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震流体观测与地震短期预测技术专题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9207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专题为专家及相关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提供了一个良好机会,旨在提高地震流体观测技术,增强地震短期预测效能。会议收到27篇论文摘要。内容涵盖了地震过程中流体的作用、孔隙压波的数值分析、地电场与流体主体渗流方向计算、井水位远场短临异常分析、WFSD(汶川地震科学钻探)钻孔气体氢浓度动态与断裂构造及地震关系、地震前后水氡异常、井水温度动态的复杂性及其机制研究、水位动态周期性干扰的小波方法分析和地下水强震映震效应等。参会人数之多,内容覆盖领域之广,堪称国内地震地下流体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
其他文献
地震预警技术建设及社会、经济影响专题由地震社会学、地震预报、地震学、历史地震和地震观测等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顾建华、薛兵、姚大全、许力生、卜淑彦等共同召集,参会人
首先回顾了地震概率安全评价(Seismic Probability Safety Assessment,SPSA)方法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然后基于SPSA的要素,研究了SPSA方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重点是地震易损性分析,并根据SPSA的任务描述SPSA流程,主要探讨电厂走访和继电器评价的方法;最后结合我国概率安全评价(Probability Safety Assessment,PSA)的研究
简要分析了我国地震监测台站建设项目对台站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阐述了做好台站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19篇,来自全国各领域从事地壳形变测量的专家与代表约20余人参加了本专题的学术交流,其中6位专家作了学术报告。马瑾院士与李辉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本专题会议,
现有的地磁台站(基准、基本台)网络、流动地磁监测网络监测模式各有其特点。地磁台站可以产出连续的地磁场三分量绝对观测数据,时间分辨率较高,但地磁台站间距较大,一般在200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