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南》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园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促使我园的保教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于我园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园建于1976年,班级容量由原来的十几个孩子过渡到了60、70人、最大限度的扩充到18个教学班后,也有50多个孩子,要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我园快快乐乐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指南》的指导作用
《纲要》的颁布为我园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专家的引领更使我们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我们在注意发挥孩子们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承认和尊重他们学习中的个体差异。要发挥他们学习主动性,就必须使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方法,使每一位孩子愿意学、主动学。而集体教学是我园孩子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一直是我园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按照指导用书选择内容,预先设计,孩子们被动接受着知识。在我园的集体教学中,我们教师无法顾及孩子发展的个别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孩子学习的需要,因而不利于每个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纲要》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如今,《指南》全面、系统地明确了3——6岁各个年龄段幼儿在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我园每一位教职工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我园教职工人手一册《指南》,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使老师们把《指南》学深学透、入脑入心,能够高水平的组织幼儿一日生活。
二、《指南》下的实践改变
首先是改善我园集体教学的模式:先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发现为主,改变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的活动。孩子们发现学习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在发挥其主体性,如激发孩子们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方面可学而不可教的,即不能由教师像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只能通过潜移默化地培养,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会”。因此在我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
其次是利用一切空间为幼儿创设区角活动。第一,充分利用寝室增加幼儿活动范围: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我们发现我园孩子寝室和活动室分开,寝室只是孩子们在中午睡觉时用,而其它时间完全闲着,因此我园把床换成了可以推拉的活动床,孩子们起床后,把床推到边上,留出空间给孩子们进行教学。这样老师们利用活动室创建孩子们感兴趣的区角,根据需要填充丰富的材料,为孩子们提供人人参与,自主选择,自主探讨,自主发现的机会,还给孩子们自由。第二,利用走廊、楼梯拐角处为幼儿布置区角活动。教师们依据《指南》,全面的考虑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区环境创设,吸引幼儿,使幼儿能够自由自主的参与各类活动的活动,使幼儿得到均衡而又个性化的发展。
再次要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内容,扩大幼儿户外活动范围。《指南》解读中指出“幼儿若从小就能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并逐渐养成锻炼的习惯,将为他们今后养成运动的习惯奠定基础,而运动兴趣与习惯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护和促进身心的健康。因此我园充分利用户外场地和楼顶平台组织幼儿活动,发动教师、家长与孩子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做体育器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运动器械,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和活动;同时利用园外绿荫广场增加幼儿活动范围,让幼儿充分亲近大自然,探求大自然的秘密,在美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养成喜欢运动的好习惯。
最后一定要重视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从而我们懂得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每个环节非常重要,来园离园环节都充满了教育契机,包含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
一、《指南》的指导作用
《纲要》的颁布为我园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专家的引领更使我们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过程。我们在注意发挥孩子们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承认和尊重他们学习中的个体差异。要发挥他们学习主动性,就必须使教学内容、进度和方式方法,使每一位孩子愿意学、主动学。而集体教学是我园孩子在同一时间内以同样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集体教学一直是我园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按照指导用书选择内容,预先设计,孩子们被动接受着知识。在我园的集体教学中,我们教师无法顾及孩子发展的个别差异,无法真正满足每个孩子学习的需要,因而不利于每个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纲要》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如今,《指南》全面、系统地明确了3——6岁各个年龄段幼儿在各学习与发展领域的合理发展期望和目标,也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我园每一位教职工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我园教职工人手一册《指南》,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学习、分散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使老师们把《指南》学深学透、入脑入心,能够高水平的组织幼儿一日生活。
二、《指南》下的实践改变
首先是改善我园集体教学的模式:先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从直接传授为主转向引导发现为主,改变教师讲,幼儿听;教师演示,幼儿看的活动。孩子们发现学习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在发挥其主体性,如激发孩子们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方面可学而不可教的,即不能由教师像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只能通过潜移默化地培养,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会”。因此在我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
其次是利用一切空间为幼儿创设区角活动。第一,充分利用寝室增加幼儿活动范围: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观察,我们发现我园孩子寝室和活动室分开,寝室只是孩子们在中午睡觉时用,而其它时间完全闲着,因此我园把床换成了可以推拉的活动床,孩子们起床后,把床推到边上,留出空间给孩子们进行教学。这样老师们利用活动室创建孩子们感兴趣的区角,根据需要填充丰富的材料,为孩子们提供人人参与,自主选择,自主探讨,自主发现的机会,还给孩子们自由。第二,利用走廊、楼梯拐角处为幼儿布置区角活动。教师们依据《指南》,全面的考虑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区环境创设,吸引幼儿,使幼儿能够自由自主的参与各类活动的活动,使幼儿得到均衡而又个性化的发展。
再次要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内容,扩大幼儿户外活动范围。《指南》解读中指出“幼儿若从小就能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并逐渐养成锻炼的习惯,将为他们今后养成运动的习惯奠定基础,而运动兴趣与习惯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护和促进身心的健康。因此我园充分利用户外场地和楼顶平台组织幼儿活动,发动教师、家长与孩子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做体育器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运动器械,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和活动;同时利用园外绿荫广场增加幼儿活动范围,让幼儿充分亲近大自然,探求大自然的秘密,在美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养成喜欢运动的好习惯。
最后一定要重视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指南》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从而我们懂得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每个环节非常重要,来园离园环节都充满了教育契机,包含了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