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目标之一,为社会一线提供了丰富的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对职业技能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也面临重重困难。通过分析国内外职业技能培训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高职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提供调研基础和动力支持。
关键词:技能;职业;培训;现状;经验
一、高职教育技能人才培養和职业培训两个体系运行现状
(一)高职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特点
培养和提高求学者的职业技能,使其在工作领域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工作,是高职院校开展技能培训的目的所在。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存在两种途径:一种是面向全日制的在校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另外一种是面向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它们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以“常规式”“订单式”“项目式”“集团化”等形式来实现。①常规式培训。主要是指在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高职院校结合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课程资源以及实训场地等等,面向社会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②订单式培训。这种职业技能培训一般指校企结合,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及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达成培训合作,委托学院为其职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③项目式培训。一般是有项目支撑,通过政府支持和学校承办,甚至包括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获取的政府财政补助项目以及由政府授权培训基地展开特定和固定的项目培训。④集团化培训。集团化是指通过多方配合完成的培训过程,包括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和合作,充分运用各自的优势,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共同建立独立的实训基地,达到资源共享和培训人才的目的。(2)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来源于市场。市场往往借助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在市场化过程中,需求、资源、价格、竞争和利益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人才培训亦如此。①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职业技能培训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对各种技能人才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即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培训过程也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适时调整培训目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和培训结果,失去时代性,培训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②竞争和利润。高职院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竞争关系,而权衡竞争关系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利益,因而培训费用是技能培训目的之一,同样也是竞争所在。(3)职业技能培训更趋向于行业性。行业化办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办学方式,这样的行业化院校在高职院校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这种学校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行业很明确,具有非常强烈的行业色彩,为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学生提供特定的培训。虽然,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很多院校逐渐与原行业所属部门脱钩,但是长久以来积累的各种行业优势、行业背景、行业需求以及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院在其他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占领高地,这种天然的优势能够使这类院校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更得心应手,也从而更加加重了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行业性特征。(4)职业技能培训以证书为最终培训成果。培养和培训都是以证书来呈现,虽然证书存在形式多种多样,高职技能培训更青睐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指求学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时获得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证书,是某一方面工作的通行证和必备条件之一,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和行业认可度,其含金量较高,也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所在。
(二)高等职业技能培训的困境
(1)高职院校对培训的重视不足。大多高校对培训工作、培训市场认识不全面,没有把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表现为学院不重视,教师群体忽视。忽视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原因与学校传统培养观念和教师的绩效工资有关。高校一直把学历教育放在最中心的位置,对职业技能培训不够重视。(2)缺乏营销式管理,市场竞争力不足。学校教育培训重管理规范,有时脱离市场,容易忽略市场需求,不能敏感地感应市场需求,从而做出合适的应对措施。近年来,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适应职教改革做调整,但是许多相关的资源储配和技术设备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培训课程体系不完整、服务平台不健全,缺乏影响力,竞争力相对薄弱。(3)培训规范性缺失。现在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最终考核结果,许多高职、行业过分重视结果证书化,职业资格考核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忽略了培训的过程培养以及地方差异化需求。另外,培训课程以结业为目的,有些结业证明的发证机构就是培训单位,这些培训标准相对来说比较随意,在培训时存在懈怠现象,不能完全保证培训质量。(4)培训形式单一。与教育机构培训相比,高职在培训形式上普遍采用课堂式讲授,运用的现代化手段较少,不够重视学员需求,往往课堂不够生动活泼。而社会培训机构能够贴合学员需求,采用沙龙式培训,运用现代化手段,并且在学员中授课,能够与学生及时互动,因而更受青睐。
二、外国职业技能培训经验
(一)英国
英国历来比较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倡导终身教育,而且在一直完善各种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体制。英国的职业院校独立办学,教学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学员实践技能培养,重视实习和实训;政府、企业高度支持和配合职业教育。
(二)美国
注重合作教育,并且以立法的形式将职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系统中,以开展职业课程教育为主,具有法定的学位授予权的特殊设置。具备职业教育递升、职前和职后教育并举、沟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用,贯通全部学习形式。
(三)加拿大
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加拿大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培训方面独具特色,关注学生的经验学习、过程学习、讨论学习,充分发挥学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创了CBE教育思想体系,充分挖掘学员潜力。
(四)澳大利亚 未在宪法中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的立法指导,但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衔接,作为终身学习的核心环节。通过资历框架委员会,完善的培训证书体系和学历证书体系,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五)日本
日本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企业参与并发挥强大作用,重视产学结合,建立了完整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了各种评价体系,并且不断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化。
(六)韩国
制定《职业教育基本法》和《特别实施法》,对职业教育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而且除了财政支持外,还有“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做到了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团体、私人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推动经济发展。
三、国内优秀案例分析
(一)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以电子与信息技术为特色专业,确立合理的专业定位和职业技能培养人才目标,以PCB主板检测与维修方向,确立电脑和手机的主板检测、调试和维修岗位,采用“订单”式培训方式,开办中兴通信定向班。注重专业内涵建设,铸造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形成了一套以特色专业为主导积极主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气氛中,以优秀教学名师牵头,建立工作室,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组建成员。教师深入企业锤炼技艺,依据“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实行课程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智能手机、推进“云课堂”,教师通过手机、电脑完成签到、教学问答、讨论、头脑风暴互动、示范讲解等,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共享课程和定制服务课程,有效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根据烹饪专业特色,分析问题矛盾,探索“三步走”教学模式。第一步,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录制微视频,学员可以反复观看,巩固练习;第二步,骨干教师提供专题讲座,针对市场需求,推出养生菜谱,引导学生边看边做,巩固知识技能;第三步,利用网络直播,实现与学员的线上互动、交流,切磋厨艺,提高职业技能创新能力。
(三)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教学法
把职业教育当作就业教育,把简单的职业技能知识传授转变为职业技能发展,专业教育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培养目标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培训过程以双元交替为特征,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考察标准以规章制度为准则。以项目教学为主导,形成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的工作过程,推出计算机基础特色专业,面向企业、市场,培养合格职业技能人才。学生有独立开展工作计划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生完成过程中,在运用知识、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突破原有学习、实践经验,探索新的工作技能,解决之前未遇到的难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独立解决和克服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完成之后,师生互相学习、交流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另外,在技术领域很多小产品或者一些复杂产品的模型都可以作为项目学习的对象,比如机械加工专业的模型汽车、电子专业的报警设备等。另外,具有明显成果的整体特性的工作也可以作为项目学习,如电子商务专业中的销售、广告设计等。
课程开发实现教学层面、学校层面、学校相关机构层面、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層面的叠加,形成从展示型媒体到构建性媒体的“职业教育”的特色媒体。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限时小组的头脑风暴方法、美式辩论法、项目法,让学生在思考、辩论和自己完成项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职业技能。运用教学激励,激发学生积极性,增强集体归属感,营造和谐、舒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运用“课堂小游戏”了解学生心理,消除隔阂,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知识权威,树立教师威信并获得学生尊重,建立起互相尊重、坦诚、公开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的学习和培训。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学基地,实现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的运行模式,从而推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践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综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叶之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3(5).
[2]顾亚莉.行业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创新战略[J].教育与职业,2014(23).
[3]毕结礼.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M].北京:国物资出版社,2003.
[4]李建中.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6).
关键词:技能;职业;培训;现状;经验
一、高职教育技能人才培養和职业培训两个体系运行现状
(一)高职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特点
培养和提高求学者的职业技能,使其在工作领域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工作,是高职院校开展技能培训的目的所在。一般而言,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存在两种途径:一种是面向全日制的在校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另外一种是面向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它们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技能培训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以“常规式”“订单式”“项目式”“集团化”等形式来实现。①常规式培训。主要是指在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高职院校结合学院自身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课程资源以及实训场地等等,面向社会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②订单式培训。这种职业技能培训一般指校企结合,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及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达成培训合作,委托学院为其职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③项目式培训。一般是有项目支撑,通过政府支持和学校承办,甚至包括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获取的政府财政补助项目以及由政府授权培训基地展开特定和固定的项目培训。④集团化培训。集团化是指通过多方配合完成的培训过程,包括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和合作,充分运用各自的优势,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共同建立独立的实训基地,达到资源共享和培训人才的目的。(2)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来源于市场。市场往往借助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在市场化过程中,需求、资源、价格、竞争和利益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人才培训亦如此。①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职业技能培训要面向市场,根据市场对各种技能人才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即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培训过程也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适时调整培训目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和培训结果,失去时代性,培训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②竞争和利润。高职院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竞争关系,而权衡竞争关系的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利益,因而培训费用是技能培训目的之一,同样也是竞争所在。(3)职业技能培训更趋向于行业性。行业化办学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办学方式,这样的行业化院校在高职院校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这种学校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行业很明确,具有非常强烈的行业色彩,为特定的行业和特定的学生提供特定的培训。虽然,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很多院校逐渐与原行业所属部门脱钩,但是长久以来积累的各种行业优势、行业背景、行业需求以及教育资源,能够帮助学院在其他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占领高地,这种天然的优势能够使这类院校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更得心应手,也从而更加加重了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行业性特征。(4)职业技能培训以证书为最终培训成果。培养和培训都是以证书来呈现,虽然证书存在形式多种多样,高职技能培训更青睐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指求学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时获得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证书,是某一方面工作的通行证和必备条件之一,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和行业认可度,其含金量较高,也是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所在。
(二)高等职业技能培训的困境
(1)高职院校对培训的重视不足。大多高校对培训工作、培训市场认识不全面,没有把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表现为学院不重视,教师群体忽视。忽视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原因与学校传统培养观念和教师的绩效工资有关。高校一直把学历教育放在最中心的位置,对职业技能培训不够重视。(2)缺乏营销式管理,市场竞争力不足。学校教育培训重管理规范,有时脱离市场,容易忽略市场需求,不能敏感地感应市场需求,从而做出合适的应对措施。近年来,虽然许多高职院校适应职教改革做调整,但是许多相关的资源储配和技术设备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培训课程体系不完整、服务平台不健全,缺乏影响力,竞争力相对薄弱。(3)培训规范性缺失。现在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最终考核结果,许多高职、行业过分重视结果证书化,职业资格考核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忽略了培训的过程培养以及地方差异化需求。另外,培训课程以结业为目的,有些结业证明的发证机构就是培训单位,这些培训标准相对来说比较随意,在培训时存在懈怠现象,不能完全保证培训质量。(4)培训形式单一。与教育机构培训相比,高职在培训形式上普遍采用课堂式讲授,运用的现代化手段较少,不够重视学员需求,往往课堂不够生动活泼。而社会培训机构能够贴合学员需求,采用沙龙式培训,运用现代化手段,并且在学员中授课,能够与学生及时互动,因而更受青睐。
二、外国职业技能培训经验
(一)英国
英国历来比较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倡导终身教育,而且在一直完善各种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体制。英国的职业院校独立办学,教学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学员实践技能培养,重视实习和实训;政府、企业高度支持和配合职业教育。
(二)美国
注重合作教育,并且以立法的形式将职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系统中,以开展职业课程教育为主,具有法定的学位授予权的特殊设置。具备职业教育递升、职前和职后教育并举、沟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用,贯通全部学习形式。
(三)加拿大
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加拿大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培训方面独具特色,关注学生的经验学习、过程学习、讨论学习,充分发挥学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开创了CBE教育思想体系,充分挖掘学员潜力。
(四)澳大利亚 未在宪法中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的立法指导,但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衔接,作为终身学习的核心环节。通过资历框架委员会,完善的培训证书体系和学历证书体系,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五)日本
日本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企业参与并发挥强大作用,重视产学结合,建立了完整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了各种评价体系,并且不断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化。
(六)韩国
制定《职业教育基本法》和《特别实施法》,对职业教育有明确的制度规范和实施细则,而且除了财政支持外,还有“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做到了政府大力支持,企业、团体、私人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推动经济发展。
三、国内优秀案例分析
(一)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
以电子与信息技术为特色专业,确立合理的专业定位和职业技能培养人才目标,以PCB主板检测与维修方向,确立电脑和手机的主板检测、调试和维修岗位,采用“订单”式培训方式,开办中兴通信定向班。注重专业内涵建设,铸造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形成了一套以特色专业为主导积极主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把企业文化融入教学气氛中,以优秀教学名师牵头,建立工作室,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为组建成员。教师深入企业锤炼技艺,依据“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实行课程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智能手机、推进“云课堂”,教师通过手机、电脑完成签到、教学问答、讨论、头脑风暴互动、示范讲解等,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停课不停学”充分利用共享课程和定制服务课程,有效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根据烹饪专业特色,分析问题矛盾,探索“三步走”教学模式。第一步,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录制微视频,学员可以反复观看,巩固练习;第二步,骨干教师提供专题讲座,针对市场需求,推出养生菜谱,引导学生边看边做,巩固知识技能;第三步,利用网络直播,实现与学员的线上互动、交流,切磋厨艺,提高职业技能创新能力。
(三)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教学法
把职业教育当作就业教育,把简单的职业技能知识传授转变为职业技能发展,专业教育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培养目标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培训过程以双元交替为特征,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主体,考察标准以规章制度为准则。以项目教学为主导,形成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的工作过程,推出计算机基础特色专业,面向企业、市场,培养合格职业技能人才。学生有独立开展工作计划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生完成过程中,在运用知识、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突破原有学习、实践经验,探索新的工作技能,解决之前未遇到的难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独立解决和克服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学习完成之后,师生互相学习、交流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
另外,在技术领域很多小产品或者一些复杂产品的模型都可以作为项目学习的对象,比如机械加工专业的模型汽车、电子专业的报警设备等。另外,具有明显成果的整体特性的工作也可以作为项目学习,如电子商务专业中的销售、广告设计等。
课程开发实现教学层面、学校层面、学校相关机构层面、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層面的叠加,形成从展示型媒体到构建性媒体的“职业教育”的特色媒体。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限时小组的头脑风暴方法、美式辩论法、项目法,让学生在思考、辩论和自己完成项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职业技能。运用教学激励,激发学生积极性,增强集体归属感,营造和谐、舒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运用“课堂小游戏”了解学生心理,消除隔阂,让学生感受教师的知识权威,树立教师威信并获得学生尊重,建立起互相尊重、坦诚、公开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的学习和培训。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学基地,实现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的运行模式,从而推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实践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综合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叶之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3(5).
[2]顾亚莉.行业高职院校特色化发展的创新战略[J].教育与职业,2014(23).
[3]毕结礼.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M].北京:国物资出版社,2003.
[4]李建中.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