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凝血因子Ⅹ缺乏症11例回顾性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遗传性凝血因子Ⅹ(FⅩ)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转归。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11例遗传性FⅩ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中位初诊年龄39(5~55)岁。1例有家族史。10例(90.9%)存在出血事件,包括皮肤磕碰后瘀斑或出血(7例)、鼻出血(7例)、齿龈出血(6例)和肌肉血肿(1例)。8例女性患者中,6例有月经增多,1例正常分娩后发生出血。8例患者有手术史,4例发生术后出血。实验室检查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FⅩ促凝活性(FⅩ∶C)减低。4例患者接受F10基因检测,发现5个新突变位点。11例患者中,4例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物(PCC),7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1例女性患者应用PCC预防性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另有1例患者手术前预防性输注FFP后未发生术中、术后出血。

结论

多数遗传性FⅩ缺乏症患者有出血倾向,F10基因突变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OTD教学法在眼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眼科低年资护士102名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受传统教学法培训的49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2月—2020年1月接受OTD教学法培训的53名护士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中文版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患者的主观感受即自我报告结局研究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其对监测患者病情进展、指导临床决策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本文分别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评估工具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帮助医护人员选择适合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评估工具,规范评估工具的开发与汉化流程,促进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报告结局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优化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疾病管理。
随着儿童心脏移植受者生存率及生存年限的提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已逐渐成为评价儿童心脏移植受者远期结局的指标之一。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尚处于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极少关注术后HRQL。本文对儿童心脏移植受者术后HRQL水平现状、影响因素、研究局限性与展望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来自不同家系12例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先证者的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PC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C抗原含量。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PROC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发现的疑似突变用反向(缺失突变用克隆)测序予以验证。结果12例先证者的PC活性均明显下降(18%~55%),其中10例先证者的PC抗原水平显著降低(13%~58%)。共发现11种PROC基因突变,其中c.383G>A(p.Gly128Asp)、c.997G>A(p.Ala291Thr)、c
目的分析18例遗传性蛋白S(PS)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分子致病机制。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18例PS缺乏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凝固法测定PS活性、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蛋白C(PC)和抗凝血酶(AT)活性并进行初步诊断,使用高通量测序(HTS)筛查凝血疾病相关基因变异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使用Swiss-model软件进行三维结构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15例,女3例,中位年龄37(14~62)岁。均有深静脉血栓栓塞病史,PS活性为12.5~48.2U
目的回顾性分析晚期轻链(AL)型淀粉样变患者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例于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初治或复发难治晚期AL型淀粉样变患者。收集患者治疗前基线临床资料及治疗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血液学、器官缓解情况,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45~73)岁,男女比例2.3∶1,9例为初治,11例为复发难治,梅奥2004分期为Ⅱ/Ⅲ期。4例患者于第1个疗程死亡,其余16例患者中位接受3(1~10)个疗程化疗。治疗后1个月、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