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这三个波罗的海小国,自苏联解体而独立后一直没有强大的空军来捍卫领空,为此,这几个国家引进北约势力,希望以北约及美国的空中军力捍卫空域,美国空军493中队正是在此执行任务的一支轮值部队——
万里晴空的一天,立陶宛惟一的希奥利艾空军战斗机基地东南角,一栋看似平静的小型现代化建筑,突然里面警铃大作,两名来自美国空军493死神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在接到警报后马上下楼着装。只见两名飞行员仅用几分钟时间就着装完毕,冲向停在建筑物外面的一辆小卡车上,上车后向200km外的快速反应区疾驰而去,他们的F-15C战斗机就停在那里。
到达快速反应区后,两名飞行员在训练有素的地勤人员配合下,分别发动一架F-15C战斗机,经过检查及测试后,两架战斗机陆续驶出警戒机库,升空执行拦截、识别及护航任务,如果有必要,还要摧毁空中不明目标。
战斗机滑行到跑道的过程中, 493死神战斗机中队的两名飞行员先是收到任务简介,随即在几秒内与立陶宛考纳斯附近的银河战斗机管制中心联系,之后493死神战斗机中队使用功率强大的先进AN/APG-63雷达进行对空扫描,以便即刻掌握周边空域状况……
这是一次紧急起飞演练,两名飞行员追逐拦截的对象是同样来自493死神战斗机中队的F-15C/D战斗机。经过将近90分钟的空中追逐,所有战斗机返回基地进行深度任务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各种不同的空中拦截和机动动作等。
1991年,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独立,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向西方国家靠拢并取得相应支持。俄罗斯曾试图与这三国签订双边安全条约,但他们却更愿意选择加入北约及欧盟。2004年,这三国终于被批准加入北约及欧盟。但这三国却并没有真正的空中防卫力量,由于主要资源被用来发展经济而不是国防,因此其空中防卫只能寻求北约的协助。自2004年起,北约成员国开始在立陶宛西部的希奥利艾空军战斗机基地执行每4个月轮替一次的战斗机巡逻任务。这个面积广阔的空军基地曾是苏联最大的军用机场之一,现在则是北约空中维安任务的机场。北约空中维安任务开始后,这座苏联时期的空军基地进行过大规模整修,如翻新主跑道和滑行道、建造大型停机坪及4座机库。最近,一栋设计完善的飞行任务建筑落成启用,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波罗的海三国的空中维安任务主要由北约成员国负责,并且也把其国家的空中任务管制纳入北约整合空防系统之中。这些国家虽然缺乏训练飞行员的技术及人才,却愿意大手笔投资空中侦察装备,如购买固定式及机动式长程防空雷达,并与波罗的海空中侦察网络连结。为了扩大国际及区域内的军事合作,波罗的海三国与芬兰签订一项空中状况分享协定,以便优化对非法入侵领空的反应,并强化雷达的涵盖范围,几乎把整个波罗的海和区域内的空中走廊全部纳入。这三个国家又与瑞典及其他北欧国家签订军事协议。在北欧的资助下,又有两个空军基地,即爱沙尼亚的阿玛瑞空军基地和拉脱维亚的利尔瓦空军基地,得以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便北约飞机进驻。为了回应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并入,加强波罗的海的防卫能力,丹麦皇家空军派遣F-16 AM战斗机进驻阿玛瑞空军基地。
波罗的海三国之所以要强化空中维安,也是着眼于俄罗斯的境外空域加里宁格勒,该地区濒临波罗的海,并与波兰和立陶宛接壤。尽管面积不大,这块境外之地却是一些重要俄罗斯海军和空军基地的所在,更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大本营。俄罗斯两个海军航空团分别驻扎在此,前者部署SU-24和SU-27战斗机,后者则有运输机和直升机。另外,俄罗斯靠近加里宁格勒的切卡洛夫斯基机场已经被升级为完整的军用机场。加里宁格勒还有杨塔尔造船厂,俄罗斯和印度的一些巡防舰和驱逐舰都是在那里建造。该地处于北约势力范围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使俄罗斯更加强对这块领地的国防投入。
北约波罗的海每4个月轮值一次的空中维安任务从2004年1月开始,2014年1月开始的第34梯次任务是由美国空军493死神战斗机中队的4架F-15C鹰式战斗机负责,该中队目前驻扎在英国的雷肯西斯基地。这4架鹰式战斗机则是接替4架比利时空军的F-16 AM战斗机。
这是493死神战斗机中队第三次执行波罗的海空中维安任务,前两次轮值分别是在2008年和2010年。为了做好此次轮值工作,493死神战斗机中队从2013年10月起就在英国的雷肯西斯基地进行准备,中队的飞行员为此增加紧急起飞及防御性空中反制演练,以便熟悉这项任务的接战准则。按照惯例,所有飞行员都要有驻防希奥利艾基地的准备,不管是刚从俄勒冈州克莱麦斯基地完成换装训练的初级飞行员,还是曾在英国其他基地或日本嘉手纳基地驻防过的成熟飞行员。他们必须通过最短反应时间测试,才能取得前往立陶宛的机会。除了飞行员外,地勤人员和支援装备是由美军的C-130H或立陶宛的C-27J运输机运往立陶宛。
一开始,所有初次来到立陶宛的493死神战斗机中队飞行员都要先做熟悉飞行,以熟悉波罗的海的作战范围及可用的改航机场。目前可用的改航机场包括爱沙尼亚的阿玛瑞和塔林基地,拉脱维亚的里加国际机场及立陶宛的希奥利艾基地、考纳斯和维尔纽斯国际机场。
通常随时有两名飞行员处于待命状态,可在15分钟内完成紧急起飞,即阿尔法紧急起飞,所驾驶的F-15C战斗机配备4枚AIM-9X响尾蛇追热飞弹及4枚AIM-120C6雷达导引飞弹。非24小时待命的飞行员通常每两天飞一次,用的是两架备用鹰式战斗机,训练重点为加强反应时间、各种不同的空中维安和空中技巧,以及滞空时的战术。日间做快速反应类型操演时,飞行员头戴联合提示系统头盔,夜间飞行时则换用配备夜视仪的标准头盔。
在进行飞行训练时,波罗的海三国的空中资源都被用来支援波罗的海的军方空中管制员和执行空中维安任务的F-15C战斗机飞行员,包括立陶宛的C-27J和LET410轻型运输机、爱沙尼亚的L-39喷射教练机以及拉脱维亚空军的Mi-8直升机。扮演敌方的飞行员可以在飞行途中改变最初的飞行计划,或是与空中管制员失去联系,进入失联状态。一旦侦察到此类异常状况,空中管制员便启动阿尔法紧急起飞,来确认入侵的飞机或直升机类型。已经升空做紧急起飞的F-15C战斗机可以快速改变角色,在指示下前往确认目标。经过拦截和确认目标后,F-15C战斗机迫使被拦截的飞机回到它们起始的飞行路线上,或是迫使其降落到某特定机场接受进一步处理和调查。
北约波罗的海空中维安部队起初只是单纯执行波罗的海空中维安任务,现在却大量增加在波罗的海空域的活动,作为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并入的回应。近期又有多架F-15C/D战斗机从英国的雷肯西斯飞往希奥利艾基地。这些增派的战斗机不是北约波罗的海空中维安兵力的正式编制,飞机停放在希奥利艾基地的大型停机坪上,那里被昵称为纳尼亚,意即英国小说家里维斯儿童小说中的高度幻想世界。
这些额外的F-15C/D战斗机、飞行员及地勤人员很快参与到波罗的海空中维安演练中,以让年轻飞行员有训练的机会。每日最多有6架F-15C战斗机同时从纳尼亚起飞,进行战术拦截、基础战斗机机动(通常是4机对抗2机)以及空中反制训练。
编辑/王晓西
危急一幕展现
万里晴空的一天,立陶宛惟一的希奥利艾空军战斗机基地东南角,一栋看似平静的小型现代化建筑,突然里面警铃大作,两名来自美国空军493死神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在接到警报后马上下楼着装。只见两名飞行员仅用几分钟时间就着装完毕,冲向停在建筑物外面的一辆小卡车上,上车后向200km外的快速反应区疾驰而去,他们的F-15C战斗机就停在那里。
到达快速反应区后,两名飞行员在训练有素的地勤人员配合下,分别发动一架F-15C战斗机,经过检查及测试后,两架战斗机陆续驶出警戒机库,升空执行拦截、识别及护航任务,如果有必要,还要摧毁空中不明目标。
战斗机滑行到跑道的过程中, 493死神战斗机中队的两名飞行员先是收到任务简介,随即在几秒内与立陶宛考纳斯附近的银河战斗机管制中心联系,之后493死神战斗机中队使用功率强大的先进AN/APG-63雷达进行对空扫描,以便即刻掌握周边空域状况……
这是一次紧急起飞演练,两名飞行员追逐拦截的对象是同样来自493死神战斗机中队的F-15C/D战斗机。经过将近90分钟的空中追逐,所有战斗机返回基地进行深度任务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各种不同的空中拦截和机动动作等。
波罗的海空中维安任务形成
1991年,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独立,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向西方国家靠拢并取得相应支持。俄罗斯曾试图与这三国签订双边安全条约,但他们却更愿意选择加入北约及欧盟。2004年,这三国终于被批准加入北约及欧盟。但这三国却并没有真正的空中防卫力量,由于主要资源被用来发展经济而不是国防,因此其空中防卫只能寻求北约的协助。自2004年起,北约成员国开始在立陶宛西部的希奥利艾空军战斗机基地执行每4个月轮替一次的战斗机巡逻任务。这个面积广阔的空军基地曾是苏联最大的军用机场之一,现在则是北约空中维安任务的机场。北约空中维安任务开始后,这座苏联时期的空军基地进行过大规模整修,如翻新主跑道和滑行道、建造大型停机坪及4座机库。最近,一栋设计完善的飞行任务建筑落成启用,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波罗的海三国的空中维安任务主要由北约成员国负责,并且也把其国家的空中任务管制纳入北约整合空防系统之中。这些国家虽然缺乏训练飞行员的技术及人才,却愿意大手笔投资空中侦察装备,如购买固定式及机动式长程防空雷达,并与波罗的海空中侦察网络连结。为了扩大国际及区域内的军事合作,波罗的海三国与芬兰签订一项空中状况分享协定,以便优化对非法入侵领空的反应,并强化雷达的涵盖范围,几乎把整个波罗的海和区域内的空中走廊全部纳入。这三个国家又与瑞典及其他北欧国家签订军事协议。在北欧的资助下,又有两个空军基地,即爱沙尼亚的阿玛瑞空军基地和拉脱维亚的利尔瓦空军基地,得以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便北约飞机进驻。为了回应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并入,加强波罗的海的防卫能力,丹麦皇家空军派遣F-16 AM战斗机进驻阿玛瑞空军基地。
波罗的海三国之所以要强化空中维安,也是着眼于俄罗斯的境外空域加里宁格勒,该地区濒临波罗的海,并与波兰和立陶宛接壤。尽管面积不大,这块境外之地却是一些重要俄罗斯海军和空军基地的所在,更是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的大本营。俄罗斯两个海军航空团分别驻扎在此,前者部署SU-24和SU-27战斗机,后者则有运输机和直升机。另外,俄罗斯靠近加里宁格勒的切卡洛夫斯基机场已经被升级为完整的军用机场。加里宁格勒还有杨塔尔造船厂,俄罗斯和印度的一些巡防舰和驱逐舰都是在那里建造。该地处于北约势力范围的特殊地缘政治环境,使俄罗斯更加强对这块领地的国防投入。
493死神战斗机中队进入轮值
北约波罗的海每4个月轮值一次的空中维安任务从2004年1月开始,2014年1月开始的第34梯次任务是由美国空军493死神战斗机中队的4架F-15C鹰式战斗机负责,该中队目前驻扎在英国的雷肯西斯基地。这4架鹰式战斗机则是接替4架比利时空军的F-16 AM战斗机。
这是493死神战斗机中队第三次执行波罗的海空中维安任务,前两次轮值分别是在2008年和2010年。为了做好此次轮值工作,493死神战斗机中队从2013年10月起就在英国的雷肯西斯基地进行准备,中队的飞行员为此增加紧急起飞及防御性空中反制演练,以便熟悉这项任务的接战准则。按照惯例,所有飞行员都要有驻防希奥利艾基地的准备,不管是刚从俄勒冈州克莱麦斯基地完成换装训练的初级飞行员,还是曾在英国其他基地或日本嘉手纳基地驻防过的成熟飞行员。他们必须通过最短反应时间测试,才能取得前往立陶宛的机会。除了飞行员外,地勤人员和支援装备是由美军的C-130H或立陶宛的C-27J运输机运往立陶宛。
一开始,所有初次来到立陶宛的493死神战斗机中队飞行员都要先做熟悉飞行,以熟悉波罗的海的作战范围及可用的改航机场。目前可用的改航机场包括爱沙尼亚的阿玛瑞和塔林基地,拉脱维亚的里加国际机场及立陶宛的希奥利艾基地、考纳斯和维尔纽斯国际机场。
通常随时有两名飞行员处于待命状态,可在15分钟内完成紧急起飞,即阿尔法紧急起飞,所驾驶的F-15C战斗机配备4枚AIM-9X响尾蛇追热飞弹及4枚AIM-120C6雷达导引飞弹。非24小时待命的飞行员通常每两天飞一次,用的是两架备用鹰式战斗机,训练重点为加强反应时间、各种不同的空中维安和空中技巧,以及滞空时的战术。日间做快速反应类型操演时,飞行员头戴联合提示系统头盔,夜间飞行时则换用配备夜视仪的标准头盔。
在进行飞行训练时,波罗的海三国的空中资源都被用来支援波罗的海的军方空中管制员和执行空中维安任务的F-15C战斗机飞行员,包括立陶宛的C-27J和LET410轻型运输机、爱沙尼亚的L-39喷射教练机以及拉脱维亚空军的Mi-8直升机。扮演敌方的飞行员可以在飞行途中改变最初的飞行计划,或是与空中管制员失去联系,进入失联状态。一旦侦察到此类异常状况,空中管制员便启动阿尔法紧急起飞,来确认入侵的飞机或直升机类型。已经升空做紧急起飞的F-15C战斗机可以快速改变角色,在指示下前往确认目标。经过拦截和确认目标后,F-15C战斗机迫使被拦截的飞机回到它们起始的飞行路线上,或是迫使其降落到某特定机场接受进一步处理和调查。
空中维安规模增加
北约波罗的海空中维安部队起初只是单纯执行波罗的海空中维安任务,现在却大量增加在波罗的海空域的活动,作为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并入的回应。近期又有多架F-15C/D战斗机从英国的雷肯西斯飞往希奥利艾基地。这些增派的战斗机不是北约波罗的海空中维安兵力的正式编制,飞机停放在希奥利艾基地的大型停机坪上,那里被昵称为纳尼亚,意即英国小说家里维斯儿童小说中的高度幻想世界。
这些额外的F-15C/D战斗机、飞行员及地勤人员很快参与到波罗的海空中维安演练中,以让年轻飞行员有训练的机会。每日最多有6架F-15C战斗机同时从纳尼亚起飞,进行战术拦截、基础战斗机机动(通常是4机对抗2机)以及空中反制训练。
编辑/王晓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