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里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的提高。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青少年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身心潜能充分发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提高心里健康水平,防止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那么,如何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管理能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和保持良好的课堂环境和秩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课堂纪律行为进行处理,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机以及指导学生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进而影响学生心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其次,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包括师生关系、班风、课堂气氛等。教学环境论研究表明,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身心产生巨大影响。优化的课堂心理环境能营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发展。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一是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二是适当开展课堂竞赛,进行奖励,让学生多体驗成功。
最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因此,课任教师都要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学科教学内容中寻找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和智能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
二、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渗透心里健康教育
学校文化环境包括物质的静态环境,如校容校貌等。精神环境,包括校风,学校各种人际关系,及动态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这两种环境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熏陶的作用。一个好学生在不良学风的学校或班级中,也会不思进取,一个差的学生在具有良好学风的学校或班级中学习,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里健康的环境,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物质环境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校园干净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空气通畅,给人以美的享受。校园的物质环境固然重要,但精神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更大。怎样建设校园精神的环境呢?首先,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风建设是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学校环境的最高境界。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催人积极上进、团结,而消极校风则使人情绪低落,感到压抑,纪律松懈,师生关系紧张,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带来极坏的影响。建立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关怀的教师、学生成长环境需要的激励和关心机制,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学校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精神环境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相反,专制、紧张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沟通,重视学生意见,多给学生合理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嘲弄学生。其次,教会学生交往沟通技能,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成绩很好,但在同学中很孤立,有的学生目中无人,自我中心,有的同学想与同学交往可不知用什么方法。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别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再次,建设充满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充满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校庆、毕业典礼、校运会、升旗仪式、军训、志愿者公益活动、文化科技艺术等活动将影响学校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因此,通过精心策划使这些活动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并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将优秀学生的照片,优秀学生作品陈列在走廊墙上,让每一个墙面“说话”。这些活动,成为校园一道亮丽文化风景线,熏陶着学生心理,同时,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也加强学生心理行为训练。
三、开展预防、预警、干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通过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修养,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自觉地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达到预防目的。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积极向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并引导其解决问题,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将学生心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从而达到预警作用。
(二)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档案,纠正学生不良行为
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心理档案,是学生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挖掘自己潜能,进行自我教育的依据。同时,它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资料,是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的助手。建立心理档案,使心理档案在教师在干预,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发挥依据、助手、参谋的作用。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也有许多。本文就课堂教学、环境建设、心理咨询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身心潜能充分发挥,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培养乐观进取、自信、自律、负责守信、友善合群、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提高心里健康水平,防止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那么,如何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管理能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和保持良好的课堂环境和秩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课堂纪律行为进行处理,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机以及指导学生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进而影响学生心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
其次,优化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包括师生关系、班风、课堂气氛等。教学环境论研究表明,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身心产生巨大影响。优化的课堂心理环境能营造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发展。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一是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二是适当开展课堂竞赛,进行奖励,让学生多体驗成功。
最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学科教学既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因此,课任教师都要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学科教学内容中寻找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和智能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
二、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渗透心里健康教育
学校文化环境包括物质的静态环境,如校容校貌等。精神环境,包括校风,学校各种人际关系,及动态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这两种环境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熏陶的作用。一个好学生在不良学风的学校或班级中,也会不思进取,一个差的学生在具有良好学风的学校或班级中学习,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建设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里健康的环境,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物质环境来说,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角落都给人以美的感受,校园干净整洁,令人赏心悦目,空气通畅,给人以美的享受。校园的物质环境固然重要,但精神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更大。怎样建设校园精神的环境呢?首先,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校风建设是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学校环境的最高境界。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催人积极上进、团结,而消极校风则使人情绪低落,感到压抑,纪律松懈,师生关系紧张,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带来极坏的影响。建立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关怀的教师、学生成长环境需要的激励和关心机制,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学校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精神环境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相反,专制、紧张的师生关系,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育观念,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沟通,重视学生意见,多给学生合理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嘲弄学生。其次,教会学生交往沟通技能,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成绩很好,但在同学中很孤立,有的学生目中无人,自我中心,有的同学想与同学交往可不知用什么方法。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学会交往、合作、懂得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别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再次,建设充满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充满浓郁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校庆、毕业典礼、校运会、升旗仪式、军训、志愿者公益活动、文化科技艺术等活动将影响学校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因此,通过精心策划使这些活动负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并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将优秀学生的照片,优秀学生作品陈列在走廊墙上,让每一个墙面“说话”。这些活动,成为校园一道亮丽文化风景线,熏陶着学生心理,同时,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也加强学生心理行为训练。
三、开展预防、预警、干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与心理咨询相结合
通过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修养,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自觉地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达到预防目的。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时,积极向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并引导其解决问题,通过心理咨询辅导,将学生心理问题消除于萌芽状态,从而达到预警作用。
(二)设立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档案,纠正学生不良行为
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心理档案,是学生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挖掘自己潜能,进行自我教育的依据。同时,它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资料,是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的助手。建立心理档案,使心理档案在教师在干预,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发挥依据、助手、参谋的作用。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也有许多。本文就课堂教学、环境建设、心理咨询三方面来探讨如何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