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老国企”,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崛起的“新国企”,在改革开放30年与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都面临着文化转型。
更需包容心态
纵观如今中国企业的战略规划,尤其大型国有企业,国际化已经是它们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浪潮中,大致出现了四种比较常见的模式:第一种,是为国外品牌代工的格兰仕模式;第二种,是充分利用国内成本优势把产品销售到国外的华为模式;第三种,是采用资本运作的联想模式;第四种,是到国外建厂的海尔模式。
在这四种模式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日益倾向于第三种模式和第四种模式。比如:金融业中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把在国外建立分行作为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并积极参与海外银行的收购或投资行为。截至2007年年底,工商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总数已达112家,已与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49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而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石油行业,也纷纷把国际化作为战略重点,尤以投资海外油气资源项目为主攻方向。2007年中石化已在执行的海外油气资源项目达到了30个,初步形成非洲、俄罗斯、中亚、南美、中东等海外战略重点地区。另外在制造行业,大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都纷纷提出了海外建厂计划,宝钢在巴西合资建立钢厂,首钢也在积极运作泰国建厂计划。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深入参与国际化,必将对国有企业原有的主体文化带来冲击,这就是跨文化融合问题。这需要国有企业一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并包容国外的文化习惯和行为模式,另一方面是要对现有的主体文化进行适当的提升甚至调整。
突破保守规则
自主创新已成中国企业发展大势,而国企很自然地会成为反应最为积极的企业群体。但是,创新战略的提出,必然会对国有企业原有的主体文化提出强烈挑战和新要求。
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奎因1988年开发的竞争性文化价值模型,组织文化可以分为目标导向型、规则导向型、支持导向型、创新导向型四种。
看看那些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优秀企业的文化导向结构图,它们的文化形态大多是“支持导向型”和“创新导向型”的,而“规则导向型”和“目标导向型”显弱。但是,我们的大部分国有企业,惯性的文化导向结构恰恰相反,是“规则导向型”强,而“创新导向型”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以及管理模式,一直都极为强调内部控制、强调遵规守纪,因而文化导向上以控制导向尤为突出,创新导向则显弱势,整体表现就是比较稳健,甚至保守了。
所以,对于国企,实行创新战略就必须对原有的主體文化导向进行相应调整,在进一步优化控制导向的前提下,突破守旧规则,强化创新导向。
多元思维是出路
从国有企业的发展实践看,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都选择了迅速扩张的道路,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有的企业选择了沿产业链上下延伸,有的企业选择了区域扩张,而有的企业选择了非相关多元化。
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扩张道路,都将会对原有的主体文化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不同行业文化的影响,也可能来自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随着多元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原有的主体文化与新业务领域的文化必将产生冲突而需要我们同样重视文化转型问题,形成大视野和多视角的文化思路。
文化转型的四大方向
那么,面对国际化、创新、多元思维三大浪潮的冲击,国有企业为顺应外部环境变化、适应内部战略发展需要,亟需对自身的企业文化作怎样的转型和改变呢?以下四方面很重要。
重塑主人翁精神
以前我们讲主人翁精神,主要涵盖敬业拼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文化要素,强调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性的逐渐开放,传统的主人翁精神日益脱离了现代职工群体,成为了“大空话”、“大忽悠”。因此,我们需要赋予主人翁精神以新的含义,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推陈出新而发扬下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融入“人本”思想。
以“人本”为核心的新主人翁精神,在本质上要强调员工与企业共发展:一方面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在核心诉求上,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尤其是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需求;在组织行为上,要通过组织的制度安排、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式,把新主人翁精神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要像个“领跑者”
现阶段,我们越来越多的国企已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奠定行业强势地位,这种行业地位的变化,对国企的企业文化也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学习至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学习的作用要胜于市场的作用。大部分国企虽然在市场份额、销售收入等绝对数据上位居世界前三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收益率、科技含量等相对指标,尤其是在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方面,仍与世界领先水平相去甚远。所以,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学习是必须深入骨髓的。
其次,要更加自信、开放、包容。随着部分国企在世界上赢得了一席之地,我们的国企领导者和员工应以更自信的心态迎接来自世界的挑战,以更开放的心态推动行业的发展,以更包容的胸怀接受民族文化的差异,这是迈向世界领跑者的中国企业的必修课和必备素质。
创新文化要“落地”
创新一词,中国企业已经喊了很多年,但真正把创新融入经营管理的企业并不多,在国企中就更少。现阶段,无论是宏观的国家产业结构,还是微观的企业产品结构,都面临着升级换代的压力。同时,在管理上、思维上,国企都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以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需要。创新文化,现在不是要不要建立问题,关键是落地问题。
要把创新文化落到实处,必须是“整体入手,系统推进”。在组织架构上,创立独立的技术研究机构;在绩效考核上,设计可量化的有效指标,并严格执行;在培训上,根据职业发展通道,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在环境上,要培养创新的工作氛围,来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
重视亚文化探索
目前,国企的集团文化(母文化)处于极为强势的地位,亚文化基本上没有形成。从国企分子公司的文化建设实践来看,分子公司基本上是参照集团文化来进行自身文化建设的模拟,僵化理解,又五花八门,真正在母系统下的“个性文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和体现。但是,从企业管理的实践看,分子公司的亚文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非相关多元化的分子公司。所以下一步,国企必须把文化融合提上文化建设的重要日程。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需要同步发展和提升。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必须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的转型和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国有企业继续乘风破浪,屹立世界。
(本文作者系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顾问)
责任编辑:王 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