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请把所有能体验的都体验遍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leon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佳蓉是谁?你不一定知道。但你对“落落”这个名字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她的《年华是无效信》开创了青春治愈系校园小说的先河,她的散文《后半生的魔法师》让万千中学生感动落泪,她主编的《文艺风象》发掘出日常生活的文艺一面……
  然而这位被人赞誉为“善于将生活中落尘般的小细节,化作可以想象的文字符号”,代表着“美好而温暖”的“少女文艺潮流”的著名青春文学作家,却也有过一段决绝而不堪的叛逆青春……
  落落,你好。这一次,让我们促膝交谈。
  叛逆发酵成温暖
  记者(以下简称“记”):当很多作家还在描写青春的残酷与悲伤时,你却写了小说《年华是无效信》,描写纯净到不会随年龄所更改的少年梦幻,由此开创了青春治愈系校园小说的先河,当时触发你写作的契机是什么?小说的畅销在你的意料之中吗?
  落落(以下简称“落”):当时只想写自己能写的,也没有特别考虑过其他人写的是什么风格,而我面对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内心的情绪也会觉得格外地无所保留,想努力将自己一直以来对于青春期的某些困惑写清楚。那部小说的畅销的确在我意料之外,它使我从此走上了靠写作为生的道路。
  记:相比普通乖乖女,你的成长经历似乎比较叛逆,那是一种怎样的独特经历?
  落:读高中时,不知道为什么进入高二就开始厌学,加上那时候沉迷网络和动漫,把十二分的热情都交给了一个叫NT的动漫论坛,成绩除了语文外全线飘红。高考结束后由于成绩不佳,家人要我出国,我不想出去,想“一心投入动漫事业”,就在大年三十晚上坐着火车出走到北京一家杂志社去应聘编辑。有一个细节我至今印象深刻:除夕夜我住在一个小招待所里,同住一间的女人告诉我说别用屋子里的面盆洗脸,因为可能之前有人在里面尿尿。
  那次面试后我被录取了,就在北京独自生活了近一年。随后又跳槽去广州工作了近一年。被又是干冷又是闷热的天气反复熏陶,都快变成两栖动物了。
  记:你离家出走,那你父母当时是什么状况?
  落:走的时候真是九头牛都拉不回,完全没有顾及父母的想法,走了以后却开始大彻大悟,每次想到留了这么个烂摊子给家里,一声不吭地跑了,就一个劲地哭。加上已经工作了的缘故,不可能说回家就回家,所以在外时间越长,对父母的感情也就越深。有一次我父母来北京看我,我妈走的时候,站在电车门口抓着我的手没有放,等到车门要关上时,她才猛然惊醒似地松开我的手,她当时的神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回来后哭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记:如果重新来过,你还会选择这样的经历吗?现在想来,那段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落:我有很多作品都是从那几年的经历中演绎出来的,出走,工作……有些事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会经历的,在既留下不堪感受的同时,它们也已经在记忆里发酵成了温暖的东西。当时的叛逆和迷茫,有冲动但更有希望,对我来说其实非常珍贵,我想它是我创作生涯中一段没办法再现的宝藏。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并不以此为傲,说实在那并不是很单纯的幸福的回忆。至于说重新来过的话,我大概会选择别的道路走走看,尝尝另一种人生会是什么样子,虽然我觉得以我的个性而言,多半是殊途同归的。
  岁月,改变以及不变
  记:你的中学时代,喜欢看谁的书?
  落:上海女作家陈丹燕。我很喜欢她细腻温柔略带感伤的散文,她的作品曾经在少年时代极大地慰藉了心灵。大概也是受她影响,我希望自己写下的散文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能让他们知道,世界上有人和他们是一样的,在某些也许不是那么光明积极的地方,我们保持一定的默契。
  记:作为一名青春文学作家,你觉得能写出优秀作品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落:原先觉得是读书时代的岁月对自己影响深刻,但到今天,我觉得哪怕是昨天的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产生意义。我在马路上看见的路人的着装和姿态;楼下的卖场新搞了什么活动,有多少人会驻足观望;对面公园的树先黄的是哪种,不掉叶子的是哪种……其实一点一滴都可以变成有益的素材。
  记:作为80后作家,你在写作校园题材小说之余,首次将目光转向社会热门话题,你的小说《剩者为王》中除了一贯的细腻,还能感受到幽默、犀利,这是不是代表你在尝试转变风格?读者难免会拿现在的和以前的作品进行对比和评价。对此,你会有压力吗?
  落:可以说这部小说是我写的第二部掏心掏肺的作品了,书里灌注了我的想法、我的经历和我很完整的个人态度。我希望读者在看过这本书之后,也能够同我一样分析自己。确实,我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要写这类题材的小说,因而在尝试的最初阶段,我也非常忐忑不安,怕风格转换得过于强烈,原先一直以浪漫、幻想、唯美为主,而且我过去表达的方式特别含蓄,这一次却写得又直接又现实。不过本质上我没有过多的改变,内核还是保持过往那样,比如作品中有无止境的对浪漫的追求,对细节的雕刻以及一如既往地喜欢描写心理活动——我依然愿意让作品在某部分显得过于细腻,过于繁冗,因为这就是一直以来的我。
  记:随着年龄的增长,80后作家也要进入而立之年。现在,你希望读者如何来解读你?青春文学作家?写小说的?你的写作态度是什么,是一直攀高峰还是顺其自然?
  落:我不会对读者作什么设定,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我想写一个故事,然后把它写完,把它写好。能够得到多少读者的赏识,在我看来那完全是凭运气。以我自己的认识,我就是个以写字为生的。年少时写年少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写一部分被增长的东西,一部分继续保持不变的东西。所以我对写作的态度也是这样,在这个阶段,我能写什么,我就去写什么,我会以非常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哪怕苛刻到我完成不了、长期写不出来,但标准也不会降低一点点。
  记:你最喜欢自己笔下的哪个人物?哪个人物有你自己的影子?
  落:最喜欢2013年要出版的长篇小说《全宇宙至此剧终》里的班霆。最接近我本人的是《年华是无效信》里的宁遥。   记:你曾在书里说“世界是万象,时间是千秋,那中间草芥般的我,还是一直以来的我吗?”对于“一直以来的我”,理想中是什么样子?如果和现实冲突,你会怎样处理呢?
  落:那是《千秋》里的句子。那本书几乎完全记录了我的成长轨迹。整理的时候,我很清楚地看到了数年间自己的改变。而我很喜欢这种改变。我希望我一直能坚强独立,但同时不放弃内心软弱的一面。不过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我多半会向现实妥协,我觉得对现实妥协,其实也是学到了新的东西。
  文艺和流行没有矛盾
  记:如今你在郭敬明手下做事,担任最世文化旗下《文艺风象》杂志的主编。我想知道你认识的郭敬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会给你的作品一些意见吗?
  落:如果没有小四找我,邀请我写稿,我现在一定不是以写作为生,不会把这个作为可以依赖的谋生职业。他对我的人生起了非常大的影响。小四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有很多奇思妙想,追求完美,我和他之间更多的是损友的关系。我每次创作的作品都会拿给郭敬明看,但是他不会以老板的身份来指导什么,他会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看我的作品,然后给一些意见,这些是很有帮助的。郭敬明也会经常把他的作品拿给我们看,让我们提出意见。
  记:作为《文艺风象》主编,工作中你曾经采访过诸如五月天、苏打绿、方大同、萧敬腾这样的音乐界宠儿,在采访他们的时候,你最倾向于挖掘出他们的何种特质?
  落:我也是他们的粉丝,近距离采访与作为粉丝的遥遥相望还是很不同的。我一般每次都会根据杂志当月特辑的主题来选择合适的人选,因而会邀约众多集文艺和流行于一身的嘉宾。至少以我个人的看法,文艺已经成为一种很大众的潮流趋势,即便对这种趋势,有褒贬不一的看法,但我仍然相信,文艺和流行之间没有矛盾,有越来越多的人会乐于接受这样的结合。至少我和我所能接触到的人们,都有着类似的审美感受,所以也想通过那些采访传达出这样一种概念吧。
  记:做杂志与写小说的,哪个更让你乐在其中?
  落:两样都是收获,体验截然不同。写书百分之百都是自己的。而做杂志,考虑和面对的是受众的需求。作家有时候需要很拧的个性,要有韧劲,而做杂志需要很开阔的视野。办杂志的过程中,我需要接触很多作家、音乐人、编剧等等,和他们打交道的过程,协调一期杂志从选题到出片到销售的种种事务,都让我更加成熟。
  记:你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你看来,海派文化的魅力是什么?
  落:我特别喜欢上海,有时候哪怕是外人所一直加以贬低的“上海人斤斤计较”的这类形容,我也会觉得特别有滋味,我特别喜欢这种不遗余力想把日子过得好一点、精致一点的力量。
  记:你经常去旅行吗?在旅行的过程中都有什么收获?推荐一个你最喜欢去的地方吧。
  落:最近比较忙碌所以不太有时间去旅行了,早几年出门频繁一点。在旅行中,人的心态也是会改变的,最初是新鲜激动,什么都想写一写,到后来会有些麻木,但麻木中的五味杂陈也会成为不错的心理积累,可以帮助自己思考。国内我喜欢去四川,国外则是日本的京都去得比较多。
  记:你现在还会常常怀念自己的中学时代吗?有什么特别的话对今天的中学生朋友说?
  落:偶尔会想起中学时的事情。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话:青春这件事多半是在回忆时才是真正的青春,所以在懵懂地度过时,请把所有能体验的都体验遍。
其他文献
或许此刻的你,已经开始畅想将来去大学要参加哪些社会实践活动了,说不定还会烦恼:“项目好多啊,我该如何选择?!”小编为你精心挑选出了一张社会实践清单,等待未来的你一一去实现!  做一次志愿者或义工。在大学期间参加公益活动,可以让你获得无穷的乐趣。这种乐趣不仅能使你的大学生活更加充盈,也能让你更直接地接触到社会中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他们的苦楚,从而感受到志愿者工作的伟大。  参加学生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掠夺来的珍贵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老师——大名鼎鼎的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更多的文化珍品。他创建了一座专门放置这些藏品的缪斯神庙,希腊文Mouseion后来演变为英文Museum,这被公认为“博物馆”的起源。  此后近两千年,博物馆作为权贵收集奇珍异宝的展
“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属于那些能够“伸出双手,改变世界”的人们。  网络时代,在打打电话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能解决许多问题的幸福生活里,你的双手主要用来做什么?假若穿越回古代,凭你这双手能否养活自己?不说别的,单从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说起,敢不敢出来晒晒,你具备哪些生活技能?你会使用的工具又有哪些……  本刊编辑部特意去同学当中作了一次调查:你的双手能干什么?  调查:问问你的双手  共有10
在2017年形形色色的综艺节目和来来往往的娱乐新秀中,有一张“特别”的面孔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他就是《明日之子》的选手王竟力。  他的“走红”,多半不是来自他的歌声或才艺,而是来自他的“美颜”,以及随之而来的纷纷议论。  有人说:“王竟力是我见过最美的男生!”  有人说:“美?男生不应该是阳刚帅气的吗,这怎么看都像个女生!”  更多人开始吐槽这些年来不断涌现出的一大批“鲜肉”“美男”,质疑这个时
奶家的桂树又开花了,可今年,却没有奶奶做的桂花糕吃。  自打我记事起,桂树便挺立在那里了。那是一棵老树,粗糙的树皮,像极了奶奶脸上的皱纹。每年秋天桂花盛开,奶奶都会把满枝的金黄收集起来,为我们做桂花糕。  “这棵树啊,是我和你爷爷年轻的时候一块儿栽下的,当初就只是一棵小苗……”只要说到爷爷,奶奶就停不下来,“那几年,地里颗粒无收,你爷爷偏就硬撑着,省给我们吃,谁想到竟饿出病来……走之前他还念叨着,
“为爱找方法”的神秘答主:  见信如晤。  请允许我冒昧地向您提这样的问题:做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为什么就这么难?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不要以貌取人”,可为什么有些同学上中学了却还是没学会?  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疑问,主要是因为初中班上的一个女孩。她因为相貌不佳,而沦为男生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戏谑地叫她“校花”,拿她打赌:“谁要是输了就娶她。”还有好事者把她的照片做成表情包,在网上散播。 
应征者  动物园招募驯兽员,有个人前来应征。园长对他说:“我要考考你,你有没有办法让大象先摇头,再点头,最后跳进游泳池呢?”应征者说:“这不难!”他走到大象面前说:“你认识我吗?”大象摇摇头。他又问:“你脾气大吗?”大象点点头。那人对着大象屁股猛踹一脚,大象疼得跳进了游泳池。  园长说:“你太没同情心了,不能当驯兽员。”应征者说:“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一定会温柔的。”园长说:“好,还是那三个条件,
进入高三后,我萌生了当一名“美术专业艺考生”的想法。周末晚饭时,趁爸妈心情不错,我郑重地说了这件事。没想到,老爸的脸色瞬间从春风拂面跳转成寒风凛冽:“胡闹!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老妈用指尖点着我的额头说:“发烧说胡话呢?”  我没胡闹。我仔细权衡过的。我的成绩中等偏上,高考发挥正常的话,也就是上一所一般的本科学校。爸妈在升学方面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能考到重点最好,考到个普通的本科读个会计之类的专
长长的一个假期过后,宁波一所中学高一、高二的同学们又回到了学校,他们要交一份特殊的作业——学校规定每个同学在假期里要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家信,这是该校感恩教育的一部分。然而,在900多名同学中,竟有400多名交不出这个作业。  人们对此有着种种的感慨,而一位同学私下里说,他们对这种作业“非常反感”。  给父母写信、为父母洗脚、对父母说“我爱你”……学校对“感恩教育”可谓是煞费苦心。你做过这样的作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