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本文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定义、种类界定和当前开展收集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措施等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开展富宁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谈一点意见或建议。
一、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指由特定民族或者特定区域的群体世代相传,反映该民族或该区域群众历史渊源、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观念形态、民族宗教信仰及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文化表现形式。《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概括为“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诗歌、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传统的文化艺术、民族体育和民间游艺活动、文明健康或者具有研究价值的民俗活动,集中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的民居、服饰、器皿、用具等,具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筑、设施、标识和特定的自然场所,具有学术、史料、艺术价值的手稿、经卷、典籍、文献、谱牒、碑碣、楹联以及口传文化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工艺美术珍品,其他需要保护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是说内容丰富,民俗荟萃,风情独特,各具特色,底蕴深厚,浩瀚如烟。
二、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存在的问题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传承方式具有“口传心授,人在艺在,人亡艺失”的脆弱性。当前,受到现代化进程中多元文化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消失或失传。近年来,虽然加快了收集整理工作步伐,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收集整理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门职能作用没有发挥好。当前,从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的部门看起来很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部门没有几个,大多均為挂靠部门,没有独立的事务处置权,导致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2.人员队伍匮乏。一是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从事民族文化工作的意愿;二是人员缺乏相应的生活阅历、工作经历和文字功底,缺乏对工作的研究;三是人才断层严重,新进人员得不到传帮带;四是缺乏各民族人才特别是苗族和彝族。
3.缺乏经费支撑。一是没有建立长效的财政补助机制;二是没有专门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经费;三是对已经取得的成果经费补助标准不统一,补助差距较大。
4.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人才匮乏、缺乏经费等因素,对民族民间文化收集整理工作开展不平衡,甚至有的领域还没有涉及。
5.收集方式单一。当前,收集的方式主要调查,现场听取记录,过后整理出成果,录音、摄像、拍照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加快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的建议
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存的脆弱性,首要的问题是抢救,抢救的前提就是收集整理。因此,加快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在管理规划上,要进一步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强化监督,督促部门按职能开展工作;要加强部门编制、人员的配备,在一定时期保持队伍的稳定特别是领导班子的稳定,确保有人做事、能做事、做出事;要制定好工作规划,明确短、中、长期工作任务,按规划开展工作。
2.在舆论宣传上,要通过标语、会议、网络、宣传牌等形式,宣传国家、省州有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规定,让社会各界深刻领会收集整理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收集整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关心、支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氛围。
3.在人员配备上,要从专业、阅历、热爱等角度来考虑人员配备,将热心民族文化研究、熟悉民族风俗、具有一定阅历和文字功底的人员调整到收集整理工作岗位上来。同时,要聘请热心于民族文化研究的退休干部参加收集整理工作。要制定政策措施,从待遇、激励机制、经费保障上来保持人员队伍的稳定,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人员要给与必要的奖励,以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
4.在经费保障上,要探索和建立财政划拨、部门自筹、社会捐赠为一体的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财政性补助机制,建立合理均衡的预算性补助,确保部门正常开展工作;二是要面向市场,确定收集整理项目,通过向企业、知名人士等筹集资金,开展工作;三是引进文化传媒公司,依靠市场运作,参与收集整理工作;四是要建立成果性经费补助机制,对已经取得的成果,经县内相关部门审验合格,解决一定经费给予出版,供给社会开发利用。
5.在工作方式上,要建立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促进工作的开展;要突破一只笔、一本笔记本的传统方式,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扩宽收集渠道;要全面开展收集工作,对条件具备又有能力整理的,要及时整理出版,一时整理不了的,要归档保存,待条件具备再整理出版;要将收集整理任务排给各民族学会,依靠各民族学会力量开展收集整理工作。
总之,收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整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论指导下,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格局,扎扎实实推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发扬光大,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牛文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2004,06.
[2]姜爱,李永诚.恩施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的互动关系研究,2009,02.
[3]石奕龙.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2005,01.
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开展富宁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谈一点意见或建议。
一、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指由特定民族或者特定区域的群体世代相传,反映该民族或该区域群众历史渊源、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观念形态、民族宗教信仰及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文化表现形式。《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概括为“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文学、诗歌、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传统的文化艺术、民族体育和民间游艺活动、文明健康或者具有研究价值的民俗活动,集中反映各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的民居、服饰、器皿、用具等,具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特色的代表性建筑、设施、标识和特定的自然场所,具有学术、史料、艺术价值的手稿、经卷、典籍、文献、谱牒、碑碣、楹联以及口传文化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工艺美术珍品,其他需要保护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可以是说内容丰富,民俗荟萃,风情独特,各具特色,底蕴深厚,浩瀚如烟。
二、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存在的问题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传承方式具有“口传心授,人在艺在,人亡艺失”的脆弱性。当前,受到现代化进程中多元文化的冲击,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消失或失传。近年来,虽然加快了收集整理工作步伐,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收集整理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门职能作用没有发挥好。当前,从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的部门看起来很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能够独立开展工作的部门没有几个,大多均為挂靠部门,没有独立的事务处置权,导致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2.人员队伍匮乏。一是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文化知识和从事民族文化工作的意愿;二是人员缺乏相应的生活阅历、工作经历和文字功底,缺乏对工作的研究;三是人才断层严重,新进人员得不到传帮带;四是缺乏各民族人才特别是苗族和彝族。
3.缺乏经费支撑。一是没有建立长效的财政补助机制;二是没有专门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经费;三是对已经取得的成果经费补助标准不统一,补助差距较大。
4.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人才匮乏、缺乏经费等因素,对民族民间文化收集整理工作开展不平衡,甚至有的领域还没有涉及。
5.收集方式单一。当前,收集的方式主要调查,现场听取记录,过后整理出成果,录音、摄像、拍照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加快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的建议
面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存的脆弱性,首要的问题是抢救,抢救的前提就是收集整理。因此,加快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在管理规划上,要进一步明确部门工作职责,强化监督,督促部门按职能开展工作;要加强部门编制、人员的配备,在一定时期保持队伍的稳定特别是领导班子的稳定,确保有人做事、能做事、做出事;要制定好工作规划,明确短、中、长期工作任务,按规划开展工作。
2.在舆论宣传上,要通过标语、会议、网络、宣传牌等形式,宣传国家、省州有关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规定,让社会各界深刻领会收集整理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收集整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关心、支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氛围。
3.在人员配备上,要从专业、阅历、热爱等角度来考虑人员配备,将热心民族文化研究、熟悉民族风俗、具有一定阅历和文字功底的人员调整到收集整理工作岗位上来。同时,要聘请热心于民族文化研究的退休干部参加收集整理工作。要制定政策措施,从待遇、激励机制、经费保障上来保持人员队伍的稳定,对工作成效显著的人员要给与必要的奖励,以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
4.在经费保障上,要探索和建立财政划拨、部门自筹、社会捐赠为一体的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财政性补助机制,建立合理均衡的预算性补助,确保部门正常开展工作;二是要面向市场,确定收集整理项目,通过向企业、知名人士等筹集资金,开展工作;三是引进文化传媒公司,依靠市场运作,参与收集整理工作;四是要建立成果性经费补助机制,对已经取得的成果,经县内相关部门审验合格,解决一定经费给予出版,供给社会开发利用。
5.在工作方式上,要建立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促进工作的开展;要突破一只笔、一本笔记本的传统方式,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等现代化办公手段,扩宽收集渠道;要全面开展收集工作,对条件具备又有能力整理的,要及时整理出版,一时整理不了的,要归档保存,待条件具备再整理出版;要将收集整理任务排给各民族学会,依靠各民族学会力量开展收集整理工作。
总之,收集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整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论指导下,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形成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格局,扎扎实实推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发扬光大,在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牛文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2004,06.
[2]姜爱,李永诚.恩施州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保护的互动关系研究,2009,02.
[3]石奕龙.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