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翻开当今小学生作文,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者多,写真情实感的少;空话套话多,内容充实、自由表达者少。孩子们的习作过早地包裹起了真实自由的“本我”和“个性”,失去了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童真、童心、童趣及奇思、幻想、率真和浪漫。分析其原因,无外乎这样几点:从心理层面讲,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觉得是负担,甚至更糟糕的是学生讨厌、害怕作文;从生活层面来说,学生生活单调、乏味、枯燥,作文没有内容写,他们的生活就是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从观念的层面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封闭,理念模糊,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从方法层面讲,作文教学无计划,训练无序,操作随意,作文指导要求过多、过高、过细,限得太死,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天地。
二、解放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语文教师要树立一个怎样的作文观呢?著名的特级教师张光缨指出:“广大语文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生’既指学生,又指生活。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本。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真正回归到它的本质上来。”张老师谈的“以生为本”是一种大的作文观,只有建立了大的作文观,才能解放学生,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实践。写过去,写现在,写未来;写虚的,写实的;真、善、美可以写,假、恶、丑也可以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手我心,完全没有框子的约束,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无拘无束练笔
(一)给学生松绑,让学生做出一道道自己喜欢的菜
现在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许多作文内容、结构有拘有束,限制了学生。有的作文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写这个,必须写那个;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要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点题,这些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许多学生最不爱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如一位老师要求学生给自己的亲人写一封信,学生非常想念已经去世的奶奶,便给奶奶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信,但交上去以后却被老师“枪毙”了。原因是什么?老师说亲人指的是活着的亲人,怎么能给死了的亲人写信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给学生松绑,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树立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就是:我们让学生写作文,不为考试,不为获奖,只是希望每个学生像野炊一样,做出一道道自己喜欢的菜。
(二)相信孩子有巨大的潜力,创造条件让孩子展示个性
新课标鲜明地提出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给学生一个不同的发展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写,靠学生自己改,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表达形式,尊重他们的表达内容,让他们自我成长。实现个性化的关键首先是老师要有个性化的追求,也要有个性化的实践。只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指导出个性化的学生。我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预习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喜欢画画的同学请试着给课文配上插图,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随便写几句赞美火烧云的话。第二天上课交流时,学生写的、画的简直让我太兴奋、太吃惊了!有的学生写到:“火烧云,真美丽!颜色多,形状异,大人乐,小孩喜,五彩缤纷惹人爱,装扮河山更美丽!”还有的学生这样写:“天上出现火烧云,千姿百态样样有,有像动物有像峰,人们见了笑盈盈。绚丽多彩红彤彤,一会儿黄,一会儿红,一会儿小马,一会儿狮,大人小孩都欢喜。”这些顺口溜多有个性,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是万花筒,有说不完的材料,写不完的情。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们写作文时把成人的想法、成人的腔调、成人的话语写进作文,要相信孩子有巨大的潜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个性。
(三)改进命题作文,范围要宽泛,要求要灵活
命题作文的命题范围要宽泛,要让学生人人都有话可说;要求要灵活,题目应让学生一见就很容易打开思路。有一位老师上过这样一节作文课,看了以后让人感触很深。上课伊始,这位教师出示了一个用彩色纸包着的小包,很神秘地问道:“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们好奇地、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老师在同学们的注视下,轻轻地打开纸包,原来是一支钢笔。老师举起钢笔说道:“笔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了,我们每天用它写字、做题,可以说它和我们形影不离,它太普通了。”老师把话题一转:“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这支笔为什么要包装这么好呢?它一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或有一个不寻常的经历吧?面对它,你会想到什么呢?”精心的导语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有的学生说是教师节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有的学生说是老师上学时的奖品,有的学生说是同学间友谊的见证,有的学生说笔有许多的烦恼……学生的思路一打开,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就此提出作文要求。这样的要求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没有约束,没有框框,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四)培养观察兴趣,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写作文最困难的是没有材料可写,实际上作文材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材料就在身边,但学生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的任务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第一,留心观察,要让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第二,组织观察,比如让学生种花、种蒜、发豆芽菜、养小鸡、养蚕等,每天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写日记。低年级学生可降低要求,只要写清楚什么时间,怎么样就行了;高年级学生不仅要写清楚时间,还要把过程写出来。第三,养成观察的习惯。习惯的养成要日积月累,贵在坚持,作文要养成通过观察积累材料的习惯。另外可坚持一个月上一次材料积累课,让学生在课上说说积累的材料当中最得意的是什么?一个月可让学生搞一次材料小整理,一学期搞一次材料大整理,让学生去粗取精,按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编好,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第四,欣赏观察内容。欣赏观察内容实际上是讲评课,讲评课是作文的再指导,这个指导比第一次指导效果还要好。很多学生都愿意上讲评课,因为在这样的课上,学生往往可以获得成就感,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讲评课上最喜欢的是有个性的材料和别人不具有的材料,因此老师要选有个性的和独特的材料。
(五)鼓励学生想象,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训练和培养
儿童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梦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装着许多美好的愿望,我们要激发学生浓厚的想象兴趣,让他们在想象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味到自己创造的快乐,从而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训练和培养。要想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打基础。一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积累,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具体做法是重视阅读教学,在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科普读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语言空间中广泛涉猎,通过稳定的储藏积累和揣摩与感悟,得到丰富语言的滋养,从而使事物面向语言文字顺利转化,为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奠定基础。二是要引导、帮助学生获得生活体验,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悟春夏秋冬的变化,去观察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出日落;到工厂、部队、农村,社区、公园去参观、去调查、去体会。三是想象要准确。就是要指导学生想象时要形象地勾画出活生生的画面,避免胡思乱想。四是要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如听录音写作文、看图作文等。五是想象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要善于勾画出一种新的形象。但要求文章要合情合理。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夹心饼干》的作文,这篇作文他把夹心饼干想象成一个家庭,左边的饼干是父亲,右边的饼干是母亲,中间的夹心草莓是孩子,孩子被两块饼干夹着,很温暖、很甜蜜……这样的想象很形象,而且合情合理。
(六)读写结合,学习表达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有章有法的,必须教方法,但最好不要在作文指导课上讲,而要在阅读课上指导。写人、写事、写景、状物,任何一种文章都是有规律的。作为语文课,既要积累语言,又要学习写法。如何在阅读课上把握写的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写,写出个性,写出风采,写出自己的感悟呢?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地自主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华侨老人爱梅情、爱国情熏陶感染达到高潮时,为了适当拓展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情感,我要求学生把心再次回到梅花上来。我让学生拿出老师事先送给他们的梅花图片,伴着《梅花三弄》的民乐曲,给一幅幅梅花图题句,并写上自己的大名。这一新鲜、富有创意的尝试再次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浪,同学们把自己的情感融注在笔端:“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梅花清香飘万里,可称百花王中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梅香飘万里,梅色真艳丽。梅花不屈服,表我爱国心。”
(七)加强练笔,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常言说: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强调实践活动,要创造条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修改,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可以组织开展“每周一诗”、“每日一词”、“每日一句名言”、“每周精读两篇文章”、“每周一次读书交流会”等系列活动。还可以举办“故事大王评选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谁读的书最多、谁的读书方法最棒”等主题班会和读书方面的作文竞赛。平时除了每个单元要求练习的作文外,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随笔”,观察日记、循环日记等。体裁不要限制,形式不要拘泥,诗、散文、小说、童话等都可以,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心所欲。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第二,要重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要落实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说一千道一万,作文还得落在一字一词一标点上,落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上。
总而言之,作文要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作文教学要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框框,多一些自由;少一些共性,多一些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课标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走上健康、高效的快车道。
翻开当今小学生作文,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者多,写真情实感的少;空话套话多,内容充实、自由表达者少。孩子们的习作过早地包裹起了真实自由的“本我”和“个性”,失去了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童真、童心、童趣及奇思、幻想、率真和浪漫。分析其原因,无外乎这样几点:从心理层面讲,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觉得是负担,甚至更糟糕的是学生讨厌、害怕作文;从生活层面来说,学生生活单调、乏味、枯燥,作文没有内容写,他们的生活就是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两点一线;从观念的层面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封闭,理念模糊,不能科学地指导教学;从方法层面讲,作文教学无计划,训练无序,操作随意,作文指导要求过多、过高、过细,限得太死,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天地。
二、解放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语文教师要树立一个怎样的作文观呢?著名的特级教师张光缨指出:“广大语文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生’既指学生,又指生活。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本。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真正回归到它的本质上来。”张老师谈的“以生为本”是一种大的作文观,只有建立了大的作文观,才能解放学生,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实践。写过去,写现在,写未来;写虚的,写实的;真、善、美可以写,假、恶、丑也可以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手我心,完全没有框子的约束,让学生放开胆子去写。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无拘无束练笔
(一)给学生松绑,让学生做出一道道自己喜欢的菜
现在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许多作文内容、结构有拘有束,限制了学生。有的作文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写这个,必须写那个;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要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点题,这些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他们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许多学生最不爱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如一位老师要求学生给自己的亲人写一封信,学生非常想念已经去世的奶奶,便给奶奶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信,但交上去以后却被老师“枪毙”了。原因是什么?老师说亲人指的是活着的亲人,怎么能给死了的亲人写信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给学生松绑,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树立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就是:我们让学生写作文,不为考试,不为获奖,只是希望每个学生像野炊一样,做出一道道自己喜欢的菜。
(二)相信孩子有巨大的潜力,创造条件让孩子展示个性
新课标鲜明地提出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给学生一个不同的发展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写,靠学生自己改,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表达形式,尊重他们的表达内容,让他们自我成长。实现个性化的关键首先是老师要有个性化的追求,也要有个性化的实践。只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指导出个性化的学生。我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预习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喜欢画画的同学请试着给课文配上插图,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随便写几句赞美火烧云的话。第二天上课交流时,学生写的、画的简直让我太兴奋、太吃惊了!有的学生写到:“火烧云,真美丽!颜色多,形状异,大人乐,小孩喜,五彩缤纷惹人爱,装扮河山更美丽!”还有的学生这样写:“天上出现火烧云,千姿百态样样有,有像动物有像峰,人们见了笑盈盈。绚丽多彩红彤彤,一会儿黄,一会儿红,一会儿小马,一会儿狮,大人小孩都欢喜。”这些顺口溜多有个性,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生活是万花筒,有说不完的材料,写不完的情。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们写作文时把成人的想法、成人的腔调、成人的话语写进作文,要相信孩子有巨大的潜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个性。
(三)改进命题作文,范围要宽泛,要求要灵活
命题作文的命题范围要宽泛,要让学生人人都有话可说;要求要灵活,题目应让学生一见就很容易打开思路。有一位老师上过这样一节作文课,看了以后让人感触很深。上课伊始,这位教师出示了一个用彩色纸包着的小包,很神秘地问道:“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们好奇地、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老师在同学们的注视下,轻轻地打开纸包,原来是一支钢笔。老师举起钢笔说道:“笔是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了,我们每天用它写字、做题,可以说它和我们形影不离,它太普通了。”老师把话题一转:“我们可以这样设想,这支笔为什么要包装这么好呢?它一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或有一个不寻常的经历吧?面对它,你会想到什么呢?”精心的导语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有的学生说是教师节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有的学生说是老师上学时的奖品,有的学生说是同学间友谊的见证,有的学生说笔有许多的烦恼……学生的思路一打开,就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就此提出作文要求。这样的要求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没有约束,没有框框,充分彰显了学生的个性。
(四)培养观察兴趣,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写作文最困难的是没有材料可写,实际上作文材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材料就在身边,但学生往往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的任务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第一,留心观察,要让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第二,组织观察,比如让学生种花、种蒜、发豆芽菜、养小鸡、养蚕等,每天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写日记。低年级学生可降低要求,只要写清楚什么时间,怎么样就行了;高年级学生不仅要写清楚时间,还要把过程写出来。第三,养成观察的习惯。习惯的养成要日积月累,贵在坚持,作文要养成通过观察积累材料的习惯。另外可坚持一个月上一次材料积累课,让学生在课上说说积累的材料当中最得意的是什么?一个月可让学生搞一次材料小整理,一学期搞一次材料大整理,让学生去粗取精,按类(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编好,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锻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第四,欣赏观察内容。欣赏观察内容实际上是讲评课,讲评课是作文的再指导,这个指导比第一次指导效果还要好。很多学生都愿意上讲评课,因为在这样的课上,学生往往可以获得成就感,可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在讲评课上最喜欢的是有个性的材料和别人不具有的材料,因此老师要选有个性的和独特的材料。
(五)鼓励学生想象,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训练和培养
儿童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梦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装着许多美好的愿望,我们要激发学生浓厚的想象兴趣,让他们在想象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味到自己创造的快乐,从而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训练和培养。要想指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打基础。一是要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知识积累,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增加学生的表象储备。具体做法是重视阅读教学,在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科普读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语言空间中广泛涉猎,通过稳定的储藏积累和揣摩与感悟,得到丰富语言的滋养,从而使事物面向语言文字顺利转化,为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奠定基础。二是要引导、帮助学生获得生活体验,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悟春夏秋冬的变化,去观察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出日落;到工厂、部队、农村,社区、公园去参观、去调查、去体会。三是想象要准确。就是要指导学生想象时要形象地勾画出活生生的画面,避免胡思乱想。四是要多开展一些创造性的活动。如听录音写作文、看图作文等。五是想象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要善于勾画出一种新的形象。但要求文章要合情合理。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夹心饼干》的作文,这篇作文他把夹心饼干想象成一个家庭,左边的饼干是父亲,右边的饼干是母亲,中间的夹心草莓是孩子,孩子被两块饼干夹着,很温暖、很甜蜜……这样的想象很形象,而且合情合理。
(六)读写结合,学习表达方法
任何文章都是有章有法的,必须教方法,但最好不要在作文指导课上讲,而要在阅读课上指导。写人、写事、写景、状物,任何一种文章都是有规律的。作为语文课,既要积累语言,又要学习写法。如何在阅读课上把握写的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写,写出个性,写出风采,写出自己的感悟呢?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地自主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受到华侨老人爱梅情、爱国情熏陶感染达到高潮时,为了适当拓展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情感,我要求学生把心再次回到梅花上来。我让学生拿出老师事先送给他们的梅花图片,伴着《梅花三弄》的民乐曲,给一幅幅梅花图题句,并写上自己的大名。这一新鲜、富有创意的尝试再次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浪,同学们把自己的情感融注在笔端:“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间品自奇”。“梅花清香飘万里,可称百花王中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梅香飘万里,梅色真艳丽。梅花不屈服,表我爱国心。”
(七)加强练笔,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常言说:作文是写出来的,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强调实践活动,要创造条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修改,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提高写作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可以组织开展“每周一诗”、“每日一词”、“每日一句名言”、“每周精读两篇文章”、“每周一次读书交流会”等系列活动。还可以举办“故事大王评选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谁读的书最多、谁的读书方法最棒”等主题班会和读书方面的作文竞赛。平时除了每个单元要求练习的作文外,还可以让学生坚持写“随笔”,观察日记、循环日记等。体裁不要限制,形式不要拘泥,诗、散文、小说、童话等都可以,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心所欲。同时,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第二,要重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要落实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说一千道一万,作文还得落在一字一词一标点上,落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上。
总而言之,作文要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作文教学要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框框,多一些自由;少一些共性,多一些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落实课标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走上健康、高效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