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夜的何芙霞,真是美。娥眉淡扫,朱唇轻点,湖蓝色的偏襟右衽短襦,搭配过膝黑色长裙,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装束,何芙霞竟穿出如此的清远深美。
诗人刘大自在那一刻,是恍惚的,满城浮动的桂香,琉璃也似的月色,令他恍若梦中,而梦,如此真实。
那女孩,像仙子一般,亭亭玉立于赛诗台,朗诵的,正是他的“学剑”之诗《我有匕首行》:“贪生可羞不如死,生死向前宁畏仇,匕首在颈头在手,砉然一声仇无头。仇无头,大白浮,佐君豪饮君快否!”声调并不高,却字字锵铿,透着凛然的气势,眼角眉梢,尽是傲人的风骨。她清脆的嗓音,像纤细的指尖,颤动了他的心弦。也是在那时,他知道她叫何芙霞,二年级学生。从此,这个名字,在他的生命里,让他快乐,让他痛苦,让他魂牵梦萦,让他心碎神伤,再也不曾消失。
刘大白是浙一师鼎鼎大名的才子,他作风硬朗,潇洒儒雅,才学广博,与陈望道、夏丐尊、李次九合称五四时期“浙江四杰”,谑号“四大金刚”。他旧学功底深厚,填得一手好词,15岁就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举人,20世纪20年代初,他的一首《卖布谣》撼动万人心魄。而他却是宣扬新文化的骁将,他说文言是“鬼话文”,白话是“人话文”。他写的新诗感情浓烈,语言明快,通俗易懂,别具一格,深受学生们欢迎。
何芙霞热爱文学,是文采颇好的文学青年,对刘大白仰慕已久,常以他不是她班上的任课老师为憾。刘大白的《我有匕首行》,她最为喜爱,每每读来都激昂快慰,心潮起伏,久久不息。
诗人总少年。诗人的爱情,特别激情四射,爱恋时期,诗人的心是挂在胸膛之外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它那鲜红的颜色,在起伏地跳动。刘大白追求何芙霞,特别痴狂。他给她写信,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情诗,他亲吻她的每一封回信,给每一封回信编号。他说:“恋人底小影,只有恋者底眼珠,是最适当的框子。”心中有爱,就像石榴里包裹着一颗颗晶亮剔透的果实,轻轻剥开,便滚落一地。刘大白的情诗,似凝露的山花,似沉哀的落月,字字句句,都是感人肺腑的珠玑。他的《我愿》,极为有名:“我愿把我金刚石也似的心儿,琢成一百单八粒念珠,用柔韧得精金也似的情丝串着,挂在你雪白的颈上,垂到你火热的胸前,我知道你将用你底右手掐着。当你一心念我的时候,念一声‘我爱’,掐一粒念珠;缠绵不绝地念着,循环不断地掐着,我知道你将往生於我心里的净土。”他的爱,炽烈深沉。
何芙霞深受五四精神熏陶,是勇于追求自己爱情的新女性。刘大白的爱,正是她所渴望的。一个爱的微笑,一束爱的眼眸,都照彻彼此的心灵。相恋一个月,他们便闪电结婚。
他们的结合虽备受文人雅士们称道,但师生相恋而结婚,在当时尚属畸形婚姻,为世俗不齿。婚后,刘大白被迫从浙一师辞去教职,何芙霞也没有继续读书,一起回到丈夫老家,过上隐居写作生活。
他们隐居在浙南一个山清水秀的桃源之乡,一座古朴的江南民居,刘大自取名叫“白屋”。轻风将屋外满塘的池水揉皱,牧童在牛背上吹起短笛,格花窗棂下,一张古朴的桌案,摆放着线装古籍、湖笔、徽纸,他在窗下思考,创作诗歌,她在厨房里辛勤劳作,愉快地哼着小曲。他爱她,写《霞底讴歌》表达他的深情。“当朝暾将出以前,她接受了光明底最先,把最美丽的赠给我了;当夕阳既沉以后,她保留了光明底最后,把最美丽的赠给我了。”那时的他们,春深花好,花是双开,人是对笑。
一年后,在友人的推荐下,刘大白受聘于上海复旦大学,任大学部文科教授。他准备在上海安顿好再接妻子过去。临行前,他郑重地将两粒红豆交给她珍藏。这双红豆,是朋友所赠,刘大白极为喜爱,常常把玩。他还填了三首咏双红豆的词给妻子,其中一首这样写:“豆一双,人一囊,红豆双双贮锦囊,故人天一方。似心房,当心房,偎着心房密密藏,莫教离恨长。”情韵绵邈,难舍难分,见物思人,聊慰离愁别恨。
也许,太热烈的感情,真的不易长久。刘大白到上海后,整日写相思:“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可是,当他在上海找好房子,满心欢喜期待与爱妻团聚时,何芙霞却移情别恋,她爱上了一个年轻的警察,并准备离家出走。刘大白得知后,犹如晴天霹雳,心痛难当,但他没有痛斥,也不忍责怪,他想以自己的真心真情感化妻子。他彻夜无眠,带泪写下了一封长信给她,劝她留下来。他怕她不看信,还在信封上写下:此信不寻常,中有泪千行。他给她写了一首题为《别》的诗,希望她能回心转意:“月团圆,人邂逅;月似当年,人似当年否?往事心头潮八九,怕到三更,早到三更后。梦刚成,醒却陡;昨夜惺忪,今夜惺忪又。病里春归人别久,不为相思,也为相思瘦!寄相思,凭一纸;只要平安,只要平安字。隔日约她通一字,信到何曾,信到何曾是!订归期,还在耳;也许初三,也许初三四。未必魂归无个事,是梦何妨,是梦何妨试?”只是这一切,已留不住那颗脱缰野马的心。女人的心,柔软起来似水,坚硬起来如冰。他的深情不仅没打动她,她竟拿着这首为她而写的诗,到情人那里邀宠献媚,一边躺在情人怀中温存软语,一边怪声怪气念着这首诗。何芙霞的背叛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刘大白那颗孤傲的心。曾经的巴山夜话只成凄风苦雨,曾经的绕指柔情已成断肠利剑,她的背影在诗人的眼里幻化为一只断线的风筝,随风飘逝在支离破碎的苍穹里。
她绝然离去,让他饱尝了人格的羞辱与心灵的痛楚。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爱有多深,痛就有多切,他的心在滴血,他的愁眉,再不曾舒展过。
爱情幻灭了,诗心也熄灭,刘大自弃文从政。几年后,官居教育部常务次长。不久,他便觉察到“高处不胜寒”,三十年不曾通信的亲戚来了信,二十年前的不知是谁的学生,也来了信,道贺、谋事、请题字、请作发刊词的信纷至沓来。何芙霞也找上门来。一个慵懒的春天的午后,她跪在刘大白面前,乞求重归于好。他几乎认不出她了,满面皱纹,华发早生,背微微驼起。她紧紧地抓住他的衣襟,哀哀地啜泣。刘大白一言不发,看着脚下的女人,泪水横溢。他知道,心底深处,那夜的她,那么美的她,永远永远都不在了。他写下八个字给她:“为时已晚,无可商量。”此后,暗地里,刘大白化名每月汇三十元接济她,直至他离开人世。
名在上人在下,人被名压得步履蹒跚,一心想著书立说的刘大白,心力交瘁,诸病齐发。1930年底,他辞去了次长职务,悄悄回到杭州,闭门写作,又做起了诗人。无奈半年后,病情迫使他再次搁笔。自那以后,他的情绪一直不佳,“对于人生,开始有点厌倦了,想请个无期的长假”。他常常读书至深夜,烟也抽得多起来,以至原有的肺病加重。他立下遗嘱:死后将心肺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并且要水葬,最好在下午两三点钟钱塘江涨潮时,将他投入滚滚江波中。
五十三岁的刘大白走了,送别的人群中,一位苍老憔悴的妇人泪流满面,抚棺恸哭。众人散去,残阳如血,霜风凄紧,她仍伫立在他坟前,任风撩拨她灰白的发丝,吹起她黑色的裙角,她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精致的布包,缓缓打开,一双红豆仍然晶莹如血滴!
诗人刘大自在那一刻,是恍惚的,满城浮动的桂香,琉璃也似的月色,令他恍若梦中,而梦,如此真实。
那女孩,像仙子一般,亭亭玉立于赛诗台,朗诵的,正是他的“学剑”之诗《我有匕首行》:“贪生可羞不如死,生死向前宁畏仇,匕首在颈头在手,砉然一声仇无头。仇无头,大白浮,佐君豪饮君快否!”声调并不高,却字字锵铿,透着凛然的气势,眼角眉梢,尽是傲人的风骨。她清脆的嗓音,像纤细的指尖,颤动了他的心弦。也是在那时,他知道她叫何芙霞,二年级学生。从此,这个名字,在他的生命里,让他快乐,让他痛苦,让他魂牵梦萦,让他心碎神伤,再也不曾消失。
刘大白是浙一师鼎鼎大名的才子,他作风硬朗,潇洒儒雅,才学广博,与陈望道、夏丐尊、李次九合称五四时期“浙江四杰”,谑号“四大金刚”。他旧学功底深厚,填得一手好词,15岁就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举人,20世纪20年代初,他的一首《卖布谣》撼动万人心魄。而他却是宣扬新文化的骁将,他说文言是“鬼话文”,白话是“人话文”。他写的新诗感情浓烈,语言明快,通俗易懂,别具一格,深受学生们欢迎。
何芙霞热爱文学,是文采颇好的文学青年,对刘大白仰慕已久,常以他不是她班上的任课老师为憾。刘大白的《我有匕首行》,她最为喜爱,每每读来都激昂快慰,心潮起伏,久久不息。
诗人总少年。诗人的爱情,特别激情四射,爱恋时期,诗人的心是挂在胸膛之外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它那鲜红的颜色,在起伏地跳动。刘大白追求何芙霞,特别痴狂。他给她写信,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情诗,他亲吻她的每一封回信,给每一封回信编号。他说:“恋人底小影,只有恋者底眼珠,是最适当的框子。”心中有爱,就像石榴里包裹着一颗颗晶亮剔透的果实,轻轻剥开,便滚落一地。刘大白的情诗,似凝露的山花,似沉哀的落月,字字句句,都是感人肺腑的珠玑。他的《我愿》,极为有名:“我愿把我金刚石也似的心儿,琢成一百单八粒念珠,用柔韧得精金也似的情丝串着,挂在你雪白的颈上,垂到你火热的胸前,我知道你将用你底右手掐着。当你一心念我的时候,念一声‘我爱’,掐一粒念珠;缠绵不绝地念着,循环不断地掐着,我知道你将往生於我心里的净土。”他的爱,炽烈深沉。
何芙霞深受五四精神熏陶,是勇于追求自己爱情的新女性。刘大白的爱,正是她所渴望的。一个爱的微笑,一束爱的眼眸,都照彻彼此的心灵。相恋一个月,他们便闪电结婚。
他们的结合虽备受文人雅士们称道,但师生相恋而结婚,在当时尚属畸形婚姻,为世俗不齿。婚后,刘大白被迫从浙一师辞去教职,何芙霞也没有继续读书,一起回到丈夫老家,过上隐居写作生活。
他们隐居在浙南一个山清水秀的桃源之乡,一座古朴的江南民居,刘大自取名叫“白屋”。轻风将屋外满塘的池水揉皱,牧童在牛背上吹起短笛,格花窗棂下,一张古朴的桌案,摆放着线装古籍、湖笔、徽纸,他在窗下思考,创作诗歌,她在厨房里辛勤劳作,愉快地哼着小曲。他爱她,写《霞底讴歌》表达他的深情。“当朝暾将出以前,她接受了光明底最先,把最美丽的赠给我了;当夕阳既沉以后,她保留了光明底最后,把最美丽的赠给我了。”那时的他们,春深花好,花是双开,人是对笑。
一年后,在友人的推荐下,刘大白受聘于上海复旦大学,任大学部文科教授。他准备在上海安顿好再接妻子过去。临行前,他郑重地将两粒红豆交给她珍藏。这双红豆,是朋友所赠,刘大白极为喜爱,常常把玩。他还填了三首咏双红豆的词给妻子,其中一首这样写:“豆一双,人一囊,红豆双双贮锦囊,故人天一方。似心房,当心房,偎着心房密密藏,莫教离恨长。”情韵绵邈,难舍难分,见物思人,聊慰离愁别恨。
也许,太热烈的感情,真的不易长久。刘大白到上海后,整日写相思:“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可是,当他在上海找好房子,满心欢喜期待与爱妻团聚时,何芙霞却移情别恋,她爱上了一个年轻的警察,并准备离家出走。刘大白得知后,犹如晴天霹雳,心痛难当,但他没有痛斥,也不忍责怪,他想以自己的真心真情感化妻子。他彻夜无眠,带泪写下了一封长信给她,劝她留下来。他怕她不看信,还在信封上写下:此信不寻常,中有泪千行。他给她写了一首题为《别》的诗,希望她能回心转意:“月团圆,人邂逅;月似当年,人似当年否?往事心头潮八九,怕到三更,早到三更后。梦刚成,醒却陡;昨夜惺忪,今夜惺忪又。病里春归人别久,不为相思,也为相思瘦!寄相思,凭一纸;只要平安,只要平安字。隔日约她通一字,信到何曾,信到何曾是!订归期,还在耳;也许初三,也许初三四。未必魂归无个事,是梦何妨,是梦何妨试?”只是这一切,已留不住那颗脱缰野马的心。女人的心,柔软起来似水,坚硬起来如冰。他的深情不仅没打动她,她竟拿着这首为她而写的诗,到情人那里邀宠献媚,一边躺在情人怀中温存软语,一边怪声怪气念着这首诗。何芙霞的背叛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刘大白那颗孤傲的心。曾经的巴山夜话只成凄风苦雨,曾经的绕指柔情已成断肠利剑,她的背影在诗人的眼里幻化为一只断线的风筝,随风飘逝在支离破碎的苍穹里。
她绝然离去,让他饱尝了人格的羞辱与心灵的痛楚。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爱有多深,痛就有多切,他的心在滴血,他的愁眉,再不曾舒展过。
爱情幻灭了,诗心也熄灭,刘大自弃文从政。几年后,官居教育部常务次长。不久,他便觉察到“高处不胜寒”,三十年不曾通信的亲戚来了信,二十年前的不知是谁的学生,也来了信,道贺、谋事、请题字、请作发刊词的信纷至沓来。何芙霞也找上门来。一个慵懒的春天的午后,她跪在刘大白面前,乞求重归于好。他几乎认不出她了,满面皱纹,华发早生,背微微驼起。她紧紧地抓住他的衣襟,哀哀地啜泣。刘大白一言不发,看着脚下的女人,泪水横溢。他知道,心底深处,那夜的她,那么美的她,永远永远都不在了。他写下八个字给她:“为时已晚,无可商量。”此后,暗地里,刘大白化名每月汇三十元接济她,直至他离开人世。
名在上人在下,人被名压得步履蹒跚,一心想著书立说的刘大白,心力交瘁,诸病齐发。1930年底,他辞去了次长职务,悄悄回到杭州,闭门写作,又做起了诗人。无奈半年后,病情迫使他再次搁笔。自那以后,他的情绪一直不佳,“对于人生,开始有点厌倦了,想请个无期的长假”。他常常读书至深夜,烟也抽得多起来,以至原有的肺病加重。他立下遗嘱:死后将心肺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并且要水葬,最好在下午两三点钟钱塘江涨潮时,将他投入滚滚江波中。
五十三岁的刘大白走了,送别的人群中,一位苍老憔悴的妇人泪流满面,抚棺恸哭。众人散去,残阳如血,霜风凄紧,她仍伫立在他坟前,任风撩拨她灰白的发丝,吹起她黑色的裙角,她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精致的布包,缓缓打开,一双红豆仍然晶莹如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