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博政权的华丽开幕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chin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李明博的内阁名单上,总理韩升洙当过驻美大使,外长柳明桓当过驻日大使,这预示着美日韩三角同盟将得到强化。在对华关系上,李虽然没有太多表态,但他开始考虑对华FTA谈判一节说明,打破韩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成了他树立改革旗帜的—大着力点。
  
  时至2月,韩国当选总统李明博的就职典礼即将举行之前两周,有韩国“第一国宝”之称的崇礼门突然被一名对10年前拆迁补偿案不满的老汉烧毁。
  尽管通过电视直播目睹4个小时大火的民众主要迁怒于当时正与太太在阿姆斯特丹度假的文化遗产厅长俞弘俊平日里对文化遗产保护不力,但在上届首尔市长任内批准崇礼门对外开放的李明博以及现任首尔市长、与李明博同属大国家党的吴世勋也受到一定牵连。这一在韩国政权更迭期间发生的非典型性危机,恰似李明博未来5年内清算左派执政遗产却又不免沾染旧弊的缩影。
  
  机构精简与总统集权
  
  过去的一个半月,李明博接收委员会就许多国政课题做出规划,大至行政机关重组,小到手机双向收费,莫不涵盖其中。随着“转正期”的到来,青瓦台和内阁的各项人事安排也陆续浮出水面。尽管目前接收委与孙鹤圭的统一民主新党还未谈妥政府改编问题,但总体而言,李政权的这场华丽开幕式已经呼之欲出,并不受“韩国版9·11”的影响。
  开幕式的重头戏是行政机关的结构重组,核心是机构精简与总统集权。作为半总统制国家,韩国既有总统又有国务总理,府院之争充斥于李承晚时代;直到朴正熙上台,总理才降格为总统的顾问机构;后几经沉浮,仍难扭转弱势——总理最重要的财权,自1963年就划拨兼任财长的副总理,而总理其它权限与总统多有重叠,令总理一职更像是内阁的监工而非负责人。这一制度安排原本源于军政时代稳定局势和振兴经济的双重需求,客观上却造成了权力的过度分割。青瓦台的权力虽大,却什么都管,最后要么不堪其累,要么难以兼顾。廷大朝小,决策强、执行弱,导致了“再好的政策也难到位”的头重脚轻局面。
  
  李明博的行政改革之要诀就是裁并政府各部处,促进内阁权力的集中。当然,出于稳定人心的考虑,人员编制并无明显削减。按照李政权的蓝图,统一、海洋水产、信息通讯、女性家庭和科学技术4部将撤消,分别并入外交通商、农林、产业资源、保健福利、文化观光和教育6部,另外,外交、国防、法务各部均将作不同幅度瘦身。然而,国会的左派政党要求改变计划。结果,统一和女性家庭部保留,原来的18部4处减至15部2处。
  李明博并不满足于此。他下令青瓦台班子总体缩减1/3,秘书、警卫两室合并为总统室,秘书官名额小幅削减;与此同时,总理室也缩减一半。青瓦台虽然缩小,总统权力却得到强化。首先,李撤消了经济副总理一职,准备直接管理财政经济部;其次,原本独立的企划预算处也被并入财经部,改名“企划财政部”。集预算和财政大权于一身的企财部,再加上一直就很强势的幕僚机关总统室,总统的权力空前强大,国务总理越发地被架空。
  另外,新政府内具备行政经验的官僚“当道”,这实际上也是某种变相的集权。文官作为现代政府的基干,不同于政客。他们不仅业务熟练,还要遵守“政治中立”原则,受党派斗争影响较小,且部级高官多由总统任命,实际上只是总统决策的执行人而已。
  
  政策转型和职能转型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明博上台伊始最要紧的是实现政策的转型,而这基本可以通过对前任的纠偏矫正来实现。卢武铉民权律师出身,经历太多威权时代的黑暗,骨子里对资本家持抵触情绪。他上任之后对企业限制颇多,对劳苦大众又过于纵容。这种倾斜性政策直接导致暴力罢工频繁,投资环境持续恶化,最后不得不咽下资本及工作机会外流,经济萧条及失业率高企的苦果。与卢不同,李是企业CEO出身,深谙经济规律,对劳资关系的双向性和共生性比卢认识更深刻。至少,他明白,没有企业投资,劳方就要失业。李的政策重心倾向经济,不单取得国内财商两界的支持,连海外的韩资企业也看到了希望。
  在经济领域,李明博的口头禅有两个——竞争力和全球化。两者内外兼顾,和中国人的“改革开放”意思大致相同。卢时代的经济决策过于迷信行政调控,忽视市场的基础性功能,最后的结果是上下都不讨好,譬如他的房产新政。韩国的国家竞争力在卢时代有所下滑,丢分点恰恰就是政府、工会和教育系统。在开放度方面,韩国的保护主义还很顽固。许多中国人观看韩剧时,总会嘲笑韩国人吃不起肉。实际上,这是因为韩国农业成本过高的缘故,而且这种畸形高价还是建立在政府高达63%的农业补贴率的前提下。由于市场经济不够活跃,竞争力就受限制;因为竞争力不足,也就不敢开放国门;缺乏外来竞争,助长了国内垄断,反过来又压制市场,这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韩国的内在性封闭,表面上是出于对外界的恐惧,实则源于经济上的自卑。卢在执政末期虽然改弦更张,致力于推动韩美FTA,但这更像是政绩心态在作祟。目前,李明博在推进FTA问题上态度非常积极,甚至开始考虑对华FTA谈判。而在京釜大运河计划之外,李还着手重新规划全国的经济区域。
  李的外交政策仍然以“东北亚区域和平”为主要目标,但已不再局促于东北亚一隅。重新强化“美日韩三角同盟”将成为李的外交基轴——在他的内阁名单上,总理韩升洙当过驻美大使,外长柳明桓当过驻日大使。李已决定就“收回作战权”的时间与美方重新商议,并承诺不再纠缠日本的历史问题,美日对此也积极回应,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更有望出席李2月25日的就职典礼。对俄关系一直是韩国外交的软肋,也是李急于打开局面的重点项目。与俄交好将有利于保障韩国脆弱的能源安全,遗憾的是,莫斯科的反应非常平淡。说到对华关系,李曾因了解太少而引发媒体的批评和忧虑,而他本人除了一些套话,也未发表什么实质性看法。至于朝鲜,李将会变得强硬。按照他的想法,总揽朝鲜事务的统一部应并入外交通商部,在朝鲜人权问题上不作为的国家人权委员会将划拨总统直属。但在反对党的压力下,统一部最终得以保留,人权委也成为独立机构。尽管该尝试没有成功,也大致折射出李对平壤的基本态度。至少,朝鲜对韩国坐地起价,予夺予求的阳光时代将风光难再。
  除了政府政策的纵向转型,李明博还致力于政府职能由“保卫与统治”转向“管理和服务”的横向转型。早在竞选总统时,李就再三强调要做“经济总统”,以区别于卢武铉的“安保总统”。其实,韩国政府职能的转型并不外乎世界潮流,金泳三最先提出服务国民的概念,只是过于笼统模糊;金大中则雷声大雨点小,半路打起了安保牌;至于卢武铉,一开始就嚷嚷要平衡东北亚局势,卯足了劲做安保总统,根本无暇顾及服务型政府打造。譬如去年逃北的韩军战俘及家属求助驻中国沈阳领事馆和国防部均遭冷遇,最后被 遣返朝鲜就是明证,不但突出公务员普遍存在的衙门作风,更暴露出韩国政府部门服务意识的缺失。
  政府职能转型任重道远,非朝夕之功可至,统一部的存废之争就是一个佐证。统一部总揽朝鲜事务,安保色彩浓厚,军政时代级别为院,高于部级,后降格为部,但在卢武铉时代再度成为总统的政权支柱。其实,统一部的存在本身就很有些讽刺意味:因为朝鲜并非从韩国分裂出去的地方政权,至少,从期韩双方于1991年同时加入联合国那一刻起,韩国事实上已经承认了朝鲜主权的合法性。统一部之所以得以保留,除了考虑到国民感情外,主要还是为了满足左派政府“阳光政策”的需要,金大中和卢武铉还因此陷入“为统一而统一”的安保怪圈,统一部也失去了国民的认可。尽管迫于反对党的压力,李明博保留了统一部,但他将统一部并入外交通商部的想法本身就具备由安保转向经济的显著象征意义。
  
  华丽背后的近忧远虑
  
  李明博政权虽然外表光鲜,锋芒四射,但其背后却有不少或明或暗的忧患。
  新政权上台后的第一道坎就是4月9日的国会大选,一旦不能取得绝对多数,新政权就是只跛脚鸭。与总统选举“选人不选党”不同,在地域主义盛行的韩国,各党都有较稳定的票田,大国家党很难“赢家通吃”。更何况,经历了孙鹤圭退党风波,大国家党多少受到了影响。现在,孙鹤圭不但加入了统合新党,成为党首,更在2月12日与开放国民党的前身民主党合并,成为升级版党首。大国家党在国会选举中能否取得过半席位谁也不敢保证,否则李也无须为了政府重组案能在国会顺利通过而屈尊邀请叛党的孙从旁协助了。
  再者,李明博振兴经济的设想也将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制约。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背景下,李的经济增长率7%构想比较悬。另外,李的其它承诺也过多过泛,很难在5年任期内一一实现。据说,李的“接收委”涉及的国政课题高达192项之多,李明博究竟能兑现多少只有天知道。最后,李明博虽然比卢武铉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但作为同龄的韩国人,他身上也残存着一些韩国特色的弊病。“行事粗疏,口不择言”是笔者对韩国政客最突出的印象:金泳三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总是把卡里莫夫总统的名字读成“卡里莫斯”;卢武铉更因自信过头,话说得太满险些被弹劾下台。近日,李明博在言及英语公共教育时宣称“英语好的国家才能生活好”,引起舆论哗然。他的本意不过是强调英语在韩国国际化过程中的工具性作用,但这种绝对化的逻辑倾向再次让人联想起大嘴总统卢武铉。
其他文献
《老王》是著名作家、文艺翻译家杨绛写的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少版本的语文书都有《老王》这篇文章,统编版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原人教版放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苏教版竟然安排在高二年级,不同年级教《老王》,该教到什么程度?文本解读的“度”在哪里呢?从备课开始,到教学结束,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语文教学需要从文本(作者)、单元(关注编者目所编的意图)的角度去思考,更要从学生(学情)出发。我所教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应试答题上,还应当注意努力培养学生诗词审美鉴赏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及各类现代教育设备,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诗词鉴赏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怎样搞好古诗词审美教学呢?下面,我结合执教的《虞美人》一课,谈谈自己的几点设想。  一、反复诵读,感知语言美  诵读是诗歌教学当中比较常见的手段,诵读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再说
福田的“龟步”内阁    9月25日,福田康夫内阁组建。由于自民党连遭打击,遭遇自1993年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所以福田的出山可谓临危受命。福田本人将新内阁命名为“背水一战”内阁,将自己前有安倍的烂摊子,后有民主党步步紧逼的窘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福田一上台,就祭出“戒急用忍”的大旗,夹起尾巴低调行事。可是,27日就爆出了文部相渡海纪三朗和防卫相石破茂的政治资金问题。福田立刻召见两人,敦促他们对此
在美国的后院、俄罗斯的前庭以及伊朗的势力范围等地区,反美已成为许多威权小国抵御美国西化、分化图谋的神主牌,并且从目前来看,此招仍屡试不爽。    反美作为一种全球现象,政治诉求各异,但把反美当作中心任务来抓,“年年讲,月月讲”的,却大致可归为一类国家,即本国有不少美国政治模式的信徒或者渴望美国来解救的异见人士,但执政当局又非借外力轻易扳不倒。在这些国家,反美既是为了凝聚支持者的选票或人力,也是为了
美国示好国民党    从以下三个最新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将民进党与台湾人民切割开来的明显刀痕:  其一,近3个月来,美国政府已经关闭了与民进党政府高层进行沟通对话的所有较高级别的管道。  其二,布什总统不仅搁置了对台出售F16战机计划,而且将其它对台军售计划的实施时间,推迟到明年5月20日即台湾新的领导人继位之后。其不为民进党政府背书与加分的意味非常明确。  其三,与早前刻意降低接待规格、冷待
“台湾表面上光复了,但实际上是美国的殖民地;这是战后台湾人最大的悲情,就像战前台湾人最大的悲情,是被日本人统治一样。我这一辈子在台湾,还没有当过真正的中国人,这是我最大的悲哀。”    陈明忠先生,1929年出生于高雄冈山一个大地主家庭。日据末期,考上高雄中学,因在学期间备受日本同学欺凌,才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开始“抗日”。毕业后服役,被迫构筑工事,因脱逃,曾遭关押。光复后,就读台中农学院(中兴大
一名外国记者说:“莫斯科是记者的天堂。”的确,俄罗斯是复杂易变而又充满着矛盾的。如果要归纳阿尔汉格尔斯克的渔民和乌拉尔河的哥萨克,莫斯科郊区的农民和西伯利亚的猎人的共同特征,那么就可以用既残忍又善良,既谦逊和睦又放肆闹事,或者叛逆与服从,无个性的集体主义与强烈的个人意识,专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交织等等来形容。   重感性轻理性是俄罗斯民族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别尔嘉耶夫写道:俄罗斯“可能使人神魂颠倒,也
达能与宗庆后之间所有的争端,都来源于以娃哈哈命名的第三块业务:非合资公司。据达能公布的数据,以娃哈哈命名的非合资公司数量有几十家,总资产近56亿人民币,2006年利润高达10.4亿人民币。  根据1996年达能与娃哈哈合资时的合同,国内任何企业要冠以“娃哈哈”品牌生产食品,必须获得合资公司的正式授权,而非合资公司并没有得到授权。  “娃哈哈”品牌属于达能与娃哈哈的合资公司所有,但却被以关联交易人宗
“种族灭绝(genocide)”是二次大战后出现的新名词,用来形容德国纳粹政权对欧洲犹太人的血腥大屠杀。经过战后60余年的演变,与此相关的国际政治仍炙手可热。譬如近日分别在德黑兰和柏林举行的两场犹太人大屠杀国际研讨会,显示了伊朗拿大屠杀真相来说事,以达到否定以色列建国法理基础的政治目的,以及西方世界针锋相对地抹黑伊朗政权,甚至要把内贾德送上海牙国际法院的图谋。  “种族灭绝”最近还被作为一项罪名,
马英九作为公认的泛蓝共主,无论是过去担任国民党主席也好,还是因特别费案奋然辞职不计荣辱全力以赴冲刺2008也罢,其对两岸关系的认知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泛蓝阵营的共识。同时,无论是台湾“三合一”选举后的鼎盛时期,还是被起诉后的低谷阶段,马英九的个人民调始终高居台政坛现有天王的首位。  据台湾《联合晚报》4月1日报道,“世界领袖教育基金会”、台大领袖教育学社当天上午举办“2007年台湾青年全球论坛”,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