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做技巧指导,再让学生适当多练,相信作文一定会花艳果香。
【关键词】小学作文;阅读;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师生的难题。目前,小学生中对作文不感兴趣或害怕作文的还为数不少,不少学生为了应付只能胡编乱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作文中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现象。我认为原因就在语言的积累贫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名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妙笔生花。当然要想写好作文,光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小学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呢?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作过精辟论述: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
一、精读博览,广为采撷
叶圣陶说:“果能善读,自心深受所读书籍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大量阅读,可以拓宽知识渠道,增知识、广见闻。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了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思想,拓宽思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从文本阅读中积累素材
高尔基在回答“你是怎样学习写作的”这个问题时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能给我一种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
在阅读中都积累哪些素材、内容呢?既要积累生活经验、科学知识、思想观点,也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
要在阅读中进行积累,首先要认真细读,熟读文本,准确理解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还要反复推敲,仔细想一想文本在表达形式和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积累。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如:①摘抄文章中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重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书笔记)。②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型、提纲型读书笔记)。③把自己对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评价型读书笔记)。④把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感受型读书笔记)。⑤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构(想象型读书笔记)。需要强调的是:写读书笔记,最好要分类建册,以便日后查用。
(2)制作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3)作读书卡片。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作一个读书卡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刊)名称、书籍(或文章)等主要内容。
(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学期学习的课文最多三十几篇,这对小学生来说,这个量是很有限的。这跟《课标》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要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要着眼于课外补充,这就要求我们要广开阅读门路,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时空,多渠道为他们创设阅读的机会。
1.多途径精心为学生选择读物。
订阅少儿刊报,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低段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段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段我就指导他们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学生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学生耳熟能详,积累语言文字就得来全不费功夫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在黑板上,在收听、收看完后作适当讲解、赏析。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我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读物。趣味浓厚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意义深远的抒情散文。此外,还给学生推荐相关课本知识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在班上设立了图书角,开展阅读竞赛活动,定期评选“读书之星”。这样一来,为了争当“读书之星”,全班掀起了读书热潮。
2.指导背诵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提纲背诵的方法。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抓住重点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有些名言警句、诗歌,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背诵法没有此为基础的记忆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为防止遗忘,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提醒复习一下。
3.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不作笔记,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课内指导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就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取名《朝花夕拾》,专记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阅读笔记常见的类型有下列一些:(1)做摘记:根据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2)写提要: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归纳缩写。(3)写心得:写出感想和收获、疑问和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老师坚持批阅,并定期开展“讲、展、赛”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多读、深思、勤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及时归类,纳入旧知。
对积累的语言进行归类,有助于建立与旧知的联系,实现新的知识构建。按词语组合方式积累,如“ABB”式、“AABB”式、“AABC”式、ABAC、ABCC、ABCB。含有相同部分的词语如: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都以“天”开头;用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如: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等;按描写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颜色,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人物情态,描写自然景色等等。还有数量词组、“的”字词组。古诗可按作者、诗的种类、创作时间等积累。
5.剪贴法: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好的文句剪贴在自己的本子上。
二、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平时教学中,老师应把学生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新农村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的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身边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教师热爱关心学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爷爷奶奶勤俭节约……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田野庄稼、虫鱼鸟兽、日月星辰……通过观察,激起学生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情操。
(二)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习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第五册园地二写一个熟悉的人,进行作文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教师组织开展“夸夸他”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有可能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在记事方面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综合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世界之最报道”、“中国伟人介绍”,“家乡著名风景区导游”……平时结合学校活动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敬老院……让学生自办活动“周末心情日记交流”、“早晨新闻发布会”……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看我露一手”擂台赛……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三)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作文;阅读;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这是一个一直困扰师生的难题。目前,小学生中对作文不感兴趣或害怕作文的还为数不少,不少学生为了应付只能胡编乱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作文中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现象。我认为原因就在语言的积累贫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名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妙笔生花。当然要想写好作文,光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小学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呢?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作过精辟论述: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
一、精读博览,广为采撷
叶圣陶说:“果能善读,自心深受所读书籍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大量阅读,可以拓宽知识渠道,增知识、广见闻。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获得了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了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收思想,拓宽思路,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从文本阅读中积累素材
高尔基在回答“你是怎样学习写作的”这个问题时说:“我既直接从生活中得到印象,也从书本中得到印象……书本具有能给我一种在人的身上所没有看见和不知道的能力。”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
在阅读中都积累哪些素材、内容呢?既要积累生活经验、科学知识、思想观点,也要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写作知识和方法。
要在阅读中进行积累,首先要认真细读,熟读文本,准确理解内容,深入体会思想感情,然后,还要反复推敲,仔细想一想文本在表达形式和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积累。积累的具体方法有:
(1)写读书笔记:如:①摘抄文章中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重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摘抄型读书笔记)。②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部分的小标题(归纳型、提纲型读书笔记)。③把自己对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对文章写作形式的看法写出(评价型读书笔记)。④把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写出来(感受型读书笔记)。⑤改写文章或对文章中某一部分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文章的结构(想象型读书笔记)。需要强调的是:写读书笔记,最好要分类建册,以便日后查用。
(2)制作剪报。从自己所订阅的报刊上,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剪报本最好也要分门别类,有目录,以便查找使用。
(3)作读书卡片。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便作一个读书卡片,并在卡片上写清书名(文章题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载的报刊)名称、书籍(或文章)等主要内容。
(二)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学期学习的课文最多三十几篇,这对小学生来说,这个量是很有限的。这跟《课标》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要解决这个问题,显然要着眼于课外补充,这就要求我们要广开阅读门路,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时空,多渠道为他们创设阅读的机会。
1.多途径精心为学生选择读物。
订阅少儿刊报,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低段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段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段我就指导他们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电视、广播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学生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学生耳熟能详,积累语言文字就得来全不费功夫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在黑板上,在收听、收看完后作适当讲解、赏析。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我常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课外读物。趣味浓厚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的童话故事、催人泪下的战斗故事、意义深远的抒情散文。此外,还给学生推荐相关课本知识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在班上设立了图书角,开展阅读竞赛活动,定期评选“读书之星”。这样一来,为了争当“读书之星”,全班掀起了读书热潮。
2.指导背诵的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背诵,但不是死记硬背,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提纲背诵的方法。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抓住重点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有些名言警句、诗歌,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背诵法没有此为基础的记忆是机械记忆,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积累。为防止遗忘,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提醒复习一下。
3.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不作笔记,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课内指导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就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取名《朝花夕拾》,专记文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阅读笔记常见的类型有下列一些:(1)做摘记:根据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分类摘抄在笔记本上。(2)写提要: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归纳缩写。(3)写心得:写出感想和收获、疑问和评价……学生的读书笔记老师坚持批阅,并定期开展“讲、展、赛”活动,以此来激励学生多读、深思、勤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4.及时归类,纳入旧知。
对积累的语言进行归类,有助于建立与旧知的联系,实现新的知识构建。按词语组合方式积累,如“ABB”式、“AABB”式、“AABC”式、ABAC、ABCC、ABCB。含有相同部分的词语如:天长地久、天翻地覆、天高地厚,都以“天”开头;用反义词组成的词语如:南辕北辙、声东击西、大惊小怪、出生入死等;按描写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颜色,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人物情态,描写自然景色等等。还有数量词组、“的”字词组。古诗可按作者、诗的种类、创作时间等积累。
5.剪贴法: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好的文句剪贴在自己的本子上。
二、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平时教学中,老师应把学生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新农村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的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身边人物的工作表现:如教师热爱关心学生,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爷爷奶奶勤俭节约……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田野庄稼、虫鱼鸟兽、日月星辰……通过观察,激起学生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情操。
(二)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习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第五册园地二写一个熟悉的人,进行作文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作文前教师组织开展“夸夸他”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有可能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在记事方面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综合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世界之最报道”、“中国伟人介绍”,“家乡著名风景区导游”……平时结合学校活动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参观敬老院……让学生自办活动“周末心情日记交流”、“早晨新闻发布会”……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看我露一手”擂台赛……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三)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