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思想状况令人忧虑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外部的影响,内部的教育以及个人的思想意识等问题,使得一些青少年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发生了偏差,有的甚至在做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使得校园里有一股暗流在涌动:学生的厌学情绪正由大学、中学向小学蔓延,上学迟到、旷课的现象日益严重;课堂上、校园内不规范甚至出格的行为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在课堂上顶撞或课后报复老师;一些学生吃讲营养,穿挑名牌,与同学攀比家庭是否有钱、有权、有势;考试舞弊技巧高明的被奉为时尚,穿校服被视为“土老冒”;更有甚者学生中出现了非正式团体、帮派组织,对“学习苦,学习累,不如加入黑社会”的黑色校园歌谣津津乐道;抽烟成群,上网成风、打架斗殴、饮酒滋事……使个别学生成了迷途的羔羊,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以丑为美,以是为非,以耻为荣的怪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个个血的教训在警示着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正确的荣辱观教育,使他们知荣辨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近荣远耻,让他们学会做人,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出现偏差的原因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出现偏差,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更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
首先,青少年的心理还不稳定,极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元文化冲击,网络诱惑及其他社会负面影响,缺乏应有的辩证分析、冷静思考和正确对待,以致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不明是非、善恶、美丑,不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不知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其次,家庭是育人的起点,家长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全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问题孩子总是出在问题家庭,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时刻影响着他们,问题家长的教育失当是导致“问题少年”出现的重要原因。
再次,学校对青少年的评价存在问题,对学生的教育“重智轻德”是主要原因,其对思想道德教育名义上重视,实际上忽视的问题尤为严重。为了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学校设有重点班和普通班,道德评价流于一种形式,学习成绩实际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成为学校、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变得无足轻重。同时,教师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职业倦怠、缺乏理想追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渗透到了工作之中,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干扰着学生。
最后,社会大环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环境氛围等诸多因素,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中大量的“舶来品”泥沙俱下,不良文化泛滥毒害不设防的学生。大众传媒的暴力、凶杀、色情等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显而易见,社会上的黑恶势力也有向校园渗透的趋势,这都是导致“5 2=0”现象的因素之一,社会不良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夯实“三道防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1.要呼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安、执法、工商、文化、宣传等相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进一步明确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的职责和任务,加大责任落实和行政不作为处罚的力度。清除校园周围的不良文化娱乐场所,规范文化市场,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预防校园侵害,加大处罚力度,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安静、有序的育人环境。要建立问题家庭干预制度,真正实现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2.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要引导和教育家长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自觉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比“知”困难得多,让“八荣八耻”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必定是一个“积铢累寸”“滴水穿石”的过程。家长应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持之以恒地教育引导孩子将这项教育内容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不虑而行”。
3.学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促进人的德性的成长,就是自古以来人类教育所强调的让人成为人,成为适应社会的有德性的人,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坚持智育和德育“两手抓,两手硬”。建立道德教育长效机制,要制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量化考核标准,并纳入对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政治理论学习、收看先模人物事迹报告、师德讨论、述职评议纳入学校的正常工作之中。建立违背师德行为教师的问责和处罚制度,并加大师德在教师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和力度。最后,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诸如法制讲座、安全报告、爱心救助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并化为自觉行动。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风既是无声的命令,又是有形的榜样,对师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当一种价值观一旦在校园内成功地内化,就必然获得一种自我约束的功能,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这种价值观说话行事。在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影响下,迟到的学生在没有任何指责的情况下,自己会感到很内疚;在树立起良好班风的班级里,举止谈吐不文明会遭到同学们的冷眼;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会被认为是可耻的行为等,这些都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良好效应。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携起手来,共同编织大教育网络,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才会得到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外部的影响,内部的教育以及个人的思想意识等问题,使得一些青少年的荣辱观、是非观、善恶观、美丑观发生了偏差,有的甚至在做人的问题上出现了偏差,使得校园里有一股暗流在涌动:学生的厌学情绪正由大学、中学向小学蔓延,上学迟到、旷课的现象日益严重;课堂上、校园内不规范甚至出格的行为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在课堂上顶撞或课后报复老师;一些学生吃讲营养,穿挑名牌,与同学攀比家庭是否有钱、有权、有势;考试舞弊技巧高明的被奉为时尚,穿校服被视为“土老冒”;更有甚者学生中出现了非正式团体、帮派组织,对“学习苦,学习累,不如加入黑社会”的黑色校园歌谣津津乐道;抽烟成群,上网成风、打架斗殴、饮酒滋事……使个别学生成了迷途的羔羊,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以丑为美,以是为非,以耻为荣的怪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一个个血的教训在警示着我们,必须加强学生正确的荣辱观教育,使他们知荣辨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近荣远耻,让他们学会做人,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出现偏差的原因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出现偏差,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更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
首先,青少年的心理还不稳定,极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元文化冲击,网络诱惑及其他社会负面影响,缺乏应有的辩证分析、冷静思考和正确对待,以致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不明是非、善恶、美丑,不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不知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问题。
其次,家庭是育人的起点,家长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在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全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过:问题孩子总是出在问题家庭,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时刻影响着他们,问题家长的教育失当是导致“问题少年”出现的重要原因。
再次,学校对青少年的评价存在问题,对学生的教育“重智轻德”是主要原因,其对思想道德教育名义上重视,实际上忽视的问题尤为严重。为了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学校设有重点班和普通班,道德评价流于一种形式,学习成绩实际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只要学习好就成为学校、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变得无足轻重。同时,教师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职业倦怠、缺乏理想追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渗透到了工作之中,其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干扰着学生。
最后,社会大环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环境氛围等诸多因素,对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中大量的“舶来品”泥沙俱下,不良文化泛滥毒害不设防的学生。大众传媒的暴力、凶杀、色情等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显而易见,社会上的黑恶势力也有向校园渗透的趋势,这都是导致“5 2=0”现象的因素之一,社会不良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夯实“三道防线”。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1.要呼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公安、执法、工商、文化、宣传等相关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进一步明确其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的职责和任务,加大责任落实和行政不作为处罚的力度。清除校园周围的不良文化娱乐场所,规范文化市场,维护校园周边的交通秩序,预防校园侵害,加大处罚力度,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安静、有序的育人环境。要建立问题家庭干预制度,真正实现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2.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要引导和教育家长知荣辱、明是非、辨善恶、分美丑,自觉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比“知”困难得多,让“八荣八耻”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必定是一个“积铢累寸”“滴水穿石”的过程。家长应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持之以恒地教育引导孩子将这项教育内容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不虑而行”。
3.学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学校教育必须着眼于促进人的德性的成长,就是自古以来人类教育所强调的让人成为人,成为适应社会的有德性的人,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坚持智育和德育“两手抓,两手硬”。建立道德教育长效机制,要制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量化考核标准,并纳入对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其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政治理论学习、收看先模人物事迹报告、师德讨论、述职评议纳入学校的正常工作之中。建立违背师德行为教师的问责和处罚制度,并加大师德在教师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和力度。最后,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诸如法制讲座、安全报告、爱心救助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并化为自觉行动。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风既是无声的命令,又是有形的榜样,对师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当一种价值观一旦在校园内成功地内化,就必然获得一种自我约束的功能,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这种价值观说话行事。在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影响下,迟到的学生在没有任何指责的情况下,自己会感到很内疚;在树立起良好班风的班级里,举止谈吐不文明会遭到同学们的冷眼;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会被认为是可耻的行为等,这些都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良好效应。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携起手来,共同编织大教育网络,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才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