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众文化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采取完善教育体系、提升文化内涵、探索多样化模式等相应的对策,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众文化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孙启香(1974- ),男,江苏泰州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刘玲(1982- ),女,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SJD880002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055-02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逐渐三足鼎立。大众文化作为一种良莠不齐的文化形态,形成了对包括主流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形态的猛烈冲击。它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鲜内容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需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既能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要融合当今社会的时代精神。
一、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系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有统一的思想作指导,要有明确的教育方向。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个体目标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培养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勤奋学习、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更要能结合自己学习、工作的实践,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构体系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整个未来祖国建设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培育,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合力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建立一个稳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结构。我国的大学几乎都采用寄宿制,学生进入大学后虽然已经不和自己的父母经常生活在一起,但家庭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还是不可忽略的,这就需要所有的父母都不放松自始至终的共同努力。高等学校应当通过对原有队伍的充实、提高和改造,建立起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了解大众文化特点,掌握一定网络等新技术的、能适应大众文化环境要求的新队伍。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这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来说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精神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感染人的心灵,启迪人生哲理。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
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大众文化环境下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应该坚持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为主,辅之以其他类型的教育方法。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道德的主体性,即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著名的人类学家M·米德在她的《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提出了“三喻文化”理论:“前喻文化,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则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反哺”或者说“文化后喻”是一种大学生的“反向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化过程”。面对这样一种“文化反哺”现象,我们也不能按照原有的一套思路去教育他们,或者把我们的观念和想法强加给他们,这样做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是毫无效果的。所以,当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以大学生为本”,充分反映大学生的心声和需求,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建构起教学相长的和谐学习氛围。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内涵
(一)丰富大众文化自身的思想内涵
我国当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旋律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主流文化。首先,要经常组织富含思想文化内涵的大众文化活动,以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体,支持并引导大学生开展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科技、体育、文化、学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性文娱联欢、体育竞赛、社会调查、课外小组活动等,写一些读后感或观后感,让大学生去亲身体验,真正感受到对他们的思想成熟、阅历丰富方面有所帮助。同时,要加强学校的校报、广播站、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工作部门以及网络中心、校园宣传栏等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阵地建设,支持鼓励他们去组织、开展灵活多样、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风,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
(二)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内涵
我们应该以文化的视角去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内涵,用丰富的文化养料来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性精神和文化魅力,要从理念和认识上向“文化转型”。着眼于大学生的发展与完善,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本质与本性,关心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反思社会对人的生存发展的基本价值与意义,改变原先单一指导、规范、说教的功能,让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大学生生存与发展中的一种沟通方式,帮助他们寻求真正的精神归宿和全面发展的道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遵守“教育的规律、文化传播的规律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借助于大众文化中某些有效形式,有效地利用大众文化传播载体,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本身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三)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树立人格教育的思想,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这种文化人格的确立。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文化思维能力是文化人格的核心要素,文化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大学生文化人格的成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通过他们学习和掌握东西方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引导他们合理地摄取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培养他们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守护和不朽的长城。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以主流文化为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多样化模式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三自”教育模式
“三自”教育模式是指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现在的整个社会环境使得大学生比上代人有更强的行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与其限制,不如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去衡量自己的价值,去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唱响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旋律,以此作为引导,让他们自主地去判断吸收大众文化中那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秀文化成果,让他们亲自去体验这种收获带来的自信与成就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你听我说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过程中进行自我的教育和学习,以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只有认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也才能达到思想道德的最终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教育模式
我们要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倡导一种体验教育模式。一个人道德的养成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过程,大学生通过社会、学校、家庭获得了“知”,但是真正将“知”消化升华为“行”还需要他们亲自去尝试,还需要他们亲自去体验。教育家霍斯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还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让大学生充分体验作为一个人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与魅力,构建和谐与健康的社会。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教育模式
在整个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设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同时,还要很好地把握大学生的特殊性。当代大学生喜欢挑战、刺激,更钟情于新鲜事物,更加崇尚自我、追求时尚。因此,今天的大学生只要有机会就会自己解决人生问题,但是这些想法有时候在父母和老师的眼中却是不可思议的。针对大学生的这种特殊需求和特殊的情感,就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自我做主,设计自己的未来。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的沃土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今天的大学生就如同“白松的种子”,我们相信只要给予他们“南方的沃土”,大学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奇迹,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大学生会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俄)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张佩珍,冯天向,郑文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美)M·米德.文化与承诺[M].周晓红,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4]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姚迎春.大众文化条件下高校德育的文化思考[J].理论月刊,2005(2).
[6](前苏)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赵玮,译.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7]李德山.想起了但丁的一句话[J].家长,1996(5).
[8]共青团湖南省委.让青春的色彩更加绚丽——争做四个新一代学习读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关键词]大众文化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孙启香(1974- ),男,江苏泰州人,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刘玲(1982- ),女,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教育。(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SJD880002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7-0055-02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官方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逐渐三足鼎立。大众文化作为一种良莠不齐的文化形态,形成了对包括主流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形态的猛烈冲击。它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鲜内容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需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既能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又要融合当今社会的时代精神。
一、坚持正确的文化导向,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系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有统一的思想作指导,要有明确的教育方向。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体系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个体目标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培养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勤奋学习、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更要能结合自己学习、工作的实践,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构体系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整个未来祖国建设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培育,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合力构建一个“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建立一个稳定的思想道德教育结构。我国的大学几乎都采用寄宿制,学生进入大学后虽然已经不和自己的父母经常生活在一起,但家庭的作用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还是不可忽略的,这就需要所有的父母都不放松自始至终的共同努力。高等学校应当通过对原有队伍的充实、提高和改造,建立起一支既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又了解大众文化特点,掌握一定网络等新技术的、能适应大众文化环境要求的新队伍。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这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来说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精神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感染人的心灵,启迪人生哲理。
(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体系
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大众文化环境下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应该坚持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为主,辅之以其他类型的教育方法。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道德的主体性,即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著名的人类学家M·米德在她的《文化与承诺》一书中提出了“三喻文化”理论:“前喻文化,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则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反哺”或者说“文化后喻”是一种大学生的“反向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化过程”。面对这样一种“文化反哺”现象,我们也不能按照原有的一套思路去教育他们,或者把我们的观念和想法强加给他们,这样做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是毫无效果的。所以,当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以大学生为本”,充分反映大学生的心声和需求,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建构起教学相长的和谐学习氛围。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内涵
(一)丰富大众文化自身的思想内涵
我国当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旋律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反映时代发展潮流的主流文化。首先,要经常组织富含思想文化内涵的大众文化活动,以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为主体,支持并引导大学生开展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科技、体育、文化、学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性文娱联欢、体育竞赛、社会调查、课外小组活动等,写一些读后感或观后感,让大学生去亲身体验,真正感受到对他们的思想成熟、阅历丰富方面有所帮助。同时,要加强学校的校报、广播站、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工作部门以及网络中心、校园宣传栏等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阵地建设,支持鼓励他们去组织、开展灵活多样、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风,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
(二)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内涵
我们应该以文化的视角去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内涵,用丰富的文化养料来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性精神和文化魅力,要从理念和认识上向“文化转型”。着眼于大学生的发展与完善,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本质与本性,关心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反思社会对人的生存发展的基本价值与意义,改变原先单一指导、规范、说教的功能,让思想道德教育成为大学生生存与发展中的一种沟通方式,帮助他们寻求真正的精神归宿和全面发展的道路。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遵守“教育的规律、文化传播的规律以及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借助于大众文化中某些有效形式,有效地利用大众文化传播载体,寓思想道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本身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三)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树立人格教育的思想,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这种文化人格的确立。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文化思维能力是文化人格的核心要素,文化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大学生文化人格的成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要通过他们学习和掌握东西方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引导他们合理地摄取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培养他们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的守护和不朽的长城。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健全的人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以主流文化为引导,探索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多样化模式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三自”教育模式
“三自”教育模式是指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现在的整个社会环境使得大学生比上代人有更强的行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与其限制,不如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他们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去衡量自己的价值,去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唱响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旋律,以此作为引导,让他们自主地去判断吸收大众文化中那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优秀文化成果,让他们亲自去体验这种收获带来的自信与成就感。思想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你听我说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亲身的参与过程中进行自我的教育和学习,以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只有认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也才能达到思想道德的最终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教育模式
我们要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倡导一种体验教育模式。一个人道德的养成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过程,大学生通过社会、学校、家庭获得了“知”,但是真正将“知”消化升华为“行”还需要他们亲自去尝试,还需要他们亲自去体验。教育家霍斯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还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让大学生充分体验作为一个人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与魅力,构建和谐与健康的社会。
(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教育模式
在整个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设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同时,还要很好地把握大学生的特殊性。当代大学生喜欢挑战、刺激,更钟情于新鲜事物,更加崇尚自我、追求时尚。因此,今天的大学生只要有机会就会自己解决人生问题,但是这些想法有时候在父母和老师的眼中却是不可思议的。针对大学生的这种特殊需求和特殊的情感,就应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自我做主,设计自己的未来。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的沃土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今天的大学生就如同“白松的种子”,我们相信只要给予他们“南方的沃土”,大学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奇迹,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大学生会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俄)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张佩珍,冯天向,郑文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美)M·米德.文化与承诺[M].周晓红,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4]周晓红.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姚迎春.大众文化条件下高校德育的文化思考[J].理论月刊,2005(2).
[6](前苏)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赵玮,译.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7]李德山.想起了但丁的一句话[J].家长,1996(5).
[8]共青团湖南省委.让青春的色彩更加绚丽——争做四个新一代学习读本[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