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外界的作用必须通过学生个体的能动才能起作用。教育中我们必须既要照顾学生“超我”的道德要求,也应尊重学生的“本我”力量,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的“自我”进行整合,因此,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认同,是我们进行后进生转化的切入点,我们应该从家庭、学校等方面对后进生进行教导和帮助。
一、家庭方面通过沟通达到理解和认同
1、父母改变教育观念
尊重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后进生也是成长中的独立个体,虽然他们有过激的行为,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父母,应该改变观念来了解和尊重孩子的“本我”需要和已形成的“自我”状态,从而接纳后进生的这些不良表现和过激行为并能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去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2、通过沟通达成了解和认同
从后进生的表现和原因中我们发现,之所以导致逆反、不相容、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形成,更多的原因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对,并非家长不爱孩子。所以父母应当改善沟通来增进了解和认同后进生的心理需要。人与人的沟通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言语,是有声的语言使用的过程。对于后进生来说,父母的与孩子对话的沟通占着重要的比例;另一种是非言语,即肢体语言:手势、甚至眼神都是非语言类的沟通。肢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回答话语所无法解释的难题。当后进生焦虑的时候,家长应该发现孩子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从而给他更多的信心。寻找更多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找到合适的沟通方法。不断的学习和寻找相关的技能即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从而达到自然而然的运用到与后进生的沟通中去。
所以沟通中父母要有相关的意识和运用相关的知识相关的技巧才能给后进生的各种不良心态的产生缓和和消除。一旦家庭接纳他、倾听他、了解他、体谅他,他能感觉到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当他接纳得到父母的爱,消除了情感饥渴,家庭成为他的港湾,心理的相容矛盾减轻,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由此引发的心理焦虑相对减少,在此基础上逆反心理也就缓解了。
二、学校教育通过以人为本达到无歧视
1、教师建立新型的学生观
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即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了解他、接纳他、理解他,最后尊重他是教育成功的必要前提。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应该无条件的接纳,相信后进生的潜力和可能性。不但不歧视,而且从爱心出发,以情感人,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因为师德的核心就是教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无私关爱。某一职业学校校长说过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要有种神圣的爱。因此有了这种真挚无私的爱,教育者就会用强烈的责任感去爱护、关心、尊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才能建立一种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从而消除后进生的不相容心理和焦虑的心理。
2、教师应该学会理解学生,形成互相尊重的气氛
教师要相信存在即合理的道理,尊重学生的人格,接纳后进生,并积极启发后进生。对于大多数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都是向善的,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如果得不到肯定或者忽视,那么就会造成会事必其反的效果。所以学校教师应重视其心理因素,理解他们内心世界,而不单单看表面对其进行评价,并给予评价。
3、教师应该提供机会,发挥后进生特长
教师提供机会即给后进生一个平台让后进生来实现“自我”对“超我”和“本我”的整合。良好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行动。品行必须在行动中培养,因为学生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更加理解道德观念,在行动中才能引发道德体验,并在行动中克服困难不断的实践从而逐渐的形成良好品行的习惯。
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奖惩分明来规范后进生道德观。老师在班级中起主导作用,甚至老师的一句话都能影响一个学生的变化。小小的鼓励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态度。如果后进生做错事情那么还是按要求惩罚,因为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不值得肯定的,同时要给他们指出正确的方向。
三、通过心理教育达到健康的自我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老师应该让后进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实现理想自我,现实自我的良好整合使他们重树失去的信心。与学习好的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其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我们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不同方面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要积极地评价学生,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2、形成新的合适的行为习惯
我们可以从人际交往技巧来教育后进生如何交流,如何沟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另外教会后进生情绪控制,如何生气,如何释放不良情绪,如何表达积极的情绪,从而来缓解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学会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培养后进生感恩、责任感,对父母开始学会感恩,对班级学会负责,承担家庭事物,承担班级责任。例如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活动及班级管理,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和展现自身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价值、重塑自我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会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并非一文不值,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但要重视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应该重视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素养,教师能以真挚的爱心,尊重理解学生,同情学生的不幸,于情感交融中取得学生的敬重,信任,敞开心扉,抓到问题的症结所生,收到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苏州市杨枝小学 江苏】
一、家庭方面通过沟通达到理解和认同
1、父母改变教育观念
尊重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后进生也是成长中的独立个体,虽然他们有过激的行为,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父母,应该改变观念来了解和尊重孩子的“本我”需要和已形成的“自我”状态,从而接纳后进生的这些不良表现和过激行为并能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去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2、通过沟通达成了解和认同
从后进生的表现和原因中我们发现,之所以导致逆反、不相容、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形成,更多的原因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对,并非家长不爱孩子。所以父母应当改善沟通来增进了解和认同后进生的心理需要。人与人的沟通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言语,是有声的语言使用的过程。对于后进生来说,父母的与孩子对话的沟通占着重要的比例;另一种是非言语,即肢体语言:手势、甚至眼神都是非语言类的沟通。肢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它可以回答话语所无法解释的难题。当后进生焦虑的时候,家长应该发现孩子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从而给他更多的信心。寻找更多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找到合适的沟通方法。不断的学习和寻找相关的技能即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从而达到自然而然的运用到与后进生的沟通中去。
所以沟通中父母要有相关的意识和运用相关的知识相关的技巧才能给后进生的各种不良心态的产生缓和和消除。一旦家庭接纳他、倾听他、了解他、体谅他,他能感觉到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当他接纳得到父母的爱,消除了情感饥渴,家庭成为他的港湾,心理的相容矛盾减轻,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由此引发的心理焦虑相对减少,在此基础上逆反心理也就缓解了。
二、学校教育通过以人为本达到无歧视
1、教师建立新型的学生观
新的教育形势下,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即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了解他、接纳他、理解他,最后尊重他是教育成功的必要前提。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应该无条件的接纳,相信后进生的潜力和可能性。不但不歧视,而且从爱心出发,以情感人,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因为师德的核心就是教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无私关爱。某一职业学校校长说过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要有种神圣的爱。因此有了这种真挚无私的爱,教育者就会用强烈的责任感去爱护、关心、尊重学生,才能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才能建立一种平等交流、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从而消除后进生的不相容心理和焦虑的心理。
2、教师应该学会理解学生,形成互相尊重的气氛
教师要相信存在即合理的道理,尊重学生的人格,接纳后进生,并积极启发后进生。对于大多数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都是向善的,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但是如果得不到肯定或者忽视,那么就会造成会事必其反的效果。所以学校教师应重视其心理因素,理解他们内心世界,而不单单看表面对其进行评价,并给予评价。
3、教师应该提供机会,发挥后进生特长
教师提供机会即给后进生一个平台让后进生来实现“自我”对“超我”和“本我”的整合。良好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行动。品行必须在行动中培养,因为学生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更加理解道德观念,在行动中才能引发道德体验,并在行动中克服困难不断的实践从而逐渐的形成良好品行的习惯。
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奖惩分明来规范后进生道德观。老师在班级中起主导作用,甚至老师的一句话都能影响一个学生的变化。小小的鼓励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态度。如果后进生做错事情那么还是按要求惩罚,因为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不值得肯定的,同时要给他们指出正确的方向。
三、通过心理教育达到健康的自我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老师应该让后进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实现理想自我,现实自我的良好整合使他们重树失去的信心。与学习好的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其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我们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不同方面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要积极地评价学生,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2、形成新的合适的行为习惯
我们可以从人际交往技巧来教育后进生如何交流,如何沟通,如何表达自己,如何赞扬别人,发现别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另外教会后进生情绪控制,如何生气,如何释放不良情绪,如何表达积极的情绪,从而来缓解后进生的心理压力,学会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培养后进生感恩、责任感,对父母开始学会感恩,对班级学会负责,承担家庭事物,承担班级责任。例如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活动及班级管理,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在管理中充分发挥和展现自身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价值、重塑自我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会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并非一文不值,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育工作中我们不但要重视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应该重视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素养,教师能以真挚的爱心,尊重理解学生,同情学生的不幸,于情感交融中取得学生的敬重,信任,敞开心扉,抓到问题的症结所生,收到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苏州市杨枝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