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虎妈”唱响家教“战歌”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CL1986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出了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华裔女教授蔡美儿新著《虎妈的战歌》一书的书摘,其标题为“中国母亲何以更优越?”此文一出,蔡美儿(Amy Chua)一夜之间热爆全美,成为世界上最受争议的母亲在美国甚至在全球引发了一场“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蕾虎妈的故事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达到了一个高潮。这本书不过是一位华人妈妈育儿成功的个体经验,为什么在美国竟然引起那样大的轰动?美国甚至恐慌地发出了“中国式母亲的教育为什么更成功?”的诘问到成该如何看待这样一个有意思的教育现象和文化现象呢?
  
  “虎妈”蔡美儿的家教“战歌”
  
  “虎妈”档案:蔡美儿,是菲律宾华裔,白小随父母到美国,现居美国,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生于1962年,属虎。在她看来,虎代表着“强大、权威和凝聚力”,能够获得他人的“恐惧与尊重”,因此蔡美儿自称“虎妈”。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蔡美儿自有一套“虎妈”的原则,在其督导下,两个未成年女儿在同龄人中果然出类拔萃。蔡美儿将女儿的成功归因于其作为“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她的著作《虎妈的战歌》一书鲜明地体现了其“虎妈”的教育逻辑。
  ●蔡氏“家规”:不准夜不归宿;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有科目低于A;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当我看到美国的父母试图用一次又一次的表扬,来鼓励孩子完成那些诸如画出一条歪歪扭扭的线条或学会挥舞这样极其简单的任务时,我发现中国父母有两件事超越了美国的父母:(1)他们在孩子身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更美的梦想;(2)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路上到底能“走”多远、能“跳”多高。
  ●要想走向卓越,就得坚持不懈地练习、练习、再练习;而美国父母则不欣赏机械得重复。其实,不管是弹奏钢琴还是演算数学,一旦孩子展现了杰出的天赋,就会得到赞扬、钦佩和满足。这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自信的基石,并令艰苦卓绝、了无情趣的活动变得充满乐趣。这样的良性循环,使父母更容易引导孩子们登上更加努力的新台阶。
  ●为什么索菲娅3岁开始练钢琴,7岁获奖?在千难万难的“开头”,许多西方父母都会选择放弃。然而中国母亲却会在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
  ●“她真是神经错乱!”我听到女儿们一边窃窃私语,一边偷着乐。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在乎,我不像有些西方父母那样脆弱。我常常对女孩们说:“我的目标,是做一个为你们的未来着想的妈妈,不是要讨你们的喜欢。”
  ●中国父母要求孩子的考试成绩门门优秀,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做到。如果孩子没有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那么,一定是孩子不够用功。这也是中国父母为什么总是对孩子们不合格的表现会进行严厉指责、惩罚,让孩子感到羞耻的原因。
  ●让她重新回到钢琴前,露露把我折腾得够呛。她好一通拳打脚踢,并抓住乐谱把它撕成碎片。我将乐谱拼凑起来装进塑料套封里,这样,她就再也无法对乐谱“施暴”了。然后,我把露露的娃娃拖出去放到车上,告诉她:“如果你在明天之内不把‘小白驴’练得滚瓜烂熟,我就要把你的玩具一个接一个地捐献给教堂。”“我看你该去教堂了,干吗还待在那儿呀?”露露故意气我。我威胁她不准吃午饭和晚饭,甭想要圣诞节和犹太光明节礼物,更别说生日礼物,一两年、三年、四年,压根儿就别再惦记什么礼物!
  ●在教育孩子方面,中国父母可以做出西方父母似乎难以想象的事情,甚至在法律上采取行动。中国妈妈可以直截了当地对女儿说,“嗨,小胖子——减减体重吧!”相反,西方父母只能小心翼翼地围绕这个同样的话题,可能从“健康”入手“旁敲侧击”,绝不会提到半个“胖”字。而他们的孩子最后依然会陷入饮食混乱的反复调理和负面的自我形象中难以自拔。中国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有足够的坚强,来承担蒙受的耻辱并拿出实际行动重新改进。
  ●西方父母竭力去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真正的激情,支持他们自我的选择,给他们提供积极的肯定和成长的环境。而中国父母确信,保护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帮助他们为未来作好准备,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用实用的技术、工作的好习惯和内在的、没人能够带走的自信来武装他们。
  
  外媒看“虎妈”
  
  美国网站“商监圈”:为何中国家长比美国家长强?中国家长的严格教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与美国家长的溺爱和温和形成鲜明对比。如果家长的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做事效率高的成功人士,那么中国的母亲们无疑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
  美国《新闻周刊》:即便是中国妈妈教育的孩子分数高,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经济更好、人更有创造性,更不意味着中国社会更胜一筹。中国出不了比尔·盖茨,如果有钱,中国妈妈还是会把孩子送到哈佛。
  加拿大媒体:除了体育和戏剧外,蔡美儿不允许孩子达不到每科第一名。读到这里,我们不难想到,此人完全放弃了孩子的德育。这就好比让孩子把谁都当成自己的敌人。请问她的孩子有任何朋友吗?
  新西兰媒体:这种过分严厉的“虎妈式”教育,既让人着迷又让人恶心。这种教育中包含了一些智慧的东西。其中最关键性的就是父母的期许。研究显示父母的期待对于学业成绩影响力之强,要超过家庭结构因素,例如是否是单亲家庭等。
  英国媒体:美国人如此激烈的反应其实跟中美表现迥异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当美国遭遇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颓势时,中国却稳步前进在经济增长的道路上,与其向中国领导人寻求答案,还不如去问问“虎妈”。
  
   国内之争:正道还是悲歌?
  
  面对国际上基于不同教育文化、教育环境对“虎妈”之道的是非热议,面对虎妈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战果,中国国内那些普遍奉行“虎”式教育的父母;那些正在学习西式教育或走中西教育相结合的父母们则陷入了困惑与迷茫之中:养儿育女到底要不要践行“虎妈”之道?且看国内各届人士针锋相对的观点与论辩,也许迷茫中的父母们能从中受到切身家教理念的启发与警示。
  
  严厉家教 方为正道
  
  家长刘孟(从事企业管理):“虎妈”理论值得肯定。“虎妈”蔡美儿教育子女的方式并不新奇,可以说是很多中国家长的集中表现。虽然一些美国民众进行了抨击和反思,但我个人认为“虎妈”的行为大方向是值得肯定的,只是个别做法有些极端,这些情况在我自己孩子身上也出现过,我儿子在课外也学习萨克斯等乐器,我管教得也很严厉。   李老师(从事教育管理):为了孩子的前途,家教就该“狠一点”。如今在我周围,有很多中国爸爸、中国妈妈都是“虎妈”的粉丝。虎妈的家教虽然严格,但很实用。教育孩子,家长就得狠一点。“虎妈”的教育方式虽然在国内外引起争议,但她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还有许许多多严格管教孩子的中国“虎妈”。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为了让儿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他读幼儿园大班起我就当起了“陪读”,每天晚上做完作业才允许他玩一会,做不完则不许睡觉。我坚信,对孩子从小“抓一把”、“狠一点”,是为他的将来负责,宁可让孩子失去童年,也不能失去前途。
  胡子宏(《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一文作者):快乐童年,郁闷成年。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一向对他严格要求。从小时候的“三必打”(玩电源插座、玩火烧东西、过马路乱跑必须要挨打),到时下的“年级前20名,班级前5名”,这些规矩,保证了孩子的顺利成长和优良成绩。当我看到“虎妈”对孩子施加的家庭教育,我顿觉自愧不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如果眼光不够远,方法不够多,规矩不够严,那么,孩子成年后,势必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下风。如果你给孩子一个快乐而不刻苦学习的童年,那么,他就会有一个郁闷的成年。
  
  家庭教育的悲歌
  
  中国家长李妈妈: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律。我反对“母老虎”育子方式,我自己与上8年级的女儿一同面对数学难题,一同早起参加早锻炼,当孩子犯错时,我会选择合适的方式与孩子交流,重在让孩子明白的确是自己犯了错误,但不会过于严厉地苛求。
  尹建莉(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这位母亲太过强势,也比较自私。她要把自己的成功复制到孩子身上,她要用自己有限的能力设计孩子无限可能的未来。她教育的目的是“成功”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她家庭的整个教育价值取向是家长的,不是儿童的。可以说,蔡美儿作为家长的做法在教育学上完全找不到任何理论依据。
  孙瑞雪(教育家与儿童心理专家):被恐惧胁迫的孩子会充满抱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哪一种教育方法是正确的,而在于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待生命。蔡美儿的角度不是把孩子看成独立的生命体,不在意孩子的内在,而非常在意孩子将来怎样被社会接纳和承认,所以她的教育价值观来自社会价值系统:社会需要什么,她就把孩子锻造成什么。这个观察生命和养育生命的角度仅仅是被拘于当下社会的要求,具有功利性和潮流性,没有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生命。对教育方法的选择无所谓对错,但是有一点很明确,父母无权为孩子选择,孩子的生命不属于父母,属于你的只有你自己的生命。任何在恐惧中被胁迫的孩子,都会充满抱怨和愤怒,创造性的东西相对来说要少。
  杨东平(教育专家):“虎母战歌”不过是一曲中国母亲的悲歌、中国教育的哀歌。“虎妈妈”的教育之道在很多方面颠覆了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基本原理。当今社会,“打造优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商业蛊惑如雷贯耳,“24小时记下1000个英语单词”、对4岁幼儿的“思维训练”等等铺天盖地,“虎母战歌”歌声嘹亮,全社会教育价值观的扭曲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触目惊心。
  
  教育子女应中西合璧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也认为,美国教育思想比“虎妈”深厚,蔡美儿家教方式不科学。现代教育观念在美国发展了一百多年,其自由、民主、宽容的思想脉络非常清楚,是绝对不可以被轻视的。200多年前的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第一次提出了要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的地位,要让儿童像儿童一样地生活,让儿童自由自在的发展的理论。20世纪初,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全面继承了卢梭的思想,在儿童教育思想上就是以儿童为中心,这对美国、对全世界的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百年来,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美国影响深远,所以孩子在美国的地位非常高。而这一百年来,中国的教育思想基本上还停留在父母专制、包办代替、望子成龙这样的传统上,一直到1990年以后才开始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出现。作为标志性的就是出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次提出了未成年人的权利,这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思想是一致的。这个思想在中国也尚未普及。
  所以说中美儿童观、教育观差异巨大。像蔡美儿的思想是典型的中国式妈妈的思想,所谓这个“典型的”就是这种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父母绝对权威,对孩子严加管教,甚至惩罚措施很多,完全和西方相对的一种教育方式。
  国际上研究发现,最高层次的家教是民主式的家庭,其成才率最高,专制家庭第二位,成才率最低的是放任式的家庭,当然肯定比溺爱放任的家教好。但是蔡美儿的家教方式是不科学的。
  对于家庭教育孰优孰劣,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因此教育方式也不可以完全复制,家庭教育的个性比学校的办学个性更重要。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不同家庭可以采取适合其孩子的教育模式,不可简单地拷贝其他家庭的做法。所以,在培养孩子方面,我们必须尊重一项最基本的规律,那就是“因材施教”。如果大家因为看到蔡美儿的严厉教育在她的女儿们身上获得了一些成绩就盲目效仿,或因此就认为自己找到了“严厉教育”上的同道,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说,“虎妈”蔡美儿育女的举措,在宽松的美国家庭教育中还有点“矫枉过正”意义的话,那么,在我国家庭教育普遍以严格要求的氛围下,需要的则恰恰是另一极温和的教育。我们家庭教育的问题,往往是“过严”,而非“过宽”。由于在中国“赢者通吃”,所以父母把太多的压力放在了子女身上。而美国教育却更关注孩子的品质、创新和独立,小孩可以很自由,而这也因此造成了小孩学习太放松,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中美教育可以说是两个极端的教育,一个是“批评太多”,一个是“表扬太多”,所以真正正确的应该是两者的综合体。
  令人可喜的是,今天中美教育的差异比较已经从过去的单向比较演变为当前的双向比较,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扎实的基础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
  编者按:关于“虎妈”教育问题的争论可以告一段落了,尽管:“虎妈”之道是好是坏?中美教育孰优孰劣?……等一系列是是非非的问题都难以有标准的定论,但在观念和论点难以统一、僵持不下的境况下,争论本身的意义也许比答案更有价值。从大的方面来说,首先,《虎妈的战歌》所引发的争论之所以能使全世界都参与进来,这说明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中国、美国等个别国家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它更是一个全球性的核心教育问题;同时,通过参与这些争论,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国、各种文化之间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的互相了解、沟通和学习。“虎妈”教育之争对处于正在推行教育改革的中国来说更有价值。作为“虎妈”教育的发源及盛行之地,通过争论,会使广大的教育机关、教育工作者、学者、家长更深层次地反思和审视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其中,尤其对那些名符其实的“虎爸”、“虎妈”或执行“放任”、“溺爱”等家教原则的爸妈来说,关注或参与此次争论无疑是一次学习家庭教育理念的绝好时机。
  
  责编 王敬川
其他文献
人体自燃———这是真实事件还是凭空捏造?不论相信与否,我们将一同检验证据,看看科学与超自然现象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我们生活在一个危险的世界里,身边有各种易燃、易爆的东西。那么,我们的身体会不会突然起火?这种想法存在已久,一些莫名其妙的燃烧现象似乎也证实了人体自燃的发生。  “人体自燃”似乎一直存在  1986年3月26日傍晚,美国纽约州北部的消防员接到报案,请他们去调查一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火灾。
腾讯科技  2020年中国首个太空机器人将进入太空  据相关研究人员透露,中国将于2020年前将其首个太空机器人送往太空执行一系列任务,如给卫星添加燃料、修建空间站等,甚至还可能开展军事任务。  这种机器人拥有设计独特的机械臂,每条机械臂上有数个“关节”,帮助其完成添加燃料的操作。它们将在太空中停留数年,所携油箱足够为多个卫星和飞船添加燃料,这样有效减少了因卫星而导致的太空垃圾。(来源:腾讯科技2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光明和温暖,以此排遣暗夜的漆黑和清冷。  星移斗转,时光飞逝。  曾几何时,在现代城市灯光的包围中,仰望星空渐渐成为都市人的奢求。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见。《星星点灯》的诗意,消弭在灯火辉煌里。  对面幕墙玻璃反射的白光,让你双眸眯起;街角LED显示屏滚动的大字,令你视神经短路;办公室里雪白的纸张,使你头昏目眩……  在强光的围剿中,人
学习没有起跑线,大脑终生具有可塑性;逼迫难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学的时候学得最快;大脑是个有限的资源,很少人得天独厚样样好……运动、游戏和阅读就是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三个方法。  大脑的重要性  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大脑的大致构造:比如有一部分是额叶,具有大脑发展中最高级的整合功能,还有的部分负责听觉等。因此,父母不能打孩子,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因为这可能造成孩子大脑生理机制的损伤。而大脑一旦损伤,人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理工科研界几乎一直是男性的天下,虽然绿叶中也间或有一星半点红花,但就绝对数量而言,实在不成气候。诺贝尔奖获奖人中男女比例也是相差悬殊,更不必说从未有女性获得“数学诺贝尔”菲尔茨奖,许多人就基于此认为:相比男性,女性在科研上存在着某些先天劣势。  公开表达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最著名者莫过于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2005年,他宣称女性在学术界顶峰位置寥寥无几的原因是先天的智商差异。
美国  光隐身等新材料相继问世  科学家设计出具有可变折射率的材料,开发出首个可见光“隐身斗篷”;声呐探测不到的“隐声衣”则是由超介质材料制造的声音线路,通过弯曲或扭转来控制声波;利用原子之间能反复形成共价键的原理研制的具有超强自修复能力的聚合物材料,破碎后只需紫外线照射便能重新长在一起;在加热和低压下让普通蔗糖接触流动的氢气和氩气,10分钟即制造出纯净的单层石墨烯,其厚度可通过调整气体的流动控制
物理学家用粒子加速器来回答基础物理学的问题——宇宙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物体具有质量等。很多粒子加速器个头巨大,在芝加哥附近的费米实验室里的万亿电子伏加速器Tevatron的周长有六公里,而日内瓦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则还要再大四倍,并且,它们都非常昂贵。  在某些方面,它们是纯研究用仪器的典范。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些机器在研究之外一无是处的话,你就out了。  早在几十年前,粒子加速器就逐渐走出实验室
近日,机器人医生“沃森”在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上岗。该中心和IBM经过一年的合作,联合开发出一款供“沃森”使用的癌症治疗软件,名叫“肿瘤专家顾问”。  沃森是自2007年开始,由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2011年,沃森在美国综艺节目“危机边缘”里打败了最高奖金得主布拉德·鲁特尔和连胜纪录保持者肯·詹宁斯,从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沃森为什么能这么聪明呢?因为它储存了数百万的文档资料,包括字典、百
马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初中生的母亲,前些日子,我们读初二的女儿强行“霸占”了一间闲置的小屋,并在小屋门上贴了一张“告示”:早上7:00之前父母不得入内;晚上7:30-10:00家长不许打扰,有事请敲门。我们对孩子的做法非常不理解,感到孩子大了开始与我和她爸爸疏远了,真是让人伤心。  无独有偶,我的一位朋友不久前搬进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居住条件改善了,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但他15岁孩子的要求却让
做饭、洗澡、上厕所……其中一些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细节却会侵蚀你的健康。美国《男性健康》等健康杂志近日载文,列举了9个容易出错的生活细节,看看你平时做得是否正确。  剔牙不照镜子  剔牙时不照镜子不仅会漏掉许多牙缝中细小的残渣,还会在无意中伤到牙龈。此外,美国曼哈顿牙科专家詹妮弗·雅布罗博士表示,先用牙刷将较大食物残渣刷掉后,再用牙线清洁牙缝中的细小残留物,还有利于将牙膏中的氟化物送至牙缝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