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汪子嵩同读西方三大师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i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中国的古希腊哲学研究,人们少不了会想到汪子嵩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汪先生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推动了古希腊哲学研究在中国的复苏;由他和范明生、陈村富等先生历时28年完成的四卷本《希腊哲学史》更被誉为国内希腊哲学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国内该领域的最高水准。2016年初,汪先生的《西方三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文集的面世为广大古希腊哲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汪先生学术历程的难得机会,通过汪先生明白通畅的叙述,在我们眼前又好像打开了一扇窗,可以一窥中国近百年希腊哲学研究的概貌。
  汪先生是著名希腊哲学研究家陈康先生的弟子。改革开放后,国内学术气氛趋于活跃,汪先生潜心希腊哲学的研究与著述,成为新时期国内希腊哲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先驱之一,著述颇丰。《西方三大师》是汪子嵩先生的一部文集,辑录了汪先生从1981年到2002年的论文十二篇,译作一篇,其中有些篇章是第一次全文发表。正如书名所提示的,这十三篇论文集中论述古希腊最重要的三位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篇,柏拉图三篇,亚里士多德最多,有八篇,另有一篇兼论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汪先生的研究成果无须在此赘述,有兴趣的读者自可以翻开书来阅读。我们想介绍的是,该书的另外三个特点,这是其他希腊哲学研究著作所没有的。年逾八旬的汪先生,把一多半的时间奉献给了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经历了希腊哲学研究在中国从起步到沉寂,再到复苏的全过程。在《西方三大师》里,汪先生以他深厚的学术积淀、广阔的学术视野,对希腊哲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历史、对希腊哲学中国学者的师承,以及外国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的汉语翻译问题,做了多处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说明,具有特殊的学科史和学术研究价值。
  一、保留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希腊哲学研究摆脱“左”的束缚,逐步实现学术自主的时代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的外国哲学研究重新恢复生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汪先生以亚里士多德为题写了多篇论文,对亚里士多德哲学做了全面、准确的述评,于新时期希腊哲学研究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的进步。同时,囿于时代的局限,这几篇文章的立论还带有过往以僵化的哲学史观解释哲学史和哲学问题的痕迹,仍然从唯物与唯心的对立上来立论。总的来看,书中几篇80年代前期的论文均带有在旧的研究框架中寻求新的突破的时代特征。这些文献不仅本身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是见证我国希腊哲学研究重新起步的珍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学科史价值。
  二、记载了几代希腊哲学中国研究家的学统、师承及主要研究成果,勾勒出中国希腊哲学研究百年历史的主流线索。早在明代,介绍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名理探》《寰有诠》就已经被译介到中国。20世纪初,译介希腊哲学的著作渐多。三四十年代,陈康先生留学英德,归国后教授希腊哲学,为中国的希腊哲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种子,他的学生汪子嵩、苗力田、王太庆等后来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将,继续推动国内希腊哲学研究的发展,并培养出新一代的学者专家。书中对陈康、苗力田、王太庆诸先生的学术观点、方法,学术成就和学术活动多有记载,保留了第一手资料,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三、探讨了外国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的汉语翻译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等问题。希腊哲学的研究离不开对它的翻译,希腊哲学典籍的汉语翻译史甚至比它的以汉语为工作语言的研究史更长,然而,哲学著作的翻译殊非易事,要兼顾义理和术语上的准确与行文的明白晓畅,更加困难。几代中国研究家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汪子嵩先生长年浸淫于希腊哲学,深味译事甘苦,熟知译界主要译家的翻译原则。书中有三篇文章论及希腊典籍的翻译,对前辈名家的翻译原则、方法多有说明,尤其以陈康先生、王太庆先生和苗力田先生的观点最为详细,颇可为后来者学习借鉴。
  以上三个特点是其他希腊哲学史研究著作所罕有的。在一部书中兼顾希腊哲学研究、希腊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史介绍和希腊哲学典籍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评析三个方面,是该书最大的特色,为读者开启了一座可供多方探索的宝藏。
其他文献
影评人、记者、文艺青年、作家、县城青年……绿妖的身份是多重的,但也许接近作家最好的方式还是通过她的作品。迄今为止,她已经出版了两本散文集,三本小说(集),还有两本非虚构作品。从这些作品来看,作家有一种朴素的女性意识,不是理论启蒙的结果,而是源于生命体验的直觉。  中篇小說《少女哪吒》是作家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县城少女王晓冰的成长历程。在初中时代,王晓冰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她却和差生李小路玩在一起。
《诗经》时代的“劳动”书写重于写实,真实再现了当时集体劳作和农业祭祀场面,汉代的“劳动”书写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一,出现大量个体劳动者形象,在写实的基础上将“劳动”与“审美”结合,劳动不再是单纯的劳作,而是变成了人们可以“审美”的对象,尤其是劳动人民身上勤劳、质朴的品质构成了汉代“劳动”书写的重点。其二,汉代的“劳动”书写以更加细腻的笔触深入到社会底层,为底层民众“代言”发声,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情感
在巨星璀璨的现代作家群落中,老舍可能属于学历背景很不起眼的那一拨,他是北平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的,从私塾和小学读完之后,他最初考入的是京师祖家街公立第三中学,和罗常培先生是同学,但由于家境贫寒,入读半年之后,他考入了免收学费和膳食费,还供给制服和书籍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6月,老舍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本科第一部第四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作为小学校长的职业生涯。除去1923年9月到1924年夏天,老
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改革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旅行家,所到过的国家之多、旅游路程之远、游记著作之多,无人能比。1898年9月,戊戌變法失败后,康有为被迫流亡海外,直至1913年11月才得以归国。康有为把国外流亡生活当成了环球考察之旅的绝佳时机。在这16年中,他曾游历法国、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国,也到访过印度等曾经有过文明辉煌但近代以来逐步走向衰败的殖民地国家。回国后,他请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茅盾文学奖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它逐渐成为了中国的最高文学奖,并被誉为当代文学的高峰走势与存在真景。但也正是这一点使得它长期遭到争议、批评甚至否定,尤其是“遗珠之憾”更使其成为文学风暴的核心所在。不过,尽管“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但它却在纷繁复杂的文学环境中愈来愈清晰地形成了自己的精神风格及美学走向。  ·家国情怀的沉潜·  当下的文学创作,无论私人叙
从“西河沿8号”到“前海西街18号”  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是一条并不太长,也并不太宽,但却热闹非凡的街道,如果仅仅说起前海西街甚至北京本地人也并不熟知,但是要提到恭王府、郭沫若纪念馆或者北京胡同人力车游览的起点,定会有很多人知晓。除了胡同人力车夫是前海西街一道独特风景外,在它南段并不宽敞的道路中央竖起一个长约10米的大影壁,也是一个路上都会关注的景物。这段高约3米,长约10米的影壁,将经过的车辆和
百草权舆,万花含艳,四时最好是春天,大自然的春天到了,央视《诗词大赛》第四季刚刚落下帷幕,诗歌的春天也到了。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灿烂奇观,唐代诗人笔下的大唐之春,令人分外怀恋。  然我们对唐诗的审美与享受,不可能仅靠背诵与记忆来实现。  我们组织了这个关于唐诗咏春的栏目——“春从唐诗来”,约请王志清、陈才智与崔淼三学者来解读唐诗中描写春天的诗篇。这三篇文章,分别选评王维、杜甫与白居易的咏春诗,三个
老舍先生的兴趣爱好相当广泛,性情宽厚、为人谦和,一生最重友情,朋友极多。说到老舍交游广泛,几乎成了文艺界的共识。对老舍来说,没有朋友的话,他的生活简直无法想象。或者也可以说,老舍简直就是为朋友而活的。  老舍曾说:  对于朋友,我永远爱交老粗儿。长发的诗人,洋装的女郎。打微高尔夫的男性女性,咬言咂字的学者,满跟我没缘。看不惯。  不过,随着社会往来的增多,老舍的朋友圈逐渐扩大,朋友中三教九流无所不
提起郑振铎先生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的散文《燕子》《猫》目前仍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入选课文。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收藏家、翻译家、艺术史家。在文学领域,他更是“俗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将“凡不登大雅之堂,凡为学士大夫所鄙夷,所不屑注意”(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的戏
我对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的考察始于1987年,1989年12月我在《社科信息》上发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一文。这篇文章发表之后,随即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转载,在学术界产生较好的反响。1990年6月,我以“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为题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得批准(社科1990基字第528号)。据我所知,这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批准的第一个文学地理学类项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