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素质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能力上。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主要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五种能力。在这五种能力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思维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每一个教学的环节、每一道试题的理解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决定着学生的能力发展程度,与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密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从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做起。
一、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我们知道,学生走进高中,经过一年到两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尚未成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尚未表现不够;在抽象思维的品质方面,灵活性有余,而深刻性不足。由于学生在思维品质上存在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成绩的提高,制约着学生的物理水平的提高。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学校层面,片面追求升学率仍然是某些领导的一贯思想,学校工作围绕着升学,重视智育,轻视德、体、美,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即便是重视智育也往往是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层面,很多教师在围着高考指挥棒转来转转去,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在授课时不注重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形成过程的分析,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训练时,重视记忆,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自然就学什么。学生在学的过程,忙于做题,穷于应付,由于掌握的思维方法少,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缺乏总结和理解,缺乏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一)观察与发现问题是思维能力形成的起点
物理思维能力的起点在于物理观察,在于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源于观察,源于对问题的发现。所以,物理教学活动,要从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入手。从第一节课就开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予以解释,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设疑。很多学生提问题是随意的,而在高中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随意的疑问向有目的的发问发展,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成为创造性思维的源头。
(二)兴趣是激发思维能力的动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物理学科,充满了无穷的奥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与求知欲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好奇心越强的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越快、越强。好奇心是一种潜能,只要能被很好地挖掘,必将成为极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发挥,智力潜能得到挖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物理知识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载体
任何能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载体。物理教学亦是如此。学生物理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物理知识为载体。离开了这个载体,谈物理能力的形成,只能是空中楼阁。教师如果将方法与知识相脱离,往往只能使学生“知名词,却不通晓其真正内涵;明方法,却不通晓其如何运用”,能力的形成无从谈起。因此,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将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学生在知识理解、运用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单纯知识的传授是不能实现教学的预定目标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适时把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
(四)训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但训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教师如果在学生还不能对物理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形成没有明晰的认识,对物理概念、规律之间相互关系及基本应用掌握不牢的情况下,让学生做大量习题,搞题海战术,可能一时见效,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提高,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还不够,换句话,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感知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感性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抽象、概括,透过物理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逐步引导学生做到全面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本质而不是表面地看问题,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客观而不是主观地看问题,克服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批判地对待自己原有的日常概念和日常经验,以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强化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形成在于其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抓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陶冶的时机,加强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今后能够做出重大发明创造所必需的思想基础和能力储备。
(责编 高伟)
一、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现状分析
我们知道,学生走进高中,经过一年到两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解决物理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尚未成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尚未表现不够;在抽象思维的品质方面,灵活性有余,而深刻性不足。由于学生在思维品质上存在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成绩的提高,制约着学生的物理水平的提高。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学校层面,片面追求升学率仍然是某些领导的一贯思想,学校工作围绕着升学,重视智育,轻视德、体、美,学生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即便是重视智育也往往是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师层面,很多教师在围着高考指挥棒转来转转去,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教师在授课时不注重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形成过程的分析,不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训练时,重视记忆,忽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高考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自然就学什么。学生在学的过程,忙于做题,穷于应付,由于掌握的思维方法少,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缺乏总结和理解,缺乏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与培养,学生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一)观察与发现问题是思维能力形成的起点
物理思维能力的起点在于物理观察,在于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源于观察,源于对问题的发现。所以,物理教学活动,要从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入手。从第一节课就开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地予以解释,保护学生的创造精神。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起学生的探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设疑。很多学生提问题是随意的,而在高中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随意的疑问向有目的的发问发展,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会成为创造性思维的源头。
(二)兴趣是激发思维能力的动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物理学科,充满了无穷的奥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好奇心与求知欲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永无止境。好奇心越强的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越快、越强。好奇心是一种潜能,只要能被很好地挖掘,必将成为极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发挥,智力潜能得到挖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物理知识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载体
任何能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载体。物理教学亦是如此。学生物理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物理知识为载体。离开了这个载体,谈物理能力的形成,只能是空中楼阁。教师如果将方法与知识相脱离,往往只能使学生“知名词,却不通晓其真正内涵;明方法,却不通晓其如何运用”,能力的形成无从谈起。因此,一位优秀的物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将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学习之中,使学生在知识理解、运用过程中,逐步形成能力。单纯知识的传授是不能实现教学的预定目标的,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适时把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水到渠成。
(四)训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但训练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教师如果在学生还不能对物理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形成没有明晰的认识,对物理概念、规律之间相互关系及基本应用掌握不牢的情况下,让学生做大量习题,搞题海战术,可能一时见效,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的提高,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还不够,换句话,学生的思维缺乏深刻性。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感知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感性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抽象、概括,透过物理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逐步引导学生做到全面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本质而不是表面地看问题,发展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客观而不是主观地看问题,克服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批判地对待自己原有的日常概念和日常经验,以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强化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一个人的品质和能力形成在于其所受到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要抓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陶冶的时机,加强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今后能够做出重大发明创造所必需的思想基础和能力储备。
(责编 高伟)