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质量文化的涵义
(一)质量的概念的创新
什么是质量呢?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质量就意味着好,是奢侈的东西、闪光的东西或者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是无形的、难以衡量的东西,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也因此认为的确存在一种"经济"质量;而且,还认为所有的质量问题都是由一线员工造成的,质量部门必须要为质量问题负责。
其实,质量就是"符合要求",即帮助客户成为"有用的和可信赖的",符合客户与市场的客观要求,而不是企业自己主观认为如何好;一旦答应就必须兑现,也就是说到做到。所以,质量的真谛就是诚信。
(二)质量文化的涵义
质量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质量文化是指以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为基础,以特定的民族文化为背景,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
狭义质量文化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为实现质量发展目标而自觉遵循的一些共同价值观和信念,它是企业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满足顾客对质量要求的精神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质量文化"。
二、质量文化的创新表现
质量文化体系内涵丰富,将企业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目标与价值系统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质量文化的结构化特征
质量文化作为一种与现代工业文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化特征。从时间的横断面上看,质量文化的结构化特征由其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道德层面构成,这四个层面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共同组成了质量文化金字塔,与文化变革的抗性特征相一致,质量文化变革的抗性特征从物质层面到道德层面逐渐增强。
1、质量文化的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是质量文化的基础性层面,构成质量文化金字塔的基座。质量文化的物质层面由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现有物质性因素构成。一般来说,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物质性因素水平决定着该国或该地区质量文化的基本力量,在一个物质层面相对薄弱的国家,其质量文化的强度也相对较弱。但是,就影响力的大小而言,与其它层面相比,物质层面对质量文化强度的影响力相对较小。通过强化其它层面的作用,质量文化的强度能够得到显著地加强。
2、质量文化的行为层面
质量文化的行为层面建立在其物质层面之上,物质层面是行为层面的载体。行为层面体现为群体使用物质层面的因素创造财富的行为模式。在同样的物质层面之上,不同的行为模式将导致不同的质量文化强度。然而,与物质层面相比,行为层面对质量文化的影响更大。从地区经济的角度看,在物质层面水平基本相同的城市之间存在的质量文化强度的差异,通常归因于群体的行为模式差异。
3、质量文化的制度层面
质量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塑造行为层面的主要机制。制度层面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其中,标准化与规范体系提供了对行为及行为结果的指导与评价体系,揭示了质量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满足既定的需要或期望。奖励制度体现出对行为模式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并传达出国家或地区管理当局的政治倾向。法律体系对质量文化的影响力依赖于三个方面,即执法的公正性、执法的及时性和质量法律体系的健全性。
4、质量文化的道德层面
质量文化的道德层面位于质量文化金字塔的顶层,既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它表现为群体积极主动地尊重与维护顾客主权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道德层面涉及以下四个群体价值取向,即尊重顾客主权;积极主动地维护社会质量文化的权威;追求行为结果的社会效益与完美主义;以及以连续与持久的眼光看待经济资源,倡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质量文化的管理创新功能
质量文化对全体员工具有导向、凝聚、约束等功能,这些功能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1、质量文化的导向功能是企业提升质量工作的基本保障
质量是一个企业永恒追求的主题,是一个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为了提高质量,很多企业绞尽了脑汁,又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又是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今天导入了六西格玛,明天又学习TPM,结果时间和金钱花了不少,但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
2、质量文化的凝聚功能可以增强企业员工提高质量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以物或以过程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下,员工缺少主动、自觉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我们知道,质量管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的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而质量文化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它以理念的灌输和习惯养成作为重点,通过质量文化的建立,让对质量的追求成为每位员工内在的价值理念,使企业和员工树立科学的质量价值观,把质量管理层的"强制性"要求变成员工的"自主性"行为,即把企业的质量工作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3、质量文化的约束功能所产生的软约束可以使员工产生自我管理的效应
作为一种文化的形式,质量文化也具有约束功能。它给企业员工树立了正确的质量价值观的同时,也建立了以职业道德为中心的员工行为规范,使得员工潜意识里能对影响质量工作的各种行为做出对与否的判断,说是潜意识是因为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本能的反应。同时,正确的质量文化一旦形成,文化固有的排他性就使其他任何有悖于现有文化的行为都为道德和舆论所排斥,通过这些无形的软约束,使得员工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思想决定人们的态度,态度决定人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就决定着人们计划与策略的选择、方法与工具的应用。只有从"管理"入手,从人的心与智入手,通过思想与态度的转变,通过预防为主而非事后把关的质量文化的形成,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企业成为"有用的和诚信的组织"。质量管理,重在管理质量,而质量即诚信,即组织对承诺的信守;所以,如何让每一个员工、让整个组织都能说到做到,第一次就做到,次次都做到,实质上,就是如何让质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第二天性的问题。
企业如果固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旧有观念,就会认为不影响使用就是好产品,制定的质量标准就会留有相当的余地;员工就会认为出点残次品在所难免,质量有瑕疵理所当然,就不会保持持续质量改进的热情,也不可能产生追求质量零缺陷的主动行为。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质量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质量管理哲学和质量文化。方法和过程可以模仿,但文化是具有原创性、自有性、独特性的,所以质量文化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处的环境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走出充满自我个性的质量文化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文化在中国[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温德成,李正权.面向战略的质量文化建设[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3]卢国华.质量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发展[J].现代企业文化,2009,(22).
[4]刘永贵,华月强.质量文化的孕育与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09,(25).
[5]瞿晓青.提升企业质量文化之我见[J].质量春秋,2009,(10).
作者简介:程艳玲,山东滕州人,山东财经大学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方法;孟亚男,山东章丘人,山东财经大学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方法。
(一)质量的概念的创新
什么是质量呢?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质量就意味着好,是奢侈的东西、闪光的东西或者身份的象征;因此,它是无形的、难以衡量的东西,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也因此认为的确存在一种"经济"质量;而且,还认为所有的质量问题都是由一线员工造成的,质量部门必须要为质量问题负责。
其实,质量就是"符合要求",即帮助客户成为"有用的和可信赖的",符合客户与市场的客观要求,而不是企业自己主观认为如何好;一旦答应就必须兑现,也就是说到做到。所以,质量的真谛就是诚信。
(二)质量文化的涵义
质量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质量文化是指以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为基础,以特定的民族文化为背景,群体或民族在质量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物质基础、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模式、法律制度与道德规范等因素及其总和。
狭义质量文化是指企业的全体员工为实现质量发展目标而自觉遵循的一些共同价值观和信念,它是企业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满足顾客对质量要求的精神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质量文化"。
二、质量文化的创新表现
质量文化体系内涵丰富,将企业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目标与价值系统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了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一)质量文化的结构化特征
质量文化作为一种与现代工业文明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化特征。从时间的横断面上看,质量文化的结构化特征由其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道德层面构成,这四个层面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共同组成了质量文化金字塔,与文化变革的抗性特征相一致,质量文化变革的抗性特征从物质层面到道德层面逐渐增强。
1、质量文化的物质层面
物质层面是质量文化的基础性层面,构成质量文化金字塔的基座。质量文化的物质层面由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现有物质性因素构成。一般来说,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物质性因素水平决定着该国或该地区质量文化的基本力量,在一个物质层面相对薄弱的国家,其质量文化的强度也相对较弱。但是,就影响力的大小而言,与其它层面相比,物质层面对质量文化强度的影响力相对较小。通过强化其它层面的作用,质量文化的强度能够得到显著地加强。
2、质量文化的行为层面
质量文化的行为层面建立在其物质层面之上,物质层面是行为层面的载体。行为层面体现为群体使用物质层面的因素创造财富的行为模式。在同样的物质层面之上,不同的行为模式将导致不同的质量文化强度。然而,与物质层面相比,行为层面对质量文化的影响更大。从地区经济的角度看,在物质层面水平基本相同的城市之间存在的质量文化强度的差异,通常归因于群体的行为模式差异。
3、质量文化的制度层面
质量文化的制度层面是塑造行为层面的主要机制。制度层面涉及以下三个方面。其中,标准化与规范体系提供了对行为及行为结果的指导与评价体系,揭示了质量实践活动的基本目标:满足既定的需要或期望。奖励制度体现出对行为模式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并传达出国家或地区管理当局的政治倾向。法律体系对质量文化的影响力依赖于三个方面,即执法的公正性、执法的及时性和质量法律体系的健全性。
4、质量文化的道德层面
质量文化的道德层面位于质量文化金字塔的顶层,既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它表现为群体积极主动地尊重与维护顾客主权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道德层面涉及以下四个群体价值取向,即尊重顾客主权;积极主动地维护社会质量文化的权威;追求行为结果的社会效益与完美主义;以及以连续与持久的眼光看待经济资源,倡导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质量文化的管理创新功能
质量文化对全体员工具有导向、凝聚、约束等功能,这些功能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1、质量文化的导向功能是企业提升质量工作的基本保障
质量是一个企业永恒追求的主题,是一个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为了提高质量,很多企业绞尽了脑汁,又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TQM),又是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今天导入了六西格玛,明天又学习TPM,结果时间和金钱花了不少,但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
2、质量文化的凝聚功能可以增强企业员工提高质量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以物或以过程为中心的质量管理理念下,员工缺少主动、自觉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我们知道,质量管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的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而质量文化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它以理念的灌输和习惯养成作为重点,通过质量文化的建立,让对质量的追求成为每位员工内在的价值理念,使企业和员工树立科学的质量价值观,把质量管理层的"强制性"要求变成员工的"自主性"行为,即把企业的质量工作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3、质量文化的约束功能所产生的软约束可以使员工产生自我管理的效应
作为一种文化的形式,质量文化也具有约束功能。它给企业员工树立了正确的质量价值观的同时,也建立了以职业道德为中心的员工行为规范,使得员工潜意识里能对影响质量工作的各种行为做出对与否的判断,说是潜意识是因为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本能的反应。同时,正确的质量文化一旦形成,文化固有的排他性就使其他任何有悖于现有文化的行为都为道德和舆论所排斥,通过这些无形的软约束,使得员工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三、企业质量文化建设
思想决定人们的态度,态度决定人们做人做事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就决定着人们计划与策略的选择、方法与工具的应用。只有从"管理"入手,从人的心与智入手,通过思想与态度的转变,通过预防为主而非事后把关的质量文化的形成,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企业成为"有用的和诚信的组织"。质量管理,重在管理质量,而质量即诚信,即组织对承诺的信守;所以,如何让每一个员工、让整个组织都能说到做到,第一次就做到,次次都做到,实质上,就是如何让质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第二天性的问题。
企业如果固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旧有观念,就会认为不影响使用就是好产品,制定的质量标准就会留有相当的余地;员工就会认为出点残次品在所难免,质量有瑕疵理所当然,就不会保持持续质量改进的热情,也不可能产生追求质量零缺陷的主动行为。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质量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质量管理哲学和质量文化。方法和过程可以模仿,但文化是具有原创性、自有性、独特性的,所以质量文化是无法复制的。每个企业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处的环境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走出充满自我个性的质量文化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文化在中国[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2]温德成,李正权.面向战略的质量文化建设[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3]卢国华.质量文化推动企业持续发展[J].现代企业文化,2009,(22).
[4]刘永贵,华月强.质量文化的孕育与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09,(25).
[5]瞿晓青.提升企业质量文化之我见[J].质量春秋,2009,(10).
作者简介:程艳玲,山东滕州人,山东财经大学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方法;孟亚男,山东章丘人,山东财经大学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