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长白山区的蛇不多,种类也不多,大概有四五种。蛇都是有学名的,可我们都不知道,只知道俗名。
最吓人的是“野鸡脖子蛇”,身上有红绿相间的条纹,因像野鸡脖子的毛而得名。
有一种叫“小豆粒子蛇”,蛇身颜色暗绿。鳞片有点像小豆粒。
有一种蛇习性特殊,喜欢贴在树干上休息,跟树皮的颜色差不多,所以我们叫它“贴树皮蛇”。
还有一种体形很小的蛇,只有手指粗细,一尺多长,喜欢生活在蒿草中,叫“草梢子蛇”。
最不可怕的要数乌蛇了,蛇身黑褐色,又粗又长,但毒性很小,即使让它咬一口也不会怎么样。
2
有一年夏天,我和爸爸在院子里乘凉,忽然听到房后传来一阵奇怪的声响,好像是青蛙凄惨的叫声。
我跑到房后菜地一看,只见一条蛇正在吞吃青蛙。青蛙垂死挣扎,蛇紧紧咬住不放。扭成一团从石墙上掉了下来。爸爸觉得青蛙可怜,操起木棍把蛇打死,剁成一段一段的喂鸡了。
当天下午,我和妈妈去房后收拾蒜地。我负责拔,妈妈负责把蒜头编成辫子形,然后挂在仓房上晾干。蒜地里有杂草,需要清理出来为种白菜做准备。
无意间,我发现杂草中有几个灰色的“小球”,像鸽子蛋那么大。我好奇地捡起一个来捏了捏。发现软软的,还有弹性呢。我使劲一捏,它“噗”地一下碎了,有液体流出来,有点像鸡蛋清,中间还有个灰色的黄心,一股腥味儿。
我跑去问妈妈,妈妈说:“这是蛇蛋,你拿去喂鸡吧。”
我将信将疑地问:“母蛇不是直接生小蛇吗?怎么也下蛋呢?”。妈妈说:“有的蛇下蛋,有的蛇直接生小蛇,不一样。”
我一听是蛇蛋,就害怕起来,赶紧拿去喂了鸡。
那时我们都讨厌蛇,觉得蛇的样子太恐怖了,一看见它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有一次小梅的妈妈不小心被蛇咬了,打了许多针才治好。
3
傍晚的时候,我去蒜地边的豆角地里摘豆角,看见平整出来的蒜地上有一根木棍,我以为是忘了拿回家的锄头,刚想去捡,却发现“锄头”活动起来,原来又是一条蛇!
我用土块打它,想把它赶走,可它一直在原地转圈,怎么也不肯走。
我很害怕,喊来爸爸帮忙。爸爸拿起铁锹吓唬它半天,可是蛇像吃了熊心豹子胆,任凭我们喊叫驱赶,就是不肯离开,还竖起蛇头咬了铁锹一口。爸爸没办法,只好又把它打死了。
在山村里,打死条蛇是很平常的小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我在吃饭的时候问蛇不肯离开的原因,爸爸说,很可能那几个蛇蛋就是它下的,它是来找孩子的。
4
第二天晚上爸爸领我去邻居家商量卖人参种子的事,回来时天已经黑了。爸爸拿着手电走在前面,我紧跟在爸爸身后,总觉得有个黑影在跟着我。
记得村里的小伙伴阿龙说过,谁吃猪尾巴就会有这种感觉。我家杀过年猪,猪尾巴全让我吃了。我知道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可总是控制不了自己产生这种联想。
当我们走进院子,听见身后传来。咝咝”的响声,回头一看,发现一条长长的“绳子”朝我爬来,虽然看不清,但我知道又是蛇,吓得大叫一声,就往爸爸身前跑。
爸爸倒没害怕,用手电一照,发现是一条小豆粒子蛇,跟打死的那两条蛇是同一类。
爸爸一把拉过我,随手操起一根劈柴棒朝蛇头打去。蛇一缩脖子躲开木棒,蛇身一下蹿起半尺多高,“咝咝”地吐着蛇信子。爸爸身手敏捷,木棒向上一挑,正打在蛇脖子上,趁着蛇落地未稳的一瞬间,迅速上前一步,一把抓住蛇尾巴闪电般一抽,蛇便全身脱了节不能动了。
爸爸的一连串动作做得漂亮极了。只几秒钟的工夫,刚才还让人恐惧的蛇已经像面条一样软绵绵地躺在地上。
我斗胆上前看了看,这条蛇全身布满暗绿色的斑点,足有两米多长,要是让它咬一口,不死也得扒层皮啊!
我以为蛇的出现是偶然的,当时虽然害怕,可很快就忘记了。
5
三天后的晚上,我们一家都在屋里看电视。爸爸口渴了,让我去外屋帮他舀瓢水。我来到漆黑的外屋,隐约听见地面上有轻微的响动。我以为是蟋蟀进了屋,拉亮灯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距离我几步远的水缸边,再次出现了一条大蛇!
在突然的亮光下,蛇显得有点惊慌,愣了一下,“刷”地朝我昂起了头。我吓得只顾着尖叫,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爸爸从炕上跳下地,连鞋都没穿就一个箭步冲到外屋,看见突然出现在屋里的蛇也吃了一惊。因为夏天热,我家无论白天夜晚都是敞着门,除了小昆虫,还没有蛇爬进屋的先例。
爸爸说:“别慌,用锅台上的碗砸它!”我操起碗就往蛇身上砸,由于紧张,没有打中。
但瓷碗破碎的声响震慑了蛇,它垂下身子,掉头往西屋的门槛下爬。情急之下,我又操起洗脸盆砸过去,洗脸盆很轻,即使打中了它也不能致命。
但我这两击为爸爸赢得了时间。当时大铁锅里正烧着热水,爸爸舀了一瓢滚烫的沸水朝蛇泼了过去,蛇顿时疼得搅成一团,很快溜走了。
6
蛇的接连出现使我们全家惊魂未定,于是全家动员大检查,拉亮了所有的灯,检查还有没有蛇爬进来。确认只有这一条之后,匆忙关紧了所有门窗。爸爸不放心,又打开一包叫“六六粉”的农药,撤在房子四周。
第二天,爸爸又去几个抽烟袋的邻居家讨来烟袋油子,涂在房前屋后,连菜地边和果树上也没放过。
爸爸说,蛇的频繁出现可能是因为我们弄碎了蛇蛋,又先后打死了几条蛇,蛇临死时发出求救信号,听见信号的蛇赶来开展营救和复仇行动。
由于蛇最怕烟袋油子味儿,有那种辛辣的气味保护,蛇从此再没在我家附近出现过。
从那以后,爸爸警告我们:除非万不得已,谁也不准轻易打死蛇。
但蛇到底为什么会接连出现呢?是偶然还是复仇呢?
直到现在,这仍然是个未解的谜。
(编辑 文墨)
长白山区的蛇不多,种类也不多,大概有四五种。蛇都是有学名的,可我们都不知道,只知道俗名。
最吓人的是“野鸡脖子蛇”,身上有红绿相间的条纹,因像野鸡脖子的毛而得名。
有一种叫“小豆粒子蛇”,蛇身颜色暗绿。鳞片有点像小豆粒。
有一种蛇习性特殊,喜欢贴在树干上休息,跟树皮的颜色差不多,所以我们叫它“贴树皮蛇”。
还有一种体形很小的蛇,只有手指粗细,一尺多长,喜欢生活在蒿草中,叫“草梢子蛇”。
最不可怕的要数乌蛇了,蛇身黑褐色,又粗又长,但毒性很小,即使让它咬一口也不会怎么样。
2
有一年夏天,我和爸爸在院子里乘凉,忽然听到房后传来一阵奇怪的声响,好像是青蛙凄惨的叫声。
我跑到房后菜地一看,只见一条蛇正在吞吃青蛙。青蛙垂死挣扎,蛇紧紧咬住不放。扭成一团从石墙上掉了下来。爸爸觉得青蛙可怜,操起木棍把蛇打死,剁成一段一段的喂鸡了。
当天下午,我和妈妈去房后收拾蒜地。我负责拔,妈妈负责把蒜头编成辫子形,然后挂在仓房上晾干。蒜地里有杂草,需要清理出来为种白菜做准备。
无意间,我发现杂草中有几个灰色的“小球”,像鸽子蛋那么大。我好奇地捡起一个来捏了捏。发现软软的,还有弹性呢。我使劲一捏,它“噗”地一下碎了,有液体流出来,有点像鸡蛋清,中间还有个灰色的黄心,一股腥味儿。
我跑去问妈妈,妈妈说:“这是蛇蛋,你拿去喂鸡吧。”
我将信将疑地问:“母蛇不是直接生小蛇吗?怎么也下蛋呢?”。妈妈说:“有的蛇下蛋,有的蛇直接生小蛇,不一样。”
我一听是蛇蛋,就害怕起来,赶紧拿去喂了鸡。
那时我们都讨厌蛇,觉得蛇的样子太恐怖了,一看见它就浑身起鸡皮疙瘩。有一次小梅的妈妈不小心被蛇咬了,打了许多针才治好。
3
傍晚的时候,我去蒜地边的豆角地里摘豆角,看见平整出来的蒜地上有一根木棍,我以为是忘了拿回家的锄头,刚想去捡,却发现“锄头”活动起来,原来又是一条蛇!
我用土块打它,想把它赶走,可它一直在原地转圈,怎么也不肯走。
我很害怕,喊来爸爸帮忙。爸爸拿起铁锹吓唬它半天,可是蛇像吃了熊心豹子胆,任凭我们喊叫驱赶,就是不肯离开,还竖起蛇头咬了铁锹一口。爸爸没办法,只好又把它打死了。
在山村里,打死条蛇是很平常的小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我在吃饭的时候问蛇不肯离开的原因,爸爸说,很可能那几个蛇蛋就是它下的,它是来找孩子的。
4
第二天晚上爸爸领我去邻居家商量卖人参种子的事,回来时天已经黑了。爸爸拿着手电走在前面,我紧跟在爸爸身后,总觉得有个黑影在跟着我。
记得村里的小伙伴阿龙说过,谁吃猪尾巴就会有这种感觉。我家杀过年猪,猪尾巴全让我吃了。我知道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可总是控制不了自己产生这种联想。
当我们走进院子,听见身后传来。咝咝”的响声,回头一看,发现一条长长的“绳子”朝我爬来,虽然看不清,但我知道又是蛇,吓得大叫一声,就往爸爸身前跑。
爸爸倒没害怕,用手电一照,发现是一条小豆粒子蛇,跟打死的那两条蛇是同一类。
爸爸一把拉过我,随手操起一根劈柴棒朝蛇头打去。蛇一缩脖子躲开木棒,蛇身一下蹿起半尺多高,“咝咝”地吐着蛇信子。爸爸身手敏捷,木棒向上一挑,正打在蛇脖子上,趁着蛇落地未稳的一瞬间,迅速上前一步,一把抓住蛇尾巴闪电般一抽,蛇便全身脱了节不能动了。
爸爸的一连串动作做得漂亮极了。只几秒钟的工夫,刚才还让人恐惧的蛇已经像面条一样软绵绵地躺在地上。
我斗胆上前看了看,这条蛇全身布满暗绿色的斑点,足有两米多长,要是让它咬一口,不死也得扒层皮啊!
我以为蛇的出现是偶然的,当时虽然害怕,可很快就忘记了。
5
三天后的晚上,我们一家都在屋里看电视。爸爸口渴了,让我去外屋帮他舀瓢水。我来到漆黑的外屋,隐约听见地面上有轻微的响动。我以为是蟋蟀进了屋,拉亮灯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距离我几步远的水缸边,再次出现了一条大蛇!
在突然的亮光下,蛇显得有点惊慌,愣了一下,“刷”地朝我昂起了头。我吓得只顾着尖叫,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爸爸从炕上跳下地,连鞋都没穿就一个箭步冲到外屋,看见突然出现在屋里的蛇也吃了一惊。因为夏天热,我家无论白天夜晚都是敞着门,除了小昆虫,还没有蛇爬进屋的先例。
爸爸说:“别慌,用锅台上的碗砸它!”我操起碗就往蛇身上砸,由于紧张,没有打中。
但瓷碗破碎的声响震慑了蛇,它垂下身子,掉头往西屋的门槛下爬。情急之下,我又操起洗脸盆砸过去,洗脸盆很轻,即使打中了它也不能致命。
但我这两击为爸爸赢得了时间。当时大铁锅里正烧着热水,爸爸舀了一瓢滚烫的沸水朝蛇泼了过去,蛇顿时疼得搅成一团,很快溜走了。
6
蛇的接连出现使我们全家惊魂未定,于是全家动员大检查,拉亮了所有的灯,检查还有没有蛇爬进来。确认只有这一条之后,匆忙关紧了所有门窗。爸爸不放心,又打开一包叫“六六粉”的农药,撤在房子四周。
第二天,爸爸又去几个抽烟袋的邻居家讨来烟袋油子,涂在房前屋后,连菜地边和果树上也没放过。
爸爸说,蛇的频繁出现可能是因为我们弄碎了蛇蛋,又先后打死了几条蛇,蛇临死时发出求救信号,听见信号的蛇赶来开展营救和复仇行动。
由于蛇最怕烟袋油子味儿,有那种辛辣的气味保护,蛇从此再没在我家附近出现过。
从那以后,爸爸警告我们:除非万不得已,谁也不准轻易打死蛇。
但蛇到底为什么会接连出现呢?是偶然还是复仇呢?
直到现在,这仍然是个未解的谜。
(编辑 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