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是一所创办于2013年的崭新学校,“实小人”怀揣教育理想,实践幸福教育,学校的文化建设就像花儿一样绽放。
一、“爱”的雨露滋润心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序中所言:“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1.乡土之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苏海安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江海文明的起源地,也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装备制造之乡、建筑之乡、茧丝绸之乡、河豚之乡、纺织之乡、花鼓之乡、紫菜之乡、鱼米之乡。悠悠乡愁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基因,守住家乡的根,就能牵住游动的魂。在城南实验小学的校园内,随处可见“海安元素”——当地名人字画、丝绸文化长廊、扎染艺术展馆、建筑模型广场,著名养殖企业中洋集团正在筹建校园水族馆,最具海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玻璃版画也将出现在校园的墙壁上……小小的校园成了美丽家乡的缩影,学生们整日徜徉其间,耳濡目染,日久天长定会孕育出一份炽热的乡土情怀。这份情怀接地气,强根基,润心灵,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境,都能让人从心底由衷地升起幸福感和自豪感。
2.生命关怀
生命是一个奇迹,需要我们去敬畏、去尊重、去关爱。钱钟书说:“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到风的姿态。”城南实小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关爱有着与众不同的角度——生理关怀,他们善于从生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教育现象,破解教育难题。一位数学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打开课本时总是翻不到页码,联想到剖宫产儿童视觉偏弱的生理原因,开展了剖宫产儿童数学学习的案例研究。几位语文老师发现不少孩子在语文学习中,书写汉字时左右颠倒或上下颠倒,阅读时有跳字、跳行或重复现象,受到数学老师的启发,也开始了剖宫产儿童语文学习案例研究。不久,体育老师看到学生跳绳协调性有很大的问题,也琢磨着是不是和学生的出生方式有关呢?很快,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全校竟然高达71.4%的学生是剖宫产儿童。于是,从发现一个到发现一片,从研究一个到研究一群,“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在语、数、外、音、体、美各学科全面铺开。他们发现,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关注孩子的成长,可以打开一扇扇神奇的“窗户”,例如,儿童回答的声音太小,是否与其先天听力的好坏有关?课堂上容易走神的孩子,是否因为他们的饥饿感从来都比他人强烈,或许因为其嗅觉天生就优人一等?那些门牙掉了的孩子,老师怎样纠正他们错误的拼音“n”?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儿童,他们缺乏的更多的是来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关爱还是医学上的微量元素?老师贴的“小红点”,是否考虑过会引起部分学生皮肤过敏,导致其不适?个别儿童“多便”,其诱因究竟是心理需求还是生理需求?……爱孩子,就是要关心到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多一份生理学的关怀,可让教育行动更加理性,让教育的关爱更有温情。
3.爱的“磁场”
“温暖他人,幸福自己”是城南实小幸福公益的口号,他们的幸福阶梯是“感受幸福——理解幸福——传递幸福——创造幸福”,这和约翰·怀特所倡导的“把个人幸福推及他人,把幸福融入一种高尚的生活之中”的幸福观念是非常相通的。城南实小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幸福公益手册》记录自己日常的善行义举,积分高的还能成为学校的“幸福大使”。城南实小的学生家长是幸福公益的践行者,每周五,各班的“金蔷薇·故事妈妈”都会到班级为孩子们讲故事;“爸爸讲坛·超级讲师”每学期都会隆重上演,讲营养,讲兵器,讲科技,讲动漫……爸爸们各尽所长,各展风采;春游秋游时,家长们主动陪护学生,帮忙拿衣物,引导上厕所,带队做游戏;运动会上,家长志愿者做裁判,忙摄影,做安全员,劲头十足。城南实小的老师们更是幸福公益的推动者,特困生的校服是老师们出钱买的,学校加入全国幸福教育联盟后,每年寒暑假,积极参与到云南、贵州、新疆等边远地区的援教扶贫助学行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城南实小就是营造强大的爱的“磁场”,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同时又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爱的传播者、创造者。沐浴着爱的雨露滋润,幸福成长的味道会更美、更甜。
二、素养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成长的幸福——长大、进步的美妙感觉。而成长,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身体的成熟,更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本土化探索的经验就是——素质教育。近年来,人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寻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特别是世界各国课程标准中强调“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趋势,推动了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的快速转型。城南实小对这种形势持有清醒的认识,并有着自己的行走姿态。
1.从小从早
幼学如漆。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城南实小从2013年秋学期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以后每年递增一个年级,目前已到二年级。他们对学生素养的培育不仅凸显“基础性”,而且抓早抓小。他们的学生从进校第一天起,每天下午离校前都要上一节10分钟的短课——“习惯养成一日评”,全体学生静下心来用10分钟时间对一日来的举止言行进行自我评价,“三省吾身”。通过自我对话,增强儿童的内在自觉性,促使儿童从小养成自省、自律、自立、自强的好习惯。他们从一年级开始专门开设了形体训练课,课堂上,所有孩子对着大镜子看看自己怎样站立腰身最挺,怎样走路步伐最稳,怎样说话眉目传神,怎样着装最有魅力。通过形体训练,学生由内而外透出一种文明、典雅的气质。毋庸置疑,这种带有奠基性质的素养,是“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相伴一生的素养”[1]。
2.学科发力 (1)自由开放。生命的成长在于基因,而基因是隐蔽的,神秘的,个人成长的密码往往需要在不断寻找、不断尝试中发现。因此,城南实小总是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活动,多展示,尽情释放自己,尽情绽放自己。鼓励家长多支持,多引导,多观察孩子的表现,捕捉兴趣点和特长优势。该校一、二年级每天都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留的是操作、讲述、表演、绘画等实践性任务,把课余时间、空间全部留给学生。有了合适的时间、空间和舞台,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展露,从内隐状态变得“敞亮”起来。
(2)多样选择。“课程即社会”,让学生有课程选择的机会,是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新内涵。城南实验小学目前有学生850人,但是他们的社团五花八门:七彩书画社、福娃合唱团、扎染艺术坊、文学百花园、快乐足球队、百灵金话筒、泥塑陶艺吧、动感机器人、花样跳绳、智力冲浪、思维迷宫、经典赏析、电脑绘画、环保社团、科技达人、琴弦组合、疯狂英语……孩子们喜欢什么,他们就开设什么,“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老师们有什么能耐,就带着学生玩什么,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主体生成。赫舍尔说:“人的存在不是充满能量的一个物,而是某一过程与许多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故而成长的意义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成的,是由具体行为体现的。城南实小的老师总是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与众不同”,并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建构个性化课程。一个孩子歌唱基础好,平时喜欢随意地哼哼唱唱,音乐老师发现后,和他一起合作谱写城南实小的校园歌曲。大家相约,到了六年级毕业时,举行自己谱写歌曲的专场演唱会。图文并茂的“数学绘画日记”,吸引了全体学生参与,佳作不断涌现,在老师的引导下,部分学生的个人画集、画展在校园里流行起来。“真正的课程发生,意味着教师在有教育意向的引导下,学生在自己有学习期待的追求中,建构、生成对课程的理解,发生新的视域融合。只有当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意向追求时,课程的实现过程才不是一种强迫和灌输。[3]”
《让花朵开放,是春天最重要的事》是《青年文摘》刊发的一首诗:
在春天,一切都是可以缓一缓的
一切,都得为花开让一让
叶子可以迟一些绿
病也可以晚一些生
梦也可以少做
但得让花先开
阳光,请先将花蕾照亮
春水,也请先让花朵喝足
也让花朵们自己挑选
对,还要有好的心情
哪怕有花开得迟一些
也请耐心等待
春天不会忽略任何一朵美丽
这是一首诉说春天“花开”的诗,也是一首表达城南实小幸福教育理想的诗,“阳光普照”“春水润泽”好似“爱”的雨露滋润,是德性教育;带着“好的心情”“喝足”养料好似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浸润美元素的知性教育;“自己挑选”“耐心等待”蕴含自由精神和个体观照,是个性教育;而“一切,都得为花开让一让”“春天不会忽略任何一朵美丽”则饱含着对幸福成长的美好期待。
这样的景象和我到处推崇的校园里“到处流淌着奶和蜜”何其相似!这就是“幸福教育的样子”啊!
参考文献:
[1]王红、吴颖民.放慢知识的脚步,回到核心基础[J].人民教育,2015(7).
[2]亨利·M·列文.教育如何适应未来[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2).
[3]胡萨、宁虹.课程:作为一种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210013)
责任编辑:赵赟
一、“爱”的雨露滋润心田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如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序中所言:“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1.乡土之爱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苏海安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江海文明的起源地,也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装备制造之乡、建筑之乡、茧丝绸之乡、河豚之乡、纺织之乡、花鼓之乡、紫菜之乡、鱼米之乡。悠悠乡愁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基因,守住家乡的根,就能牵住游动的魂。在城南实验小学的校园内,随处可见“海安元素”——当地名人字画、丝绸文化长廊、扎染艺术展馆、建筑模型广场,著名养殖企业中洋集团正在筹建校园水族馆,最具海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玻璃版画也将出现在校园的墙壁上……小小的校园成了美丽家乡的缩影,学生们整日徜徉其间,耳濡目染,日久天长定会孕育出一份炽热的乡土情怀。这份情怀接地气,强根基,润心灵,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境,都能让人从心底由衷地升起幸福感和自豪感。
2.生命关怀
生命是一个奇迹,需要我们去敬畏、去尊重、去关爱。钱钟书说:“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到风的姿态。”城南实小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关爱有着与众不同的角度——生理关怀,他们善于从生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教育现象,破解教育难题。一位数学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打开课本时总是翻不到页码,联想到剖宫产儿童视觉偏弱的生理原因,开展了剖宫产儿童数学学习的案例研究。几位语文老师发现不少孩子在语文学习中,书写汉字时左右颠倒或上下颠倒,阅读时有跳字、跳行或重复现象,受到数学老师的启发,也开始了剖宫产儿童语文学习案例研究。不久,体育老师看到学生跳绳协调性有很大的问题,也琢磨着是不是和学生的出生方式有关呢?很快,他们通过调查发现,全校竟然高达71.4%的学生是剖宫产儿童。于是,从发现一个到发现一片,从研究一个到研究一群,“剖宫产儿童学习关怀”在语、数、外、音、体、美各学科全面铺开。他们发现,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关注孩子的成长,可以打开一扇扇神奇的“窗户”,例如,儿童回答的声音太小,是否与其先天听力的好坏有关?课堂上容易走神的孩子,是否因为他们的饥饿感从来都比他人强烈,或许因为其嗅觉天生就优人一等?那些门牙掉了的孩子,老师怎样纠正他们错误的拼音“n”?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儿童,他们缺乏的更多的是来自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关爱还是医学上的微量元素?老师贴的“小红点”,是否考虑过会引起部分学生皮肤过敏,导致其不适?个别儿童“多便”,其诱因究竟是心理需求还是生理需求?……爱孩子,就是要关心到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多一份生理学的关怀,可让教育行动更加理性,让教育的关爱更有温情。
3.爱的“磁场”
“温暖他人,幸福自己”是城南实小幸福公益的口号,他们的幸福阶梯是“感受幸福——理解幸福——传递幸福——创造幸福”,这和约翰·怀特所倡导的“把个人幸福推及他人,把幸福融入一种高尚的生活之中”的幸福观念是非常相通的。城南实小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幸福公益手册》记录自己日常的善行义举,积分高的还能成为学校的“幸福大使”。城南实小的学生家长是幸福公益的践行者,每周五,各班的“金蔷薇·故事妈妈”都会到班级为孩子们讲故事;“爸爸讲坛·超级讲师”每学期都会隆重上演,讲营养,讲兵器,讲科技,讲动漫……爸爸们各尽所长,各展风采;春游秋游时,家长们主动陪护学生,帮忙拿衣物,引导上厕所,带队做游戏;运动会上,家长志愿者做裁判,忙摄影,做安全员,劲头十足。城南实小的老师们更是幸福公益的推动者,特困生的校服是老师们出钱买的,学校加入全国幸福教育联盟后,每年寒暑假,积极参与到云南、贵州、新疆等边远地区的援教扶贫助学行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城南实小就是营造强大的爱的“磁场”,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同时又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爱的传播者、创造者。沐浴着爱的雨露滋润,幸福成长的味道会更美、更甜。
二、素养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成长的幸福——长大、进步的美妙感觉。而成长,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身体的成熟,更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本土化探索的经验就是——素质教育。近年来,人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寻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特别是世界各国课程标准中强调“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趋势,推动了从知识教育走向能力教育,进而走向素养教育的快速转型。城南实小对这种形势持有清醒的认识,并有着自己的行走姿态。
1.从小从早
幼学如漆。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城南实小从2013年秋学期开始招收一年级新生,以后每年递增一个年级,目前已到二年级。他们对学生素养的培育不仅凸显“基础性”,而且抓早抓小。他们的学生从进校第一天起,每天下午离校前都要上一节10分钟的短课——“习惯养成一日评”,全体学生静下心来用10分钟时间对一日来的举止言行进行自我评价,“三省吾身”。通过自我对话,增强儿童的内在自觉性,促使儿童从小养成自省、自律、自立、自强的好习惯。他们从一年级开始专门开设了形体训练课,课堂上,所有孩子对着大镜子看看自己怎样站立腰身最挺,怎样走路步伐最稳,怎样说话眉目传神,怎样着装最有魅力。通过形体训练,学生由内而外透出一种文明、典雅的气质。毋庸置疑,这种带有奠基性质的素养,是“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的,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相伴一生的素养”[1]。
2.学科发力 (1)自由开放。生命的成长在于基因,而基因是隐蔽的,神秘的,个人成长的密码往往需要在不断寻找、不断尝试中发现。因此,城南实小总是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活动,多展示,尽情释放自己,尽情绽放自己。鼓励家长多支持,多引导,多观察孩子的表现,捕捉兴趣点和特长优势。该校一、二年级每天都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留的是操作、讲述、表演、绘画等实践性任务,把课余时间、空间全部留给学生。有了合适的时间、空间和舞台,学生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展露,从内隐状态变得“敞亮”起来。
(2)多样选择。“课程即社会”,让学生有课程选择的机会,是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新内涵。城南实验小学目前有学生850人,但是他们的社团五花八门:七彩书画社、福娃合唱团、扎染艺术坊、文学百花园、快乐足球队、百灵金话筒、泥塑陶艺吧、动感机器人、花样跳绳、智力冲浪、思维迷宫、经典赏析、电脑绘画、环保社团、科技达人、琴弦组合、疯狂英语……孩子们喜欢什么,他们就开设什么,“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老师们有什么能耐,就带着学生玩什么,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主体生成。赫舍尔说:“人的存在不是充满能量的一个物,而是某一过程与许多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故而成长的意义是在成长过程中生成的,是由具体行为体现的。城南实小的老师总是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与众不同”,并积极引导学生自我建构个性化课程。一个孩子歌唱基础好,平时喜欢随意地哼哼唱唱,音乐老师发现后,和他一起合作谱写城南实小的校园歌曲。大家相约,到了六年级毕业时,举行自己谱写歌曲的专场演唱会。图文并茂的“数学绘画日记”,吸引了全体学生参与,佳作不断涌现,在老师的引导下,部分学生的个人画集、画展在校园里流行起来。“真正的课程发生,意味着教师在有教育意向的引导下,学生在自己有学习期待的追求中,建构、生成对课程的理解,发生新的视域融合。只有当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积极的、主动的意向追求时,课程的实现过程才不是一种强迫和灌输。[3]”
《让花朵开放,是春天最重要的事》是《青年文摘》刊发的一首诗:
在春天,一切都是可以缓一缓的
一切,都得为花开让一让
叶子可以迟一些绿
病也可以晚一些生
梦也可以少做
但得让花先开
阳光,请先将花蕾照亮
春水,也请先让花朵喝足
也让花朵们自己挑选
对,还要有好的心情
哪怕有花开得迟一些
也请耐心等待
春天不会忽略任何一朵美丽
这是一首诉说春天“花开”的诗,也是一首表达城南实小幸福教育理想的诗,“阳光普照”“春水润泽”好似“爱”的雨露滋润,是德性教育;带着“好的心情”“喝足”养料好似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浸润美元素的知性教育;“自己挑选”“耐心等待”蕴含自由精神和个体观照,是个性教育;而“一切,都得为花开让一让”“春天不会忽略任何一朵美丽”则饱含着对幸福成长的美好期待。
这样的景象和我到处推崇的校园里“到处流淌着奶和蜜”何其相似!这就是“幸福教育的样子”啊!
参考文献:
[1]王红、吴颖民.放慢知识的脚步,回到核心基础[J].人民教育,2015(7).
[2]亨利·M·列文.教育如何适应未来[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2).
[3]胡萨、宁虹.课程:作为一种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特级教师,210013)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