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临床分离的32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药敏试验,了解本地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六安市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和青霉素呈现较高的耐药性。
关键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调查
中图分类号:S852.6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 9.10.010
0 引言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又名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家禽以7-10月为发病的高峰时段,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2]。由于本病发病急,死亡速度快,常给家禽养殖带来较大损失。本病的控制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要手段。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3]。为了解六安市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防控本病提供技术支持,对分离自六安市养禽户发病家禽的3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 1菌株来源
3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白于六安市部分养禽户,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为特征,解剖可见心冠脂肪出血、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肝表面有白色针尖样白色坏死点等特征性病变。
1.1.2 试剂
水解酪蛋白( MH)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细菌微量生化管购白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血琼脂培养基由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琼脂作基础,加入采集的无菌绵羊血液配制而成;青霉素、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新霉素、林可霉素、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等9种临床常用药物药敏纸片购白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以无菌方法将临床接诊的病死动物肝脏、心血,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37℃恒温培养18 - 24 h;挑取疑似菌株转接于麦康凯琼脂,37℃恒温再培养18 - 24 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将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特征的菌株分离纯化,进行生化鉴定。同时,挑选单个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美蓝染色,以观察细菌形态和染色特征。
1.2.2 药敏试验
采用WHO推荐的Kirby-B 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取经生化鉴定阳性菌株,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为0.5比浊单位,用无菌棉拭子均匀涂布在水解酪蛋白琼脂上,稍干后,放置药敏试纸(90 mm直径培养皿,每皿9种药敏纸片),37℃恒温培养24 h后,测定抑菌圈大小。以药敏纸说明书判定细菌敏感、中介和耐药。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特性
细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為成片迁延生长,呈表面光滑、湿润、半透明、奶酪状;在MH琼脂上,经分区划线后,单个菌落为奶油状、半透明、灰白色。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未见细菌生长。
2.2 染色镜检
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球状短杆菌;经美蓝染色后镜检,视野着色较淡,细菌呈小球状成对排列。
2.3 生化鉴定
被检测细菌分解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触媒、氧化酶阳性,吲哚试验阳性,尿素酶、鸟氨酸、赖氨酸、VP试验为阴性,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学特性[4]。鉴定的3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鸡源15株、鸭源6株、鹅源11株。
2.4 药敏试验
分离菌对临床常用的9种抗生素药敏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知,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新霉素表现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3.75%( 30/32)、84.38%( 27/32)、62.55%( 20/32)、59.38%( 19/32)、56.25%( 18/32),而对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和青霉素呈现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78.13%( 25/32)、62.5%( 20/32)、53. 13%( 17/32)、34.38%( 11/32).
3 讨论与结论
从本次调查分析,六安市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抗生素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情况,但对一些临床常用的药物如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的敏感性还处在较高水平,与一些文献报道的耐药程度严重性还有一定距离,这表明细菌的耐药性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与当地的用药习惯有关,也提示兽医工作者应引导养殖户科学合理用药,尽可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同时,在治疗中,注意疗程、剂量和轮换用药,并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防止疫病反复发作,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本次调查的3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在临床接诊中分离保存的。在初次分离时,如果培养基为血琼脂等营养较高的培养基,细菌通常在平板上呈成片融合生长,很难观察到单个菌落,这可能是由于接诊病例多为急性死亡家禽,体内有大量细菌,因此生长旺盛。另外,在禽霍乱病例诊治中,部分病例有反复发作的情况出现,即用药病好、停药又死亡,与饲养管理差、环境消毒不严有关。因此在治疗同时也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禽免疫力,严格环境消毒,以减少该病对养禽业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l]Y.M.Saif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71-886
[2]耿新.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 ll):187.
[3]陈红梅,程龙飞,邓辉,等.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分布[J].畜牧与兽医,2019,51(3):93-96.
[4]王建兵,王风叶.禽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畜牧兽医杂志,2015,34(1):90-91
作者简介:胡恒龙(1973-),男,安徽六安人,大专,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
关键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调查
中图分类号:S852.6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 9.10.010
0 引言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又名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1]。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家禽以7-10月为发病的高峰时段,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2]。由于本病发病急,死亡速度快,常给家禽养殖带来较大损失。本病的控制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要手段。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不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3]。为了解六安市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抗生素耐药情况,防控本病提供技术支持,对分离自六安市养禽户发病家禽的3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 1菌株来源
3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白于六安市部分养禽户,临床以发病急、死亡快为特征,解剖可见心冠脂肪出血、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肝表面有白色针尖样白色坏死点等特征性病变。
1.1.2 试剂
水解酪蛋白( MH)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细菌微量生化管购白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血琼脂培养基由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血琼脂作基础,加入采集的无菌绵羊血液配制而成;青霉素、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新霉素、林可霉素、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等9种临床常用药物药敏纸片购白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以无菌方法将临床接诊的病死动物肝脏、心血,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37℃恒温培养18 - 24 h;挑取疑似菌株转接于麦康凯琼脂,37℃恒温再培养18 - 24 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将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特征的菌株分离纯化,进行生化鉴定。同时,挑选单个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氏染色和美蓝染色,以观察细菌形态和染色特征。
1.2.2 药敏试验
采用WHO推荐的Kirby-B 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取经生化鉴定阳性菌株,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为0.5比浊单位,用无菌棉拭子均匀涂布在水解酪蛋白琼脂上,稍干后,放置药敏试纸(90 mm直径培养皿,每皿9种药敏纸片),37℃恒温培养24 h后,测定抑菌圈大小。以药敏纸说明书判定细菌敏感、中介和耐药。
2 结果
2.1 细菌培养特性
细菌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旺盛,為成片迁延生长,呈表面光滑、湿润、半透明、奶酪状;在MH琼脂上,经分区划线后,单个菌落为奶油状、半透明、灰白色。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未见细菌生长。
2.2 染色镜检
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为革兰氏阴性、球状短杆菌;经美蓝染色后镜检,视野着色较淡,细菌呈小球状成对排列。
2.3 生化鉴定
被检测细菌分解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触媒、氧化酶阳性,吲哚试验阳性,尿素酶、鸟氨酸、赖氨酸、VP试验为阴性,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学特性[4]。鉴定的3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中,鸡源15株、鸭源6株、鹅源11株。
2.4 药敏试验
分离菌对临床常用的9种抗生素药敏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知,所有菌株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和新霉素表现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3.75%( 30/32)、84.38%( 27/32)、62.55%( 20/32)、59.38%( 19/32)、56.25%( 18/32),而对林可霉素、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和青霉素呈现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78.13%( 25/32)、62.5%( 20/32)、53. 13%( 17/32)、34.38%( 11/32).
3 讨论与结论
从本次调查分析,六安市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对抗生素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情况,但对一些临床常用的药物如头孢噻肟、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的敏感性还处在较高水平,与一些文献报道的耐药程度严重性还有一定距离,这表明细菌的耐药性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与当地的用药习惯有关,也提示兽医工作者应引导养殖户科学合理用药,尽可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同时,在治疗中,注意疗程、剂量和轮换用药,并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消毒,防止疫病反复发作,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本次调查的32株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在临床接诊中分离保存的。在初次分离时,如果培养基为血琼脂等营养较高的培养基,细菌通常在平板上呈成片融合生长,很难观察到单个菌落,这可能是由于接诊病例多为急性死亡家禽,体内有大量细菌,因此生长旺盛。另外,在禽霍乱病例诊治中,部分病例有反复发作的情况出现,即用药病好、停药又死亡,与饲养管理差、环境消毒不严有关。因此在治疗同时也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家禽免疫力,严格环境消毒,以减少该病对养禽业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l]Y.M.Saif禽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71-886
[2]耿新.鸡巴氏杆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 ll):187.
[3]陈红梅,程龙飞,邓辉,等.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耐药性分析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分布[J].畜牧与兽医,2019,51(3):93-96.
[4]王建兵,王风叶.禽巴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畜牧兽医杂志,2015,34(1):90-91
作者简介:胡恒龙(1973-),男,安徽六安人,大专,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