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海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地点大都位于农区,分布面广,工程复杂程度不一、工程规模等级不一,建成后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目前主要有五种运行管理模式,该几种管理模式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范围。
关键词:管理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飲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解决了大批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农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 乌海市海南区饮水安全工程特点
海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受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地下水资源储量少且分布不均,地表水利用难度较大,年均降水量偏少等因素的共同制约,形成了海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独特区域特征。一是水源工程距离供水区域距离较远,输水管线较长。最为典型的是巴音陶亥镇集中供水工程,输水主管道30多公里,沿程跨越沟谷、农田、河流和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多变,水头损失严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二是为减少工程运行成本,多采用直供方式,利用高扬程深井泵将水提至建设于高处的蓄水池中,依靠重力流进行输水和配水,水源保证率较低。三是供水工程大部分没有配备消毒设施和水质监测设备,考虑到消毒设备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程度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即使部分工程配置了消毒设备也闲置未用。但由于采用的是深井供水,水质不易遭受污染,水质的卫生程度仍能够满足相应的水质指标要求。水源和末梢水的监测工作主要依靠卫生防疫部门定期和抽查监测进行。四是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区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五是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五是目前海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方式主要有跨村联供和单村直供两种方式。
2 乌海市海南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海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地点大都位于农区,分布面广,工程复杂程度不一、工程规模等级不一,建成后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现将乌海市海南区目前存在的几种建后管理模式分别阐述如下。
2.1 专业化管理模式
对跨村联供、供水规模相对较大的饮水安全工程,目前采用的运行管理方式主要是由乡镇一级的水管组织实施专业化管理。首先是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产权划分条款,产权明确后进行工程移交,同时明晰建设单位与管护单位的责权。由于乡镇一级的水管组织单位性质一般为事业性质,其工作人员由地方财政供养,这就减轻了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维护负担。日常经费支出主要包括燃油动力费、维修费、办公费和水质检测费等。由水管单位成立运行管护队伍,人员主要是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工程的维修、水费收取及日常运行工作。水管部门参照成本核算,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进行收费收取,用以支付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对于超预算部分由财政补贴。该运行管理模式的优点是高效、专业,缺点是供水户参与性较低,自发维护积极性不高。
2.2 集体管理模式
对于单村、单片供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采用的是村集体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移交至受益村集体,村集体行使日常运行管护职责,建设单位不再参与日常管理。工程运行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仍包括燃油动力费、办公费、维修费和水质检测费等。水价的制定可实行成本核算,并可享受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该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工作易于开展,实现工程自治,缺点是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如遇大修或重要损坏时,维修时限较长,维修负担较重,维修需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和专业部门的协助才能完成。
2.3 个人承包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供水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而言。为充分发挥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效益,建设单位将工程移交给受益村集体后,由受益村集体将工程承包给个人进行日常的管理维护。水费组成中除包括燃油动力费、维修费、办公费外,还包括承包人的薪酬和利润部分。承包人只负责工程的日常运行,不享有工程的产权,产权按照相关规定明晰。该种模式的特点是产管分离,优点是能充分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缺点是水费的确定和收缴不透明,承包人对工程损坏部分的更新积极性不高。
2.4 企业代管模式
对于规模较大、建设标准较高或依靠城区管网延伸建设的饮水安全工程,海南区目前采取的企业代管的方式。工程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签订代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该种模式能充分发挥代管企业在管理上和技术上的优势,使工程的正常运行维护能够得到保障。缺点是水费的价格由企业制定,市场化程度较高,暂时还不能完全适应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和补贴机制建立起来的公益性供水工程。
2.5 用水协会管理模式
通过受益用水户成立用水协会组织,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日常管理维护。该种模式能充分发挥群众对工程的自管和自治,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工程运行费用透明合理。但由于海南区目前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都较小,加上对用水协会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用水协会在当地还属于新生事物,只有为数几个工程采用了该种模式,但用水协会的规模和标准都要低得多,只能算是初级模式。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建议
海南区目前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上的五种。这几种管理模式有各自的适应范围和管理特点。通过多年的运行管理情况来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非常重要,只有建后管理做好了,才能使饮水安全工程建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现针对海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管理模式
对规模较大的饮水安全工程,尽量实现专业化管理,及水管组织或供水企业代管;对规模小、单村供水的工程成立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对有些工程可以进行拍卖,引入竞争机制,由个人或公司承包管理。
3.2 完善补贴机制
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公益性事业,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和补贴机制,真正使老百姓受益。可以从电价优惠、维修补助资金、引导用水协会建设等几个方面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进行扶持。
3.3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开展管水人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 结语
“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管好用好饮水安全工程,才能使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真正发挥实效,惠及民众。
参考文献:[1]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建设管理手册》,2007年。
关键词:管理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飲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自2004年实施以来,解决了大批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善了农区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 乌海市海南区饮水安全工程特点
海南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受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地下水资源储量少且分布不均,地表水利用难度较大,年均降水量偏少等因素的共同制约,形成了海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独特区域特征。一是水源工程距离供水区域距离较远,输水管线较长。最为典型的是巴音陶亥镇集中供水工程,输水主管道30多公里,沿程跨越沟谷、农田、河流和丘陵山区,地形复杂多变,水头损失严重,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二是为减少工程运行成本,多采用直供方式,利用高扬程深井泵将水提至建设于高处的蓄水池中,依靠重力流进行输水和配水,水源保证率较低。三是供水工程大部分没有配备消毒设施和水质监测设备,考虑到消毒设备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程度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即使部分工程配置了消毒设备也闲置未用。但由于采用的是深井供水,水质不易遭受污染,水质的卫生程度仍能够满足相应的水质指标要求。水源和末梢水的监测工作主要依靠卫生防疫部门定期和抽查监测进行。四是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区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五是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五是目前海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方式主要有跨村联供和单村直供两种方式。
2 乌海市海南区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模式
海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地点大都位于农区,分布面广,工程复杂程度不一、工程规模等级不一,建成后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现将乌海市海南区目前存在的几种建后管理模式分别阐述如下。
2.1 专业化管理模式
对跨村联供、供水规模相对较大的饮水安全工程,目前采用的运行管理方式主要是由乡镇一级的水管组织实施专业化管理。首先是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产权划分条款,产权明确后进行工程移交,同时明晰建设单位与管护单位的责权。由于乡镇一级的水管组织单位性质一般为事业性质,其工作人员由地方财政供养,这就减轻了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维护负担。日常经费支出主要包括燃油动力费、维修费、办公费和水质检测费等。由水管单位成立运行管护队伍,人员主要是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工程的维修、水费收取及日常运行工作。水管部门参照成本核算,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进行收费收取,用以支付工程运行维护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对于超预算部分由财政补贴。该运行管理模式的优点是高效、专业,缺点是供水户参与性较低,自发维护积极性不高。
2.2 集体管理模式
对于单村、单片供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采用的是村集体管理模式。该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移交至受益村集体,村集体行使日常运行管护职责,建设单位不再参与日常管理。工程运行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仍包括燃油动力费、办公费、维修费和水质检测费等。水价的制定可实行成本核算,并可享受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该种模式的优点是管理工作易于开展,实现工程自治,缺点是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如遇大修或重要损坏时,维修时限较长,维修负担较重,维修需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和专业部门的协助才能完成。
2.3 个人承包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供水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而言。为充分发挥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效益,建设单位将工程移交给受益村集体后,由受益村集体将工程承包给个人进行日常的管理维护。水费组成中除包括燃油动力费、维修费、办公费外,还包括承包人的薪酬和利润部分。承包人只负责工程的日常运行,不享有工程的产权,产权按照相关规定明晰。该种模式的特点是产管分离,优点是能充分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缺点是水费的确定和收缴不透明,承包人对工程损坏部分的更新积极性不高。
2.4 企业代管模式
对于规模较大、建设标准较高或依靠城区管网延伸建设的饮水安全工程,海南区目前采取的企业代管的方式。工程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签订代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该种模式能充分发挥代管企业在管理上和技术上的优势,使工程的正常运行维护能够得到保障。缺点是水费的价格由企业制定,市场化程度较高,暂时还不能完全适应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和补贴机制建立起来的公益性供水工程。
2.5 用水协会管理模式
通过受益用水户成立用水协会组织,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日常管理维护。该种模式能充分发挥群众对工程的自管和自治,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工程运行费用透明合理。但由于海南区目前饮水安全工程的规模都较小,加上对用水协会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用水协会在当地还属于新生事物,只有为数几个工程采用了该种模式,但用水协会的规模和标准都要低得多,只能算是初级模式。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建议
海南区目前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上的五种。这几种管理模式有各自的适应范围和管理特点。通过多年的运行管理情况来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后管理非常重要,只有建后管理做好了,才能使饮水安全工程建一处,发挥效益一处。现针对海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管理模式
对规模较大的饮水安全工程,尽量实现专业化管理,及水管组织或供水企业代管;对规模小、单村供水的工程成立用水协会进行管理;对有些工程可以进行拍卖,引入竞争机制,由个人或公司承包管理。
3.2 完善补贴机制
饮水安全工程属于公益性事业,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和补贴机制,真正使老百姓受益。可以从电价优惠、维修补助资金、引导用水协会建设等几个方面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进行扶持。
3.3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开展管水人员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 结语
“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管好用好饮水安全工程,才能使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真正发挥实效,惠及民众。
参考文献:[1]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建设管理手册》,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