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入研究,持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为我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文基于两点论与重点论哲学方法,从推进法制和建设、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的、先富与后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两手把握思想等方面对邓小平理论进行综合论证。以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哲学方法作为根本基础,坚持两者的统一,对在实际工作中看问题以及办事情提供理论支撑。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是重要的矛盾分析方法,对中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理论支撑作用。
关键词:两点论;重点论;邓小平理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39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党中央不仅紧紧抓住主体矛盾与次体矛盾,同时还深刻把握矛盾的主体方面和次体方面,在推进法制和建设的两手把握、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手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把握、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的两手把握、先富与后富两手把握、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方面一系列改革建设中,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方法贯穿其中。
两点论要求我们在正确地认识各种复杂性事物的发生与变化过程中的矛盾时,不仅必须抓住各种事物的主体矛盾,同时也必须抓住各种事物的次体矛盾;在研究分析、处理具体的矛盾问题时,不仅必须准确地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必须准确地把握其次要方面。对于具体事物的研究分析,要以全方位的目光,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不能只将视线投放到主体矛盾以及矛盾的主体方面,从而将次体矛盾以及矛盾的次体方面忽略了,不能犯形而上学中的“一点论”错误。
在认识和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时,重点论的基本内涵要求我们要对主体矛盾标记重点;对于具体矛盾的研究分析,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体方面,不可犯“均衡论”的错误,坚决避免混淆轻重主次、分不清孰重孰轻。
在我国改革建设过程中,两者始终是辩证统一的。分析观察事物时,要分清两点,还要聚焦重点;在聚焦具体事物时,视线又要投放到两点上。坚持事物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与重点的两手抓,坚持把握主流的同时又要把握分流。
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并不代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计划经济也不只是出现于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充分体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的差异性。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代表资本主义,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象征,两种经济体制分别代表两种社会制度。但随着改革步伐越迈越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这两种经济体制的矛盾也越发凸显。随着国内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变大,各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流通,以及生产要素在城市乡村之间自由流通,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彰显。邓小平在深入探索分析两种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了调动市场经济的高效配置与活力运转,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这一论断极大地解放了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解放了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传统思想枷锁。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邓小平在认清中国实际状况下,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道路。
(2)两者的辩证关系。在这条创新道路上,将两种经济相结合,取长补短,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克服了失去竞争性、丧失经济的高效配置与积极运转能力、缺乏生产积极性、低质低效生产、计划经济对政府的过度依赖等为特征的计划经济缺陷;同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提高了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能力,形成了一个以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自行运转能力,从而最大优化资源配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将两种经济体制纳入体制,取长补短,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哲学观点。是我国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为我国后期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发展好了并不代表精神建设就不需要重视,物质文明固然重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但也不能忽略精神风气建设。
(1)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相向而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就,社会生产力也迎来了普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踏上了新台阶,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要跟上潮流。精神风气如果败坏下去,经济建设得再好也会变质。我们越是坚持改革开放,越是集中发展经济,社会主义精神风气的重要性就越发明显,物质文明的建设就越有赖于精神风气强有力的支持。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向而行,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追求高效的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我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还需要继续改革及完善。只顾低着头进行物质文明发展是不行的,还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在全民族范围内铺展开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需要物质文明的发展与文化生活的提高相结合的。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活的需要產生文化,而生活水平取决于物质基础。如果将物质文明比喻成施工,而精神文明就好比是一张设计图纸,无论这张设计图纸看上去多么雄伟壮观,施工始终扮演着决定性因素,设计师和工程师需要协调统一,才能建好大楼。如果只懂得建设物质基础,而忽略了精神上的修建,那么,再牢固的经济基础也会被腐朽的思想所腐蚀。加强经济建设有利于巩固精神文化的堡垒,而精神文化得到巩固后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在对待经济基础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方针上,秉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原则。
3 民主与法制两手抓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体现民主,法律体系有待完善;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利,需要法治建设。坚持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两手抓,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运用。 (1)社会主义法制给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保障。在法律保障民主进程中,要结合行政和司法两种途径,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民主,坚决严厉制裁违反法律的行为,要法律保障民主。“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如果民主得不到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受影响。邓小平强调,如果只是做形式主义上的民主,那么不仅民主得不到体现,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会受阻力。要将民主提升到国家制度层面,要以法律体现民主。为了确保群众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建设需加快法律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以国家稳定为前提,不能只是照抄西方。人民群众要坚决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得“越过界线”。在法制道路上行使民主权利,保障社会机制有序进行,避免给社会带来破坏,否则民主就无从谈起。
(2)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首先,在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道路上,民主需得到体现,人民享有提供意见,发表社会舆论的权利,民主权利才能在法制建设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其次,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法制建设的基础是民主,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其意志、权力和利益,需要法律巩固和保障。人民的意愿在法律中得到体现;法律集中了人民的意愿,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人民认可了才会主动维护,法律保护了人民才能安心。人民才能体会到被尊重和支持,才会有切身实际的民主体验。总之,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民主权益,又要有法律做后盾,“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体现了全面的辩证思维,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4 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
发展是硬道理,我国经济发展靠改革开放。邓小平强调反腐败工作需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展开。“经济建设上不去,要垮台;腐败不反掉,也要垮台。”反腐工作需要经济建设为其提供物质保障,反腐工作做好了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两点论与重点论思想贯穿其中,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理论财富。
首先,经济建设是推动反腐工作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是社会主义工作的中心,生产力解放了,人民物质生活改善了,反腐工作需提上日程。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的根本动力问题。在改革开放获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在反腐败的工作道路上,需要经济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反腐工作做得好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反腐倡廉工作做得好可以给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发展走在正轨上。如果没有在打击犯罪这一环节使力,我们对外与对内的经济政策都得不到发挥空间。当然,如果只靠对内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忽略了经济建设,也是白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是治本之道。两手抓的重要思想是以两点论与重点论为基本,在实践中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反腐工作提供了理论借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5 先富与后富
邓小平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改革要以点带面,然后重点突破,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提出要关注重点,对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优先“照顾”,优先得到“照顾”的地区、人进而带动还处在贫困状态的地区和人。深刻体现了邓小平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哲学思维。
首先,过去实行平均主义,削弱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抹杀了他们的付出成果,不仅没有迎来共同富裕,反而走向共同贫困。平均主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与两点论与重点论相违背,也不贴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农村的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因此,以安徽为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验点率先展开工作,为“先富带动后富”打开局面。“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既能做到兼顾全国,又能聚焦重点,深刻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不顾及重点,不分清主次矛盾,就会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将厦门、深圳等城市作为试验地实行特殊经济政策,随后推广至天津、大连等地,作为领头羊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新格局。通过优先发展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发展。既能把握重点,又不忘兼顾全国,真正实现先富带动后富,逐步改善中国落后贫困局面,为努力奔向全面小康打下基础。使部分地区、部分人得到优先发展,然后协助发展其他地区经济。
最后,实现共同富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哲学思想的深刻体现,是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结合。
6 一个国家与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是“重点”,在一个国家的基础上看到两种制度是“两点”,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结合,造就“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始终是我国全体人民的民意所趋、民心所向,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企盼。在香港问题上,有关“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的条件下,兼顾香港的繁荣发展,所授予的管辖权利。首先,香港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有权利行使主权,在领土主权的问题上是不可谈判的。其次,就涉及如何才能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发展,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灵活辩证的处理香港回归后的发展问题,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创造性地给出了处理香港问题的答卷,允许香港“港人治港”。
一些地区的资本主义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前提下实行,香港的资本主义,是中央授权的条件下的资本主义。首先, “一国两制”,是指中央授予香港的自治权,香港才能高度自治。其次,香港的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而是在坚持一个中国基础上,是中央授予香港一定权限范围的自治。邓小平精准把握一个国家这个“重点”,在坚持一个国家前提下,大胆实行两种制度这个“两点”,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我国处理特区的问题上,将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性的与我国实际相结合,为我国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提供理论依据。
7 结语
将两点论与重点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是邓小平的创造性发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典型案例。
两点论要求我们不仅要捕捉事物主体矛盾和矛盾的主体层面,同时也要抓住次体矛盾和矛盾的次体层面。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处理事物之间的矛盾,要用全面的眼光、辩证的思维。重点论要求我们要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问题。要善于把握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以及具体矛盾的两个方面,才能科学把握事物矛盾。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贯穿邓小平理论,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工作,坚持看到改革发展進程中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个方面、民主与法制建设两方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两方面、先富与后富两方面、一个国家与两种制度两方面。坚持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方面,有利于看到国内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把握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把握新时代新格局下的工作建设,加快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步伐;为祖国伟大复兴的实践工作提供思想武器,描绘了一幅重点突出、有条不紊,同时又统筹兼顾、辩证统一的发展蓝图。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指南,是伟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坚持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看问题,为我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指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关键词:两点论;重点论;邓小平理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39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党中央不仅紧紧抓住主体矛盾与次体矛盾,同时还深刻把握矛盾的主体方面和次体方面,在推进法制和建设的两手把握、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手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把握、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的两手把握、先富与后富两手把握、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等方面一系列改革建设中,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方法贯穿其中。
两点论要求我们在正确地认识各种复杂性事物的发生与变化过程中的矛盾时,不仅必须抓住各种事物的主体矛盾,同时也必须抓住各种事物的次体矛盾;在研究分析、处理具体的矛盾问题时,不仅必须准确地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也必须准确地把握其次要方面。对于具体事物的研究分析,要以全方位的目光,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不能只将视线投放到主体矛盾以及矛盾的主体方面,从而将次体矛盾以及矛盾的次体方面忽略了,不能犯形而上学中的“一点论”错误。
在认识和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时,重点论的基本内涵要求我们要对主体矛盾标记重点;对于具体矛盾的研究分析,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体方面,不可犯“均衡论”的错误,坚决避免混淆轻重主次、分不清孰重孰轻。
在我国改革建设过程中,两者始终是辩证统一的。分析观察事物时,要分清两点,还要聚焦重点;在聚焦具体事物时,视线又要投放到两点上。坚持事物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与重点的两手抓,坚持把握主流的同时又要把握分流。
1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并不代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计划经济也不只是出现于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充分体现我国制度的优越性。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的差异性。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代表资本主义,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象征,两种经济体制分别代表两种社会制度。但随着改革步伐越迈越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这两种经济体制的矛盾也越发凸显。随着国内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变大,各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流通,以及生产要素在城市乡村之间自由流通,市场经济的活力更加彰显。邓小平在深入探索分析两种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了调动市场经济的高效配置与活力运转,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邓小平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这一论断极大地解放了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解放了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的传统思想枷锁。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上,邓小平在认清中国实际状况下,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道路。
(2)两者的辩证关系。在这条创新道路上,将两种经济相结合,取长补短,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克服了失去竞争性、丧失经济的高效配置与积极运转能力、缺乏生产积极性、低质低效生产、计划经济对政府的过度依赖等为特征的计划经济缺陷;同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提高了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能力,形成了一个以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自行运转能力,从而最大优化资源配置。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将两种经济体制纳入体制,取长补短,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哲学观点。是我国的优势所在、特色所在,为我国后期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发展好了并不代表精神建设就不需要重视,物质文明固然重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但也不能忽略精神风气建设。
(1)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相向而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就,社会生产力也迎来了普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踏上了新台阶,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精神文明的建设也要跟上潮流。精神风气如果败坏下去,经济建设得再好也会变质。我们越是坚持改革开放,越是集中发展经济,社会主义精神风气的重要性就越发明显,物质文明的建设就越有赖于精神风气强有力的支持。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向而行,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追求高效的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我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还需要继续改革及完善。只顾低着头进行物质文明发展是不行的,还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在全民族范围内铺展开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需要物质文明的发展与文化生活的提高相结合的。邓小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活的需要產生文化,而生活水平取决于物质基础。如果将物质文明比喻成施工,而精神文明就好比是一张设计图纸,无论这张设计图纸看上去多么雄伟壮观,施工始终扮演着决定性因素,设计师和工程师需要协调统一,才能建好大楼。如果只懂得建设物质基础,而忽略了精神上的修建,那么,再牢固的经济基础也会被腐朽的思想所腐蚀。加强经济建设有利于巩固精神文化的堡垒,而精神文化得到巩固后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在对待经济基础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方针上,秉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原则。
3 民主与法制两手抓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体现民主,法律体系有待完善;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利,需要法治建设。坚持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两手抓,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运用。 (1)社会主义法制给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保障。在法律保障民主进程中,要结合行政和司法两种途径,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民主,坚决严厉制裁违反法律的行为,要法律保障民主。“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如果民主得不到保障,社会稳定就会受影响。邓小平强调,如果只是做形式主义上的民主,那么不仅民主得不到体现,经济建设的发展也会受阻力。要将民主提升到国家制度层面,要以法律体现民主。为了确保群众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建设需加快法律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民主,必须以国家稳定为前提,不能只是照抄西方。人民群众要坚决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得“越过界线”。在法制道路上行使民主权利,保障社会机制有序进行,避免给社会带来破坏,否则民主就无从谈起。
(2)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首先,在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道路上,民主需得到体现,人民享有提供意见,发表社会舆论的权利,民主权利才能在法制建设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其次,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法制建设的基础是民主,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其意志、权力和利益,需要法律巩固和保障。人民的意愿在法律中得到体现;法律集中了人民的意愿,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人民认可了才会主动维护,法律保护了人民才能安心。人民才能体会到被尊重和支持,才会有切身实际的民主体验。总之,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民主权益,又要有法律做后盾,“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体现了全面的辩证思维,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
4 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
发展是硬道理,我国经济发展靠改革开放。邓小平强调反腐败工作需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展开。“经济建设上不去,要垮台;腐败不反掉,也要垮台。”反腐工作需要经济建设为其提供物质保障,反腐工作做好了又反过来促进经济繁荣发展。两点论与重点论思想贯穿其中,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挥,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理论财富。
首先,经济建设是推动反腐工作的强大动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是社会主义工作的中心,生产力解放了,人民物质生活改善了,反腐工作需提上日程。只有坚持改革开放,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的根本动力问题。在改革开放获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在反腐败的工作道路上,需要经济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其次,反腐工作做得好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反腐倡廉工作做得好可以给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能够保证我国经济发展走在正轨上。如果没有在打击犯罪这一环节使力,我们对外与对内的经济政策都得不到发挥空间。当然,如果只靠对内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忽略了经济建设,也是白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是治本之道。两手抓的重要思想是以两点论与重点论为基本,在实践中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反腐工作提供了理论借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5 先富与后富
邓小平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改革要以点带面,然后重点突破,最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提出要关注重点,对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优先“照顾”,优先得到“照顾”的地区、人进而带动还处在贫困状态的地区和人。深刻体现了邓小平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哲学思维。
首先,过去实行平均主义,削弱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抹杀了他们的付出成果,不仅没有迎来共同富裕,反而走向共同贫困。平均主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与两点论与重点论相违背,也不贴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农村的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因此,以安徽为首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试验点率先展开工作,为“先富带动后富”打开局面。“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既能做到兼顾全国,又能聚焦重点,深刻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不顾及重点,不分清主次矛盾,就会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次,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将厦门、深圳等城市作为试验地实行特殊经济政策,随后推广至天津、大连等地,作为领头羊打开改革开放新局面新格局。通过优先发展沿海城市,带动内地发展。既能把握重点,又不忘兼顾全国,真正实现先富带动后富,逐步改善中国落后贫困局面,为努力奔向全面小康打下基础。使部分地区、部分人得到优先发展,然后协助发展其他地区经济。
最后,实现共同富裕。是两点论与重点论哲学思想的深刻体现,是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结合。
6 一个国家与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是“重点”,在一个国家的基础上看到两种制度是“两点”,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结合,造就“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始终是我国全体人民的民意所趋、民心所向,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企盼。在香港问题上,有关“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在党中央统一领导的条件下,兼顾香港的繁荣发展,所授予的管辖权利。首先,香港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有权利行使主权,在领土主权的问题上是不可谈判的。其次,就涉及如何才能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发展,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灵活辩证的处理香港回归后的发展问题,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创造性地给出了处理香港问题的答卷,允许香港“港人治港”。
一些地区的资本主义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的主体地位前提下实行,香港的资本主义,是中央授权的条件下的资本主义。首先, “一国两制”,是指中央授予香港的自治权,香港才能高度自治。其次,香港的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而是在坚持一个中国基础上,是中央授予香港一定权限范围的自治。邓小平精准把握一个国家这个“重点”,在坚持一个国家前提下,大胆实行两种制度这个“两点”,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我国处理特区的问题上,将两点论与重点论辩证性的与我国实际相结合,为我国发展,实现祖国统一提供理论依据。
7 结语
将两点论与重点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是邓小平的创造性发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典型案例。
两点论要求我们不仅要捕捉事物主体矛盾和矛盾的主体层面,同时也要抓住次体矛盾和矛盾的次体层面。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处理事物之间的矛盾,要用全面的眼光、辩证的思维。重点论要求我们要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问题。要善于把握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以及具体矛盾的两个方面,才能科学把握事物矛盾。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贯穿邓小平理论,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工作,坚持看到改革发展進程中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两个方面、民主与法制建设两方面、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改革开放与惩治腐败两方面、先富与后富两方面、一个国家与两种制度两方面。坚持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方面,有利于看到国内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把握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把握新时代新格局下的工作建设,加快中国走向伟大复兴的步伐;为祖国伟大复兴的实践工作提供思想武器,描绘了一幅重点突出、有条不紊,同时又统筹兼顾、辩证统一的发展蓝图。邓小平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指南,是伟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坚持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看问题,为我国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指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