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场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停车15分钟的大站
  坊子老区一马路尽头,坊子火车站静静伫立。历经百年,这座车站依然运转。火车站除了机务段之外,还有检车段、工务段、车务段、水电段、警务段、客货两运及生活管理段,是一个建制完备、功能齐全的车站,算是胶济铁路上数得着的大站。所有的火车都要在这里停车加水加煤,停车时间15分钟以上,而在潍坊站停车也仅是5分钟。
  沿着铁路东行,在坊子火车站的东段北侧,有一个巨大的圆形机车转盘,周边有一圈十几个用于维护保养的库房,这里是当年的车站机务段。需要维修保养的机车或者需要掉头的机车,通过铁轨转运到这个偌大的转盘,开启马达后,根据需要转动齿轮转盘,使整个转盘载着庞大的机车头一起旋转角度,直到机车头对准周边库房的铁轨,再将机车头开进库房进行维修和养护。那整体设计的精妙和构造的恢宏,让人感叹。
  从机务段往东,不远就是虞河大桥。坊子有两条河流,一名凤翔河,一名虞河,一西一东环抱着小镇。一百多年前,德国人占领小镇时,看中了虞河这块水面,在虞河上架了桥。桥修得并不华丽,也没有明显的德国风格,三孔,主桥为水泥预制,附桥为石砌,在百余年岁月里一直坚挺实用。从虞河桥北望,德国殖民者修建的水厂取水口赫然在目。一个巨大的磨盘样的混凝土预制成的圆形水囤,浮在虞河边的水面上,上面有三个方方的洞,还露着三截短短的铁质管道。
  《胶澳租借条约》规定的德国租借期为99年,自信而又傲慢的德国人在坊子小镇建设上呈现出从容的心态。他们像在德国本土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一样,在坊子“用心”地建设基础设施。为了保证全站工作人员的生活生产用水和机车蒸汽用水,德国殖民者设计修建了一整套取水、净水、提水和配水供给运行设备。德军撤退后,日军占据在此,并在泵站上面修建岗哨亭。岗亭四周设望孔和机枪射击眼,一年四季加派哨兵值守,可见车站安危命悬一脉。如果断其供水,那整个车站运行将全部瘫痪。百年之后,虞河和凤翔河水势未曾减弱,那些水利设施也依然存在,成为承载特殊记忆的特殊符号。
  十里洋场的“繁华”
  坊子所有的记忆都是循着煤矿和铁路来的。如果没有煤炭,这里就也许不会有铁路;如果没有铁路,这里也许就不会出现那么多沉重的繁华。从坊子火车站里走出的最早一批外来者中,有德国派驻坊子火车站和坊子煤矿的官员和职员以及德国驻军。坊子火车站官员、职员人数以及德国驻军人数无从得知,但在坊子煤矿的官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人数却有据可查——1904年和1905年是43名,1907年是58名,1908年是54名。他们大都携带家眷,住在专门建造的洋房里。
  那些欧陆洋房以火车站为核心,向四周蔓延。带着想把坊子建成海外展览场的想法,德国人把诸多建筑风格一股脑地移植到坊子,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表德意志传统特点的新罗马风建筑风格。蒙莎顶、老虎窗、牛舌瓦、橘黄色拉毛外墙、十字架,厚厚的木板,让坊子这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小镇,传达出浓郁的德式风情。时过百年,历经风雨,仍有103处德式建筑矗立于此,有的居然仍旧保持着原有功能,坊子火车站票房、站台和办公室仍在履行原有功能。
  尽管颜色已然斑驳,模样写满沧桑,这些建筑却无声地言说着一种文化、艺术和历史,无可辩驳地张扬着一种价值。曾参与发掘保护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周庄古镇的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对此大加赞赏:“ 每一座建筑都是宝贝,它们具备作为世界遗产的三个特征,原真性、整体性和唯一性。”中国建筑学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复合曾发出这样的惊叹:“各种功能的建筑几乎应有尽有,此类建筑我在世界各地只看到过两处,一处在德国的汉堡,再就是这里。”
  坊子的来者越来越多,商业开始兴盛,店铺渐渐林立,街道也多了起来。坊子第一条街道就以胶济铁路平行伸展开来,起初因为靠近一片小树林被称为茂林街。隨着时间推移,坊子火车站南面依次修筑了几条与茂林街平行的马路,茂林街也改称一马路。每一条马路两侧,都雨后春笋似地出现了大量建筑。一时间,坊子“坊子街小青岛,南北三条马路,东西十里洋场”,成为一个国际小都市。
  1914年9月28日,日本军队以没收德国资产为名占据小镇,并没有影响小镇的畸形繁荣。日本侵略者依照德国关于坊子小镇的整体规划同样兴建了许多的建筑。从德日建筑风格上,也可以看出这些侵略者的不同心态。德国人误以为小镇是他们长久的殖民地,他们的建筑坚实、典雅、浪漫、考究,讲究色彩和造型,特别注意整个小镇的布局规划。各个建筑独具造型,各有特色,高低错落,相应相和,科学环保,能充分利用光能和风能,并注意与周边建筑、周边环境的搭配,即使周围后来增建了无数的民房低宅,也无法淹没这些德式建筑作为单纯的建筑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而造型简单、实用且相对简陋的日式建筑,则表明日本侵略者已没有了德国人的自信和底气。
  西风东渐的小镇
  大量西方人在坊子的存在,必然会将西方文化带入这个东方小镇。
  1905年,德国神甫瓦利刚在三马路建立了坊子天主教堂。修女院紧邻坊子天主教堂,与坊子天主教堂同时建立。坊子天主教堂已于1971年9月拆除,坊子修女院主体部分至今保存完好。
  当教堂的钟声第一次在坊子响起的时候,当教堂的音乐第一次在小镇萦绕的时候,坊子天主教堂以及坊子修女院,必然会对世代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灵产生剧烈的冲击。他们不禁惊讶地睁大眼睛,尝试着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传统的中国文化,去解读自己的生存状态,去接触给他们带来了屈辱又让他们无法拒绝的西方文明。
  随着胶济铁路的开通、大型近代煤矿的创设,坊子地区近代商业和外资经济风生水起。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的推广,则推动农业进一步向市场型和商品化发展,由此使新兴坊子的产业结构更趋多元化和近代化,著名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即在此起家。
  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后,立即着手在中国建设原料供应基地,1913年派员在坊子附近租种烤烟26亩,获得巨大成功。除英美烟草公司外,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南信烟草公司、中裕烟草公司、米星烟草公司等相继在坊子建立机构,设立烟草收购处或者建筑复烤厂。坊子的南洋街就是因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得名的。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17年到坊子收购烤烟,尤其是1919年在坊子火车站南侧选址建厂后,英美烟草公司立刻将其视为坊子烟草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英美烟草公司曾经三次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接洽,试图收购其在坊子的分公司,但都没能成功。真正吞并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是华北烟草株式会社。
  华北烟草株式会社于1939年在北平成立,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产物。华北烟草株式会社成立不久,将南信烟草公司、米星烟草公司和山东烟草公司合并成立了华北烟草株式会社青岛支店。青岛支店借助日本的军事实力,通过发放许可证与派员进驻烟厂等方式,将中国人在坊子设立的烟草公司强行关闭,后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坊子设立的分公司改称华北烟草株式会社第三厂,统一管辖胶济铁路沿线各站的烟草交易,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藏龙卧虎之地
  1948年4月,坊子解放。1949 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军医院(即今八十九医院)进驻坊子,接管了当时的一些重要军事设施,包括原德军兵营和日军北大营。八十九医院医术远近闻名,尤以显微外科闻名军内外,出过国内一流的显微外科专家,如王成琪、蔡锦方,很多人慕名前来求医。八十九医院院部分散,大的院落就有九个。有一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来八十九医院治病,顺便说了个相声,里面有一句很准确地概括了八十九医院的特征:“医院里面跑火车。”
  八十九医院曾是坊子的繁华所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八十九医院汇聚了天南海北的精英。他们带着严谨的生活方式、优良的卫生习惯、各种新奇的家电以及掺杂各地方言的普通话来到这里,对小镇百姓生活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坊子火车站站内还设立了临时军供办事机构——山东省坊子军用饮食供应站。军供站的设立,保障了平时、战时成批过往军队的生活供应以及新兵入伍、老兵退役途中的接待运转工作。那些过往军车大都是罐笼车,车辆停靠时间很短。战士们一般都是在站台上或罐笼里就餐,吃饭时间非常紧张。要在15~20分钟内把三四千斤食物发放完毕,对坊子站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这项工作一直持续了30多年,直到1984年7月,胶济铁路线改道终止。
  归于质朴的岁月
  1984年,在国家胶济铁路双线改造过程中,坊子站已不再適应火车高速安全运行的时代要求了,胶济铁路改道了。新铺设的双线道轨取直了胶济铁路上的大弯,缩短了十多公里,在坊子五公里外的北端越过小镇,直赴潍坊去了。1984年7月21日,最后一列客运列车驶离坊子火车站,再也没有回头,坊子站结束了胶济线上二级站的使命,再没有旅客上下往来,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用于货物储运的支线四级小站。
  没有了熙熙攘攘的旅客,小镇的不少店铺倒闭了,并不宽阔的街道也变得宽阔起来。繁华隐去,寂寞的日子随着小站的铁轨默默地流淌着,周而复始,虽单调却平和。喧闹了近百年的坊子,终于回归到平淡质朴的岁月中,勾勒出一幅归园田居的动人画卷。偶尔有一两声火车汽笛的鸣响,恰似划过夜空的流星,给寂寥的日子带来一笔生动。
  由于房舍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这里的居民陆续迁至坊子新区和其它地方。坊子区人民政府把几条马路上的居民住房和部分德日建筑保留下来。
  在平淡的田园生活之外,小镇对德日建筑群的修缮复兴工作,早已付诸实施。先前以原德国军官别墅区、德建学校为中心的复兴工作,已初见成效。这些年迈的百年建筑,经过修缮、改造,成了油画馆、美术基地、酒吧等更具生命力的场所。
  2008年起,正在复原中的坊子德日建筑群被定名为“坊茨小镇”。坊茨小镇将建成具有欧洲风情的人文社区,续写小镇曾经的繁华。
其他文献
此次拍摄,源于我儿时生活在青岛西海岸的记忆——那时的天蓝蓝、海清清,渔帆点点、海天一色。多年后,长大后的我仍渴望在岬湾相间的海岸边,聆听海与岸深情拥抱时发出的声声低吟与高亢,如同一首首绝美的“情歌”深深烙印在心间,久久挥之不去。于是,我自驾4000余千米,在长约711千米的海岸线间折返数次,只为找寻心底那处魂牵梦萦之地。  行至海岸边,我记忆深处的那般场景却不复存在。安静的沐官岛因村庄拆迁而死寂一
期刊
2020年,东营市利津县北宋镇党委、政府与时间赛跑,精准落实“八大攻坚行动”要求,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锐意改革,奋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三区”建设。  聚焦乡村振兴,加快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区。近日,记者走进佟家村金银花种植基地,一片热闹景象。村民有的摘花,有的晒花。据村党支部书记佟振飞介绍:“今年,我们流转了120亩土地,连片种植了金银花……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入股分红,还可打工赚钱
期刊
约好了,我们毕业季不见不散。仲夏时节,你们又从天南地北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只不过这一次,你们要匆忙作别,向着新的梦想再次起航。同学谊、老师恩、母校情……你们只能将这种种不舍,一同打包,装进行囊。  “太委屈了,都没办法和曲园好好告别”,这是一名毕业生通过微信跟我预约和舍友一起拍毕业写真的留言。虽是简单的一行字,却道出了同学们对这个毕业季的遗憾和对曲园(曲阜师范大学的别称)的恋恋不舍。  随着疫情的
期刊
近年来,明集乡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提炼红色精神、塑造红色品牌,让红色基因融入党员教育、融入理想信念、融入工作作风、融入干事创业,为加快明集乡跨越赶超、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了磅礴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组织保障。  激发红色动能,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明集乡汲取红色基因中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围绕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打造鲁北碳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和鲁北智慧物流产业集聚区。明集乡推行行动支部工作法,成立
期刊
骄阳似火,麦收时节,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金灿灿的麦浪滚滚而来。趁着好天气,“麦客”在田里飞快地挥舞着镰刀,麦秆被割断的时候发出唰唰声响,任凭汗水顺着头发往下滴,胳膊被麦芒扎得通红,他们也不停歇。“麦客”用实际行动真切地演绎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如今,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场景很少被见到。随着现代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代的农民通过分析获取的农情大数据,逐步实现耕、
期刊
曲阜,是儒家文化圣地。儒家的礼仪教化,带给琉璃瓦的不仅是皇权之下的威严,而且还有与儒家中庸之道截然不同的光泽与神韵。当你徜徉在曲阜孔庙中,富丽堂皇、流光溢彩之感扑面而来。在阳光照射下,琉璃瓦使这一古老建筑焕发新活力,金碧辉煌。  “红火烧坯,青火烤釉,土沉浮时待上一个年头,冰冻上一年,来年过年春上再用比较好。”曲阜琉璃瓦技艺传承人朱玉海至今仍牢牢记着父辈的叮嘱。烧制琉璃瓦是一个复杂而讲究的过程,选
期刊
《藏在课本里的字里乾坤》  陈默 编著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定价:38元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语文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巾、衣、瓜、豆、鼎等50个汉字,从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引出相关篇目,通过说文解字,对汉字的起源、含义、发展以及与其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层层解读。本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和意林编辑部倾力打造,从语文课本出发,语言风趣幽默,篇目短小精悍,话题贴近中学生实际,有趣又有料!每个汉字背
期刊
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该如何度过,才能让青春的枝头绽放梦想之花?  年初,一个叫“大连”的小伙,误打误撞被困武汉,成为战“疫”最一线的志愿者;年末,支援河北的武汉小伙一句“我不怕病毒就怕我妈哭”又一次感动全网。我们为青年人点赞,为他们的责任和担当喝彩。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给青年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加多样的发展舞台。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家乡的路上,也
期刊
2000年9月,我考入东南大学艺术学系,正式进入张道一先生门下学习民间艺术,攻读博士学位。  我大学学的是装潢设计专业,课余时间跟随潘鲁生老师学习民间美术,他将我引入学术之门并从此与民艺结缘。最早了解道一先生是在1990年代初,那时候我拜读了他的文章,对他的一些学术见解印象颇深。鲁生老师对他的赞誉更让我对他有了崇拜之情。大学期间誊抄学报《设计艺术》稿件,毕业时跟随鲁生老师摹绘《中国图案大系》图案,
期刊
记忆中的每一个夏日都好似愉快地能发出清脆的声响,是单手敲击西瓜满足的声音,是不绝于耳的蝉鸣声还是街巷中冰棍的叫卖声,说不清道不明,但儿时的盛夏就是伴随着这些声音开始的。  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里,巷口的水井,就是冰镇瓜果的好去处。将瓜果丢在竹篮中,在清冽的井水中泡上半天,嘴馋的孩子兴许不等他们凉透就狼吞虎咽起来,那是属于老街巷中甜蜜的消夏记忆。  让人满口回甘的当然不止瓜果,5分钱一根的冰棍、1分钱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