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该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是正确的学习动机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还必须靠教师的良好的教育过程来影响。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时,我们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会使用教科书低年级使用教材重点应放在观察上。新课本大量使用了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在指导学生看书观察时,可根据儿童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采用以下顺序:
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能按一定顺序观察,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摆学具,并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
3、会按图意要求填空、填符号或计算;
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学习应用题做准备。在中高年级数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看懂、学会书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和定律。如在学习“分数意义”时,我提出:1、把什么看成单位“1”;2、把單位“1”平均分成几份;3、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看书,讨论。对公式推导这部分内容,更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会。这样,我们充分利用课本,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课最忌讳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应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表露出来,让他们说出是怎么想的,或是怎么理解的。
如在教十几减九时,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摆实物。摆小木棒。一捆(10根)和三根。
(2)要从13里拿走9根,怎样拿、
(3)你是怎么想的。
(4)把你想的说出来,大家听一听。让学生根据问题摆学具,不仅给学生提供“扶手”,更重要的是交给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把具体转化成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学习大有帮助。在一年级教学中,我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精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级,更应重视验算检查等习惯的养成。此外,我教的学生都善于一题多解。有时一道应用题可以做一节课,学生争先恐后摆列算式,抢说思路。在教归一应用时,我和同学们列出了24种算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也有密切关系。我们在课堂上要严格培养、帮助、指导,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是正确的学习动机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还必须靠教师的良好的教育过程来影响。
二、教给学习方法,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时,我们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忽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会使用教科书低年级使用教材重点应放在观察上。新课本大量使用了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在指导学生看书观察时,可根据儿童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采用以下顺序:
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能按一定顺序观察,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
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摆学具,并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
3、会按图意要求填空、填符号或计算;
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学习应用题做准备。在中高年级数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看懂、学会书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和定律。如在学习“分数意义”时,我提出:1、把什么看成单位“1”;2、把單位“1”平均分成几份;3、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看书,讨论。对公式推导这部分内容,更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会。这样,我们充分利用课本,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数学课最忌讳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应重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表露出来,让他们说出是怎么想的,或是怎么理解的。
如在教十几减九时,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摆实物。摆小木棒。一捆(10根)和三根。
(2)要从13里拿走9根,怎样拿、
(3)你是怎么想的。
(4)把你想的说出来,大家听一听。让学生根据问题摆学具,不仅给学生提供“扶手”,更重要的是交给思考方法,培养学生把具体转化成抽象的思维过程。
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学习大有帮助。在一年级教学中,我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精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到中高年级,更应重视验算检查等习惯的养成。此外,我教的学生都善于一题多解。有时一道应用题可以做一节课,学生争先恐后摆列算式,抢说思路。在教归一应用时,我和同学们列出了24种算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性格也有密切关系。我们在课堂上要严格培养、帮助、指导,久而久之,才能形成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