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如何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呢?这里,笔者结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提出五个关键词,即:“定位”、“琢磨”、“坚守”、“求实”、“淡定”。
一、定位: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某一个方向
尽管任何人都很难做到让自己成为全才,但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在某一个方面的长处。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要善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更应该寻找自己的长处,并善于从自己的长处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只有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慢慢地积累工作经验,假以时日,就能形成自己发展的优势,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
株洲市南方中学左建军老师在他正式出版的一本楹联专著的后记中是这样来描述他的专业定位的:“我从小就喜欢下象棋和打乒乓球,至于爱上楹联则是从醴陵调到株洲工作以后。大概是经过许多洗礼后,觉得该找个心灵栖息的所在吧。工作之余我也曾偶尔打打牌,因为常常能把工资的部分通过再分配转给同事和朋友,所以一直是个厚道且被欢迎的牌手。不过潇洒过后总觉得肃然无味。流走的时光一如长时间平静的水面,没有舟帆,没有鹄雁……”“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个网友把我带到一些对联房间玩,让我接触到很多对对联有着浓厚兴趣的朋友,大家你出我对,异彩纷呈。从这以后,我开始迷恋起楹联。”此后,这位左老师便一发不可收,短短的两年时间便在报刊发表了有关楹联方面的文章70多篇,并出版了专著,其作品多次获奖,2011年在多所学校开设“中华楹联文化”选修课程讲座十二场,并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全国楹联教育先进个人”。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刘发建老师,潜心研究小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于2009年2月出版了被称作是国内第一部“鲁迅启蒙教育”的个人教学专著《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由于他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去体验鲁迅,他编写的鲁迅作品课堂教学实录多次被《人民教育》专题刊发。他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鲁迅’让我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只是这个甜头,对我来说,来得有点太迟。在此之前的10多年,我一直在课堂里吃鲁迅的‘苦头’。”
正是由于定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准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潜心研究,才将自己的潜能发挥了出来,才有了爆发式的“一夜成名”,才有了上述两位老师的成就。
二、琢磨:研究报刊栏目的设置和征稿要求,让投稿有的放矢
能力提升的一个显性特征,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在报刊上发表,而要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变成报刊上的文章,首先要研究各种报刊对稿件的要求,尽量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两点:
一是多阅读报刊,掌握各种报刊的栏目稿件要求。不同报刊对文章质量品味的要求不同。投稿前首先要对报刊进行研究,研究版面、栏目的设计及出版日期等,看一看有哪些栏目跟自己所撰写的文章比较适合,“有的放矢”才能够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如:文学类报刊和娱乐消遣类的报刊的要求不同,纯文学类报刊和学科指导类报刊的要求也不同,综合类的报刊与学术专业性的报刊的要求也不同。建议老师们先投辅导类报刊中的栏目为宜,等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投学术专业类报刊。此外,还要清楚具体栏目对文章内容、字数的要求。
二是要学会一点投稿技巧,讲究一些投稿的策略。要清楚自己擅长写什么类型的文章,然后再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文章的刊物的某个栏目,特别注意一下这个栏目的编辑(责编)的联系方式,现在大多数会公布责编的电子邮箱。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通过电子邮件投稿,电子邮件投稿时,有的报刊主张用附件投稿,有的主张直接写在邮件中。不过,最好在主题栏上注明所投的栏目及文章的标题。另外,要注意电子邮件投稿时,你写的文章最好用Word文档打印,大多数报刊都有这个要求,如果你的文章别人收到后打不开就等于白费力气。同时,要注意排版,最好用标准的A4版式,5号宋体,便于编辑根据要求打印。
十年前,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江西师大主办的《读写月报》上,从投寄到收到稿费恰好整整一年的时间,投寄过去大半年后编辑给我寄来了亲笔写的用稿通知,当时我的心情真的很“激动”,日思夜盼样刊,甚至还订阅了那一年的这份杂志。当时,学校阅览室订阅那份杂志有好几年了,我也对那份杂志琢磨了好几年,发表过第一篇文章之后,大概又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我才在那杂志上发表第二篇文章。
因此,初学投稿时,除了需要耐心、勇气和毅力之外,还的确需要对报刊的琢磨,只有研究透了报刊的用稿要求,才有可能做到投其所好,才可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三、坚守:坚守自己的阵地,在不断地学习与写作中触发灵感
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找到了一定的成就感之后,就必须有坚守自己的阵地的执着精神。我们有不少老师,在发表过几篇文章之后,就消失匿迹,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坚守的精神。上面所说到的刘发建老师,20年干一行,专门研究鲁迅作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研究出了非凡的业绩。他坚守的品格,令人敬佩。他说:“一个人,一旦把坚持的品格融化为生活的习惯,他的人生就充满希望。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小学教师,也会有精彩的故事。”
我们不少老师在做课题研究,其实,我个人认为,课题研究的最大价值不是你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推广,说实话,大多数课题研究成果是很难得到推广的,那么,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呢,是研究的过程,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去学会研究,是将自己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得以理论上的概括和提升。而做课题研究,要达到预设的效果,就必须有坚守自己阵地的意志。
坚守自己的研究阵地,就要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我参加教育工作28年了,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也28年了,我从一名中师毕业生成长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至今我仅仅参加过3次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参加的新课程短期培训,时间加起来也没有超过半个月,但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不仅靠自学完成了专科、本科学历,而且一直在努力学习。
坚守自己的阵地,就要学会写作,在写作中触发自己的灵感。我这里讲的写作,并不是写文学作品般的搞创作,只是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经常性的写点文字类的东西,可以是随笔随感,可以是课堂实录,可以是教后反思,可以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解题技巧,可以是改卷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可以是自己某一次课堂教学中的一点创新。这方面并不一定需要有优美的语言表达功底,但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别人没有提及的新意。今年4月12日,一位年青老师在我的博客中给我发了个纸条:“告诉老师一个好消息,在你的提醒下,我生平第一次投了稿,就是你建议题目改为‘我向学生学朗读’的那篇,那文章发在《语文报》教师版第29期。”其实,这位老师平时喜欢写博客,她一直坚持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思的片段记录在博客里,我去年12月初读了她写的一篇博文后,曾留言鼓励她可以试着向报刊投稿。当时,这位老师很惊奇,因为她从没这么想过自己有这方面能力。之后,她真的投稿了,而且一投即中,也就是说她在坚守中终于有了突破。
经常写点东西的人,就会经常去主动的思考。有时候,灵感就在写作与思考中突然闪现。
四、求实:将研究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而助学
研究,似乎是形而上的东西,如果不将之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或许得不到同事和领导的理解和认可。我们有的老师,不时地会发表一些文章,但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或行政工作都没有起色,这样肯定会得到同事和领导的非议的,人家甚至会说,“这个老师有点不务正业”。就我的体会,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求实的态度,将研究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用而助学”的境界。这样的话,不会因为研究而影响了工作,也不会因为工作而影响了研究。
一、定位: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某一个方向
尽管任何人都很难做到让自己成为全才,但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在某一个方面的长处。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要善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更应该寻找自己的长处,并善于从自己的长处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只有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长处,在实际工作中扬长避短,慢慢地积累工作经验,假以时日,就能形成自己发展的优势,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
株洲市南方中学左建军老师在他正式出版的一本楹联专著的后记中是这样来描述他的专业定位的:“我从小就喜欢下象棋和打乒乓球,至于爱上楹联则是从醴陵调到株洲工作以后。大概是经过许多洗礼后,觉得该找个心灵栖息的所在吧。工作之余我也曾偶尔打打牌,因为常常能把工资的部分通过再分配转给同事和朋友,所以一直是个厚道且被欢迎的牌手。不过潇洒过后总觉得肃然无味。流走的时光一如长时间平静的水面,没有舟帆,没有鹄雁……”“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个网友把我带到一些对联房间玩,让我接触到很多对对联有着浓厚兴趣的朋友,大家你出我对,异彩纷呈。从这以后,我开始迷恋起楹联。”此后,这位左老师便一发不可收,短短的两年时间便在报刊发表了有关楹联方面的文章70多篇,并出版了专著,其作品多次获奖,2011年在多所学校开设“中华楹联文化”选修课程讲座十二场,并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全国楹联教育先进个人”。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的刘发建老师,潜心研究小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于2009年2月出版了被称作是国内第一部“鲁迅启蒙教育”的个人教学专著《亲近鲁迅——落地麦儿童语文课堂》,由于他在课堂教学中用心去体验鲁迅,他编写的鲁迅作品课堂教学实录多次被《人民教育》专题刊发。他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鲁迅’让我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只是这个甜头,对我来说,来得有点太迟。在此之前的10多年,我一直在课堂里吃鲁迅的‘苦头’。”
正是由于定准了自己的位置,找准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潜心研究,才将自己的潜能发挥了出来,才有了爆发式的“一夜成名”,才有了上述两位老师的成就。
二、琢磨:研究报刊栏目的设置和征稿要求,让投稿有的放矢
能力提升的一个显性特征,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在报刊上发表,而要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变成报刊上的文章,首先要研究各种报刊对稿件的要求,尽量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我们做好两点:
一是多阅读报刊,掌握各种报刊的栏目稿件要求。不同报刊对文章质量品味的要求不同。投稿前首先要对报刊进行研究,研究版面、栏目的设计及出版日期等,看一看有哪些栏目跟自己所撰写的文章比较适合,“有的放矢”才能够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如:文学类报刊和娱乐消遣类的报刊的要求不同,纯文学类报刊和学科指导类报刊的要求也不同,综合类的报刊与学术专业性的报刊的要求也不同。建议老师们先投辅导类报刊中的栏目为宜,等有了一定的经验后再投学术专业类报刊。此外,还要清楚具体栏目对文章内容、字数的要求。
二是要学会一点投稿技巧,讲究一些投稿的策略。要清楚自己擅长写什么类型的文章,然后再找到适合你自己的文章的刊物的某个栏目,特别注意一下这个栏目的编辑(责编)的联系方式,现在大多数会公布责编的电子邮箱。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通过电子邮件投稿,电子邮件投稿时,有的报刊主张用附件投稿,有的主张直接写在邮件中。不过,最好在主题栏上注明所投的栏目及文章的标题。另外,要注意电子邮件投稿时,你写的文章最好用Word文档打印,大多数报刊都有这个要求,如果你的文章别人收到后打不开就等于白费力气。同时,要注意排版,最好用标准的A4版式,5号宋体,便于编辑根据要求打印。
十年前,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江西师大主办的《读写月报》上,从投寄到收到稿费恰好整整一年的时间,投寄过去大半年后编辑给我寄来了亲笔写的用稿通知,当时我的心情真的很“激动”,日思夜盼样刊,甚至还订阅了那一年的这份杂志。当时,学校阅览室订阅那份杂志有好几年了,我也对那份杂志琢磨了好几年,发表过第一篇文章之后,大概又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我才在那杂志上发表第二篇文章。
因此,初学投稿时,除了需要耐心、勇气和毅力之外,还的确需要对报刊的琢磨,只有研究透了报刊的用稿要求,才有可能做到投其所好,才可能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三、坚守:坚守自己的阵地,在不断地学习与写作中触发灵感
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找到了一定的成就感之后,就必须有坚守自己的阵地的执着精神。我们有不少老师,在发表过几篇文章之后,就消失匿迹,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坚守的精神。上面所说到的刘发建老师,20年干一行,专门研究鲁迅作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研究出了非凡的业绩。他坚守的品格,令人敬佩。他说:“一个人,一旦把坚持的品格融化为生活的习惯,他的人生就充满希望。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小学教师,也会有精彩的故事。”
我们不少老师在做课题研究,其实,我个人认为,课题研究的最大价值不是你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推广,说实话,大多数课题研究成果是很难得到推广的,那么,课题研究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呢,是研究的过程,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去学会研究,是将自己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得以理论上的概括和提升。而做课题研究,要达到预设的效果,就必须有坚守自己阵地的意志。
坚守自己的研究阵地,就要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我参加教育工作28年了,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也28年了,我从一名中师毕业生成长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至今我仅仅参加过3次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参加的新课程短期培训,时间加起来也没有超过半个月,但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不仅靠自学完成了专科、本科学历,而且一直在努力学习。
坚守自己的阵地,就要学会写作,在写作中触发自己的灵感。我这里讲的写作,并不是写文学作品般的搞创作,只是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经常性的写点文字类的东西,可以是随笔随感,可以是课堂实录,可以是教后反思,可以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解题技巧,可以是改卷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可以是自己某一次课堂教学中的一点创新。这方面并不一定需要有优美的语言表达功底,但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别人没有提及的新意。今年4月12日,一位年青老师在我的博客中给我发了个纸条:“告诉老师一个好消息,在你的提醒下,我生平第一次投了稿,就是你建议题目改为‘我向学生学朗读’的那篇,那文章发在《语文报》教师版第29期。”其实,这位老师平时喜欢写博客,她一直坚持把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思的片段记录在博客里,我去年12月初读了她写的一篇博文后,曾留言鼓励她可以试着向报刊投稿。当时,这位老师很惊奇,因为她从没这么想过自己有这方面能力。之后,她真的投稿了,而且一投即中,也就是说她在坚守中终于有了突破。
经常写点东西的人,就会经常去主动的思考。有时候,灵感就在写作与思考中突然闪现。
四、求实:将研究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而助学
研究,似乎是形而上的东西,如果不将之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或许得不到同事和领导的理解和认可。我们有的老师,不时地会发表一些文章,但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或行政工作都没有起色,这样肯定会得到同事和领导的非议的,人家甚至会说,“这个老师有点不务正业”。就我的体会,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求实的态度,将研究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用而助学”的境界。这样的话,不会因为研究而影响了工作,也不会因为工作而影响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