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愁”似个长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教会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感悟积累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再者,中国的古典诗词含蓄凝练,意蕴丰富,更能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所以,带着学生走入诗词文本,展开对话,实践有效的古诗词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相见欢》为例,浅谈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愁;意象;意境;意脉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特级教师陈日亮说:“现在主张不论教什么课文,先‘整体感知’,但整体感知却并非一定从‘整体’入手不可,有时从一个字词,一截短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感知整篇文章,甚至把握全文的主旨。”短短一首《相见欢》,寥寥数语,最能直接感知并切入的词眼便是“愁”。于是,本堂课以“愁”为眼,以情为线,结合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活动,展开教学。
  一、诵读诗词,引入愁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诵读诗词,可以体味其中的情思、韵味、意境。课堂上,通过自由朗读、同桌对读、听名家朗读等形式,学生能够抓住词眼——“愁”。词牌名为“相见欢”,却满是词人之“愁”,这一反差牵引学生进入文本,深度思考。
  二、品析意象,感受愁
  读一首好诗词,我们往往会感受到“妙不可言”。但放在考试中,不仅要求我们探寻其妙在何处,还要言之有理。笔者认为,品读诗词还是应从意象入手。
  (一)还原解读—有些意象有其固定的文化内涵
  有些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且表達的意蕴固定。如“杨柳”“落花”等等,常常表达离别伤感之情。在本词上阕中,学生在把握“西楼”这一意象时,略有困难。于是笔者引入西楼出处“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西楼就是高楼,古人登楼远眺思故乡,思故国,难免生出愁绪。而“梧桐”呢?梧桐叶落而知秋,心上秋,便组成了愁字。该意象代表了愁苦相思。加之“凤栖梧”一说,让梧桐带有富贵的象征,本词更是隐含家国之悲。再加上“寂寞”一词的修饰和深院“锁”字,好像把全世界秋季的悲凉寂寞痛苦全落在词人眼前的梧桐树上,让人读来倍觉伤感。
  (二)组合拓展—不同意象的组合更能表情达意
  单一的意象能够让我们感知到诗人的情感,而意象与意象的组合,更能体现词人内心的波澜。从一个意象到另一个意象的组合,从一首诗词到另一首诗词的比较,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屏显:下列诗句中的西楼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
  1.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2.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李益《写情》)
  3.无言独山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如果说西楼代表的是思乡的愁绪,那么西楼与月的组合,更是将主人公心有所想,彻夜难眠的情态刻画出来。夜已深,月已斜,人未眠,心中满是惆怅。第一句是“遥望爱人的伤心地”,第二句是“排遣忧伤的伤心地”。那么,李煜的西楼呢?那里空荡寂寞,孤独冷清,那是遥望故国的伤心地。所以,把握好意象与意象的粘连组合,才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三)回忆比较—同样的意象有着不同的意蕴
  在讲到“月”这一意象时,学生凭以往经验,便想到月代表的是思乡,是团圆。残月便是不圆满,便成愁。于是笔者设计了“飞花令——月”的活动,让学生展开回忆,背诵带有月的古诗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事后提出,为什么是“月如钩”,而不是“月半轮”?意图从比喻和谐音的角度再品其妙。最后口风一转,三度追问:“为什么‘月如钩’便一定是‘残月’而非‘新月’呢?”当笔者抛出这一问题,学生沉思。最终引导学生:这是无言独上西楼所见的“月如钩”。结合“无言”和“独上”两个表达痛苦内心的语言与动作,再加上这样的残月相伴,更能体现作者内心的忧愁。
  当然,除了意象,词的上阕还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字词,如“无言”“独上”“锁”等等。品味这些词语,能让我们咀嚼到更深的愁情。
  三、描绘意境,体味愁
  单一分析意象以及意象之间的联系,还不至于让我们对作者的情感产生更深刻的理解。所以笔者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上阕四种景物所构成的画面。学生能够抓住景物,写出景物的特点,将意境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样既加深理解,又证明在彼时彼境中,自己对诗人内心之愁的感同身受。这个环节重在书写、展示、点评。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的写作与语言表达得以展示碰撞,同时更要体现老师的教学机智与评价素养。
  四、把握意脉,理解愁
  这首词的意脉是起伏波动的。起初,诗人怀着孤独压抑的情绪“独上西楼”,或许是想登楼远眺,寄以排遣。但不料看到如钩的残月,想到自己一如寂寞深锁的梧桐,更是忧愁。但他想消灭这种离愁,粗暴剪断不行,冷静梳理却更乱,这让他在狂躁与沉静之后,面对现实时“别是一般滋味”。
  此处笔者追问了三个问题:下阕的“一般滋味”是什么?为什么在心头,能否说出口?“别是”二字妙在何处?
  第一问,通过引入词人前半生的词作来了解词人当下处境。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浣溪沙》)
  这首词中,不动声色的几句描写,包藏着一个帝王前半生的任性和奢华,更能对比出后半生沦为亡国奴的内心世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被囚之愁,纠纠缠缠,说不清道不明,究竟是何种滋味。
  第二问,通过视频资料《李煜之死》来理解词人无处倾诉之痛。他不能诉说也无人可说,说了会招致杀身之祸,所以“无言独上西楼”。
  第三问,通过借用沈际飞的评论“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句妙绝”,理解“大悲无言”“欲哭无泪”的极致心痛。简简单单的“别是”二字,微言大义地收敛起满腔愁情,在低落无奈的挣扎中将意脉的起伏恢复,拉为直线。这种愁情似长长永无尽头的绝望,可谓“缘愁似个长”。
  我们一望而知的是“离愁”,我们二探究竟的背后,是那些引人愁绪的意象与意境,我们三理意脉的发展,在情感的跃动中,理解词人的终极悲凉。
  最后,笔者发问:如果李煜当了皇帝,没有亡国,你会记住他吗?学生认为,李煜未必能够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好皇帝。所以有评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语到沧桑句便工”。亡国之痛,成就了千古词帝。回归现实,到底是什么成就一个人?未必一定就是你所认为的对的东西。也许绝望代表了希望,也许挫折磨难代表新的机遇。借此,用他人的故事,给学生心灵的滋养。
  总之,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应该扎实文本,归纳鉴赏方法,把握意象、意境和意脉,引入课外资料,开展丰富的活动,继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汲取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拥有博大的心胸与情怀。
  参考文献
  [1]李新艳,岳磊.独上西楼,处处皆愁——简析李煜《相见欢》[J].文学界(理论版),2010(7).
  作者简介:邵华,女,1985年生,江苏太仓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
其他文献
明代·沈度、沈粲  沈度(1357一1434年),明代松江府华亭(今上海金山)人,官至翰林学士;沈粲(1379一1453年),沈度之弟,官太常少卿。二沈兄弟书法名声极大。明成祖朱棣曾下诏,求四海之善书法者,“授中书舍人,储翰林,给廪禄,使进其能,用诸内阁”。善书可以为官并成为天子近臣,地位极高。官场取士,书法也是重要条件,写字不好,试卷都撇旁边无人审看。士子们只得努力练就一手方正、光洁、黑亮的行楷
昨天去逛花都汇,在一家花店里看到一盆竹子小盆景,萧疏三两株,参差有致,实在可爱,就想将其带回家,但和老板谈价钱没有谈拢。我便往外走,我的还价只是靠船下篙,并没有瞎还价,以为老板会喊住我。老板男的,四五十岁,蛮拗的,没有喊我回去。我也一时不好意思再回头,只得怅怅回家。  回来后心里一直放不下,念兹在兹。今天上午小雨,中午忽然放晴,刚吃好饭才十二点多就骑上电动车往花都汇赶,生怕小竹子给人家买走了。昨天
人生的两件大事——婚礼和葬礼,其实有很多共通点:主人家邀请的,都是同一批人,大家都要“做人情”。  死者出殡前一天,亲人和挚友会留在灵堂,陪他度过入土为安前最后的一天。新郎结婚前一天,挚友会陪他度过自由身的最后一天。  在婚礼上,最出人意表的,是不见了新郎和新娘。在葬礼上,最出人意表的,是不见了死者。  在婚礼上,可以临阵退缩。在葬礼上,绝不可以。  在葬礼上,我们不需被迫跟主人家合照。  在婚礼
【摘要】绘本阅读能够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将一本薄薄的绘本读“厚”、读“深”,我从提问设计、思维导图、故事分享、角色扮演四个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绘本;深度阅读;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4-0127-02  【本文著录格式】龚佳妮.绘本阅读深几许——对小学绘本深度阅
2020年黄金市场的表现,注定载入史册。在不到三周的时间里,金价突破了2011年创下的1920美元高点,飙升至2000美元上方,刷新纪录高位至2075.47美元/盎司。  黄金价格暴涨,全球魔幻的场景随之不断上演,就连巴菲特也看上“黄白之物”。  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提交的二季度持仓报告来看,巴菲特二季度唯一新建仓买入的是巴里克黄金,当季共买入2090万股,价值约为5.63亿美元,占持仓总市值的
【摘要】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相较于苏教版教材而言,实现了小古文的“从零到有”“从零到多”,教材衔接下的中年段的小古文学习势必对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双重挑战。本文旨在智用创新高效的“微课程”“微合作”“微实践”等方式,探讨部编版中年级小古文高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引领孩子们玩转小古文。  【关键词】教材衔接;小古文;微课程;微合作;微平台  2019年秋季,全国统一使用教育部
我常常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一些“日常迷信”,比如锦鲤、佛头、许愿池,以及某种闪闪发光的动图,一般配的文字是这样的:“转发此祥云,烦恼琐事都将散去,好运马上来临”,“秒转赞,你会走出困境,好运连连”,“15秒内转发,未来五天,你会不停收到好消息”等等。  不怕别人笑话,我每次看到的时候,都会忍不住地转发。当然,这是出于自愿的情况下转发的,并且真心地认为它会实现。我想了一下,万一我以后有孩子了,我会不会也
【摘要】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前提,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才不会偏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才会有意义、有价值。选择教学内容首先要立足三个基本点。一要立足课标,以课标为导向;二要立足学情,以学情为基础;三要立足教材,以教材为参照。这三个基本点既是选择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也是组织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选择教学内容时也要考虑三个着力点:一要培养
【摘要】乡土语文教育资源,具有生活化、乡土化、特色化、文化艺术性强等方面的优点,也有低俗化等不足。因此,让学生参与到乡土资源的挖掘中来,选取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需求的乡土资源,并根据其特点,与多学科合作,科学利用,是乡土语文创新课程成败的关键。《苗土乡音》创新课程的开发利用,遵循参与性、学科性、科学性、共生性四大原则,使“苗土乡音”成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问题也日益凸显,这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迫切的追求。短暂的40分钟里,怎样能尽最大努力地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保证学习的效率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研读教材,潜心研究学生,精心设计活动,课堂上时刻做个“有心人”。  【关键词】提高效益;用心;诚心;独具匠心  【中圖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