自己为中心想问题,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对等。而针对适当的教学观点,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后再说出用或不用,对说出合理意见的学生提出表扬,对提出不合理意见的学生说明原因,用这种方式建立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程振翼.学科互涉何为?——《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及其启示[J].绥化学院学报,2013(03).
[2]董寅聪.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内容、形式与原则[J].地理教学,2013(04).
[3]侯福海.高中地理新教材“历史地理材料”的比较与分析——以必修第二册为例[J]. 基础教育论坛,2012(31).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 江西省九江县 332100
学习计划取决于专门的学习方针,具备相当准确的方向性,对达到目标和提升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高效地实行学习计划,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根据目标对策略进行整改,不仅要注意教师的教学方式,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缺一不可。此文針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论述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习问题;学习策略
1 前言
新课标改革以后,尽管已经大大降低课本中教学内容的难度,可是课本中仍然还会出现较难的知识点。对高中生而言,自然地理知识相对复杂,涵盖内容也广,与现实关联太少;而人文地理与生活紧密相连,简明易懂。因此,从中得出了一个看法,一定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采纳不一样的学习策略。
2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不足
新课标改革以后,为了教育出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每个科目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尤其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科目——地理。在此发现了许多教学中的不足:
2.1 教学方式传统
高中生早已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厌倦情绪,特别是在教师反复强调地理的重要性时,再加上教师讲课刻板枯燥,采用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样的教授过程,没有了学生的参与,缺少了新鲜感,学生不感兴趣,上课走神,真正动脑筋思考的人越来越少,有的学生也只是动脑思考,并没有任何行动,这对学习地理没什么用,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不经思考的那些知识点很快就会被学生忘记,到最后浪费时间做了无用功。
2.2 教学气氛压抑
呆板的教学内容必然是枯燥无味的,并不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学科的潜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们忽略了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间,大部分时间用来管课堂纪律,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们上课时应该幽默些,把课堂氛围调动起来,不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痛苦的,要让学生感到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自己成才而学习。
2.3 知识基础薄弱
高中生的生活节奏很快,学习任务很重,所学知识点较多而且教难。在初中阶段,学生本身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就不够深入,再加上对高中地理的不重视,学习态度消极,提不起兴趣;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学过就忘记,课后不复习,课前不预习,造成地理知识基础薄弱,结构框架不清楚的问题。
2.4 教师讲课呆板
为了留出充分的学习时间,地理课堂的讲课方式也特别单一,通常就是教师板书或者照课本读知识点,学生在下面记录,或者教师照习题集讲解题型,学生再进行题海战术。这样呆板的讲课方式让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知识感到失望,对学生而言,这不过是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自己完全没有想深入探讨的欲望。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源泉,如果学生对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学习效率也会不高,更何况,这也没有响应现在所提倡的为学生们减负的号召。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浓厚,就更容易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 地理教学有效方法探究
3.1 深浅适度
很多教师都习惯课程一开始就以高考的题目作为例题分析讲解,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地理知识体系不完善,基础薄弱;而高考题目往往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涵盖知识点多,问题比较深奥。教师讲解内容太深奥,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这么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中的知识点,认真备课,做到讲解知识点深浅适度,找到合适的例题进行分析演练。
3.2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气氛指的是师生相处融洽,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而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这一平台最有效的方法,欢快的情绪不但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度,更容易对所学知识接受、理解、融会贯通,进而最大限度开发智力,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也着重强调了学生应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习。
3.3 重视课后复习
知识掌握不牢固,完全是因为课后不复习的原因。人的记忆是有规律性的,不可能一次性把知识点记全。并且高中生每天接受的知识量大,对很多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尤其是有些地理知识抽象难懂,必须依靠课后复习来加深巩固,并且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复习才会有新的体会见解。如果不及时复习,知识框架建立不牢固,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学习知识点,得不偿失。只有真正重视起课后复习的重要性,才会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3.4 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高中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尤其是和教师的思想相比。要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改变原来的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让学生对教师不再有畏而远之的感觉。尤其是在和教师的观点不一的时候,教师更是应该积极的让学生说出自身观点,不以自己为中心想问题,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对等。而针对适当的教学观点,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后再说出用或不用,对说出合理意见的学生提出表扬,对提出不合理意见的学生说明原因,用这种方式建立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程振翼.学科互涉何为?——《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及其启示[J].绥化学院学报,2013(03).
[2]董寅聪.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内容、形式与原则[J].地理教学,2013(04).
[3]侯福海.高中地理新教材“历史地理材料”的比较与分析——以必修第二册为例[J]. 基础教育论坛,2012(31).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九江县第一中学 江西省九江县 3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