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挖掘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高中数学知识是比较深奥的,同时又是比较枯燥的。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更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笔者认为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就要尽可能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从下个月起,在以后的一年内我愿意每月拿出600元给班上的一位同学,但这位同学在这一年中,必须第一个月返还一元, 第二个月返还3元,第三个月返还9元? ?有谁愿意?问题一出,同学们兴致骤起,很迫切地想要解决此问题, 当然这节课他们也会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外,及时地进行鼓励与赞赏, 有效地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挖掘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要想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更不要轻易否定,因为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更是学生战胜困难、勇于创新的良好开端。
例如,在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在讲授完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后,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在这三种曲线中,只有双曲线有渐近线,我们可以利用渐近线画图,那么,能否利用渐近线去解决一些问题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借机启发学生,渐近线是两条直线,且在直线中斜率是很重要的,同时,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双曲线的开口大小是随着渐近线的斜率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可以利用渐近线的斜率来判断一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这样不仅轻松地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解答, 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鼓励他们判断权威、不盲目跟从、敢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达到从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多渠道来源(即“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这样,才能让其找出理解不透甚至领会错误的地方,加深对知识点内涵、外延的理解,找出最佳解题思路和方法,锻炼发散性思维。
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问、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
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四、要结合教材、应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结合教材有系统的梳理数学知识,每一常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同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椭圆》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清刚才两名学生按间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
五、教师要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合数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问,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町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存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结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尉海霞.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10.
[2]马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J].信息教研周刊.2013,17.
[3]安红玉.怎样才能让学生多参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2013,9.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高中数学知识是比较深奥的,同时又是比较枯燥的。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更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笔者认为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就要尽可能提出具有诱惑力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从下个月起,在以后的一年内我愿意每月拿出600元给班上的一位同学,但这位同学在这一年中,必须第一个月返还一元, 第二个月返还3元,第三个月返还9元? ?有谁愿意?问题一出,同学们兴致骤起,很迫切地想要解决此问题, 当然这节课他们也会学得有滋有味、兴趣盎然,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外,及时地进行鼓励与赞赏, 有效地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二、挖掘自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要想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更不要轻易否定,因为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更是学生战胜困难、勇于创新的良好开端。
例如,在圆锥曲线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在讲授完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后,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在这三种曲线中,只有双曲线有渐近线,我们可以利用渐近线画图,那么,能否利用渐近线去解决一些问题呢?这时,教师就可以借机启发学生,渐近线是两条直线,且在直线中斜率是很重要的,同时,在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双曲线的开口大小是随着渐近线的斜率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可以利用渐近线的斜率来判断一条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问题。这样不仅轻松地解决了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解答, 多问几个为什么,还要鼓励他们判断权威、不盲目跟从、敢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达到从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多渠道来源(即“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这样,才能让其找出理解不透甚至领会错误的地方,加深对知识点内涵、外延的理解,找出最佳解题思路和方法,锻炼发散性思维。
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问、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
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四、要结合教材、应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结合教材有系统的梳理数学知识,每一常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同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如讲《椭圆》时,其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教师可从太阳、地球、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谈到圆的直观图、圆萝卜的切片、阳光下圆盘在地面上的影子等等,让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为了强调椭圆的定义,教师事先准备好一根细线及两根钉子,在给出椭圆在数学上的严格定义之前,教师先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细线的长度),再让两名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画好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取两个定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大于细线的长度),然后再清刚才两名学生按间样的要求作图。学生通过观察两次作图的过程,总结出经验和教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椭圆的严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这一定义就会有深刻的了解了。在进一步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的化简这一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
五、教师要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合数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例题,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以由教师完完整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教师应腾出十来分钟时问,让学生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解答学生的提问,以进一步强化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町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作准备。存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结语: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走出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尉海霞.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10.
[2]马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J].信息教研周刊.2013,17.
[3]安红玉.怎样才能让学生多参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